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釐清《馬可波羅遊記》一書中存在的爭議?

2020-12-12 寫乎

文/趙心放

(馬可·波羅的畫像)

十三世紀末,有一本神奇的書在歐洲流傳,這本書就是《馬可波羅遊記》。書中敘述了中亞、西亞、東南亞,重點是中國的情況。書中竭力盛讚了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之富庶、文物之昌明,極大地開闊了中世紀歐洲人的視野,據說哥倫布等人冒險航海發現新大陸,就是因為看了這本書萌生的。

(一)馬可波羅隨其父輩到中國

馬可波羅的父親尼可羅馬可和叔叔馬飛阿,曾於1265年結伴到東方經商,在布哈拉留居了三年。

布哈拉(Bukhara)是現今烏茲別克斯坦的第三大城市,位於澤拉夫尚河三角洲畔,沙赫庫德運河穿城而過,有2500多年歷史,系中亞最古老城市之一。1220年被成吉思汗所佔領。包括新唐書在內的中國古書所說的不花剌、戊地國,唐代昭武九姓中的畢國、安國,都是指的這座城市。布哈拉曾是古代絲綢之路重鎮之一,在東西方貿易、文化交往中發揮了重要的橋梁作用。

(以下為舞劇《馬可·波羅》的劇照)

尼可羅馬可兄弟在布哈拉留居期間,正巧碰上了成吉思汗之孫、拖雷之弟、伊利汗國大汗孛兒只斤旭烈兀派往忽必烈處的使臣。尼可羅馬可兄弟聽旭烈兀使者介紹了中國的情況後,對中國產生了興趣。俗話說商人無利不起早,據此推論,商人也會因利前往任何地方。

尼可羅馬可兄弟隨旭烈兀使者東來,1265年達到上都(今內蒙古多倫縣西北),朝覲了忽必烈。在那個蒙古人走向世界的年代裡,忽必烈向尼可羅馬可兄弟詳細詢問了西方各國的情況後,請求尼可羅馬可兄弟陪同元朝使臣科加達爾出使羅馬,並修御書請他倆代交羅馬教皇。到達阿迦城時聽聞羅馬老教皇去世,他倆就向老教皇派駐當地的使者作了匯報,然後回突尼西亞探親。

1271年,尼可羅馬可兄弟帶著17歲的馬可波羅,到阿迦攜帶新教皇寫給中國皇帝的書信,經伊朗,越過帕米爾高原進入新疆,又經甘肅、寧夏,歷經三年半的長途跋涉,於1275年夏達到上都。忽必烈十分高興,尼可羅馬可一家留居朝中任職。

(二)馬可波羅勤奮好學頗有閱歷

馬可波羅(1254—1324年),出生於義大利突尼西亞的一個巨商之家,17歲以前的生活、學習情況現無史料可查。

據《馬可波羅遊記》和有關史料所述——

他十分聰明好學,到中國後,很快學會了中國的語言、禮儀、風俗和騎射。並且精通四種文字,能夠流利地讀書、寫作和交流。

忽必烈大汗十分器重他,多次派其外出執行機密使命。他不僅圓滿完成交辦的任務,還十分留心所到之處的風俗民情和奇聞軼事,認真採訪收集,詳細做好記錄,回朝後向大汗忽必烈稟報。

他足跡遍布中國各地,曾奉命穿行山西、陝西,越過秦嶺到四川,經過川、藏邊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到雲南昆明甚至緬甸北部去執行過任務。曾在揚州做過三年官,到過江蘇、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不少城市。還多次出使南洋,到過越南、爪哇、新加坡、蘇門答臘、斯裡蘭卡、印度等地。

他很思念故國,多次打算衣錦還鄉,但忽必烈一直不允許。留居中國17年時,終於等來了一個機會。1289年伊兒汗國阿魯王妃去世,忽必烈選中蒙古公主闊闊真為該國新王妃,準備從海道送去。經過努力爭取,忽必烈同意馬可波羅護送闊闊真公主到目的地後順道回鄉。

1295年冬,馬可波羅回到了威尼斯。後來威尼斯和熱那亞發生戰爭,頗有愛國熱情和經濟實力的馬可波羅,自己出資裝備了一艘戰艦,並親自擔任艦長。可惜的是威尼斯軍事實力不敵熱亞那,很快就全軍覆沒。

在熱那亞監獄裡當囚犯的馬可波羅,把自己在東方的見聞,向同監獄難友比薩作家魯思梯謙口述。魯思梯謙整理成了《馬可波羅遊記》,又稱《東方見聞錄》。這本書一開始是用法語和義大利語寫成的手抄書,最初的書名叫《世界描述》。

