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知要中國賠錢?真是夢話,他還活在180年前的鴉片戰爭裡

2020-12-12 荒原狂劍

最近,英國右翼公知道格拉斯·穆雷(Douglas Murray)叫囂要中國賠錢。他還主張制裁中國,並且利用「炮艦」來威脅中國。

為什麼要中國賠錢呢?自然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他認為是中國毀了他們的2020。他只是「西方某些人」中的一位,其強盜邏輯著實令人無語,假設他不是無理取鬧的話,我們就應該關心一下他的認知能力問題。

顯然,這位英國公知對事物的認識水平還停留在180年前。

他的愚昧,倒是勾起了我們的記憶。說起賠錢,說起炮艦,不能不讓我們想起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鴉片戰爭。

這次戰爭發生於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期間,清政府戰敗後與英國籤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標誌著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通過此條約,清朝政府被迫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這一條,我們小時候讀歷史時是背誦過的,所以這五個城市的名字我倒背如流。

此條約規定: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需與英國商定;關於民間訴訟問題,英商歸英國自理。從此,清政府的關稅自主權和司法主權開始喪失。

還有一個條款,影響至今,那就是關於香港問題。

《南京條約》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香港今天的一切動亂皆源於此。

然而當年條約的原文看起來不痛不癢,高高在上的天朝仿佛僅僅是把一個彈丸之地給了英國人,讓遠道而來的客人可以有個地方歇腳。

因大英商船遠路涉洋,往往有損壞須修補者,自應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準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暨嗣後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時間來到2020年,那位英國公知為什麼會叫囂著讓中國賠錢呢?他肯定是「熟讀歷史」,因為1842年籤訂的《南京條約》還規定我們賠錢,而且賠了很多,多達2100萬銀元。

此處的單位「銀元」,指的是西班牙銀元,在鴉片戰爭以前,我國在對外貿易中長期處於貿易順差地位,因此有大量的西班牙銀元流入中國。

貿易順差,這個詞是不是很熟悉呀?去年美國發起貿易戰,這就是其藉口之一。

而在180年前,英國發起鴉片戰爭,這也是其藉口之一。

閉關鎖國的清朝雖然在科技水平、軍事實力等諸方面遠遠落後於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在對外貿易中居然一直是順差的。

當時,中國產的茶葉、絲綢、瓷器等產品在歐洲大受歡迎,而英國產的羊毛、呢絨等玩意兒在中國卻不怎麼受待見。

所以,邪惡的英國人才想到了走私鴉片,通過鴉片打開了中國的國門,我們才把這一次戰爭叫做鴉片戰爭。

不過英國人習慣於把它稱之為「第一次英中戰爭」或者「通商戰爭」,我覺得「通商戰爭」這四個字恰好表明了英國當局紳士外表下的虛偽和野心。

正常的商品進不了中國,就把毒品走私進中國。和你商量不成,就把你揍一頓。

鴉片走私,讓中國人的身心受到摧殘,讓中國人的白銀流向英國人的腰包!這一陰招,既瓦解了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又一舉扭轉了英國在中英貿易中的不利地位,可謂一舉兩得。

大家知道,如今國際貿易多用美元結算,而在當時,情況有點不一樣。

除了中國在國際貿易中保持順差令英國人不爽外,還有一件事,令英國人大為惱火,那就是結算貨幣。

英國在18世紀開始實行金本位貨幣政策,而與中國的貿易卻不得不用白銀進行結算(當時的天朝雖然國力不濟,但堅持世界以我為中心的主導思想),英國於是只好從歐洲大陸兌換大量白銀,用以支付中國的貨款。

這樣一來,歐洲的白銀(特別是西班牙銀元)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

西班牙銀元質地較好,含銀量足,且容易計量,因此被《南京條約》定為賠款貨幣。在後來籤訂的不平等條約中,賠款不再以銀元作為單位,因為:大量的銀元作為賠款外流,國內已經沒有足夠的銀元了!

