世界歷史上的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不是英國,而是尼德蘭共和國

2020-12-18 像素說

關於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我們第一時間想起的一定是那個曾經被稱為「日不落帝國」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也就是英國),還有法蘭西共和國(法國),這個中世紀末期後的「歐洲第一大國」。

但,鮮有人知無論是大不列顛還是法蘭西這兩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都不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世界歷史上第一資本主義國家是是一個成立於1581年的叫尼德蘭共和國的「小國」,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荷蘭。

17世紀時,是其國力巔峰時期,在當時的海上是絕對的霸主,被譽為海上馬車夫。

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又與比利時合併為尼德蘭聯合王國;到了1831年,比利時從中獨立;1848年,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時至今日,荷蘭依舊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同時也是歐盟、北約的創始成員國,申根公約、聯合國、世貿組織等國際性組織的成員。另外,荷蘭這個國家還有極度寬容的社會風氣,以同性戀婚姻和安樂死為例,荷蘭是世界上第一個將其定義為合法化的國家,甚至在對待毒品、性交易等,法律也是全世界最為自由化的國家。

好了,說了這麼多鋪墊,我們下面就來說說這個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從他的建立再到稱霸海洋,跌落神壇,再到如今。

尼德蘭的建立

尼德蘭在建立前,先後受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1568年,因西班牙國王實行中央集權,對新教加爾文派進行了打壓,當然這裡所謂的打壓是帶有鮮血的。於是,西班牙的內部爆發了一場長達80年(1568-1648)對抗戰爭。

在這裡長達80年的抗爭中,1579年,北方七省成立的烏得勒支聯盟共同對抗西班牙的統治,在今天被認定為荷蘭的開始。

不過,荷蘭正式建國則遭到1581年7月26日,這一天,各個起義城市的代表齊聚一堂,他們於海牙共同聲明廢黜西班牙對荷蘭各省的統治正式獨立,成立尼德蘭聯合共和國,也就是荷蘭共和國。當然了,宣布獨立是一回事,荷蘭與西班牙之間的戰爭還在繼續,他們在進行了長達80年的戰爭直到1648年,西班牙的菲利普四世(國王)才承認了荷蘭獨立,籤訂了《明斯特條約》。

荷蘭人用了整整80年的時間,這才獲得了西班牙的承認,這是一段所有荷蘭人都不能忘卻的歷史。

稱霸海洋的「海上馬車夫」

荷蘭宣布獨立後,發展十分迅猛,並在17世紀成為海上強國。至於有多強呢,這麼說吧,17世紀時,整個歐洲的商船數量總和加起來都沒有荷蘭多,也因為這樣荷蘭在哪個時期被譽為「海上馬車夫」,這一時期被荷蘭人稱為「黃金時代」當時的荷蘭在全球各地建立了許許多多的殖民地和貿易點,是公認的海上殖民強國,也是繼西班牙之後全球最大的殖民國家,甚至1656年時,荷蘭還派出了使團出使北京。

到了17世紀中葉,荷蘭確立了自己的霸權地位,彼時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便有15000個分支,貿易額更是佔當時全球總貿易額的一半!你能想到創造全球一半的貿易額的國家是這個小小的荷蘭麼?

在那一時期,五大洋上超過10000艘商船掛著荷蘭的三色旗,盡情遊戈。要知道當時全球總共也才2萬艘船,而荷蘭就佔了半數以上。

時至今日,回顧荷蘭曾經的輝煌,依舊有不少歷史學家說,它是世界上第一個「賦予商人階層充分的政治權利的國家」。

「海上馬車夫」跌落神壇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永遠的強國,如果有,那就是「代替」它的「人」還沒有出現,只是時間問題而已,而荷蘭顯然沒有那麼幸運,因為它並沒能維持強盛多久。

時間來到17世紀末期,強大的荷蘭先後與英法兩個交戰,在海上英國將荷蘭按在水中倒灌,在陸上法國把荷蘭按在地上摩擦,兩場大戰,荷蘭走了了衰落,慢慢退出歷史的舞臺,輪到英法上臺。