(三)歷代對《馬可波羅遊記》的爭議

不可諱言,《馬可·波羅遊記》極大地豐富了歐洲人的地理知識,打破了宗教的謬論和傳統的「天圓地方」說,對15世紀歐洲的航海事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據稱義大利的哥倫布、葡萄牙的達·伽馬等航海家、旅行家和探險家,就是受了這部作品的影響和啟發,付諸實施他們壯舉的。可以說,馬可·波羅和《馬可·波羅遊記》給歐洲開闢了一個新時代。

但歷代對《馬可·波羅遊記》的爭議很大,焦點就是馬可·波羅本人到底親身來沒來過中國?

馬可波羅說他受到忽必烈的器重,曾在揚州做官三年,但包括揚州地方志在內的中國古代史籍中,沒有找到一件可供考證的關於記載馬可·波羅做官的史料。

長城、茶葉、漢字、印刷術、中醫、筷子、纏足等,可稱為古代中國的國粹,算外國人眼裡的奇特事物吧?在14世紀英國旅行家曼德維爾的《爵士遊記》、1792年英國馬噶爾尼訪華回國後寫的遊記、1862年英國退役上校裕爾的《中國和通向中國之路》裡,均有所記載,但《馬可·波羅遊記》裡均為空白。試想,馬可·波羅在中國17年,難道吃飯只用刀叉,沒見過筷子?硬是身體百毒不侵,沒找過中醫給他看過病

上述是懷疑者的說法。相信者也有解釋性的說法,限於篇幅,僅舉長城、茶葉二例,說的是現代人看到的長城是明代修的,簡稱明長城,是磚石結構。金人修建的金長城,也叫金界壕,其實就是在地裡挖掘的壕溝,是土木結構。元代時由於年久失修破敗不堪,沒有引起馬可波羅的足夠重視。蒙古人不喜飲茶,因此馬可·波羅對此毫無印象。

1999年有支跨國科學考察隊,他們使用現代交通工具重走了一遍馬可波羅當年來中國的路線。考察結束後,10位考察隊員和22位提供後援的專家們一致認為,馬可·波羅通過這條路來中國「簡直是難以想像的」。全程網上直播,一萬名對馬可·波羅深信不疑的網民看過直播後舉行投票,65%的人投票認為他根本沒有到過中國。

(四)述評

公正地說,《馬可·波羅遊記》裡的不少內容是在重述一些世人皆知的故事,比如元朝的遠徵日本、王著叛亂、襄陽回回炮、波斯使臣護送闊闊真公主等。但其所記載的某些內容,如關於杭州的記載,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商業興隆,有12種行業,每種行業有12000戶。城中有一個大湖(即西湖),周圍達30 英裡,風景優美。

這些記載在《乾道臨安志》和《夢梁錄》等古籍中得到了印證。其它的如蘇州的橋很多,杭州的人多,還有盧溝橋等等,記載都相當詳細具體,這些在當時是不可能道聽途說得到的。

筆者管見,馬可·波羅本人到過中國,遊覽過包括北京、杭州、蘇州在內的中國不少城市,甚至還從事過商業活動,但受忽必烈器重,當官三年也好,完成一些機密使命和出使南洋也好,這些是聽別人講述後加工而成的,是其搞的藝術性創作。

如何解決馬可·波羅問題的爭議呢?筆者欣賞這種觀點:在認同《馬可·波羅遊記》在開拓東西方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前提下,不要去逗硬計較馬可·波羅到底是誰?可把這名字看作是某個特定的人,也可看作是指當時東西方交流的開拓者們。最早的手寫本是經過不少人加工後流傳於世的,因此可以這樣認定,《馬可·波羅遊紀》就是東西方交流的開拓者們把遊歷經歷總結後奉獻給人類的精神財富。

【作者簡介】趙心放,筆名趙式,重慶市南岸區作家協會會員,《寫乎》籤約作家。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紅樓夢》的作者為什麼要濃墨重彩地書寫賈府的兩個紅白喜事?

