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刑司、宗人府、辛者庫,這仨到底啥區別?別被清宮劇忽悠了

2020-12-23 騰訊網

清宮劇是近些年來非常熱門的一種影視題材,其中最常出現的就是兩位四爺——雍正和他的兒子乾隆。清宮劇的熱播,讓觀眾們對於清宮的一些制度漸漸熟悉了起來。好比說皇帝每晚就寢前要翻牌子,翻到哪個妃嬪的牌子,哪個妃嬪當晚就要侍寢等等。而在各大清宮劇之中,有三個地方是出鏡率最高的:慎刑司、辛者庫、宗人府。

但是觀眾們卻對這三個地方傻傻分不清楚。其實在清朝,這三個部門的職能是分得非常明確的。想要了解宗人府,首先要了解清朝的司法制度。清朝有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這三者簡單來說就是上下級的關係。刑部負責審理重案要案以及地方官員不敢審理或者難以審理的疑難雜案。

而大理寺則負責覆核刑部審理的案子,若是大理寺覺得刑部的案子判得不對,有疑點,就會重審。而都察院則負責監督刑部和大理寺,是三法司的老大。而宗人府則算是三法司中的一個非正式編外成員。清朝皇族宗室成員若是犯了法,必須交由宗人府處理。刑部想要審理宗室成員的案子,必須跟宗人府合作。

所以說只有王公貴族們犯錯會被抓進宗人府,而一般的小宮女則沒有這個資格了。辛者庫又名「薪者庫」。在清宮劇中,在辛者庫服役的都是一些犯了罪的宮女或者是罪臣之女。但事實上這種觀點是不對的。辛者庫中雖然有不少都是所謂「罪奴」,但也有出身清白的。而且清宮劇中非常愛演的一個橋段,宮女被發配辛者庫之後,就是沒日沒夜的洗衣服。

這就是把辛者庫跟浣衣局的性質跟弄顛倒了。事實上辛者庫宮人們幹的工作五花八門,好比說灑掃長街、運送泉水、採買雜物等等。有些活計並不辛苦,甚至還有油水可以撈。歷史上也有不少妃嬪是辛者庫宮人出身,好比說康熙的良妃等等。

而慎刑司,在清宮劇中也被極大限度地妖魔化了,被妖魔成了一個人間煉獄般的存在。事實上慎刑司主管的案件一般都比較輕微,不會牽扯到人命官司。好比說上三旗有人打群架影響秩序這種小事。但是對於太監們來說,慎刑司就非常可怖了。如果宮裡的太監犯了事進了慎刑司,那下場就任由慎刑司說了算了。

慎刑司可以直接判處這個太監死罪,而不需要事先跟皇帝請示。而宮女們若是進了慎刑司,待遇會比太監要好上那麼一點。畢竟人人都有憐香惜玉的心理,宮女犯事被慎刑司直接處死的不多,嚴重點的也不過是打板子趕出宮去而已。有些電視劇中,犯錯的妃嬪也被送進慎刑司嚴刑拷打,這就是在實打實的忽悠了。慎刑司只對宮人有刑訊權,妃嬪們若是犯了事兒,還是要皇帝他老人家說了算的。

