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有名的黃埔生之一,1949年拒絕去臺灣,後任黃埔學生會會長

2020-12-24 歷史大爆炸

在黃埔軍校中,有名氣的學生都會被編進順口溜,比如「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今天就來看看文武全才李默庵的傳奇一生。

李默庵在戰場上是個狠角色,早在東徵和北伐的時候他就已經初露鋒芒,在陳炯明和孫傳芳這樣的大軍閥面前絲毫不落下風,直接因功升到了集團軍總司令的位置上,是當時蔣介石最倚重的黃埔系將領之一。

在忻口會戰爆發時,李默庵的職務是第14軍軍長,他主要負責防守的區域是忻中地區,日本人非常重視這一區域,因為這裡地勢開闊,坦克可以暢通無阻,所以日軍集中重兵進攻這裡。而李默庵並沒有對付坦克的有效辦法,只能讓士兵們點燃裝滿汽油的瓶子來燒坦克,所以李默庵的部隊傷亡慘重。但李默庵沒有退縮,打到最後,前線的幾個團只剩下了幾個人,但還是用這一場持續了整整23天的慘勝阻止了日軍南下的步伐,同時也消耗了敵人的有生力量。

之後李默庵轉入遊擊戰鬥,和八路軍進行了密切的合作,其中比較有名的當屬夜襲陽明堡機場的戰鬥,我軍和李默庵部沒有任何傷亡,卻炸毀了日軍24架飛機。

有趣的是,1938年的春節,李默庵是在八路軍的總部過了年,與他一起的還有國軍名將衛立煌,他倆受到了朱老總的熱情接待,雙方對戰略戰術還進行了深刻的交流,昔日在戰場上拼得你死我活的對手,如今已是惺惺相惜的朋友。

1949年,國民黨大勢已去,蔣介石決定逃往臺灣。他為了能捲土重來,勒令李默庵一同前往臺灣。但是李默庵斷然拒絕,於是他聯合其他44位原國民黨高級將領,繼續堅持孫中山先生的遺志,和共產黨展開合作。

蔣介石對此非常惱怒,但懾於李默庵在國民黨軍中的威信和地位,不能下殺手,只能暗中拉攏,沒想到李默庵直接宣布自己退出軍界,不會前往臺灣。

不過李默庵的後半生也沒有留在大陸,而是一直在國外。但他的心中一直都有祖國,所以他一直致力於兩岸的和平統一,而且他還擔任了中國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為兩岸的統一大業繼續奔走疾呼。

