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英國之間的第一次交鋒:明英戰爭

2020-12-12 騰訊網

  在大家的印象中,中國和英國的第一次交鋒是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鴉片戰爭。這場戰爭太出名了,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開啟了我國百年的屈辱歷史。但是就是因為鴉片戰爭的過於出名,真正的中英第一次戰爭反倒是沒人記得了。這第一次中英戰爭是在鴉片戰爭203年前,明朝末年的崇禎十年,清崇德二年(1637年)。

  當時葡萄牙在遠東的霸權地位已經逐步消失,自己的艦隊經常遭到荷蘭的侵襲,而英國也想在遠東打開一個突破口。這樣英國和葡萄牙一拍即合,1635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和果阿的葡萄牙總督達成一致意見,同意英商自由出入澳門從事貿易。同年12月12日,英王查理一世頒布訓令,任命威德爾上尉為指揮官,率領6艘船艦前來中國。

  歐洲人畫筆下的明朝形象

  1636年4月14日,威德爾帶著船隊從倫敦出發,11月7日到達果阿,雙方就澳門貿易問題進行交涉。到了1637年的1月17日,船隊離開果阿,先後在伯特卡爾(Bhetkal)柯欽和亞齊建立商館。6月27日,船隊到達澳門以南的十字門外停泊。

  但是英國人的到來讓葡萄牙人很難辦,因為澳門與果阿、裡斯本的貿易航線已被荷蘭艦隊所阻截,航行十分困難,澳門葡人只能維持長崎和馬尼拉的貿易航線。日本又將頒布禁海令,這樣一來葡萄牙人只能保有馬尼拉一處的貿易關係,但貿易額每年仍達100萬兩。如果讓英國也分一杯羹,這麼一來葡萄牙在遠東的壟斷就徹底被打破,商業利益也就遭到大大損失。所以澳門的葡萄牙人拒不履行果阿總督的指示,還跑到明朝官員那裡詆毀英國人。

  威德爾眼看澳門這兒不行就北上到廣州,8月8日,英船到達虎門亞娘鞋(Anunghai)停泊,威德爾目睹亞娘鞋炮臺的駐軍和明朝水師正在敲鑼打鼓地備戰,他派人舉著白旗上岸購買糧食也無人理會。明朝官員又登船告知威德爾船長,要求他再等6天。威德爾服從了這一安排。

  8月12日,英國船隊派出勘測水位的駁艇遭到亞娘鞋炮臺炮擊。駐守炮臺的明軍在事先沒有警告的情況下突然3次炮轟駁艇,但駁艇毫髮無損。威德爾船長立刻下令英國各船升起了國王的旗幟,宣布商船進行戰鬥狀態。4艘懸掛獅旗的英國商船飛速向亞娘鞋炮臺駛來。意外的是,明軍竟然僅僅半個小時就逃跑了。英國佔領亞娘鞋炮臺時才恍然大悟,原來炮臺的44門不過是發射1磅重炮彈的小炮。英國人把繳獲的30門明軍火炮當作戰利品搬上船,並在當天和次日還俘虜了兩艘中國帆船。

  明朝的小型弗朗機炮根本打不動歐式的遠洋帆船

  別看這時候離明朝滅亡只有七年,自己還打了個敗仗。但是明朝官員就是硬氣,給威德爾寫信:「如爾等膽敢破壞一草一木,餘必下令士卒殲滅爾輩,使爾等片帆不留,則爾等後悔莫及,罪無可恕。」明朝官員表示,要英方退還大炮和帆船,威德爾也立即照做。

  8月24日,三名英國商人攜帶西班牙銀圓和日本銀子去廣州進行了貿易。威德爾以為事情到此就結束了,但是到了9月10日,明軍又對英國船隻進行了火攻,還襲擊了老虎島的英國船隊。不過英國方面及時發現,並未造成什麼損失。

  威德爾決定發起反擊,炸毀了亞娘鞋炮臺,劫掠了一個小鎮還焚毀了一艘帆船。當時的明朝水師裝備的武器已經較之於西方較為落後了,他們的一號和二號大船上只有幾門重千斤(約1300磅)的無敵神威炮能夠遠距離對敵船造成傷害。明朝水師其他艦船載炮皆是輕炮。英國商船每一艘船每一門火炮都在火力方面全面壓制了明朝水師,也正因此,在數量上佔據優勢的明朝水師遇敵才聞風而逃。

  正因此,明朝方面才不敢輕舉妄動。威德爾也覺得不好同明朝打交道,便將船隊駛向澳門,請求葡人出面轉圜。11月22日,英商在廣州答應了明朝政府的要求,賠償白銀2800兩。30日,威德爾向明朝官員提交了一份保證書,對虎門事件表示歉意,並保證完成貿易後即行離去。據此,廣州官員決定對其不予追究,令其貿易後儘快離境。英商臨走前和明朝總兵正式籤訂貿易條約:為了自由和廣闊的貿易與居住,英國人每年繳付皇上20000兩白銀,4門鐵大炮和50支火槍。

