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與英國的戰爭不是鴉片戰爭,而是明英戰爭

2020-12-12 小淑女jk

在古代歷史上,中英兩國的第一次對抗被大多數人認為是鴉片戰爭。但根據史料記載,真正的第一次交鋒應該發生在明朝,也就是歷史上的明英戰爭。明朝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當然不怕英國。

這場戰爭發生在17世紀中葉,當時英國東印度公司與葡萄牙果阿總督達成協議,允許英國商人自由進入澳門進行貿易。此時葡萄牙的商業霸權已經衰落,在世界海上貿易中,葡萄牙的商船經常遭到搶劫,因此葡萄牙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1635年12月12日,英王查理一世任命威德爾船長為統帥,於是統帥率領6艘船前往明朝。這次訪問的目的並不簡單,除了想要貿易之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打開明朝的市場。威德爾的船隊於1636年4月14日從倫敦啟航。同年11月7日抵達澳門。

但在澳門,韋德爾船長碰了壁,以為可以與澳門輕鬆交易,但這樣的想法被澳門的葡萄牙人拒絕了。結果韋德爾船長白來了一趟,這樣的韋德爾船長當然不甘心,於是將目光轉向了明朝的廣州,甚至命令艦隊前往。

這樣的威德爾上尉並不好受,在看到艦隊後,虎門堡的守軍鳴槍警告。面對虎門的守軍,韋德爾上尉故意挑起事端,完全無視虎門守軍的警告。威德爾下令提高英格蘭國王的標準,這代表威德爾已經做好了戰鬥的準備。雙方處於爆發的邊緣。

面對威德爾的猛烈進攻,廣東海防當局向英國艦隊派出三艘軍艦,發射火炮和火箭。於是,威德爾的艦隊倉皇而逃。這場戰爭以明朝的勝利而告終,英國向明朝賠償了2800兩白銀。這是中國和英國在古代歷史上的第一次交鋒。

戰爭爆發時是1637年,距明朝滅亡不到10年。此時的明朝是內憂外患,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朝依然會打敗英國海軍。海戰中,英國被明朝海軍打得胖胖的,明朝乾淨利落地贏了,英軍打著白旗投降了。這樣的結果可能是英國海軍始料未及的。沒想到,作為日不落帝國的英國被打得落花流水。

不得不說,在當時的世界格局下,明朝的能力肯定是有的,即使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明朝水師的戰鬥力也是毋庸置疑的。歷朝歷代,如果海軍強大,就是明朝的對手。當西方開始實行殖民地時,明朝已經大力發展海軍力量。

海軍強大後,鄭和下西洋,但後來明朝雖然海禁,但仍有海上貿易。鄭和率領周邊國家發動水師,也讓他們動了明朝水師的強大。在明朝歷史上,水師曾與葡萄牙、英國、荷蘭等多個西方國家交戰。

早在明英戰爭之前,明朝海軍就顯示出了強大的實力。1598年,呂梁海戰爆發,在這樣一場海戰中,明朝打敗了當時的倭寇,也就是今天的日本海軍。當時負責指揮的是島津立花,還有明朝的陳琳和鄧子龍。

陸良海戰的勝利影響了當時東南亞的局勢,陸良海戰在中國和亞洲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明朝水師時期,取得的海戰勝利不計其數。明末,明王朝雖然已經內憂外患,但從來沒有寬待過敵人,但明王朝的覆滅卻是被派性搞慘的。

明英戰爭勝利兩百年後,鴉片戰爭爆發。1840年,在明海戰兩百年後,英國人再次來到曾經戰鬥過的地方。英國人捲土重來,還是在虎門這個地方,而這一次,英國人成功了!