時間來到1795年,荷蘭被法國佔領,荷蘭共和國滅亡,法國建立了傀儡政府巴達維亞共和國。

隨後荷蘭的殖民體系逐漸瓦解,1806年,拿破崙之弟路易·波拿巴任國王,荷蘭被封為王國,1810年併入法國。

一直到1814年才脫離法國得控制;1815您,荷蘭與比利時、盧森堡成立荷蘭王國;1830年比利時脫離荷蘭獨立。1848年,荷蘭正式成為君主立憲國。

近代中「顛沛流離」的荷蘭

就這樣,荷蘭雖然重新建立了起來,但是卻已經喪失了再次爭霸的可能。並在隨後的一戰中,保持中立,因為那個時候的荷蘭誰都惹不起。

好不容易平安渡過了一戰,二戰時,荷蘭一開始也學著一戰的樣子宣布中立,以免自己被戰火波及,但最終還是沒能逃過一劫,1940年5月,納粹德國的軍隊開進了荷蘭,荷蘭被德軍侵佔,荷蘭王室只能逃到英國,成了流亡政府。

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後,荷蘭才重新恢復獨立,並在戰後選擇加入北約和歐共體也就是後來的歐盟,這算是加入了老美的陣營。

1954年12月15日,荷蘭通過《荷蘭王國章程》,章程中規定,荷蘭的原殖民地和屬地在王國內與荷蘭本土享有同等地位。也就是說荷蘭王國專指由荷蘭本土及其前殖民地組成部分的王國,而「荷蘭」則專指歐洲大陸荷蘭。也就是說今天的荷蘭王國由歐洲大陸荷蘭,荷屬安的列斯、荷屬阿魯巴三部分組成。

