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這樣下去,我們的後代甚至會以為,鴉片戰爭是中國入侵英國

2020-12-18 陶陶愛歷史

距離歐洲反法西斯勝利日已經過去數天,然而在西方網絡上,荒誕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還記得這幅照片嗎?

1945年4月29日,蘇聯第79軍率先對總理府和國會大廈同時發動了進攻。而這場戰役,是柏林戰役的最後一戰。作為納粹最後的堡壘,納粹餘部在國會大廈內進行了最激烈的抵抗。

整個國會大廈在雙方士兵的怒吼中,從下午激戰到晚上,逐個房間進行反覆爭奪,蘇聯一老兵回憶:簡直是一群瘋子打另一群瘋子。

最終,英勇的蘇軍笑到了最後,鐮刀錘的紅旗飄揚在樓頂上,而這也象徵著納粹德國最後的覆滅。為了紀念這歷史性的一刻,在5月2日,28歲的戰地攝影師葉夫根尼·哈爾傑伊得到指示,並帶著他的「萊卡」相機、一面蘇聯國旗、兩個紅軍士兵阿卜杜勒·哈基姆·伊斯梅洛夫和米哈伊爾·葉戈羅夫來到被打的千瘡百孔、並且已被燒毀的德國帝國國會大廈,用了一整卷膠片,拍攝了36張照片。

其中就包括這幅著名「插旗照」,而這張照片,也成為歐戰勝利結束的象徵。

然而在最近,一件可悲的事情出現了。今年5月9日,居住在莫斯科的業餘著色師奧爾加·什爾妮娜(Olga Shirnina),發布了對這張黑白照片渲染上色的版本,其中最顯眼的是還原了蘇聯國旗的顏色。奧爾加·什爾妮娜想以此,表達自己對哪些英雄先輩的尊崇。

但僅僅數分鐘後,她卻發現,由於在臉書上發布這張照片,自己的帳號被以「違反社區規定」封禁了3天。奧爾加·什爾妮娜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張聞名世界的照片到底怎樣「違反了社區規定」。

其後,奧爾加·什爾妮娜將此事披露在俄羅斯的網絡上,引發了俄羅斯網民的極端憤怒。隨後「今日俄羅斯」(RT)報導,其編輯曾嘗試上傳該照片,但在不久後也收到同樣的訊息:

「你的發帖違反了我們社區規定有關危險人物或組織的內容。」然後照片很快就從網頁上消失了。

擊潰納粹,解放歐洲的大英雄,竟然成為危險人物;將不可一世的德軍打的狼奔豕突的蘇聯紅軍,竟然成了危險組織,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對於為何刪除這張照片,臉書至今仍未做出任何解釋。然而在美國時間5月8日,美國白宮的一條官方推特,似乎暗示了原因。

當時,美國總統川普參與二戰紀念儀式,紀念歐洲結束75年。其後,白宮推特po出一條博文:

「1945年5月8日,美國和英國戰勝了納粹德國!美國精神會永遠勝利,到最後,就是這麼一回事。」

眾所周知,在5月8日深夜12時的柏林,德國人在蘇、美、英、法四國代表面前籤署投降書。而蘇聯人,無疑是這場投降儀式的絕對主角。然而可悲的是,到了今天,美國對於蘇聯在二戰中的貢獻,卻隻字未提。不僅如此,對於那些宣揚蘇聯勝利的內容,歐美媒體平臺甚至直接刪帖了之。簡直欺人太甚。

有有識之士認為,美國人之所以這麼做,就是想搶奪二戰勝利的果實,將戰勝納粹的最大功臣歸功於自己。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糾集550萬軍隊,兵分三路,像潮水一般越過蘇德邊境,拉開了人類歷史最大陸地戰爭的序幕。在4年的時間裡,蘇德兩國分別投入上千萬軍隊,進行了血腥廝殺。

為了擊敗納粹德國,蘇聯付出了將近2700萬人的生命,整整一代年輕人,都葬送在這場衛國戰爭之中。在基輔,在明斯克,在克裡木,在莫斯科,在列寧格勒,在哈爾科夫,在史達林格勒,在庫爾斯克,在華沙,在維也納,在柏林,蘇軍在付出巨大的犧牲後,由防守轉向進攻,最終將復仇的烈火燃向納粹的本土。