相關焦點

  • 鴉片戰爭?並不是中英第一次戰爭,而是這一場明英戰爭
    鴉片戰爭?並不是中英第一次戰爭,而是這一場明英戰爭大家都知道清末的時候有一場鴉片戰爭,當時清朝政府昏庸無能被英國人打敗,最後籤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這並非英國人第一次侵略我們中國,而早在幾百年前,英國的堅船利炮就已經像中國的明朝開炮過了。這也是中英之間歷史上第一次較量,而且這一次較量,我們中國人讓英國人賠了錢,還寫下保證書,保證以後別來騷擾我們中國。當時英國還是查理一世,查理一世人命威德爾上尉作為指揮官,帶六艘艦船來中國做貿易。
  • 中國和英國之間的第一次交鋒:明英戰爭
    在大家的印象中,中國和英國的第一次交鋒是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鴉片戰爭。這場戰爭太出名了,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開啟了我國百年的屈辱歷史。但是就是因為鴉片戰爭的過於出名,真正的中英第一次戰爭反倒是沒人記得了。這第一次中英戰爭是在鴉片戰爭203年前,明朝末年的崇禎十年,清崇德二年(1637年)。
  • 鴉片戰爭秘聞:英國最初想侵佔的不是香港,而是這兒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因在鴉片戰爭中失敗,被迫與英國籤訂《南京條約》。眾所周知,英國通過這個條約,侵佔了香港島,但許多人並不知道,其實英國人最初想要的並不是位於中國南部的香港,而是中國東部的一個地方。那麼到底是哪個地方呢?這件事的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 中國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時,世界正在發生什麼
    公元1840年,英國人以林則徐在虎門銷毀鴉片,損害英國利益為藉口,對中國發動了一場持續三年的侵略戰爭。這場戰爭,不止是對於中國,對於世界來說,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從此之後,中國開始了近代割地賠款,主權由人的屈辱歷史。而各國列強,也都紛紛加緊了對中國的勒索、瓜分。
  • 鴉片戰爭的秘密:英國想佔領的是這裡,而不是香港
    歷史還不是一門科學,僅僅靠偽造和刪節才會被弄得像門科學似的。——羅素(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003字,閱讀約3分鐘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因鴉片戰爭戰敗,被迫與英國籤訂《南京條約》。眾所周知,通過這個條約,英國佔領了香港島,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英國人最初想要的香港並不是位於中國南方,而是中國東部的一個地方。那麼是哪個地方呢?這背後是怎麼回事?。這個地方就是浙江舟山地區。早在1689年,清朝就在舟山定海開設了"紅髮館",英國對舟山非常重視,但後來舟山的"紅髮館"關閉了,清朝只留廣州對外通商。
  • 第一次鴉片戰爭,大清挨打時,大清老百姓在幹什麼?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人口中的第一次中英戰爭或「通商戰爭」。這是一場在1840年至1842年間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同時也被稱之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這場戰爭為的就是報復之間的銷煙行為。戰爭中年逾六旬的老將關天培不幸中彈犧牲,以身殉職倒。而這場喪權辱國的戰爭中滿清的百姓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
  • 追查178年前的真相 英國檔案揭秘鴉片戰爭元兇
    中國國內多數描述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文字會提到:英國議會下院1840年4月通過英國政府對華戰爭法案。  一種說法是,1840年4月7日起,英國議會下院經過3天辯論,以271票對262票的微弱多數,通過內閣與中國開戰的提議。  鴉片戰爭是中國百年屈辱的開始。關於那場戰爭,每個細節都值得探究。
  • 鴉片戰爭前,英官員相信戰爭是仁慈之舉
    直到那一年8月的第二個星期,英國的軍艦開到了離北京最近的港口天津,致送了一封英國外交大臣給「中國皇帝的大臣」的信件的時候,他對英國的槍炮為什麼連續轟擊他的帝國東部沿海地區還一頭霧水。在終於正式確認中英之間發生了衝突後,道光帝和他的大臣還是不承認這是一場「戰爭」,他們更傾向於把它稱之為是一場「邊釁」,是中國海防線上一系列單個的地方性衝突。
  • 英國公知要中國賠錢?真是夢話,他還活在180年前的鴉片戰爭裡
    他肯定是「熟讀歷史」,因為1842年籤訂的《南京條約》還規定我們賠錢,而且賠了很多,多達2100萬銀元。此處的單位「銀元」,指的是西班牙銀元,在鴉片戰爭以前,我國在對外貿易中長期處於貿易順差地位,因此有大量的西班牙銀元流入中國。貿易順差,這個詞是不是很熟悉呀?去年美國發起貿易戰,這就是其藉口之一。
  • 無語……香港一份「中國歷史閱讀材料」竟然這樣說鴉片戰爭
    香港「毒教材」曲解鴉片戰爭,市民怒:鴉片戰爭裡的鴉片呢?網上流傳一份香港一所學校的中國歷史教材,竟聲稱鴉片戰爭源於中英貿易戰,令人震驚。在網上流傳,其內容聲稱鴉片戰爭源於中國和英國出現政治、貿易體制及司法制度衝突,但隻字不提英國大量輸入鴉片令中國白銀外流、鴉片毒禍令中國人沉淪,反批中國「傲慢」,疑將戰爭合理化,令人憤怒。