所以,在1858年6月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籤訂的《天津條約》規定的賠償貨幣是白銀,計量單位變成「兩」,要通過稱重計量。條約規定,清政府賠償英國400萬兩白銀,賠償法國200萬兩白銀。

在列強瓜分中國的年代,凡一國與中國籤訂一個不平等條約,其他國家都會與中國籤訂相似的條約,享有同等的甚至更多的特權。

以第二次鴉片戰爭為例,除了英、法兩個發起戰爭的國家,其他列強,包括俄、美等國都與清政府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當時的中國就是一個獵物,見者有其份。

第二次鴉片戰爭帶來的另一個令我從小恨到大的事件是,英法聯軍燒毀了萬園之園——圓明園。每每想起這件事情,我就恨得咬牙切齒。

多年前,我去北京時曾參觀圓明園遺址,走了好幾個小時,都沒有全部看完,可見其規模之大。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園內殘存的各式建築石材,因為只有石頭是大火燒不化的,它們或三三兩兩躺在草地裡,或彼此依偎斜靠在水邊,無聲地訴說著那段悲慘的歷史。

第二件事,「紫石英」號事件。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歷史趨勢不可阻擋。

1949年4月,渡江戰役打響前夕,一艘英國軍艦擅自闖入泰州以南的長江江面,成為我軍的「活靶子」,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護航驅逐艦——「紫石英」號。

說它大名鼎鼎,不是因為它的噸位或者輝煌的戰績,而是因為它在與解放軍交手後的倒黴結局,以及此事件在國際上的重大影響力。

「紫石英」號或許是由於在中國的內河「自由航行」慣了的,居然不顧我軍的警告,在我軍即將強渡長江之前擅自進入我軍陣地前沿。

這不是吃飽了撐的,這是帝國主義蠻橫無理的挑釁,它一直以來養成的優越感讓它堅信:中國人不敢向它開炮。

殊不知,此刻在長江北岸排兵布陣的已經不是清政府的軍隊,也不是國民黨的軍隊,而是即將打過長江,解放全中國的百萬雄師:中國人民解放軍。

當時的英國軍方顯然沒有認清這一個重大的歷史事實。

所以,接下來,他們很吃虧。

解放軍的炮彈如雨點般落在「紫石英」號上,該艦的炮塔被擊毀,指揮臺被擊中,艦長斯金勒少校陣亡,副艦長威士敦上尉受傷。

遭此重創,「紫石英」號像一隻打架打輸了的狗狗一樣趴在了長江南岸——擱淺了。毫無還手之力的它不得不掛出白旗。

「無敵」的英國皇家海軍是不可能這麼認輸的。

當天下午,英軍驅逐艦「伴侶」號從南京趕來增援。結果沒有什麼懸念:該艦的主炮被我軍的榴彈炮擊中,艦長羅伯臣中校受傷,然後灰溜溜地跑到了江陰。

這下,英國紳士的面子可保不住了,他們肯定在想:怎麼回事?不按常理出牌?以前不是這樣玩的嘛?居然有人膽敢藐視英國皇家海軍!

在此情況下,英國皇家海軍遠東艦隊副司令梅登中將親自率領「倫敦」號和「黑天鵝」號前來救援。其中,「倫敦」號是一艘排水量7000噸的巡洋艦,裝備了12門6英寸主炮、8門4英寸副炮、10餘門40毫米高射炮。

4月21日上午,上述兩艘軍艦全速駛入我第23軍防區,雙方展開炮戰,炮火給我軍集結於江岸準備渡江的步兵造成了較大傷亡。在此次戰鬥中,202團團長鄧若波犧牲,政委陳堅受傷。

英軍也沒撈到什麼便宜。「黑天鵝」號被擊傷,多處冒出熊熊大火,巡洋艦「倫敦」號指揮塔被擊中,艦長卡扎勒受傷,梅登中將的軍服竟被彈片撕裂,他在撿回一條老命後倉皇下令軍艦跑路。

出於多方面的考慮,我軍沒有解除「紫石英」號的武裝,也沒有扣留艦上人員,使得「紫石英」號在最後得以「逃脫」。這件事看起來是「不了了之」了。

但這次事件表明,英國等列強從1840年開始在中國的「炮艦外交」徹底結束了。

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帝國主義列強再也不可能憑藉其武力威脅,在中國推行其殖民主義的外交活動。