在蘇軍的強大攻勢下,曾經不可一世的德軍被迫俯首投降,而狂傲、瘋狂的希特勒最終因畏罪而服毒自殺。

而英國和美國呢?雖然他們一直聲稱,要開闢第二戰場,緩解蘇軍的壓力。然而實際上,他們卻一直在座山觀虎鬥。對於蘇聯,英美仍以物質支援為主。但當他們發現蘇軍的攻勢已呈不可阻擋之勢時,趕緊發動諾曼第登陸,試圖摘取二戰勝利的果實。

但是面對已經被蘇軍打殘的德國,英美盟軍仍贏得踉踉蹌蹌。在阿登戰役中,甚至差點被納粹德國一波趕下大海。在整個二戰中,英美死傷加起來不過80萬(其中還包括太平洋戰爭中的傷亡),消滅的德軍更是不過50萬。試問這樣的戰績,如何能與蘇軍相比?

但如今,隨著蘇聯的解體。西方話語權的提升,美國竟直接隱瞞、剝奪了本屬於蘇聯的榮譽,甚至還鳩佔鵲巢,篡奪勝利果實,將最大功臣歸功於自己。簡直是貪天之功,無恥之尤!這不在此前,美國駐丹麥大使館就曾大放厥詞:「美國解放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但實際上,解放奧斯維辛的功臣是蘇軍。

與此同時,美國還利用電影、遊戲、漫畫等媒介,大肆吹噓自己的功勞。如果實在沒有功勞,就編造出荒誕不經的虛擬人物,其中美國隊長就是典型。而美國隊長的形象一直在對世界強調:美國是戰勝納粹的最大功臣。

對於質疑自己的言論,美國則利用自己的媒體平臺,刪帖封號了之,誰叫臉書、推特、ins都是美國的平臺呢?而俄羅斯呢?既沒有錢,更沒有話語權,只能任由美國人宰割。真是日削月割,已趨於亡了。雖然俄羅斯人做出了很多抗爭和抗議,但都如泥牛入海一般,美國人根本充耳不聞。對於人最大的侮辱並不是辱罵,而是無視與不屑一顧。

那麼,我們中國是否會步俄羅斯的後塵呢?實際這種現象已經出現了。就在最近,一位香港老師在網課上聲稱:「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是為了幫中國禁菸!」如果在20、30年前,這種觀點在香港一定會被視為荒謬。大家應該記得,在以前的港片裡,基本都是洋人販賣鴉片,反派人物民族敗類與洋人勾結,正義之士出來抗戰抵制。

而如今呢?畢竟在英國人的史料中,鴉片戰爭被稱為「貿易戰爭」。對於戰爭的起因,英國人說是中國不開放,搞貿易保護主義,肆意迫害英國商人。但是他們卻有意無意地忽略,這些英國人販賣的是毒害中國人的鴉片。就這樣,鴉片戰爭倒成了中國率先發動的。在英美媒體的強勢宣傳之下,竟真有人相信這些黑白顛倒的理論。還有人說,英國轟開中國的大門,簡直是一件大好事。

輿論的高地,你不佔領,別人就會幫你佔領。西方人利用自己輿論高地的優勢,會肆意篡改歷史,混淆視聽。因此我們必須提升自己的話語權,提高文化的軟輸出。對於那些歪曲歷史的謬論,採取有理有節有據的反擊和反擊。因為我不想讓後代以為,發動鴉片戰爭是中國人的錯。

