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上的都督府,唐朝國力最鼎盛的象徵

2020-12-21 騰訊網

導語:朝鮮半島,中國歷史上對中原政權影響最大的地區之一。在歷史上,中原政權為了保護朝鮮半島,履行宗主國對藩國的承諾,一共發動了五次戰爭,數百萬士兵踏上了這塊貧瘠的土地,為了這個半島上的彈丸小國而興師動眾。

在明朝時期,朝鮮的最大敵人就是日本基本國策的制定者——豐田秀吉。在萬曆年間正式開始實施,進攻朝鮮。朝鮮王朝迅速向明朝求救。為了將這些倭寇徹底打敗,明朝動用了當時最精銳的部隊——戚家軍。很快,日本被打敗,豐田秀吉去世,朝鮮在此後的數百年,沒有遭到日本或者其他外族人的入侵。而最著名的,最為大眾所知的,莫過於1950年—1952年的抗美援朝戰爭。這場戰爭的勝利成為了中國東北邊境安全的絕對保證。

而早在唐朝,甚至漢朝,甚至將朝鮮半島直接納入了帝國的版圖。唐朝時期,雖然朝鮮半島的歷史並不為人所知,但是卻創造出了但是的兩個奇蹟——一個不在唐朝疆域內卻受唐朝朝廷管轄的雞林州都督府;另一個是管轄區域不和唐朝疆域相連的熊津都督府。

唐朝疆域

朝鮮半島重回帝國版圖

隨著漢朝的覆滅,中原政權失去了對朝鮮半島的控制權,但是,正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巨大的歷史慣性作用之下,天下在經歷三分中華,然後魏晉南北朝的混亂時期之後,在巨大的歷史慣性作用之下,隋朝的建立者隋文帝建立隋朝,一統漢地十八省,朝鮮半島上的弱小國家發現中原出現了一個大一統王朝,便立即派出使者前往中原,向隋朝的皇帝稱臣納貢。朝鮮半島間接被隋朝控制。

但隋煬帝的暴虐以及短時間內的大量基礎設施勞民傷財。一時間,中原之內群雄並起,李淵,作為關隴集團的一份子,在長安建立了唐朝,削平群雄,一統中原。隨後,唐軍在一眾唐初戰將的領導之下,打通了封閉幾個世紀之久的絲綢之路,將回紇,突厥基本消滅。同時運用軍事行動和招安和親並舉的措施,將漠北地區納入了統治範圍之中,邊境直抵貝加爾湖。

隋朝疆域

單于都護府和安北都護府的成立更是有力促進了國家的統一,也讓一些優秀的少數民族人才進入中央,為大唐帝國效力。比如回紇民族出生的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高麗人出生的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生於隴右的隴右節度使哥舒翰。此時,在將西域和漠北地區都納入了唐帝國的版圖之後,唐朝將目光投向了朝鮮半島和整個東北地區,畢竟,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和擴張,東北部的邊境卻依然在長城一線。此時一個求救信號讓唐朝版圖的擴張有了極好的藉口。

熊津都督府的登場

隨著中華大地正式進入統一王朝的歷史,朝鮮半島上在漢文化的強力影響之下,出現了類似的君主專制國家——高句麗,百濟,新羅。這三國國家由於擠在狹小的朝鮮半島上,為了有限的資源難免會出現爭鬥。其中,百濟在高句麗的支持之下,頻頻對新羅動手。新羅由於實力弱小,寡不敵眾,選擇派出遣唐使向唐朝求援。

朝鮮半島的三國時期

公元660年,唐朝派出大將蘇定方等著名將領,率領十多萬唐軍,在新羅的配合之下,一舉滅亡百濟,百濟國王和太子均被俘虜,百濟國土和人民直接被納入了唐朝的行政體系之中。為了加強對這些前百濟子民的管理,在百濟這塊小小的土地上設置了多達五個都督府,通過強大的軍事實力,威懾其中暗藏的叛亂分子。但後來為了便於管理,五個都督府合併為一個——熊津都督府,同時,委派當地的族長,酋長為刺史,都督。