到了今天,荷蘭成了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同時也是一個極具寬容度的國家,只不過寬容的有些「過頭」了。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有四個國家,從原始社會直接到資本主義社會,全是發達國家
    按照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世界各國的社會制度都從原始社會開始發展,後面依次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然後封建社會是個分水嶺,要不發展成資本主義社會,要不發展成社會主義社會,最終都發展成共產主義社會。
  • 英國模式、江南道路與資本主義萌芽
    而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近代工業化,則或多或少地要受到先行者(特別是英國)的影響,甚至是緊隨英國發生工業革命的法、德等國也不例外[註解:在研究工業革命發生的特定條件時,法國經濟史學家克勞德?福倫說:「法國不是這一革命的原發地,按照一個普遍發生於西歐的過程,工業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英國輸入並向英國仿效的結果。」德國經濟史學家克納特?博查特也說:「不列顛的經濟發展對德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 世界護照含金量最高的國家,190個國家免籤,不是美國也不是英國
    文/仗劍走天涯世界護照含金量最高的國家,190個國家免籤,不是美國也不是英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加深,世界日益連成了一個整體,而世界經濟相比以前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並且再加上旅遊經濟的興起,就更讓世界各國成為了一個親密無間的整體了。出國旅遊其實有一件事情是非常必要的,那就是對於自己國家的護照和籤證,可是有的國家護照是屬於免籤證就可以進入的。這就顯得非常的方便了,那麼世界上護照含金量最高的國家究竟是哪國呢?
  • 棉花、資本主義與全球化 - 棉花帝國
    作者斯文·貝克特在表面上討論的是棉花產業的興衰史,但他實質的重心是在於資本主義的興衰史,顛覆性地直指資本主義的第一驅動力不是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民主自由、工業革命,而是作為全球第一剛需商品的棉花。《棉花帝國》寫於當代,謀篇布局卻處處透出一種古典史詩的宏大氣勢。
  • 從歷史考古學的角度來說:掠奪是資本主義殖民的本質
    掠奪,就是資本主義殖民的本質。英國歷史學家艾瑞克·霍布斯鮑姆在其《資本的年代(1848—1875)》導言中談到,資本主義的「進步的戲劇」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資本主義世界裡的千百萬窮人;一個是資本主義世界以外的各國人民,要麼進行註定失敗的抵抗,要麼掌握西方的「進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我們今天重新審視資本主義的殖民史,絕不是要掌握所謂西方的「進步」,而是要認清殖民的本質。
  • 約翰·格雷:歷史不會終結 資本主義沒有勝利
    1980年代晚期,自由市場思想家宣布「歷史終結」,資本主義勝利。在這兩方面,他們都錯了。 我至今清楚記得自己意識到瑪格麗特·柴契爾的激進實驗要不了多久就會觸礁的那一刻。 那一定是在1980年代晚期。地點是那個遙遠年代、某個聲名卓越的自由市場智庫。討論話題是我們該如何準備好跨越政治上可能的界限。幾乎所有與會者對於要挑戰既有設想的態度都非常一致。
  • 旅遊:葡萄牙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擁有豐富的歷史!
    葡萄牙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擁有相當完善的旅遊業,也是歐盟成員國之一,歐元和北約創始成員國之一。還是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成員。葡萄牙的旅遊業一直走在成功的浪潮中,儘管它的受歡迎程度仍然是最有價值的目的地之一。
  • 英國紅白玫瑰戰爭:擺脫外族統治的牢籠,催生資本主義的萌芽
    對於法國的這種外族統治,英格蘭最早是非常願意接受的,並不是因為英格蘭單純的為了發展經濟,而是英格蘭為了得到一個加入歐洲諸國的身份。這也並不是說明英格蘭就實現了徹底獨立,而是英格蘭就此變成了不屬於法國貴族的私有領土。貴族私有領土在中世紀非常普遍,而紅白玫瑰戰爭恰恰反映出在貴族的統治下經濟利益與權力獲得的不對等性。英格蘭雖然爭取到了政治上的獨立性,可是在經濟上卻成了輸家。
  • 從中心到邊緣——沃勒斯坦與《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沃勒斯坦照片)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這篇文章中,沃勒斯坦提出了威脅"中心—半邊緣—邊緣"世界體系的幾個因素——製造業的興起造就了大規模的無產階級,核心國家資產階級面臨著國家結構內部不穩定的威脅等等,這些因素均指向社會主義的萌芽和資本主義的衰落而帶來的世界體系的危機,甚至是當今世界體系面臨著結構甚至是自身的生存危機。
  •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與英國的戰爭不是鴉片戰爭,而是明英戰爭