相關焦點

  • 「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1949年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結局如何
    「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1949年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結局如何黃埔軍校創校時,有三位特別優秀的學生被稱為「黃埔三傑」,這其中,蔣先雲25歲戰死沙場,陳賡稱為新中國的開國大將,還剩下一位賀衷寒,很多人不是很熟悉,今天就來說說他的經歷。
  • 講述一生傳奇:訪臺灣中華黃埔協會會長連行健
    記者何端端採訪臺灣中華黃埔同學會會長連行健他叫連行健,1922年生於臺南,少年時僑居馬來西亞成立聯邦前的沙撈越王國。1940年高中畢業。為了抗擊日寇,連先生千裡迢迢回到國內,考入黃埔軍校四分校17期步科。畢業後,連先生奉派前往第四戰區服役,曾參加桂柳之戰。1945年抗戰勝利後,連行健考取廈門大學法律系,1949年畢業後經香港赴新加坡,再到馬來西亞婆羅州,蒙沙撈越王國賞識,賦予建軍使命,受封為陸軍上將、三軍總司令,後回臺灣定居。
  • 蔣介石讓他當黃埔軍校校長,他卻扔下全校師生,一個人逃到了臺灣
    黃埔軍校在大陸期間,一共有過3任校長,第一任校長不必多說大家都知道,那就是蔣介石,第二任校長是關麟徵,1947年正式擔任黃埔軍校校長,到1949年卸任。關麟徵是個聰明人,選擇在1949年卸任,不想替蔣介石背黑鍋。
  • 蔣介石敗退臺灣前,派哪位心腹主政臺灣?他是黃埔系二號人物
    解放戰爭蔣介石以黃埔起家,許多黃埔系的將領都會稱他一聲「校長」。在眾多黃埔系將領中,蔣介石最信任的人無疑是陳誠了,他是蔣介石嫡系中的嫡系。陳誠,字辭修,1898年出生於浙江麗水青田。1919年,考入保定軍校第八期炮科,1920年加入國民黨。其實在一開始,陳誠並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黃埔軍校剛成立時,陳誠追隨教練部副主任的鄧演達來到黃埔軍校,任教育副官。在黃埔軍校時,陳誠與蔣介石並無深交。
  • 你知道黃埔軍校有多少祁陽籍學生?
    17.黃漢英(1907- ),少將,湖南祁陽人,1926年10月南京中央軍校第六期,國防部少將部員。 18.張雨生(1906- ),少將,湖南祁陽人,畢業於黃埔軍校六期。1948年,任整編第三十六師第二十八旅參謀長等職。 20.湯有光(1906- ),少將,湖南祁陽人,1930年5月南京中央軍校第八期,後任國民政府國防部聯勤總部第九兵站總監部點檢組長。
  • 讓蔣介石頭疼的黃埔學生,他是黃埔三傑之一,1955年授銜時為大將
    延安整風時,康生質問陳賡「要不是你救蔣介石,哪用打這麼多仗」陳賡反駁說「那時他死了就成革命烈士了,跟廖仲愷一樣」陳賡大將,是我軍知名的高級將領,在他的身上,發生了許多的傳奇故事,他是黃埔一期生,被譽為黃埔三傑之一,而他,也是讓校長蔣介石頭疼的學生。
  • 珍貴的《周至籍黃埔軍校英雄榜》
    >黃埔軍校自1924年6月在廣州創辦到1949年底遷往臺灣高雄縣鳳山市,在大陸共辦了二十三期,其本校畢業生計有41386人,各分校、戰幹團、訓練班在內,共計23萬餘人。在臺灣續辦至今已七十三期。學校名將輩出,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為中國革命培養了許多將帥之才,在中國現代史上佔有顯赫地位。
  • 【兩岸交流三十年·講述】鴻雁傳書天遂人意——黃埔老兵追憶香港...
    滿頭銀髮的的姐姐哽咽著衝我說了一句話:「我最後悔的是當初沒有將你帶到臺灣去!」  霎時,我們縱有千言萬語也難以敘說,將近四十年的牽掛和思念,在這一刻變成了緊緊的擁抱和恣意橫流的淚水。因為當時臺灣的住房相當緊張,姐姐的家先後接納過我的姑父、臺灣的國畫大師溥儒以及我姐夫的外甥女婿(後任臺灣海軍中將、海軍後勤部隊司令)錢懷源和我姐夫的侄兒(後任臺灣海軍供應部司令)陳文豫的家眷棲居。
  • 鴻雁傳書天遂人意——黃埔老兵追憶香港省親
    這時我才恍悟,1948年我在南京曾見過章學雄,她是我侄兒羅仲泉的妻子,當時還是年輕少婦,如今已是兒孫滿堂的老嫗,又見章學雄,不由讓我對人世滄桑發出感嘆。在侄媳的引導下,我們乘電梯來到酒店四樓姐姐居住的客房,侄媳輕聲推門,向裡面的姐姐介紹:「三姑,我老爹來了」。滿頭銀髮的的姐姐哽咽著衝我說了一句話:「我最後悔的是當初沒有將你帶到臺灣去!」
  • 《兩岸秘密檔案》黃埔同學跨越海峽的第一次握手
    接電話的這位老人,是時任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的侯鏡如,而電話對面的老人是身在臺北的鄧文儀,他們二人都是黃埔一期的同學,兩位耄耋老人已經四十多年沒有往來了。侯鏡如這次和他通電話的目的,就是為了打消了他的顧慮。  通話中,侯鏡如以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和全國政協副主席的名義,擔保鄧文儀回大陸期間的安全。
  • 【黃埔快訊】北大黃埔「臺灣康養項目考察」活動進行時~
    月7日,北大黃埔「臺灣康養項目考察」活動正式啟動。  北投溫泉區:綠色環保圖書館、地熱谷、北投公園,臺灣經典小鎮。北投溫泉的泉源為大磺嘴溫泉,泉質屬硫酸鹽泉,PH值約為3~4之間,水質呈黃白色半透明,泉水溫度約為50-90℃,帶有些許的硫磺味,為北部最著名的泡湯景點之一。