當年英國的軍艦敢開進解放軍的火力覆蓋範圍之內,就是賭我軍不敢開炮打英國人。英國人在舊中國擁有的特權讓他們產生了這種愚昧的慣性思維——顯然他們的思維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事實上,我們不僅敢打英軍,還敢打美軍。不僅能打敗英軍,還能打敗美軍。

多年以後,我軍在朝鮮戰場上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到三八線以南。彭德懷將軍在回顧韓戰時作出了這個著名的論斷:

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只可惜那位英國公知道格拉斯·穆雷先生沒有學習過彭老總的這句話,更不可能領會其中的含義。所以,這個狂妄無知的人,居然在2020年敢開口要中國賠償,居然還敢用「炮艦」這個詞,聽起來真是如夢如幻啊。

其實在1949年的「紫石英」號事件之後,當時的外國記者就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這一事件意義極其重大。在30年前,只要有英國軍艦在長江出現,就足以使中國內戰的戰局頓時改觀。如果20年前發生這樣的事件,停泊在中國沿海的所有外國軍艦就會紛紛開進長江教訓那些不安本分的中國人。各國使節也會嚴厲要求中國賠禮道歉,外國報刊也會喧囂鼓譟要求進行報復……可惜現在不是1929年而是1949年了。

在1949年的「紫石英」號事件中,中英雙方到底誰先開炮這一問題一直存在爭議,不過在當時情況下雙方都指責對方先開炮,這是符合戰爭邏輯的。

值得注意的是,事件發生後,雙方都保持了足夠的克制,英國方面並沒有作出過激的舉動。這要放在以往是不可想像的,「日不落帝國」的做事風格可不是這樣的。

不管怎樣,有一點非常明確:真理是在大炮的射程範圍之內的。

英國公知應當明白,如今大英帝國的「炮艦」早已經鏽跡斑斑,能否開到中國的近海都是一個問號。

相關焦點

  • 英國公知:派炮艦讓中國為疫情賠錢,還生活在鴉片戰爭時代?
    曾經的日不落帝國——現在的美國小跟班英國,可能是不甘寂寞近日一名保守派右翼公知「穆雷」來個大手筆,宣稱英國應讓中國為新冠疫情帶來的損失賠錢,必要時可以派出「炮艦」鎮場。不知道這位公知先生是疫情之下太無聊,還是知名度不夠高搞點聳人聽聞論調打打廣告,反正這一舉動引來中國網民一片嘲笑。
  • 英國知名公知跳出來刷存在感:我們應派出炮艦,讓中國為疫情賠錢
    著名公知發表荒謬言論據了解,這名公知曾因反移民和歧視言論被英國主流社會所厭惡,他的大部分言論都和西方主流價值觀相違背,但同時也受到不少保守派的讚賞,甚至有人稱他為"偉大的思想家"。早在今年5月,他就曾拋出相同的荒謬言論,也就是要讓中國為新冠疫情道歉和賠錢。
  • 英國公知叫囂:必要時可向中國派出「炮艦」
    到後來的種種證據都證明了中國並非是疫情發源地的情況下,現在仍然有國家拿這個問題來說事,顯然是居心叵測,而對於污衊中國這樣的做法中國當然不會認。這個國家就是英國,最近英國公知按耐不住開始叫囂中國。英國政客囂張氣焰高漲日前一位英國右翼公知道格拉斯穆雷宣稱,英國對於新冠疫情造成的影響,應該找中國來賠償。一再叫囂讓中國付出代價,必要的時候還要出動「炮艦」。
  • 英國公知提出要派軍艦讓中國賠錢?醒一醒這是2020年不是1840年!
    日前一名名叫道格拉斯·穆雷的英國右翼公知講話稱:中國讓全球都陷入到疫情的恐慌之中,我們要派出自己的軍艦威脅中國必須賠償我們在疫情之中的損失。此種言論,在2020年的今天,聽著就讓人想笑,兄弟你還當如今的中國是1840年呢。
  • 美國拜登當選,英國方方加冕,中國公知高潮
    在2017年1月20日他上臺之後,川普就立即宣布終止了美國民主黨政府對中國公知的收買行動,停止向海外負責顏色革命的組織輸送資金。這就是所謂的「中國公知斷糧」事件。所以,看來這個方方看上去是個英國人才對。至少,是個精神英國人!當然,也可能還同時是個精神美國人、日本人,但絕對不是中國人!為什麼要住在中國?
  • 英國「公知」哪來的自信?中國海軍可不是吃素的
