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年—1324年),世界著名旅行家、商人。他生於義大利威尼斯一個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馬可·波羅17歲時跟隨父親和叔叔,跋山涉水,歷盡艱辛,途經耶路撒冷、波斯(今伊朗),穿過中亞大沙漠,翻越帕米爾高原,經甘肅進入蒙古,歷時近4年於1275年到達元朝大都(今北京)。在中國遊歷了17年,後回到故鄉。1298年,馬可·波羅參加了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戰爭,不幸被俘。在獄中由馬可·波羅口述、作家魯思梯謙記錄完成了《馬可·波羅遊記》。
內容簡介:共分四卷,第一卷記載了馬可·波羅諸人東遊沿途見聞,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記載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宮殿,都城,朝廷,政府,節慶,遊獵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東地沿岸及諸海諸洲等事;第三卷記載日本、越南、東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諸島嶼,非洲東部,第四卷記君臨亞洲之成吉思汗後裔諸韃靼宗王的戰爭和亞洲北部。每卷分章,每章敘述一地的情況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書中記述的國家,城市的地名達100多個,而這些地方的情況,綜合起來,有山川地形,物產,氣候,商賈貿易,居民,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及至國家的瑣聞佚事,朝章國故,也時時夾見其中。
目錄:
引言
含「尼古拉·波羅和馬費奧·波羅兄弟倆自君士坦丁堡啟程開始世界之旅」等7章
第一卷從小亞美尼亞到上都大汗朝廷的沿途見聞錄
含「小亞美尼亞和拉亞蘇茲港」等55章
第二卷關於忽必烈大汗的豐功偉績以及西部和南方各地的見聞錄含「當朝皇帝忽必烈汗的豐功偉業」82章
第三卷秦海、日本大島、南印度。以及印度海的沿岸和島嶼含「印度及用來航海的船舶類型」42章
第四卷韃靼王公之間的戰爭及北方各國概況
含「大突厥及海都大王反對大汗的戰爭」等14章
光環:這部遊記有「世界一大奇書」之稱,是人類史上西方人感知東方的第一部著作,它向整個歐洲打開了神秘的東方之門。外文名稱為「TheTravels of Marco Polo」,作品別名《東方見聞錄》、《馬可·波羅行紀》、《寰宇記》。其不僅是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歷史遊記文學的主要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歷史和地理的重要學術典籍。
評價和影響力:
豆瓣評分:8.2
哥倫布:」馬可·波羅的書引起了我對東方神秘的嚮往……在我的航行中,很多次是按《馬可·波羅遊記》裡說的去做的。」
馬可波羅的遊記在13世紀末年問世後,被翻譯成歐洲各國文字,成為西方爭相閱讀的一本奇書。《馬可·波羅遊記》的流傳,對15世紀末歐洲航海事業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西方地理學家還根據書中的描述,繪製了早期的「世界地圖」。
閱讀源:
浙旅院紙質館藏:13種
浙旅院電子圖書:
校內進入讀秀知識庫搜索http://tsg.tczj.net
開放看書源:
http://yuedu.163.com/source/8e1d8000-5895-4a1d-bb5a-93631ebadc0f_4
開放聽書源:
https://www.ximalaya.com/youshengshu/765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