相關焦點

  • 鴉片戰爭:英國對清朝了解透徹,為何清朝卻對英國一問三不知?
    鴉片戰爭中,我國與英國等國家籤訂了很多的不平等的條約,也是因為鴉片戰爭沒我國從封建社會開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算是我國歷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一個轉折點吧。在鴉片戰爭中,很奇怪的是,當時的清朝對英國是一無所知,但是英國人卻對中國的清朝了解得很透徹。這是因為什麼呢?
  • 如果沒有鴉片戰爭,清朝會怎麼樣?能否成為世界列強?
    就算是是沒有鴉片戰爭,也會有其它戰爭,帝國主義也會打進來的。乾隆80歲生日時英國派出了特使以祝壽的名義來到中國,這支大型的「朝貢」隊伍當中有:正使馬戈爾尼這樣當過殖民地行政長官的人、有副使斯當東這樣的情報專家、還有陸海軍將領(以近代軍事理論的眼光觀察當時的中國軍隊)、畫家(以素描的形式記錄一個國家的風土人情)、醫生、技師(考察一個國家的工農業發展水平)...這樣的一支龐大朝貢代表團也是一支龐大的間諜隊伍,進入到中國之後必然會對當時這個
  •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與英國的戰爭不是鴉片戰爭,而是明英戰爭
    在古代歷史上,中英兩國的第一次對抗被大多數人認為是鴉片戰爭。但根據史料記載,真正的第一次交鋒應該發生在明朝,也就是歷史上的明英戰爭。明朝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當然不怕英國。但在澳門,韋德爾船長碰了壁,以為可以與澳門輕鬆交易,但這樣的想法被澳門的葡萄牙人拒絕了。結果韋德爾船長白來了一趟,這樣的韋德爾船長當然不甘心,於是將目光轉向了明朝的廣州,甚至命令艦隊前往。這樣的威德爾上尉並不好受,在看到艦隊後,虎門堡的守軍鳴槍警告。面對虎門的守軍,韋德爾上尉故意挑起事端,完全無視虎門守軍的警告。
  • 中國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時,世界正在發生什麼
    所以,大部分教科書在介紹這段時期的歷史時,都更關注中國的歷史,而有意無意的忽略了當時的世界背景。我們借著這個機會,給大家講一講,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時,當時世界的歷史大事件。第一次鴉片是以1840年開始,至1842年《南京條約》籤訂結束。我們就以時間為劃分,講講當時的歷史大事件。
  • 無語……香港一份「中國歷史閱讀材料」竟然這樣說鴉片戰爭
    香港「毒教材」曲解鴉片戰爭,市民怒:鴉片戰爭裡的鴉片呢?網上流傳一份香港一所學校的中國歷史教材,竟聲稱鴉片戰爭源於中英貿易戰,令人震驚。在網上流傳,其內容聲稱鴉片戰爭源於中國和英國出現政治、貿易體制及司法制度衝突,但隻字不提英國大量輸入鴉片令中國白銀外流、鴉片毒禍令中國人沉淪,反批中國「傲慢」,疑將戰爭合理化,令人憤怒。
  • 英國人擴張以貿易為主,為什麼要兩次入侵中國西藏呢?
    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個是毫無疑問的。但和其他地區一樣,在近代以來,由於大清的羸弱,根本顧不上邊疆地區了,所以這也給了西方殖民者機會。英國人就是其中之一,在英國吞併印度後,並沒有滿足巨大的野心,一次次地翻越喜馬拉雅山,企圖吞併西藏。
  •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為何英國更想舟山群島,其次才是香港?
    從地形上來講,舟山群島是屬於天台山山脈向東海的一個延伸,而除了這樣的地形之外,舟山群島是群島特性,再加上有淡水輸入,所以舟山群島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天然的漁業港。因此,我們可以很直觀的看出,舟山群島歷史上一直都是商人和漁民的天堂。看到這裡英國當初為什麼會看上舟山群島,想必大家心裡也應該有一個數了。首先就是交通地位。
  • 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的英國女王,是個什麼樣的人?
    學過近代史的人應該都知道林則徐虎門銷煙的事情,這事的起因是,在歐洲,中國的瓷器、茶葉、絲綢等物品非常受歡迎,而他們的東西,我們卻不甚感興趣,以至於形成了巨大的貿易逆差。為此,英國對我們做出了很缺德的事,就是傾銷鴉片。因為清政府的反抗,英國決定對我們發動了所謂的鴉片戰爭。
  • 鴉片戰爭秘聞:英國最初想侵佔的不是香港,而是這兒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因在鴉片戰爭中失敗,被迫與英國籤訂《南京條約》。眾所周知,英國通過這個條約,侵佔了香港島,但許多人並不知道,其實英國人最初想要的並不是位於中國南部的香港,而是中國東部的一個地方。那麼到底是哪個地方呢?這件事的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 追查178年前的真相 英國檔案揭秘鴉片戰爭元兇
    中國國內多數描述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文字會提到:英國議會下院1840年4月通過英國政府對華戰爭法案。  一種說法是,1840年4月7日起,英國議會下院經過3天辯論,以271票對262票的微弱多數,通過內閣與中國開戰的提議。  鴉片戰爭是中國百年屈辱的開始。關於那場戰爭,每個細節都值得探究。