    尤其是2020年以來,中國憑藉著大國智慧,凝聚了大國力量,成功從新冠疫情中走了出來。美國眼紅於中國的迅速崛起,便採取措施對中國進行限制。如今,就連英國也執意來湊熱鬧。英國「公知」用軍艦威懾中國一些西方國家將中國視為「眼中釘」,最近,英國「右翼公知」穆雷喊話稱「倫敦應該就新冠疫情向中國進行索賠」。
  • 180年前的今天 英國用炮艦轟開中國國門 香港隨後被割讓
    180年前的1840年7月5日,英帝國藉口林則徐廣州禁菸損害了英國利益,派艦隊炮轟定海縣城,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閉關鎖國"的清政府,被英國的炮艦外交嚇破了膽,與英國籤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向英國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通商口岸,並割讓香港島給英國。這是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從此進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1860年,英國得寸進尺,迫使清政府又割讓九龍。1898年,英國又獅子開口,壓迫清政府租借新界,租期99年。為了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推翻滿清,不少愛國人士奮勇爭先,血灑疆場。
  • 英國派出航母逼中國「賠錢」?評論:醒醒!花招早已被中國人看穿
    近期,英國一作家正逼著中國「賠錢」,給出的理由是在疫情期間只有中國「賺錢」了,其他國家都在面臨經濟危機。與此同時,他還在呼籲如果中國不「賠償」,英國可以派出炮艦讓中國屈服。與其說該作家是「公知」,倒不如說是給英國幫腔地,在他說出這番話後,英國對外宣稱將在明年派出「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打擊戰鬥群部署在西太平洋。從這也就能夠看出,英國跟該作家是一條戰線的,不過話又說回來,該國本來就是美國的「跟班」,有此舉動也不足為奇。英國在疫情期間的損失,中國是否真的有必要「賠」這個錢?
  • 追查178年前的真相 英國檔案揭秘鴉片戰爭元兇
    中國國內多數描述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文字會提到:英國議會下院1840年4月通過英國政府對華戰爭法案。  一種說法是,1840年4月7日起,英國議會下院經過3天辯論,以271票對262票的微弱多數,通過內閣與中國開戰的提議。  鴉片戰爭是中國百年屈辱的開始。關於那場戰爭,每個細節都值得探究。
  • 2020年了,英國人還用皇家海軍嚇唬中國,忘了當年挨打的時候了?
    近日,英國"右翼公知"道格拉斯·穆雷就宣稱,"倫敦方面應該就新冠疫情給英國造成的損失找中國索賠",還表示必要時可向中國派出"炮艦"。這個言論著實"嚇人一跳",查看一下日期,現在不是1820年,不是1920年,而是2020年。哪怕鴉片戰爭時的清政府,也還和如日中天的英國打過幾仗,實在贏不了才割地的。穆雷"張口就來"這種19世紀的言論,天知道是誰給了他勇氣?
  • 要用武力威懾中國?「大英帝國」你醒醒,今天已經不是十九世紀了
    近日,英國媒體上刊登了道格拉斯.穆雷的一篇文章,他表示:中國讓全世界陷入疫情,經濟都被催毀,而中國反而開始賺錢,所以要中國賠償我們在疫情中的損失。還呼籲英國如果中國不賠償,就要派出「炮艦」進行武力威懾。
  • 鴉片戰爭慘敗,道光得知英國女王才22歲,有了個令人不齒的想法
    ——《莊子集釋》和井裡的青蛙不能談論海裡的事情,因為他這一輩子只能看到頭頂的那一片天,所以它的眼裡的世界只有那麼大;和只能活一個夏天的蟲子不能說冬天的事情,因為它的生命只有這麼久,所以它的眼界受到時令的之約。
  • 178年前的今天,中國近代史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籤訂。鴉片戰爭輸在哪裡?