  • 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學校——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狹義上講黃埔軍校應是1924年~1930年國民黨在廣東廣州黃埔區長洲島興辦的一所軍校,校址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和海軍學校校舍。當時校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廣義上講黃埔軍校即是1924年以後,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政府興辦的各個軍事學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內。
  • 保定軍校生與黃埔軍校對中國歷史的影響
    到黃埔效力的保定生有如下特點:  一、數量較大  據筆者粗略統計,從1924年5月黃埔建校始,到1928年3月6日全校成建制遷往南京易名中央國軍官學校址,在不到4年的時間內,僅在黃埔本校(同時期還先後開辦有潮洲分校、長沙分校、武漢分校等分校,聘用的保定生尚多,因資料匱乏尚未統計)效力的保定生即有178人之多。
  • 抗日名將關麟徵,1949年定居在了香港,他後來的結局如何?
    關麟徵是今陝西西安鄠邑區人,出生於1905年,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從黃埔軍校畢業之後,關麟徵先後參加了兩次東徵和北伐戰爭,立下了很多戰功,從排長一路當上了團長。後來,中原軍閥大戰爆發,關麟徵率領部隊先後參加了高辛集、柳河車站、南宮城等戰鬥,多次化解己方不利的戰局,在得到老蔣稱讚和賞識的同時,他的職務也不斷得到了升遷,當上了國民黨第四師第11旅的旅長。在關麟徵擔任旅長的時候,他手下有兩位團長,就是同樣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的杜聿明和張耀明,由此可見關徵麟的地位是比較高的。
  • 前身為黃埔軍校的臺灣陸軍官校慶祝建校85周年
    中新社香港6月16日電 臺北消息:由黃埔軍校演變的臺灣陸軍軍官學校16日慶祝85周年校慶,校友、師生、學生家長齊聚一堂慶祝。  資料顯示,1924年6月16日,中國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幹部的學校——「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成立,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故又稱黃埔軍校。
  • 黃埔一期中有「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之說,此人自稱能文能武
    ,有一位十分特殊的人物,他是黃埔學生中第一個參加共產黨的,後來在「中山艦事件」發生後不久,又是第一個宣布退黨的,此人就是號稱「黃埔一期能文能武」的李默庵。1942年,李默庵被調任為第32集團軍總司令,率部駐防浙江,繼續同日軍開展遊擊鬥爭,抗戰結束後,李默庵代表國民政府接受浙江境內的日軍投降,這也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候。解放戰爭打響後,李默庵被蔣介石任命為第3方面軍司令官兼徐州綏署第1綏靖區司令,率領十萬大軍進攻蘇中解放區,後被粟裕擊敗,從此一蹶不振,退出了指揮第一線。
  • 【兩岸交流三十年·講述】一灣海峽兩個世界——黃埔老兵追憶赴臺...
    (圖片由羅吉元提供)  2012年2月,羅文治臨終前,神志稍有清醒時,念叨最多就是在臺灣的親人和同學,讓人吃驚的是他甚至還能叫出這些人的名字。在羅文治的兒子羅吉元看來,臺灣不了情和黃埔同學胞波情誼,註定是他一生揮之不去的情愫。
  • 黃埔三傑,除了陳賡,另兩位是誰?一生成就如何?
    黃埔三傑是指黃埔軍校一期學員中最為突出的三個人物。他們是蔣先雲、陳賡和賀衷寒。這三個人中,陳賡的名氣最大,最為大家熟悉,後來成為開國大將。對於另外兩個人,很多人了解不多。今天我們重點介紹一下他們: 先來說蔣先雲。蔣先雲出生於1902年,湖南新田人。
  • 你知道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嗎?黃埔第五期為什麼是最特殊的一期?
    說起黃埔軍校,大家一定會聯想到廣州,而且對第一至第四期的一些畢業生印象深刻。今天要說的是黃埔軍校第五期,這是黃埔軍校最特殊的一期,之所以說它特殊,那是因為它有四個特殊之處。黃埔武漢分校女兵黃杰成為徐帥夫人其三,這一期的畢業生絕大多數去了中共軍隊,很多中共高級將領出自黃埔第五期,國民黨方面的情況恰恰相反,黃埔五期畢業生人數不多,比較知名的就更少了。
  • 黃埔三傑是黃埔一期中的哪三個?這三個,都是湖南人
    1927年,蔣先雲擔任團長一職,最終在戰鬥中付出了生命。蔣介石後來將矛頭對準共產黨,陳賡也離開了他,後來成為了共和國將軍。賀衷寒則是一直跟隨著老蔣,最終去了臺灣。蔣先雲,祖籍湖南,最初在報考黃埔軍校時,參加考試的一共1000多人,他的成績是第一,在學校中認真學習,認真訓練,最終畢業成績還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