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有一個特點,喜歡看古裝劇,而古代劇必然涉及歷史,歷史學家認為這是一種「思鄉情」。「思鄉」在這裡不是指確切的位置、房屋和農場,也不是指具體的事物,而是指一種感覺,一種溫馨的家鄉感覺,使人們有一種同源的感覺,而這一切歷史都可以提供。
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幾乎每年都會有許多新的古裝戲,無論是否火了起來,古裝戲始終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話題,但是我們追逐了那麼多的古裝戲,似乎總是存在一定的一致性,總是那麼多在朝代,可是演來演去還是那幾個朝代那幾個人的事情,尤其是清宮劇,而一些朝代,則很少上熒幕。
首先來說說一下魏晉,魏晉應放在魏晉南北朝,從其名稱上還有「魏」,所以又細分為「魏」、「晉」和南北朝,魏代表三國時期,晉朝的歷史並不是很受人重視。看看那個朝代,其實司馬氏結束了三國的分裂,建立了政權,但是大多數人更喜歡看三國而不是晉,所以很少在電視上看到三國到隋朝的背景。毋庸置疑,三國的名氣太大了,一部《三國演義》點燃了這一時期,很可能是三國的輝煌淹沒了後半期,而晉朝雖有200多年的歷史,由於對三國的喜愛,這也就不怎麼被人們所喜歡。
在這段時間裡,有一個中國人不想看到的事情,就是南北朝是分裂的時代,直到隋朝統一,在分裂100多年的時間裡,出現了很多混亂的事件。這不是人們想要看到的,這段歷史雖然有很多故事可以演繹,可是收視率的問題才是出品商首先考慮的問題。
我們知道「唐宋元明清」,其實唐宋之間還有一段五代十國的時代。這段歷史只是中國歷史的曇花一現,它已經存在很多年了。在這一時期,中國的領土或人口是處於分裂時期,甚至有十幾個獨立的政權。這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這一時期並沒有流傳下來很多歷史,在「歷史正統論」中,這段歷史顯然被避開了。
如果把這樣的歷史題材製作成電視劇,可能只是有一小部分觀眾。出品商為了利益而去拍的電視劇,這跟做生意是一個道理。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清宮劇如此受歡迎,因為觀眾喜歡看它。離我們最近的朝代也給了我們最真實的感覺,除了宮廷的愛和陰謀,也符合現代年輕人的口味。
事實上,電視劇需要很多投資,那麼什麼樣的故事拍出來才會是最受歡迎的電視劇?而且還需要很保險。當然,有一定觀眾群的影視題材,像《射鵰英雄傳》這樣的電視連續劇會一遍又一遍地重播。不管如何都會有人看,這就是一種保障。事實上,總結出來也就兩個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