但新羅在滅亡百濟以及後面攜手唐朝滅亡高句麗的戰爭當中,沒有得到任何利益。新羅國王非常生氣,派軍隊趁唐朝與吐蕃交戰,無力管控朝鮮半島之時,佔領了重要的泗沘要塞,滅亡了熊津都督府。隨後唐朝派出安東都護府的軍隊討伐新羅時,新羅國王為了避免被滅國,同時最大程度保證現在的既有利益,派出遣唐使向大唐謝罪。此時的大唐面對西域與日俱增的軍事壓力,接受了新羅的求和。但大同江以南還是交給了新羅。熊津都督府正式消失。

熊津都督府在唐朝的位置

公元618年,唐太祖李淵在長安稱帝。僅僅五十年不到,唐高宗便有能力派出軍隊,渡海進攻百濟,僅僅十多萬的軍隊加上補給線的漫長與困難,在大將蘇定方的率領之下,卻打出了匪夷所思的戰績。在保證自身軍隊的有生力量的同時,幾乎完全滅亡了百濟的軍隊,將整個百濟直接納入唐朝的行政管轄。

唐軍能夠打出如此匪夷所思的戰績,少不了大將蘇定方的功勞。蘇定方作為唐朝最著名的將領之一,年少時就因為驍勇善戰,氣勢異於常人而聞名。常年跟隨父親徵戰四方的他,讓他年紀輕輕卻已經積累了豐厚的作戰經驗。隨後更是率領極少的部隊直接夜襲突厥首領的牙帳。可見他的勇猛無畏與足智多謀。在和百濟交戰的過程那個當中,才能更是顯露無疑。在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的幫助之下,唐軍如摧枯拉朽一般連連取勝。

唐朝大將蘇定方

在滅亡了百濟之後,唐朝沒有任其不管,而是迅速建立了一系列的州還有縣,設立都督府作為安東都護府的下屬,統一納入唐朝的管轄。除此之外,任用大量當地的酋長還有部落的族長,作為都督還有刺史,成為唐朝的一名官員。利用當地人對當地進行治理早在漢朝就已經出現,也就是"以夷制夷"。唐朝滅亡了百濟,任用當地人來管理當地。無疑是一種明智的舉措,即能夠穩定當地的局勢,促進當地的發展,又能夠緩解當地與唐朝中央之間的矛盾,減少發生叛亂的可能性。

也這個因如此,在熊津都督府以及當地官員的共同努力之下,原百濟地區沒有大規模的叛亂發生,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快速恢復。

熊津都護府疆域

彰顯國威的雞林州都督府

筆者在觀察雞林州都督府的時候,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如果說熊津都督府是一種唐朝國力的部分展現,那麼雞林州都督府就是大唐帝國國力的全面展現。因為這是唯一一個沒有設置在唐朝國土上的一個都督府。

筆者實在沒有想到,唐朝竟然可以在不屬於自己的領土之上建立行政機關。經過深入的探究發現,這其實是一種唐朝政治權術功力的一種全面展現。接著熊津都督府的歷史。唐軍在大將蘇定方的率領之下,先後滅掉了百濟和高句麗,將朝鮮半島的大部分都併入了唐朝的疆域之內。

此時,新羅作為被唐朝保護的一方,在對百濟和高句麗的戰爭當中也悉數派出軍隊,支援唐軍的作戰。等戰爭結束之後,唐朝的國土得到了擴張,還將安東都護府搬到了現在的朝鮮平壤。新羅作為戰勝國,雖然受到了唐朝的保護和支援,卻沒有獲得任何的好處,反而折損了自己的軍事力量。這讓當時的新羅國王很是不滿。

雞林都督府位置

除此之外,唐朝還在新羅的土地上設置了雞林州都督府。對唐朝來說,這是展示大唐帝國"際天所覆,悉臣而屬之。薄海內外,無不州縣" 國威的絕佳機會。但是對新羅國王來說無疑是有損尊嚴的。雖然任命新羅國王王為總督,但是這無疑降低了新羅國王的地位。於是,新羅國王趁唐朝將軍隊調往西部抵擋吐蕃的進攻時,出兵徹底消滅了熊津都督府,並且一度佔領了許多的重要軍事據點。這對唐朝的東北部邊境安全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安東都護府危在旦夕。