  根據這份條約,英國人獲得了與華進行貿易的權利和在中國居住的權利,甚至可以像葡萄牙在澳門一樣在中國建立永久性商館。這意味著中國的國門被英國正式打開,從目的上看英國人取得了完全的勝利。可惜籤署條約後沒過多少年明朝就覆滅了,同時英國國內又爆發了內戰,這事也就擱住了。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與英國的戰爭不是鴉片戰爭,而是明英戰爭
    在古代歷史上,中英兩國的第一次對抗被大多數人認為是鴉片戰爭。但根據史料記載,真正的第一次交鋒應該發生在明朝,也就是歷史上的明英戰爭。明朝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當然不怕英國。面對威德爾的猛烈進攻,廣東海防當局向英國艦隊派出三艘軍艦,發射火炮和火箭。於是,威德爾的艦隊倉皇而逃。這場戰爭以明朝的勝利而告終,英國向明朝賠償了2800兩白銀。這是中國和英國在古代歷史上的第一次交鋒。戰爭爆發時是1637年,距明朝滅亡不到10年。此時的明朝是內憂外患,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朝依然會打敗英國海軍。
  • 並不是中英第一次戰爭,而是這一場明英戰爭
    並不是中英第一次戰爭,而是這一場明英戰爭大家都知道清末的時候有一場鴉片戰爭,當時清朝政府昏庸無能被英國人打敗,最後籤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這並非英國人第一次侵略我們中國,而早在幾百年前,英國的堅船利炮就已經像中國的明朝開炮過了。
  • 薛寶釵和林黛玉的第一次交鋒,林黛玉輸了,也失去寶黛姻緣!
    第八回可算是《紅樓夢》言歸正傳的第一回,寶黛釵三人第一次同框,金玉良姻和寶黛姻緣尚未露出端倪還只是懵懵懂懂。三個人第一次交鋒就源於雪雁送過來的一隻手爐。而這隻手爐引出林黛玉一段話卻讓寶黛姻緣蒙上了一層陰影!我來說下!
  • 閻王不高興:閻小羅第一次和撒旦,正面交鋒!
    閻王不高興:閻小羅第一次和撒旦,正面交鋒!撒旦邀請了閻小羅跟他一起合作,需要把人間的靈魂收集一起。總而言之就是要閻小羅跟他一起做壞事,閻小羅聽到撒旦這樣說,她就說明了「我雖然是膽小也清楚自己的職責!」閻小羅就從小聽父王的教誨,一直以來三界都是平衡,互不相犯的。
  • 維多利亞一世和第一次世紀大戰:親戚之間的戰爭
    英國歷史上有兩位出名的女王,分別是維多利亞和伊莉莎白一世,她們都在英國歷史和時間歷史上起過重要的作用。但是這兩位女王的婚姻生活卻有著巨大的差別。伊莉莎白一世終生未婚,自稱嫁給了英格蘭,所以她也沒有直系後裔。
  • 桌球「龍蟒大戰」經典回顧:馬龍和許昕的31次交鋒全記錄
    今年30歲的許昕雖然只拿過男子世界盃單打冠軍,缺乏奧運會和世乒賽冠軍,但他在國際乒壇同樣是響噹噹的傳奇人物。 馬龍和許昕聯手為國乒拿下了無數獎盃和榮譽,而他們之間的巔峰對決也是球迷最喜聞樂見的乒壇大戰。有意思的是,球迷習慣稱馬龍和許昕的交鋒為「龍蟒大戰」。
  • 日本和英國,兩個島國為啥真麼厲害
    英國和日本,都是島國,一個在亞歐大陸的西端,一個在東端,分別引領了歐洲和亞洲的發展。眾所周知,英國首先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稱霸世界幾百年,成為日不落帝國,而日本則是近代惟一一個躋身世界強國之列的亞洲國家。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兩個島國如此成功呢?
  • 灌籃高手櫻木清田賽前互相挑釁,其實背後是赤木阿牧之間的交鋒
    而在賽前,由於清田和櫻木做出的搞怪事情,赤木和阿牧是有過一次交鋒的,雖然表面上兩人很是和善,但是在兩人的表情已經難以掩蓋各自的強勢敵對意味了。所以說清田的行為,就和後來櫻木在全國大賽上,挑釁豐玉和山王的行為一樣啊,就是要在比賽前,打擊一下對手士氣的,因此高頭並未制止,阿牧也沒有去把清田拉回去,清田代替海南,在告訴湘北一個事實,那就是海南從未把湘北當作過對手。
  • 大國「成人禮」:中國交鋒哥本哈根
    雖然,早在哥本哈根會議之前,中國已罕見地高調宣布了到2020年單位GDP減排40%-45%的目標,但在全球「碳政治」的格局中,來自傘形集團和歐盟都趁機要求中國必須承擔與發達國家同樣的義務,承諾一個絕對量的減排指標。來自北方陣營的這一「逼宮」,讓自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以來深度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新框架的中國措手不及。
  • 桌球「龍蟒大戰」經典回顧:馬龍和許昕的31次交鋒全記錄