    在古代歷史上,中英兩國的第一次對抗被大多數人認為是鴉片戰爭。但根據史料記載,真正的第一次交鋒應該發生在明朝,也就是歷史上的明英戰爭。明朝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當然不怕英國。面對威德爾的猛烈進攻,廣東海防當局向英國艦隊派出三艘軍艦,發射火炮和火箭。於是,威德爾的艦隊倉皇而逃。這場戰爭以明朝的勝利而告終,英國向明朝賠償了2800兩白銀。這是中國和英國在古代歷史上的第一次交鋒。戰爭爆發時是1637年,距明朝滅亡不到10年。此時的明朝是內憂外患,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朝依然會打敗英國海軍。
  • 資本主義不是靈丹妙藥,香港的事尤其給中國內地社會上了一課
    再看世界其他的資本主義國家,印度的情況在幾十年前與中國差不多,西方社會也特別看好它,但它後來的發展徹底輸給了中國。世界上的大部分發展中國家都施行了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但它們當中實現高速發展和良好治理的是很少數的幸運者,多數都很平庸,有不少還陷入動蕩。
  • 英國,老牌資本主義旅遊勝地
    英國,老牌資本主義旅遊勝地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其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斯和蘇格蘭,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英國交通便利,尤其是希思羅機場作為歐洲航運的中心樞紐,吸引了大批前來歐洲旅遊的人第一站落腳倫敦。大本鐘,塔橋都是我們電影中熟悉的知名景點,也是眾多遊客的打卡勝地。經歷幾百年的發展,英國孕育了濃厚的歷史文化,例如古典莊園,現在足球和民族舞蹈,這些都構築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 世界上最悲催的發達國家,比英國大還比英國富,卻沒有存在感
    世界上有很多國家,人很多國家並不是從一開始就很繁榮的,也是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像英國就是世界上一個比較有名的國家,這個國家歷史悠久,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所以英國也是最早發展起來的國家之一。後來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
  • 英國專家:中國從來不只是一個國家,而是「偽裝」成國家的文明
    英國專家的獨特言論在國外有一名專家,他稱中國從來不只是一個國家,而是「偽裝」成國家的一種文明。很多人可能都會對這個專家的言論感到驚訝,因為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歷史上雖然經歷了分分合合,但我們分明就是一個國家。為什麼這個英國專家要那樣說呢?
  • 資本主義揮之不去的幽靈 百年經濟危機脈絡大梳理
    雖然嘴上說著危機來勢洶洶,但是大家潛意識裡還是覺得世界秩序不會有大變化,至少幾個熟悉的強國不會有什麼改變。至少掛在牆上的世界地圖還可以再掛上十年二十年。  中國人這麼淡定,和我們過去兩代人受的義務教育有關係。大家都聽過狼來了的故事,一句話講三遍沒應驗,發預言的人就是被狼分屍了也沒人理睬。中國的歷史課本上反覆說:「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是垂死掙扎的資本主義」。
  • 英格蘭不是英國?英國怎麼有四個國家
    我們常說英格蘭人們就以為是英國 但其實英國只是一個聯合國家他分為四個部分 。可以說是四個國家 是英格蘭 威爾斯 蘇格蘭 北愛爾蘭 。只不過英格蘭比較出名特別是足球 但看足球的朋友就會知道英國其實有四個足協!
  • 茶葉與資本主義:中國早期茶葉貿易中的全球資本主義悖論
    茶葉,最早由荷蘭商人在進口到歐洲,但到了17世紀晚期,由國家壟斷支持的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主導後人所說的「廣東貿易(Canton Trade)」。在18世紀的黃金時代,茶葉是中華文明在世界上的卓越地位的象徵。歐洲貴族和資產階級將它推崇為一種獨特的亞洲商品,是所謂「中國風」這一類更廣的東方異域藝術、瓷器、絲綢的潮流的最新時尚。
  • 紐西蘭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全球最美麗的國家之一
    紐西蘭,又譯紐西蘭,是南太平洋的一個國家,政治體制實行君主立憲制混合英國式議會民主制,現為大英國協成員國之一。紐西蘭位於太平洋西南部,領土由南島、北島兩大島嶼組成,以庫克海峽分隔,南島鄰近南極洲,北島與斐濟及湯加相望。
  • 護照含金量最高的國家,有190個國家免籤,不是美國也不是英國
    隨著全球化經濟的發展,很多世界級城市如今的經濟市場以及旅遊業市場都開始面向了全球,這讓城市擁有著來自於世界各國、不同皮膚、不同種族的人們,即便如今出現了很多世界級城市,但是如果是從一個國家前往另一個國家旅遊或者工作還會存在一些麻煩,這是因為有一些國家沒有開放免籤政策,申請籤證會非常的麻煩,而且有的籤證還非常難申請。
  • 荷蘭風車村保留工業時代痕跡,這裡誕生了世界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
    400多年前荷蘭人在戰勝西班牙統治者後,就在北方建立了獨立的聯省共和國,到十六世紀末,荷蘭海軍在大西洋上和印度洋上擊敗了西班牙海軍,荷蘭逐漸取代了西班牙人成為了世界的海上霸主,隨後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在號稱荷蘭「黃金世紀」的十七世紀,隨著航海業和海外貿易的大發展,阿姆斯特丹也迅速成長成為歐洲的銀行業中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