相關焦點

  • 《馬可波羅遊記》被懷疑是杜撰的,馬可波羅真的來過中國嗎?
    17歲的馬可波羅遊歷了很多國家,並寫下了《馬可波羅遊記》,書中記述了他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見聞。在獄中由他口述,而由同獄的比薩小說家魯斯蒂切諾筆錄,把馬可波羅在中國17年的見聞整理成書。這就是《馬可波羅遊記》,也有人稱它為《東方見聞錄》。
  • 馬可波羅曾被誤認為蒙古人,《遊記》譯本哪家強?
    不久,馬可波羅參加了對熱那亞城的海戰,兵敗被俘入獄。他在獄中口述其在東方的見聞,由同獄難友為之筆錄,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馬可波羅遊記》(以下簡稱「《遊記》」),然而這本充滿傳奇色彩的著作究竟是如何傳入中國的?       如同很多西方經典著作一樣,馬可波羅及其《遊記》最初傳入中國,也是通過明末清初傳教士的引介。
  • 馬可波羅及《遊記》在中國早期的傳播 ——鄔國義在華東師範大學的...
    核心觀點 從鴉片戰爭前夕傳教士最早提及馬可波羅及《遊記》之事,到1913年第一個《遊記》中文譯本的出現,期間經歷了約近七八十年的歷程。 在這一過程中,隨著讀者層面與社會影響的擴大,其人其事愈來愈廣為人知,從而成為傳媒中的一種公共知識。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是一位先驅者。
  • 《馬可波羅遊記》,曾被痛恨多年的曠世巨著
    《馬可波羅遊記》,又譯《馬哥孛羅遊記》或《馬可孛羅遊記》,是著名的遊記,記載了威尼斯人馬可波羅從威尼斯出發至亞洲及從中國返回威尼斯旅遊的經歷、以及記述途中亞洲及非洲多國的地理及人文風貌。遊記是印刷術時代興起以前少見的流行之作,成書後影響了歐洲人對東方的認識及探索。
  • 馬可波羅遊記:從發現契丹到發現世界
    大蒙古國時期,率先東行的法國教士柏朗嘉賓、魯布魯克在遊記中都提到契丹(北方中國),還推測契丹就是古代的賽裡斯人(絲人)。但是,真正在契丹生活、遊歷,並留下令人眼花繚亂記錄的是威尼斯人馬可波羅。馬可波羅(1254—1324),出身於威尼斯商人家庭。1271年,17歲的馬可波羅隨父親與叔父來中國經商。
  • 馬可波羅傳奇般的中國遊歷,是歷史的加工還是真實的故事?
    而一本頗具影響力的遊記,更是極大刺激了西方人探索東方的欲望,加速了世界連接和認知的進程。一位義大利人的中國行馬可波羅在中國的長達十七年間,幾乎走遍整個中國的他,以一個外來人的角度記述了中國的風土人情、商業貿易、皇家生活等等各方各面。
  • 如是我讀︱《馬可波羅遊記》譯者馮承鈞的翻譯經
    中國最早譯述《馬可波羅行紀》的是浙江杭縣人魏易,這一由梁啓超題名的《元代客卿馬哥博羅遊記》,1909年開始翻譯,同年11月連載於汪康年主辦的《京報》上,辛亥革命後經修改,1913年7月由正蒙書局出版。1922年張星烺譯出《馬哥孛羅遊記導言》,由中國地學會編入「受業堂叢書」,1926年譯出《馬哥孛羅遊記》第一冊,由燕京大學圖書館出版。
  • 馬可波羅和他的遊記:為歐洲人開啟一扇門,領略了東方的先進文明
    馬可·波羅馬將途中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編寫進《馬可·波羅遊記》,這部遊記有「世界一大奇書」之稱,是人類史上西方人感知東方的第一部著作,它向整個歐洲打開了神秘的東方之門。他每到一處,總要詳細地考察當地的風俗、地理、人情。在回到大都後,又詳細地向忽必烈大汗進行了匯報。馬可波羅和他的父親、叔父在中國旅居17年後,故向大汗提出回國的請求。1291年年初,他們離開了大都,回國。
  • 沒有讀過《馬可.波羅遊記》,怎麼能說自己有文化?
    《馬可波羅遊記》這本書,是一個叫馬可波羅的義大利人,去東方旅遊之後,寫的一本遊記。只不過他這個旅遊時間有點長,整整旅了17年。在這17年裡,他不僅僅旅遊,同時也在經商,否則不可能支撐他17年的旅遊費用。
  • 趣說歷史:大旅行家馬可波羅,到底有沒有真的來過中國?
    如果這一理論被證明正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探險家之一的馬可波羅,很有可能就是一個騙子,馬可波羅和他的馬可波羅遊記得益於中學的歷史教育,在中國基本上是家喻戶曉的。不過對於這位遠來的外國人,以及他那本在歐洲造成巨大轟動的遊記,多數人所知道的可能也就是僅此而已了吧。
  • 威尼斯聖馬可教堂圖書館藏馬可波羅遺囑