    178年前的今天,即1842年8月29日(農曆1842年7月24日),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籤訂。 兩百多年前叩擊國門的鴉片戰爭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可以說當時的中國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諸多有利因素,這樣的結果難以讓國人接受,一直以來被視為巨大的民族屈辱。
  • 胡錫進:CNN記者被中國網上公知帶進了溝裡
    老胡看了,我覺得,那個CNN記者看樣子是受了中國網上「公知」對39人慘死英國噴法的誤導。你們不是說新中國70年取得成就了嗎,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要偷渡往外國跑而且死得那麼慘呢?他們覺得用這樣的詰問打中國政府的臉,很有力。
  • 再這樣下去,我們的後代甚至會以為,鴉片戰爭是中國入侵英國
    而英國和美國呢?雖然他們一直聲稱,要開闢第二戰場,緩解蘇軍的壓力。然而實際上,他們卻一直在座山觀虎鬥。對於蘇聯,英美仍以物質支援為主。但當他們發現蘇軍的攻勢已呈不可阻擋之勢時,趕緊發動諾曼第登陸,試圖摘取二戰勝利的果實。但是面對已經被蘇軍打殘的德國,英美盟軍仍贏得踉踉蹌蹌。在阿登戰役中,甚至差點被納粹德國一波趕下大海。
  • 公知在美英無葬身之地,還能舔出新高度
    即使美國、英國的疫情糟糕到如此的程度,可是仍不影響那些中國的那些公知和高華、香蕉人找到角度繼續猛舔!而前天, 就有一名女高華,還真舔出了新高度。2021年的第一天,微博名為@英國社會學者何越 ,發布了一條帖子。全文如下:看懂了嗎?說了半天,全是廢話。除了替英國政府的錯誤洗地,就是對英國跪舔。
  • 紀念鴉片戰爭180周年 林則徐學術論壇在福州舉辦
    福州新聞網12月10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顧偉)紀念鴉片戰爭180周年暨林則徐誕辰235周年學術論壇9日在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60多位專家學者和嘉賓參加了論壇。經專家組評選,《中國禁毒話語的嬗變》《試論林則徐的夷務觀之演變》《林則徐與「邊釁」》等6篇論文被評為優秀論文,昨日現場為優秀論文獲獎者頒發了榮譽證書。  論壇分開幕式、主旨發言和學術座談三個部分,福建省林則徐研究會會長、廈門大學國學院院長陳支平等8位專家學者做了精彩的主旨發言。
  • 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的英國女王,是個什麼樣的人?
    學過近代史的人應該都知道林則徐虎門銷煙的事情,這事的起因是,在歐洲,中國的瓷器、茶葉、絲綢等物品非常受歡迎,而他們的東西,我們卻不甚感興趣,以至於形成了巨大的貿易逆差。為此,英國對我們做出了很缺德的事,就是傾銷鴉片。因為清政府的反抗,英國決定對我們發動了所謂的鴉片戰爭。
  • 解封數日,英國海灘慘遭遊客「肆虐」,公知廢青:這是中國人幹的
    社會上有那麼一類人,他們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活躍在多個網絡平臺的他們,總是習慣性地抹黑中國同胞,進而將責任引到更高層面。他們這類自認為有學問且見多識廣的人,網友一般喜歡稱他們為「公知」或者是「廢青」。
  • 英國首相︱帕默斯頓:鴉片戰爭始作俑者,80歲的風流首相
    1840年4月9日,英國議會下院在長達三日的辯論後以271票對261票的優勢通過發動對華戰爭的決定,帕默斯頓毫無疑問是這一決定的主推手。格拉斯通直接稱第一次鴉片戰爭是「帕默斯頓的鴉片戰爭」。帕默斯頓在議會辯論時反覆強調中國的境況是如何的蠻荒悖逆,林則徐的行為又是怎樣的不通情理,這對英國法律和國際法都造成了破壞和損害,因此英國出兵是要「撥亂反正」,是要表明英國的「是」,糾正中國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