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歐洲反法西斯勝利日已經過去數天,然而在西方網絡上,荒誕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還記得這幅照片嗎?
1945年4月29日,蘇聯第79軍率先對總理府和國會大廈同時發動了進攻。而這場戰役,是柏林戰役的最後一戰。作為納粹最後的堡壘,納粹餘部在國會大廈內進行了最激烈的抵抗。
整個國會大廈在雙方士兵的怒吼中,從下午激戰到晚上,逐個房間進行反覆爭奪,蘇聯一老兵回憶:簡直是一群瘋子打另一群瘋子。
最終,英勇的蘇軍笑到了最後,鐮刀錘的紅旗飄揚在樓頂上,而這也象徵著納粹德國最後的覆滅。為了紀念這歷史性的一刻,在5月2日,28歲的戰地攝影師葉夫根尼·哈爾傑伊得到指示,並帶著他的「萊卡」相機、一面蘇聯國旗、兩個紅軍士兵阿卜杜勒·哈基姆·伊斯梅洛夫和米哈伊爾·葉戈羅夫來到被打的千瘡百孔、並且已被燒毀的德國帝國國會大廈,用了一整卷膠片,拍攝了36張照片。
其中就包括這幅著名「插旗照」,而這張照片,也成為歐戰勝利結束的象徵。
然而在最近,一件可悲的事情出現了。今年5月9日,居住在莫斯科的業餘著色師奧爾加·什爾妮娜(Olga Shirnina),發布了對這張黑白照片渲染上色的版本,其中最顯眼的是還原了蘇聯國旗的顏色。奧爾加·什爾妮娜想以此,表達自己對哪些英雄先輩的尊崇。
但僅僅數分鐘後,她卻發現,由於在臉書上發布這張照片,自己的帳號被以「違反社區規定」封禁了3天。奧爾加·什爾妮娜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張聞名世界的照片到底怎樣「違反了社區規定」。
其後,奧爾加·什爾妮娜將此事披露在俄羅斯的網絡上,引發了俄羅斯網民的極端憤怒。隨後「今日俄羅斯」(RT)報導,其編輯曾嘗試上傳該照片,但在不久後也收到同樣的訊息:
「你的發帖違反了我們社區規定有關危險人物或組織的內容。」然後照片很快就從網頁上消失了。
擊潰納粹,解放歐洲的大英雄,竟然成為危險人物;將不可一世的德軍打的狼奔豕突的蘇聯紅軍,竟然成了危險組織,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對於為何刪除這張照片,臉書至今仍未做出任何解釋。然而在美國時間5月8日,美國白宮的一條官方推特,似乎暗示了原因。
當時,美國總統川普參與二戰紀念儀式,紀念歐洲結束75年。其後,白宮推特po出一條博文:
「1945年5月8日,美國和英國戰勝了納粹德國!美國精神會永遠勝利,到最後,就是這麼一回事。」
眾所周知,在5月8日深夜12時的柏林,德國人在蘇、美、英、法四國代表面前籤署投降書。而蘇聯人,無疑是這場投降儀式的絕對主角。然而可悲的是,到了今天,美國對於蘇聯在二戰中的貢獻,卻隻字未提。不僅如此,對於那些宣揚蘇聯勝利的內容,歐美媒體平臺甚至直接刪帖了之。簡直欺人太甚。
有有識之士認為,美國人之所以這麼做,就是想搶奪二戰勝利的果實,將戰勝納粹的最大功臣歸功於自己。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糾集550萬軍隊,兵分三路,像潮水一般越過蘇德邊境,拉開了人類歷史最大陸地戰爭的序幕。在4年的時間裡,蘇德兩國分別投入上千萬軍隊,進行了血腥廝殺。
為了擊敗納粹德國,蘇聯付出了將近2700萬人的生命,整整一代年輕人,都葬送在這場衛國戰爭之中。在基輔,在明斯克,在克裡木,在莫斯科,在列寧格勒,在哈爾科夫,在史達林格勒,在庫爾斯克,在華沙,在維也納,在柏林,蘇軍在付出巨大的犧牲後,由防守轉向進攻,最終將復仇的烈火燃向納粹的本土。
在蘇軍的強大攻勢下,曾經不可一世的德軍被迫俯首投降,而狂傲、瘋狂的希特勒最終因畏罪而服毒自殺。
而英國和美國呢?雖然他們一直聲稱,要開闢第二戰場,緩解蘇軍的壓力。然而實際上,他們卻一直在座山觀虎鬥。對於蘇聯,英美仍以物質支援為主。但當他們發現蘇軍的攻勢已呈不可阻擋之勢時,趕緊發動諾曼第登陸,試圖摘取二戰勝利的果實。
但是面對已經被蘇軍打殘的德國,英美盟軍仍贏得踉踉蹌蹌。在阿登戰役中,甚至差點被納粹德國一波趕下大海。在整個二戰中,英美死傷加起來不過80萬(其中還包括太平洋戰爭中的傷亡),消滅的德軍更是不過50萬。試問這樣的戰績,如何能與蘇軍相比?
但如今,隨著蘇聯的解體。西方話語權的提升,美國竟直接隱瞞、剝奪了本屬於蘇聯的榮譽,甚至還鳩佔鵲巢,篡奪勝利果實,將最大功臣歸功於自己。簡直是貪天之功,無恥之尤!這不在此前,美國駐丹麥大使館就曾大放厥詞:「美國解放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但實際上,解放奧斯維辛的功臣是蘇軍。
與此同時,美國還利用電影、遊戲、漫畫等媒介,大肆吹噓自己的功勞。如果實在沒有功勞,就編造出荒誕不經的虛擬人物,其中美國隊長就是典型。而美國隊長的形象一直在對世界強調:美國是戰勝納粹的最大功臣。
對於質疑自己的言論,美國則利用自己的媒體平臺,刪帖封號了之,誰叫臉書、推特、ins都是美國的平臺呢?而俄羅斯呢?既沒有錢,更沒有話語權,只能任由美國人宰割。真是日削月割,已趨於亡了。雖然俄羅斯人做出了很多抗爭和抗議,但都如泥牛入海一般,美國人根本充耳不聞。對於人最大的侮辱並不是辱罵,而是無視與不屑一顧。
那麼,我們中國是否會步俄羅斯的後塵呢?實際這種現象已經出現了。就在最近,一位香港老師在網課上聲稱:「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是為了幫中國禁菸!」如果在20、30年前,這種觀點在香港一定會被視為荒謬。大家應該記得,在以前的港片裡,基本都是洋人販賣鴉片,反派人物民族敗類與洋人勾結,正義之士出來抗戰抵制。
而如今呢?畢竟在英國人的史料中,鴉片戰爭被稱為「貿易戰爭」。對於戰爭的起因,英國人說是中國不開放,搞貿易保護主義,肆意迫害英國商人。但是他們卻有意無意地忽略,這些英國人販賣的是毒害中國人的鴉片。就這樣,鴉片戰爭倒成了中國率先發動的。在英美媒體的強勢宣傳之下,竟真有人相信這些黑白顛倒的理論。還有人說,英國轟開中國的大門,簡直是一件大好事。
輿論的高地,你不佔領,別人就會幫你佔領。西方人利用自己輿論高地的優勢,會肆意篡改歷史,混淆視聽。因此我們必須提升自己的話語權,提高文化的軟輸出。對於那些歪曲歷史的謬論,採取有理有節有據的反擊和反擊。因為我不想讓後代以為,發動鴉片戰爭是中國人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