    今年30歲的許昕雖然只拿過男子世界盃單打冠軍,缺乏奧運會和世乒賽冠軍,但他在國際乒壇同樣是響噹噹的傳奇人物。 馬龍和許昕聯手為國乒拿下了無數獎盃和榮譽,而他們之間的巔峰對決也是球迷最喜聞樂見的乒壇大戰。有意思的是,球迷習慣稱馬龍和許昕的交鋒為「龍蟒大戰」。
  • 當英國開始第一次世界工業革命,與此同時中國在幹什麼?
    關注「歷史旋風車」 談古論今不迷路從世界歷史看中國,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指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與此同時中國在幹什麼?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革新於工廠手工業最為發達的棉紡織業。
  • 英國的皇家瓷器的起源,得益於明英戰爭,卻落敗於激烈競爭
    英國皇家瓷器也是如今歐洲瓷器品牌中的獨角獸之一,而如今的高端瓷器品牌中也只有德國梅森和丹麥的皇家哥本哈根算是比較出色的瓷器品牌,而英國本土的皇家瓷器出現時間並不算晚可是在作為高品質的皇室瓷器的競爭中卻落敗了,無疑是英國在早期資本市場開發上的一個失敗。
  • 中國元帥交鋒美國五星上將
    此外,還有一些發表在香港《大公報》《明報》《新報》《東方日報》《成報》《星島日報》和《澳門日報》《華僑報》等報刊上的文章,作者將這些文章重新整理編排,並配上大量歷史照片,在公眾號這一新興媒體讓老讀者溫故知新,新讀者賞心悅目。今天推出的《中國元帥交鋒美國五星上將》發表在2005年9月《黨史博覽》第9期,《軍事史林》等十餘家雜誌、報刊轉載,希望讀者能夠喜歡。
  • 第一次交鋒完敗,刃牙竟不是一合之敵?!究竟誰能打敗武藏呢?
    昨天給大家講述了《刃牙道》第十話的精彩內容,這是刃牙與武藏的第一次見面,但是不知為什麼根本不知道武藏復活的刃牙卻一口叫出了武藏的名字。現代與近代「最強」之間的比試真的是刃牙完敗嗎?今天給大家帶來了十一話的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其實刃牙與武藏的第一次交鋒不用看就已經知道結果了,無論是境界還是氣勢兩人相差的實在太多。
  • 真實改編故事《解救吾先生》一場智慧之間的交鋒
    而此片的導演也是一位對拍攝和製作硬漢風格電影情有獨鐘的內地導演——丁晟。在劇情上這部影片闡述的內容更是採用了2003年中國演員吳若甫被綁架的真實案件所改編,這個案件在當年的國內也是十分的轟動。而正如前面所說的,影片的改編來自真實題材,又請來曾經發生事件的當事人吳若甫參演,扮演的角色則是曾經拯救自己的警察。
  • 北大出版社新推後現代交鋒叢書
    北大出版社新推後現代交鋒叢書 北京大學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後現代交鋒叢書」第一套14本剛剛上市還不到一個月,已經有了很好的市場反饋。
  • 《營盤鎮警事》王笛張嘉譯矛盾激化正面交鋒
    王笛張嘉譯矛盾激化正面交鋒  搜狐娛樂訊 近日,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公安部金盾影視文化中心聯合出品,知名導演馬進執導劇中由青年演員王笛飾演派出所女警花何雨桐,初入職場的她,與張嘉譯飾演的所長範黨育矛盾激化開始正面交鋒。
  • 晉國史話五:師服的預言果然成真,曲沃與本家的第一次交鋒
    難道這不是第一次預言嗎?這當然不是第一次有人對於「晉國將亂」做出預言,在咱們講文侯的父親晉穆侯時就提到過師服的預言,那才是真正的第一次。當時,穆侯按照自己兩次對外作戰的戰果,隨性地給長子取名為仇,次子取名為成師,這在今天看起來不算什麼的事情,卻引起了一位晉國大臣師服的注意。
  •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 英國為何選擇跟德國開戰
    緊接著,德國率先打破了沉默,在它慫恿下,戰爭拉開序幕,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此爆發。圖為塞拉耶佛事件這場戰爭的爆發,很快讓那些參戰國自動劃分為兩個陣營。英國的選擇,倒是挺有意思的。英國王室跟德國王室之間,其實是有密切的血緣關係。
  • 從對待英國和緬甸之間的衝突一事上,看大清的妥協與無能
    1824一1826年英國發動的第一次侵緬戰爭,1852年英國發動的第二次侵緬戰爭,清朝政府是在事後才知道的。1852年英佔下緬甸之後,清朝政府已經覺察到英國企圖通過緬甸侵略我國西南邊疆的野心。馬嘉裡案和《煙臺條約》的籤訂,進一步暴露了英國據緬侵華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