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多年前,一個叫馬可·波羅的威尼斯人對東方十分嚮往,於是他便帶著這份憧憬,千裡迢迢的跑到我們中國來了。結果遇上了元朝的創建者忽必烈,據馬可·波羅自個兒說,忽必烈十分欣賞他,一高興還賜了官。接下來,這個外國人開始了在東方帝都的美好生活。他遊山玩水,打著考察地理民情的旗子,經常下基層,甚至還去了趟新馬泰,這一待就是17年,這中間經歷了各種危險、各種傳奇,這些都寫在《馬可·波羅遊記》中,相當精彩。可是,這部紅透世界的遊記中所講述的故事,是真實存在的嗎?
馬可·波羅
1995年,一篇論文橫空出世,引發了整個史學界的大地震。論文的作者是英國學者弗蘭西施·伍德,他對馬可·波羅十分有興趣,研究了十幾年,終於寫出了這篇論文,名字就叫《馬可·波羅到過中國嗎》。論文裡把大家發現的遊記的各種疑點都給總結了出來,還指出了一些致命傷,那是相當給力啊。
在整部遊記中,有幾個詞壓根沒有出現過,就是「漢字」「筷子」「中醫」「茶葉」。這就奇了怪了,既然馬可·波羅在中國待了17年,不可能連這些都沒見過吧?按理來說,那個年代,作為一個外國人見到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東西應該感到相當稀奇的呀!如果他見過,為什麼不寫進書裡頭呢?這也實在是有些說不通啊。
不過,一些支持馬可·波羅的史學家對此做出了解釋。說馬可·波羅是外國友人,17年來都是跟國家高層人士打交道,都跟蒙古人相處,基本就沒跟漢人接觸過。在蒙古人的生活中,漢字和茶葉這些東西出現的機率是很低很低的。所以,馬可波羅沒有注意到也是很正常的。不過,話說回來,遊記裡記載了馬可·波羅去過許多地方,說他沒和漢人接觸過,也真真是有些說不過去了啊。
馬可·波羅紀念館
這可是處硬傷。在遊記中,馬可·波羅居然對萬裡長城隻字未提!漢字、筷子、中醫、茶葉這些他看不上眼也就算了,可是連萬裡長城也看不上了,還真是有點讓人琢磨不清了啊。
《馬可·波羅遊記》中是這樣描述這趟漫長的東方之旅的:馬可·波羅從威尼斯到地中海,然後橫渡黑海,經過兩河流域,來到了中東的巴格達,再從巴格達出發,好不容易才到了波斯灣的出海口。但是,用遊記裡的原話說就是:中國,並不是你想去就能夠輕易去得了的。
馬可·波羅等啊等,竟沒有在出海口等到一艘去中國的船。於是,他改變了路線,海路改成陸路。這是一條讓所有探險家望而卻步的路,一路上,有天災,有猛獸,還有各種讓人精神崩潰的事情。
萬裡長城
如果馬可·波羅是按照遊記裡所寫的路線來到中國的,那麼,就會和中國的萬裡長城產生交集。外國人第一次見到萬裡長城,心智正常的情況下,都會驚訝於這個世界奇蹟,回了家也會對其念念不忘。可是,馬可·波羅在遊記裡居然一個字都沒有提到過。對於這一疑點,也有人給出了解釋。說嚴格來講,長城分為三段,分秦長城、漢長城和明長城,人們現在見到的是明長城。也就是說,馬可·波羅來中國那會兒,明長城還沒有建起來呢。所以他壓根就瞧不見這偉大的奇蹟。實際上,在元朝建立之前不久,金朝也在蒙古地區修建了長城,如此看來,馬可·波羅就算碰不到明長城,也應該能見到金長城。
對此,專家們如此解釋:金長城的建設風格與秦長城和明長城大不相同,金朝的嗎長城其實是壕溝,它是在地下的,所以不容易被人發現。這麼一來,史學家們還懷疑什麼呢?為什麼不說馬可·波羅是個大騙子呢?其實,遊記裡面還有一個更大的疑點。
拋石機
在遊記裡,馬可·波羅回憶了元軍圍攻襄陽城的情形,當時南宋的殘餘部隊,退守到襄陽,蒙古軍隊圍攻了他們整整5年,仍然沒有攻下。馬可·波羅向元軍獻計,說有一種器械,可以攻破城池,這種器械就是拋石機。就是往城裡扔大石頭,讓敵軍無處可逃。忽必烈一聽,這招好啊,年輕人有前途啊。於是,下令造了拋石機,由馬可·波羅親自指導製造。
馬可·波羅不可能看到元軍攻襄陽,更別提製造拋石機立奇功了。然而,他卻把自己寫進了這道聽途說的故事中,當了一回男主角,這說明了什麼呢?
很明顯,馬可·波羅極有可能在自己的遊記中撒了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