  • 第一次鴉片戰爭除了《南京條約》,大清還籤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因為從此以後中國在西方國家的強迫下從古代跨入了近代,從封建社會進入了半殖民地社會。而這次戰爭帶給大清朝的痛,還絕不是《南京條約》的恥辱,一大批不平等條約也在這個時期先後籤訂。
  • 英國首相︱帕默斯頓:鴉片戰爭始作俑者,80歲的風流首相
    巴麥尊(Palmerston,即帕默斯頓)在英國歷屆首相中知名度不算高,但若翻開歷史教科書,就會發現這個名字和鴉片戰爭緊緊聯繫在一起。作為1830-1834、1835-1841、1846-1851年間的英國外交大臣,1855-1858、1859-1865年間的英國首相,帕默斯頓是英國政壇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 定海景點--中國鴉片戰爭遺址公園文化旅遊區
    中國鴉片戰爭遺址公園文化旅遊區 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是鴉片戰爭遺址公園的主體建築,佔地面積672平方米,使用面積528平方米,1996年5月奠基,1997年,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親筆為該館題寫館名,1997年6月20日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主要陳列了定海兩次保衛戰的歷史文物、圖片資料等。
  • 香港一小學教師刻意曲解鴉片戰爭起因,歷史堅決不能篡改
    而近日,在中國香港,一位家長陳女士在與學生一起觀看小學二年級常識課的網課視頻時,發現教師公然歪曲歷史,為英國洗白,將鴉片戰爭的起因說成是「英國以禁菸為由派兵攻打中國」,宣稱英國為了禁菸才攻打中國,家長不能忍受老師曲解歷史、誤導學生的行為,將授課老師舉報。
  • 再這樣下去,我們的後代甚至會以為,鴉片戰爭是中國入侵英國
    最終,英勇的蘇軍笑到了最後,鐮刀錘的紅旗飄揚在樓頂上,而這也象徵著納粹德國最後的覆滅。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糾集550萬軍隊,兵分三路,像潮水一般越過蘇德邊境,拉開了人類歷史最大陸地戰爭的序幕。在4年的時間裡,蘇德兩國分別投入上千萬軍隊,進行了血腥廝殺。為了擊敗納粹德國,蘇聯付出了將近2700萬人的生命,整整一代年輕人,都葬送在這場衛國戰爭之中。
  • 鴉片戰爭博物館
    在中國人民革命勝利後,虎門銷煙的壯觀場面銘刻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上。收繳鴉片取得勝利後,林則徐繼續堅持鬥爭。他要外國鴉片商人立下文書,保證永不夾帶鴉片到中國來。但是英國政府堅持其侵略立場,指使英國商人拒立文書,並積極準備戰爭。林則徐預料侵略者早晚要武裝報復。因此,他在禁菸的同時,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和水師提督關天培,整頓部隊,認真操練,招募漁民,組織水勇,加緊戰備。
  • 鴉片戰爭慘敗,道光得知英國女王才22歲,有了個令人不齒的想法
    鴉片的危害道光不是不知道,於是他派出了林則徐,一把火燒出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也燒掉了清政府外強中乾的遮羞布,讓它的實力徹底暴露在世界面前。除了戰爭外,道光這個皇帝還以摳門著稱,注意這裡說的是摳門不是節儉,節儉的皇帝有很多,但做到到道光這個份上的也算得上獨一無二了。
  • 鴉片戰爭的起源是什麼原因?歷史書上看不懂的鴉片戰爭看這裡!
    託.阿諾德(T.Arnold)博士稱英國允許鴉片貿易「如此邪惡以致它是最大的民族罪孽」;對於第一次鴉片戰爭,格拉德斯通(Gladstone)說:「就我所知和我所讀過的,這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一場使國家蒙受永久恥辱的戰爭。」處理中英關係的官員喬治.斯當東勳爵(George Staunton)也在國會聲明:「我們不否認這個事實,要不是鴉片走私的話,就不會有戰爭。」
  •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為何英國更想舟山群島,其次才是香港?
    很多人對此感到疑惑,因為如今的舟山群島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了,其實在這裡我們存在一個誤區——舟山群島的漁業曾出現了生態性的毀滅,不過那是在改革開放之後,由於我國漁民的過度打撈所導致,這並不能證明歷史上的舟山不好。我們翻閱歷史,就會發現舟山群島一直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極其高的地位。
  • 第一次鴉片戰爭大清敗給了英國,為何會與美國籤訂《望廈條約》?
    道光二十年(1840),中英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大清朝以八十萬常備軍的規模,不敵二萬英國遠徵軍。在經過不到一年的交戰,清王朝於1841年1月25日籤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並從此打開了中國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