新羅在唐朝中期的疆域

但唐朝畢竟是當時的超級大國,這種在太歲頭上動土的行為無疑讓這個超級帝國的統治者大怒。迅速派出精銳部隊開始掃蕩朝鮮半島。新羅的軍隊哪是唐朝軍隊的對手,在幾輪交戰當中幾乎全軍覆沒。新羅國王驚慌不已,立即派出遣唐使向唐朝皇帝謝罪。唐朝答應了。並以大同江為界,南部的土地全部歸新羅所有。但是新羅國王必須聽從唐朝的差遣,新羅的軍隊也接受唐廷的調遣。

新羅國王雖然最終接受了這個不平等條約,但是保住了大同江以南的土地,戰略目標也算達成了。於是新羅國王代代相傳,世襲王位,管理著雞林州都督府。《舊唐書》卷199上《新羅傳》載,貞元"十六年(800年),授俊邕(昭聖王)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新羅王。令司封郎中、兼御史中丞韋丹持節冊命。丹至鄆州,聞俊邕卒,其子重熙(哀莊王)立,詔丹還"。

根據史書的記載,在唐朝存在的時間內,雞林州都督府存在了將近二百年,先後共一十六位接受了唐朝的冊封成為新羅王。這段文字說明了一個很有趣的事實——作為一個沒有設置在唐朝土地上的都督府,反而成為了唐朝在朝鮮半島和東北地區存在時間最長的都督府。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新羅騎兵雕刻

結語:朝鮮半島,作為和中國命運休戚相關的小小半島,在漢文化的影響之下,出現了許多君主專制政權,並且為了自保,紛紛向中原王朝稱臣納貢。但由於半島資源匱乏,土地面積狹小,這些政權之間,戰爭連年不斷。甚至頻頻挑戰中原王朝。但一次次證明,這些都是徒勞的。

熊津都督府,作為唐朝中央政府權力在邊境地區的延伸,僅僅存在了數年就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但是雞林州都督府卻存在了近二百餘年,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作為一個沒有設置在唐朝土地上的行政機構,每一代新羅王都履行著雞林州都督府的權利與義務。知道唐朝末年,藩鎮割據,唐朝的影響力日漸衰微,最終失去了對雞林州都督府的控制權。而雞林州都督府,作為唐朝歷史上最後一個不在漢地十八省的唐朝行政機構,結束了它的使命,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相關焦點