    Mark’s Basilica of Venice劉清華若從魏易翻譯出版《元代客卿馬哥博羅遊記》一書(北京:正蒙印書局,1913年)算起,國人研究馬可波羅已有近百年歷史。1然而,國人很少知道馬可波羅還有一份遺囑保留至今。
  • 馬可波羅神奇的東方之旅 第一季
    回國後,他口述成書《馬可·波羅行紀》,詳細記載了在東方的所見所聞和旅行經歷。關於馬可波羅到底有沒有來過中國的爭議。今天我們不做討論,因為網上有大量雙方辯駁的資料。其實馬可波羅現在已經成了一個文化現象,代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對未知的探索。很多人都沒有看過《馬可波羅行紀》這本書,那麼下面請大家跟隨我一起重溫馬可·波羅神奇的東方之旅。
  • 【一帶一路特別篇】絲綢之路上的馬可波羅
    絲綢之路上的馬可波羅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1254年生於威尼斯一個商人家庭。在馬可波羅17歲時,父親和叔叔拿著教皇的覆信和禮品,帶領馬可·波羅與十幾位旅伴一起向東方進發了。他們從威尼斯進入地中海,然後橫渡黑海,經過兩河流域來到中東古城巴格達,從這裡到波斯灣的出海口荷姆茲就可以乘船直駛中國了。馬可波羅在中國住了十七年,直到一個叫伊爾汗國國王向大元朝求親,並要求由熟悉道路的馬可波羅護送。馬可波羅一家人藉此機會終於回到了自己闊別了二十多年的家鄉。
  • 「揚州文博場館遊」(12)——馬可波羅紀念館
    如果說東關圈的東端景點是她—瓊花觀;那麼東關街東端的不遠處的景點就是他—馬可波羅紀念館出揚州東關街東端不遠,就看到一個老外騎馬的塑像,這就是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馬可波羅(背景城樓即東關街東端城樓)
  • 史詩級「馬可波羅遠徵」開始了,威尼斯到北京的自行車之旅
    史詩級「馬可波羅遠徵」開始了,威尼斯到北京的自行車之旅馬可波羅是一個風一樣的男子,他在古代時來到了強大的中國,在見識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後返回了祖國。相傳馬可波羅在中國學了西紅柿炒麵條和燒餅的手藝,回國後嘗試著做中國燒餅,可是他忘記燒餅的餡兒是放在裡面的,便把餡兒統統堆在外面,於是披薩餅誕生了。而西紅柿炒麵條倒是讓老馬做的馬馬虎虎,吃過的人都感覺非常好吃。
  • 前往流淌奶與蜜的黃金國,與馬可波羅一起重回曾經的「絲綢之路」
    一時間這「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成為了最熱門的話題。孩子的成長關乎著一個國家的興盛,讓他們從小了解國家的歷史,暢想美好的未來,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絲綢之路兒童歷史百科繪本」正是以此為目的而創作的圖書,在這套專為孩子們打造的歷史類圖書,「絲綢之路兒童歷史百科繪本」中,我們將與馬可波羅一起重回那段旅程,共同去看一看七百年前絲綢之路上的風土人情與歷史故事。
  • 馬可波羅其實是個大騙子,到過中國為什麼不提長城?
    結果遇上了元朝的創建者忽必烈,據馬可·波羅自個兒說,忽必烈十分欣賞他,一高興還賜了官。接下來,這個外國人開始了在東方帝都的美好生活。他遊山玩水,打著考察地理民情的旗子,經常下基層,甚至還去了趟新馬泰,這一待就是17年,這中間經歷了各種危險、各種傳奇,這些都寫在《馬可·波羅遊記》中,相當精彩。可是,這部紅透世界的遊記中所講述的故事,是真實存在的嗎?
  • 很多證據都表明馬可波羅從沒來過中國,真相值得考究
    馬可波羅是一個聯繫中西方世界的人,讓當時的歐洲人了解到了繁華的東亞大陸,但是客觀上也將災難引到了東方。但是不管怎麼說,一位在中國做官幾年的西方人確實了不得,畢竟在當時他要學會說漢語和蒙古語,這是相當困難的,同時也體現出了他的超越凡人的才華。
  • 馬可波羅到此一遊?《古劍奇譚3》彩蛋揭秘之書籍篇
    近期,隨著《古劍奇譚3》的熱賣,想必很多玩家已經玩到了這款被稱為「2018最強國單」的全新作品,那麼在玩遊戲的過程中,你有沒有注意到遊戲中那些有趣的彩蛋呢?古劍3在遊戲中引入書籍這一設定,將遊戲中一些膾炙人口,意味深長的故事帶給大家,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遊戲中這些有趣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