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觀看視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文字稿
大家好,我是金老師,這幾期的節目我通過展覽的形式來給大家分享一下:馬可波羅——神奇的東方之旅。
提到馬可·波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中世紀世界著名的旅行家,是中西交往的友好使者。
七百多年前的一天,他從威尼斯出發,開始了漫長的東方旅行。經過24年的遊歷生活,馬可·波羅深入了解了神秘東方國度的文明與繁榮。回國後,他口述成書《馬可·波羅行紀》,詳細記載了在東方的所見所聞和旅行經歷。
關於馬可波羅到底有沒有來過中國的爭議。今天我們不做討論,因為網上有大量雙方辯駁的資料。其實馬可波羅現在已經成了一個文化現象,代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對未知的探索。
很多人都沒有看過《馬可波羅行紀》這本書,那麼下面請大家跟隨我一起重溫馬可·波羅神奇的東方之旅。
馬可波羅旅行路線圖——東行路線、中國旅行路線、歸國路線
1271年,17歲的馬可·波羅跟隨父親和叔叔,帶著羅馬教廷給忽必烈的回信,以及耶路撒冷聖墓裡的長明燈燈油和兩名基督教徒,離開威尼斯,前往遙遠的東方。
他們沿著路上絲綢之路,歷經四年,在1275年到達元大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之後馬可波羅在中國居住17年,遊歷了中國很多地方,主要有兩條大的路線,一條是西南路線,到達雲南昆明。一條是東南路線,到達福建泉州。
到了1292年,馬可波羅藉助護送闊闊真公主遠嫁波斯的機會,沿著海上絲綢之路,歷時三年,於1295年回到了他闊別已久的家鄉威尼斯。我們看到當時的條件,走海路是比陸路快的。
在東行的路上,馬可波羅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事物,後來在他的《馬可波羅行紀》中都有記載。
在帕米爾高原上,他發現了一種野生綿羊,它體型巨大,羊角長度在1米以上,牧人用羊角加工成餐具。這種羊後來被命名為「馬可·波羅羊」
還有石棉,馬可·波羅稱它為不會燃燒的布,被汙染的石棉布放在火上一燒就潔白如新。
其實中國很早也應用了石棉布,稱之為「火浣布」,號稱刀槍不入,水火不侵。因為在當時的條件下,石棉布可以真的做到這樣。不鋒利的兵器是不能刺穿石棉的。
而石棉作為耐火材料在今天還在廣泛使用,當然不怕火燒了。但是當時歐洲人是不相信有這樣的布的,所以《馬可波羅行紀》發表後很多人不相信,也說馬可波羅沒有來過中國,只是道聽途說。
當時歐洲還有火刑,如果有這樣不怕火燒的布,那犯人穿了這樣的衣服是不是燒不死啊。知道後來石棉由阿拉伯國家傳到歐洲,見到了實物,歐洲人才相信了,也就認可了馬可波羅的說法。
經過四年多的長途跋涉,馬可·波羅一行來到中國,聽說他們到來,元世祖忽必烈派使臣到千裡之外迎接他們。
到達元上都後忽必烈隆重地接見了他們,忽必烈十分喜愛聰明機敏的馬可·波羅,把他帶回元大都。
從此,馬可·波羅開始了長達十七年的中國生活。
在馬可·波羅眼中,忽必烈是個形象端莊而又不失威嚴的中國統治者。他建立的蒙元帝國空前遼闊,領土面積超過2000萬平方公裡,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勢力最強的國家。
本期節目就到這裡,下期繼續分享,敬請關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