  • 熊津都督府,唐朝實力達到鼎盛的標誌之一
    導語:唐朝,是中國最強大,國土面積最大的王朝之一。在這段時間內,唐朝在國土鼎盛時期,將西域,漠北,東北以及朝鮮半島都納入到了自己的版圖當中。也因為唐朝自太宗開始就實行相對平等的民族政策,唐朝皇帝也被少數民族尊稱為"天可汗"即天下最賢明的統治者。
  • 鼎盛時期的唐朝為何會輸給小國新羅?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鼎盛時期國土面積高達1237萬平方公裡。當時的周邊國家或是被唐朝所徵服,或是承認唐朝的宗主國地位,向其稱臣納貢。用一句豪邁的話來形容當時的盛況那就是四個字:萬國來朝。由於朝鮮半島北部(高句麗統治區域)在西漢時期曾是中國的一部分,因此隋朝的第二任皇帝隋煬帝就在收復中國舊有疆域的雄心支配下,連續三次發動傾國之兵攻打高句麗。可結果高句麗沒有滅亡,隋朝卻因窮兵黷武導致國力耗盡,最終被起義軍給推翻了。唐朝取代隋朝統一天下後,採取了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國策。經過幾十年發展,唐朝國力日漸強盛,唐軍所到之處攻無不克。
  • 與山東隔海相望的朝鮮半島,歷史上到底和中國是什麼關係?
    唐朝為協調解決百濟和新羅的矛盾,651年致書百濟勸其退還所掠新羅城池,使兩國「解愚釋紛,韜戈偃革,百姓獲息肩之願,三番無戰爭之勞。」但百濟置若罔聞,於655年聯合高句麗奪取新羅33城。導致新羅於659年「百濟頻犯境,王將伐之,遣使入唐乞師」,並在唐軍支持下於660年攻滅百濟,之後唐朝在百濟故地設立5個都督府進行象徵性統治。都督府名義上是唐朝的地方政權,實際上類似於「獨立王國」。
  • 歷史上鼎盛時期的唐朝,領土面積到底有多大?
    唐朝可以說是歷史上面積最大的王朝,唐高宗時期達到了1251.19萬平方公裡,比現在的中國還要多三分之一。唐朝是在隋朝之後大統一的王朝,全盛時期的唐朝在政治、文化、經濟、外交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鼎盛時期之一,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那麼面積這麼大,經濟這麼強的唐朝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 屢次出戰的唐朝,為何在最後關頭放棄了朝鮮半島?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滅亡高句麗與百濟的明明是唐朝大軍,在戰爭的結局卻是唐朝勢力大規模撤出朝鮮半島,新羅獨霸。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新羅人便開始通過各種方式蠶食百濟領地並吸納百濟民眾,希望將唐朝勢力逐漸驅逐出朝鮮半島。
  • 實力並不算最強的新羅為何能統一朝鮮半島?只因懂得借力打力
    隨後,唐高宗下令在百濟舊地設立熊津都督府,將百濟舊地納入唐朝的疆域版圖,同時命令劉仁願將軍率領一萬多唐軍留守熊津都督府。藉助高句麗反唐勢力壯大新羅國力新羅聯合唐朝滅亡百濟和高句麗後,唐朝和新羅的關係變得日漸緊張,新羅國王金法敏為防止唐朝隨後吞併新羅,於是便扶植高句麗反唐勢力牽制唐軍。
  • 地理答啦:漢朝、唐朝2個國力強盛的象徵——都護府
    因為我國歷史上設立都護府的典型時代,正好是大漢王朝和大唐王朝——我國歷史上最鼎盛的兩個時期,而都護府的設立,恰好是強漢盛唐實力的象徵!西漢初期,大漢與匈奴相互對峙。當時的西域小國林立,被匈奴所控制。為聯合西域各國共同對付匈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謀求與那裡的大月氏國建立同盟。
  • 日本總是侵略朝鮮半島,那朝鮮半島有沒有反推過日本?其實也有
    從地形上可以發現,朝鮮半島就是日本進入大陸的跳板,所以歷史上日本侵略朝鮮半島是非常頻繁,唐朝一次(支援百濟對抗新羅),明朝一次(豐臣秀吉侵略朝鮮),不過這兩次侵朝日軍都被中國軍隊打跑了,一直到了晚清時節,中華沉淪,日本崛起之後,日本才終於控制了朝鮮。
  • 朝鮮歷史上的北進擴張:讓中國的疆域退出了朝鮮半島
    此後這個政權逐漸強大,吞併了漢四郡,發展到了朝鮮半島北部。扶餘的另外一支勢力進入了朝鮮半島南部,徵服了當地的韓族人,建立了百濟國。箕子朝鮮、衛滿朝鮮和高句麗都是中國東北的邊疆政權,是中國人建立的,都是古朝鮮。而韓國(今朝鮮)的歷史起源於韓族。在秦漢時期,朝鮮半島南部有馬韓、辰韓、弁韓三個部族,統稱為「三韓」,三韓就是韓族的起源。
  • 中國這個地方,曾是國力最巔峰的象徵,日本人曾前僕後繼來此朝拜
    如今我國的象徵是北京,這裡是國家的政治經濟中心。在中國古代長達五千年的歷史中,中國的政治中心基本都在中原地帶,「逐鹿中原」也說明了這一點。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一個地方,這裡曾經中國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而且曾讓朝鮮和日本爭相來朝拜,這個地方就是唐朝都城西安的大明宮。
