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馬可波羅遊歷了很多國家,並寫下了《馬可波羅遊記》,書中記述了他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見聞。
《馬可波羅遊記》問世之後引起了許多歐洲人對東方的嚮往,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聯繫與交流。但是也有人對馬可波羅的行程產生了懷疑,當時有許多阿拉伯商人都聲稱自己到過中國,但他們其實對中國並不了解,這位馬可波羅是不是真的到過中國呢?
《馬可波羅遊記》的誕生
根據資料記載,《馬可波羅遊記》是馬可波羅在監獄中完成的。1275年到1291年,馬可波羅一直以客卿的身份在元朝供職。回到威尼斯之後,他因為參與威尼斯對熱拉亞人的戰爭而被俘虜。在獄中由他口述,而由同獄的比薩小說家魯斯蒂切諾筆錄,把馬可波羅在中國17年的見聞整理成書。這就是《馬可波羅遊記》,也有人稱它為《東方見聞錄》。
至今為止,這本書已經被翻譯成五六十種語言的版本,在世界各地流傳,當時的人們稱他為「世界一大奇書」,這本書記錄了中亞,西亞,東南亞等地的情況。特別是書中第二卷對於中國的描述最為詳細,像元朝初年中國的政治、戰爭、宮殿、禮儀以及中國很多城市繁華的景象都有詳盡的記述,引人入勝。
馬可波羅的書中還記錄了很多奇異的知識,為歐洲人打開了一個了解東方的窗口。如遊記中提到的一種能夠燃燒的黑色石塊(煤炭),就讓西方人大為驚奇,與此同時他把這種從中國漢代就開始使用的燃料帶到了西方。有很多人對這些奇異的東西提出了質疑,連馬可波羅的朋友也勸他為了安寧還是刪掉一些離奇的描寫,即使它們是事實。
馬可波羅沒有來過中國
1829年德國的學者徐爾曼指出《馬可波羅遊記》是一本冒充的遊記,這是一本實際上虛構的傳奇故事,而且他還對馬可波羅究竟是否到過中國產生了懷疑。
他的觀點一提出,引起了很多學者的思考,大家投入到馬可波羅到沒到過中國的研究當中。大部分人認為馬可波羅到過中國,只是書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而小部分學者則認為馬可波羅只到過中都(北京),書中對中國的各地的描述都是他在中都聽說的。
1982年英國學者克裡格提出,馬可波羅只到過中亞國家,他在那裡和從中國回來的波斯商人和土耳其商人一起聊過中國,他很可能根據某些已經失傳的導遊手冊,添加上一些口述的傳奇故事,寫成了《馬可波羅遊記》。
克裡格提出了以下疑問:
第一、中國所有的史書資料當中沒有關於馬可波羅所說的他在中國任職的記載。
第二、書中竟然沒有提到中國最具特色的茶文化和也沒有對漢字的記述。
第三、書中的很多統計資料很可疑,中國原本豐富多彩的景象在書中卻很朦朧,而且連最基本的蒙古皇帝的家譜也被他弄錯了。
第四、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證據,書中出現的中國地名大部分用的都是波斯人的叫法。
這些證據讓人們不得不相信,馬可波羅確實沒有到過中國。
馬可波羅來過中國
我國學者楊志玖先生卻有不同的看法。楊教授指出:中國的《永樂大典》對於當時事件的記載與《馬可波羅遊記》當中的記載是完全吻合的,而且從《永樂大典》的記述中可以確認馬可波羅一行人是在1291年離開中國的。楊教授的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外學者的推崇和高度評價,被認為是判定馬可波羅來過中國的一個極為可靠的證據。
另外,書中的一些細節也可以幫助我們確認馬可波羅來過中國。像《馬可波羅遊記》中曾經提到,馬可波羅說他到鎮江前,在瓜州曾經看到建有寺院的江中石島,這個島就應該是鎮江的金山或者焦山。馬可波羅還提到當時的鎮江路總管府副達魯花赤曾經在鎮江修建了兩座基督教堂,這與元朝修的《至順鎮江志》的記載一致。
楊教授還指出,《馬可波羅遊記》記述之中有一些錯誤和誇張之處,這是因為馬可波羅並不是專職作家,他也沒有受到過高深的教育,況且這本書是他在監獄中口述完成的,難免會有失誤和誇張之處。
馬可波羅究竟來沒來過中國其實並不是重點,重點的是他的確留下了一部讓世界認識和了解中國的奇書。
撰文:陸衣
本文的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作者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