  • 香港一教師網課這樣粉飾鴉片戰爭起因,令人嘆息!
    香港一教師在給小孩子上網課時,歪曲歷史,篡改鴉片戰爭的起因,造成惡劣影響。香港一位家長陳女士28日與孩子一起觀看小學二年級常識的網課視頻,教師公然歪曲歷史,將鴉片戰爭的起因說成是「英國以禁菸為由派兵攻打中國」。教師說:「英國想以禁菸為理由派兵攻打中國。為什麼他們要這麼做呢?
  • 鴉片戰爭博物館
    他在奏摺中大聲疾呼,如果再馬虎下去,只怕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道光皇帝知道,兵、餉是他維持統治的命根子,威脅到命根子當然不行,因而決定禁菸。一八三八年十二月,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查禁鴉片。
  • 鴉片戰爭的秘密:英國想佔領的是這裡,而不是香港
    ——羅素(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003字,閱讀約3分鐘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因鴉片戰爭戰敗,被迫與英國籤訂《南京條約》。眾所周知,通過這個條約,英國佔領了香港島,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英國人最初想要的香港並不是位於中國南方,而是中國東部的一個地方。那麼是哪個地方呢?這背後是怎麼回事?。這個地方就是浙江舟山地區。早在1689年,清朝就在舟山定海開設了"紅髮館",英國對舟山非常重視,但後來舟山的"紅髮館"關閉了,清朝只留廣州對外通商。
  • 東莞中國鴉片戰爭古戰場遺址,有100多年歷史,遊客卻極其稀少!
    每年夏天,中國有近3億師生放假回歸社會,極大地促進了人員流動,大部分都有或近或遠的旅遊計劃,使得各大景點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旅遊旺季,很多著名景點甚至人滿為患,賺很多錢。然而,也有例外,比如在東莞虎門的中國鴉片戰爭古戰場遺址,拍照都沒必要避人,幾乎看不到遊客,與張家界、桂林、麗江、三亞等熱門景點的擁擠景象形成強烈對比。這個景點不出名嗎?不,它不僅是現代鴉片戰爭的古戰場遺址,也是中國保存最完整、最大的古代要塞之一,雖然不是國家5A級旅遊景點,但卻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英國公知要中國賠錢?真是夢話,他還活在180年前的鴉片戰爭裡
    最近,英國右翼公知道格拉斯·穆雷(Douglas Murray)叫囂要中國賠錢。他還主張制裁中國,並且利用「炮艦」來威脅中國。為什麼要中國賠錢呢?自然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他認為是中國毀了他們的2020。他只是「西方某些人」中的一位,其強盜邏輯著實令人無語,假設他不是無理取鬧的話,我們就應該關心一下他的認知能力問題。
  • 英國首相︱帕默斯頓:鴉片戰爭始作俑者,80歲的風流首相
    正在下院發言的帕默斯頓「帕默斯頓的鴉片戰爭」了解帕默斯頓對英國的情感之後,或許我們可以重新解讀他在鴉片戰爭中的所作所為。1840年4月9日,英國議會下院在長達三日的辯論後以271票對261票的優勢通過發動對華戰爭的決定,帕默斯頓毫無疑問是這一決定的主推手。
  • 鴉片戰爭慘敗,道光得知英國女王才22歲,有了個令人不齒的想法
    由此可見,有的人和他講再多的道理他也不能理解,因為他所受到的教育只有那麼多,導致見識淺陋,對於其他人所說的事情以及表達的觀點都很不能理解,甚至有的會拒絕接受他人意見,執著的認為只有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確的。
  • 英國議員叫囂中國賠償,派航空母艦到東亞,你以為是100多年前?
    有時候我們想英國是不是還活在19世紀,他覺得他這樣一個小小的國家,還能有什麼大的作為,可能有很多英國人,真是活在一兩百年之前。比如說最近還真有這個議員發言,說這個他們要重拾堅船利炮,用武力逼迫中國向他們進行賠償,咱也不知道中國欠他什麼了,甚至英國國防部已經做出規劃了,明年英國僅存的航母伊莉莎白女王號,將到東亞來,跟日本搞這個軍事演習,
  • 鴉片戰爭,你哭的稀裡譁啦,大清上下沒咋難過
    中學歷史教材上是這樣寫的:從此,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家英國人根本沒把鴉片戰爭當回事,英國人更關心大英帝國在印度、中東、非洲的行為,他們的遺忘與我們的牢記對比鮮明。鴉片戰爭前,林則徐已意識到鴉片在中國泛濫的危險性,於是給道光帝上了一個摺子請求禁菸銷煙。
  • 清朝時期我們把香港租給了英國,你知道英國並沒有給我們租金嗎?
    但是這樣的一個荒島,被當時來這裡的英國人一眼相中了,他們可就喜歡這樣沒有經過開發的島嶼,而香港的地理位置卓越,處在中國南部,完全可以作為中國的開商口岸。而往裡走就是大陸,外面是海,當時英國的海運是很發達的,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適合他們來進行對華和對亞洲國家貿易的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