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曾來過成都,與寬窄巷子擦肩而過。此番從川西秘境返蓉城的第一個晚上,坐地鐵到寬窄巷子逛了逛。
走進寬窄巷子的那一刻,就被洶湧人潮驚到了,真是到了摩肩擦踵的地步,加上天氣悶熱無比,頓時就沒了玩性。
這不,第二天一早再訪寬窄巷子。寬窄巷子位於成都市青羊區長順街附近,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組成,全為青黛磚瓦的仿古四合院落,這裡也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是成都三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之一。
寬窄巷子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組成。這張圖把寬窄巷子裡的客棧、餐飲和酒吧,介紹的非常詳盡了。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準葛爾之亂後,選留千餘兵丁駐守成都,在當年少城基礎上修築了滿城。民國初年,將「胡同」改為「巷子」 。2003年,寬窄巷子街區正式出現在世人的詞典中。
寬巷子在清朝宣統年間的名字叫興仁胡同。窄巷子多有清末民初的建築,其中還有一些教會留下的西洋風格建築。寬巷子是「閒生活」區,是老成都生活的再現。
這條巷子不算大,集合了成都的各種特色小吃,還有特色川劇變臉表演等,裡面最新穎的一個體驗項目就是掏耳朵,還有蓋碗茶值得一試,當然,貌似比外面要貴一些。
巷子裡的老建築,年代感十足。
愷廬位於寬巷子11號,院名愷廬,該門頭為寬窄巷子中最富標誌性門頭之一。院門用特製的青磚砌成帶有弧形兀起的拱形宅門,門洞上方嵌入中式傳統石匾,匾上採用大篆陽刻「愷廬」,二字寫法革新,一反當時中國人從右向左讀字的規矩。石匾上方砌出的橢圓形圖案,代表高懸「避邪鏡」,意在鎮退各路妖魔,永保合家平安。
清晨的巷子,才是我心目中的古巷模樣。
這家店就叫寬巷子,很應景。
古色古香的簡介,與周邊建築融為一體。
這裡的巷子不長,幾分鐘就可以走到頭。窄巷子是「慢生活」區,展示了老成都的院落文化,這些院落大多被頗有格調的酒吧、餐廳佔據,遊客和文青們扎在巷子裡,閒散地度過整個下午,感受時光的停駐。
這條小巷通向井巷子。
窄巷子是以各西式餐飲、輕便餐飲、咖啡、藝術休閒、健康生活館、特色文化主題店為主題的精緻生活品味區。
最炫的母女裝
隔壁子門前活潑的石獅子
拴馬石位於窄巷子32號門頭的老牆上,離地約1.2米。已風化斑駁,是寬窄巷子僅存的三個拴馬石之一。百年前這裡曾是北方滿蒙八旗及家屬的居住地,有騎馬出行的習慣。拴馬石是北方文化在川西的符號性表現。
這是個網紅牆角,遊客多的時候,這裡要排著隊拍照的。
成都特色小吃,被這家小店一網打盡了。
渾身古銅色的行為藝術家,合影一次20元,設計了三種可愛的合影姿勢。這位遊客不會是郭德綱吧?
這裡可以喝蓋碗茶看川劇,價格稍高,可以理解。
小洋樓位於寬窄巷子內,羅馬圓柱,西式拱形門窗,窗欞上的大五星裝飾為西洋符號,木刻欄杆,雕花斜撐及掛落為傳統中式構件,中西合璧的文化成就了小洋樓。
相傳上個世紀的30年代,王姓軍人買下這個帶有洋樓的院落。抗戰時,軍人被召喚至前線,再也沒有歸來。就在這個小洋樓裡,妻子卻一直等待丈夫歸來直至去世。
不知不覺,已是近上午九點了,遊客開始多了起來。
採耳師傅也上班了,迎來了他的首位客人。
這裡是拍照的好地方
情侶在凹造型
巷子裡的小店都很有情調
轉動石磨,磨點辣椒粉。
寬窄巷子是成都休閒都市、市井生活的最佳體現。相比夜晚的喧囂,我還是喜歡清晨的古巷。
下文,我們再說說寬窄巷子相鄰的兩條也很有特色的小巷子。
待續。成都人民公園,見識一下上千人喝茶的盛況成都人民公園裡的老茶莊,「泡」在茶水裡的城市夜色中古韻十足的成都安順廊橋,是成都最美的夜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