  • 沙俄為何沒有侵佔朝鮮半島?
    朝鮮半島是一個位於東亞地區的半島,歷史上與我國聯繫緊密,長期屬於我國的藩屬,比如唐朝時期,新羅國以唐朝諸侯國自居,往往會冠以唐朝國號作為全稱,如「有唐新羅國」、「大唐新羅國」等。明朝時期,朝鮮王朝在莊重場合下,也自稱為「有明朝鮮國」,後來到了清朝,在國號之前,也會加上「大清屬國」四個字。由於聯繫緊密,朝鮮半島的命運,也和我國休戚相關。中原王朝強盛時,朝鮮半島則可以高枕無憂,比如明朝萬曆年間,倭寇入侵,明朝直接發兵,幫助朝鮮王朝趕走了倭寇。但中原王朝衰落時,朝鮮半島失去保護,也會陷入被敵人群起圍攻的尷尬境地。
  • 為什麼在唐朝最鼎盛的時期,沒有選擇去收復吐蕃政權?
    盛唐的概念在文學上指的是唐玄宗「開元盛世」的30來年,史學上的界定則是唐高宗到唐憲宗(649—820)的170餘年,正值唐蕃對決時期,此問當不在文學範疇。全盛時期的唐帝國無論經濟、軍力和人口數量都要大大超越吐蕃,但由於主客觀原因,與吐蕃的交鋒並不順利,也一直未能顛覆吐蕃政權。
  • 在攻滅高句麗、百濟後,唐朝軍隊在朝鮮半島駐紮了16年
    繼唐太宗親徵高句麗後,唐高宗派兵在660年攻入百濟首都泗沘,668年攻入高句麗首都平壤,設立都護府並駐軍,後來由於昔日盟友新羅反叛,和唐朝西部吐蕃勢力崛起,唐軍撤出,676年,新羅統一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鮮半島中南部。
  • 大唐最大在龍朔:唐朝疆域版圖在唐高宗李治龍朔年間達到了最盛
    虎父無犬子,唐高宗李治雖然不如父親李世民能戰善戰,但卻也稱得上一代明君,在位期間平定漠北,控制西域,徵服朝鮮半島,使得唐朝疆域版圖達到了最盛。唐高宗李治影視劇形象當時唐朝疆域東起朝鮮半島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朝鮮半島的百濟國發兵侵犯新羅國,並佔領了新羅不少城池
  • 唐王朝為數不多的軍事失敗,鼎盛時期的唐朝為何會輸給小國新羅?
    自從有歷史記錄以來,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建國的朝代如潮水般來來去去,有些朝代在歷史上的存在感很低,如晉,人們對它的印象似乎就只停留在智障皇帝和五胡亂華這一層面上。但是有些朝代卻覆滅後仍能根植在人們心中,並引以為傲。
  • 中國與朝鮮半島的歷史關係
    按:近期中韓關係惡化,中朝關係微妙,突然想了解一下中國與朝鮮半島的歷史關係到底如何,現將相關資料整理如下:公元前3世紀末,朝鮮在歷史上第一次被司馬遷的《史記》所記載,商紂的兄弟箕子在商滅亡後成為朝鮮北部國君,周朝承認其國,史稱「
  • 契丹:唐朝在契丹設置營州都督府,該機構的演變過程是什麼?
    唐朝建立後,改郡為州。邊疆地區則設置總管府,統領數州之兵。「凡邊要之州,皆置總管府,以統數州之兵。」總管府設置總管,由邊要之州刺史兼任。後改總管府為都督府,總管為都督。高宗以後,為加強都督府權力,加「使持節」使其專徵,此即後來節度使之緣起。
  • 大唐盛世, 中國歷史最鼎盛的朝代
    在這麼多朝代當中,哪個朝代最鼎盛、最輝煌呢?說到盛世,就不能不提到唐朝,唐朝盛世大家總聽說過吧?唐朝歷經289年,共21位皇帝。出現了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以及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武則天。唐太宗在位的貞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基本沒有貪汙的歷史時期,全國判處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當時,唐朝的發達吸引許多外國人來長安當官和做生意,唐朝出入境沒有太嚴格的限制,你想出去就出去,你想進來就進來。根本不擔心中國人出國後就忘本忘祖,因為唐朝已經是世界上超級大國了。
  • 為什麼強大的中華帝國沒有將朝鮮半島納入版圖之內?
    那麼近在咫尺的朝鮮,作為大中華文化圈的一部分,文化和政治上都學習中國,為什麼沒有被納入中國版圖呢?東北亞地形圖一、用兵成本較高。中原王朝的統治核心地區在華北、關中、中原、江南、四川、珠三角一代,一直是主要人口分布區域和賦稅兵員來源地。
  • 朝鮮半島何以重要?看看歷史上中國在朝鮮半島的進擊與防禦
    朝鮮半島歷史轉折的一頁, 起自經歷魏—晉交代,中國由短暫的統一以至再分裂, 而且是史無前例的極端波動,四世紀 「五胡亂華」 導致了中國歷史上最大、最久的混亂局面展開,中國北方全面崩解形勢形成,政治急激陷入最低潮, 鑄定了中國勢力從四面八方總撤退的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