相關焦點

  • 後宮劇中的慎刑司,是人間地獄嗎?
    而在以往的熱播大劇《甄嬛傳》中,慎刑司也是「生意鼎盛」,曾經「招待」過皇家妃嬪(欣常在),同時也「款待」大批宮女太監(蘇培盛、崔槿汐、剪秋、江福海、周寧海)等等。在文學和影視作品的描述中,慎刑司具備多種酷刑,號稱有七十二路酷刑,再硬的嘴巴也能給撬開了;同時慎刑司又是個黑了心的衙門,常常幹屈打成招的勾當。那麼真實歷史中的慎刑司,到底是個怎樣的存在呢?
  • 從吳佳怡《那江煙花那江雨》一撲到底說起,清宮劇到底何去何從?
    而就在人們認為清宮劇要退出影視劇舞臺的時候,在剛過去的7月8日,又悄咪咪的上線一部清代古裝宮鬥劇,就是吳佳怡主演的《那江煙花那江雨》,而且這部電視劇估計是為了宣傳效果,在一開始宣傳時就說自己是清宮劇大佬於正新編出來的。可是當這部電視劇真的播出之後,簡介裡壓根就沒有於正的名字。
  • 原來清朝格格是這種叫法,奴才回話也不是用喳,別再被清宮劇誤導
    原來清朝格格是這種叫法,奴才回話也不是用喳,別再被清宮劇誤導文/號外歷史之成成 圖/網絡近幾年清宮劇可以說是十分火爆,每年會有三四部熱播,人們在追劇的同時,也學習到了很多清朝知識,了解到很多宮廷禮儀,
  • 別迷信清宮御酒 皇帝有幾個長壽
    別迷信清宮御酒皇帝有幾個長壽如果我們的科學素養水平更高一些,清宮御酒的市場就會小一些。不獨清宮酒忽悠世人,一些商家善於炮製概念,打著「高科技」「新科技」的旗號蒙蔽消費者,也早已不是新聞。-一款2015年被國家食藥監總局通報非法添加「西地那非」的保健品酒,打著「清宮御酒」的旗號,竟然還在市場上大行其道。
  • 快看看《延禧攻略》和《如懿傳》這些清宮戲的稱呼用英語怎麼說!
    今天和同事吃飯回來的路上,看見藍藍的天空和形狀各異的白雲,不由自主就對同事說了句:「看,這雲還挺好看的」,結果同事立馬回了句,「不看,讓我想起了爾晴」…這…追劇要不要這麼入迷啊……這下,估計會有很大一批人捧著手機、電視等更新了啊。不過,對於才華與顏值並存的你,追劇的同時怎麼能忘了學習呢?今天咱們就來個「故宮英語一日遊」,一起說一說故宮裡的那些事兒吧!
  • 清宮文物散佚與徵集(下)
    清宮藏書之盛,主要反映在四個方面:1.以天祿琳琅藏書、宛委別藏叢書、內閣大庫藏書為代表的宋、元、明善本的珍藏;2.以明抄本《永樂大典》及清抄本《四庫全書》、《四庫全書薈要》為代表的抄本書;3.以《古今圖書集成》為代表的清代歷朝內府纂修刊刻的圖書,包括武英殿刻本、揚州詩局、揚州書局刻本和六部、院、監刊印的各種圖書;4.以《龍藏經》、《清文翻譯全藏經》為代表的滿、蒙、藏等少數民族文字圖書。
  • 解析:香港清宮劇帽子為什麼和內地的不同?
    對於清宮戲,香港出品和內地出品卻是有不少差距,其實不僅僅是清宮劇,一般情況下的電視劇也一樣,香港的和內地的都有很大的差別,可能是文化上的差距加上語言的關係,反正基本上很容易分辨出來。我們在說回清宮戲,香港劇中只有冬帽款式(而且還不是特別嚴謹的冬帽),而內地的很多製作都分冬季和夏季兩種,這其中的原因有一下幾個:第一,製作經費問題我們都知道,一般內地的宮廷影視劇都講究一個場面問題,一般都會塑造很大的背景和環境,這就導致製作上,內地更加喜歡貼近真實一點。
  • 回看那些曾經熱播的清宮劇,為啥滿是一股酸臭味兒?
    從小就深受清宮劇洗腦的我,一直以為清朝是個連空氣都是棉花糖味兒的朝代。畢竟在那些拍的不亦樂乎的清宮劇裡,上至清太祖努爾哈赤,下至亡國廢柴溥儀,他們每個人都情根深種,愛的難捨難分,堪稱「霸道總裁」的原型。
  • 接檔清宮劇熱潮 《宮廷秘傳》戲說九龍奪嫡
    回顧2018年的電視劇,觀眾朋友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延禧攻略》和《如懿傳》這兩檔清宮劇了。雖說兩劇各有千秋,但時至今日,兩劇粉絲都會為哪個劇更好看吵得不可開交。不過不管是哪家粉,只要是清宮迷,就一定會玩最近在抖音爆火的,以九龍奪嫡為背景的宮廷劇情手遊——《宮廷秘傳》。
  • 戰場老兵:別被神劇忽悠了
    相信很多人對於戰爭劇都非常的偏愛,小編同樣也是如此,每當有空餘的時間就會選一部精良的戰爭片追劇,既然是戰爭片自然會對戰場有著清晰的拍攝,而無論哪一部戰爭片都會出現中彈的劇情,但是中彈之後的劇情就非常的狗血了,依然能夠奮勇殺敵,甚至即便中彈幾十發仍然可以繼續戰爭,難道這些都是事實嗎?
  • 這麼多年清宮劇白看了,取景地是在這!
    現如今有很多的人都是不斷的喜歡上了清宮劇的電視劇的,尤其是對於很多的導演來說,他們都非常的喜歡拍攝清宮電視劇,而現如今在這些清宮電視劇當中更是出現了非常多具有代表性的情況電視劇了。在當初的時候出了這款磚這部電視劇之外,現如今更是出現了延禧攻略,《如懿傳》這兩部清宮電視劇的電視劇啊,這兩部電視劇的火熱程度更是不相上下的。《如懿傳》這部電視劇如果你覺得它是在故宮雪景的話,那麼這麼多年的清宮電視劇就白看了,因為這部電視劇的取景地並不在這裡。
  • 包子機和手工包到底啥區別?通過速凍生包子和現蒸包子對比告訴你
    包子機和手工包到底啥區別?二、和面環節咱們先來看和面環節。包子機和手工包到底啥區別?三、壓面環節說完和面,李記再來說說壓面環節。包子機和手工包到底啥區別?四、醒發環節最後李記再來說說醒發。理論上,醒發溼度過大也會導致包子發黃。
  • 於正又一清宮劇走紅,演員陣容堪比《延禧攻略》,看主演:難怪火
    於正又一清宮劇走紅,演員陣容堪比《延禧攻略》,看完主演:難怪能火。說到這部《那江煙花那江雨》,相信有些小夥伴也是有關注到這部劇並且在追了吧,這部劇才能跟服飾上看也是很像《延禧攻略》的,而且講述的是故事也是女主一直對抗所有深宮中的「妖魔鬼怪」而獲得勝利的故事,目前這部劇已經上線有2天了。
  • 這條北京著名胡同,清宮劇基本都會提及,如今卻歸於平靜少有人知
    這條北京著名胡同,清宮劇基本都會提及,如今卻歸於平靜少有人知,遊帝都北京,哪個因素最有代表性? 我們在前篇提到了北京料理,京味可以說是一個因素, 那麼,除了美食,我們還能從哪裡尋找最能代表北京地方文化的東西呢?
  • 唯一在「故宮」拍攝的清宮劇,獲獎無數!
    小編這就跟大家說說這其中的故事吧。謝謝關注!明清時期的皇宮在1928年改為故宮博物院後到新中國成立之前還是一個並不是很出名的地方。因為那個時候的中國其實是戰火不斷地,國家是沒有心思對它進行大規模保護的。直到新中國成立前,為了舉辦開國大典當時為了讓它有新的風貌,花費了很長時間才把它修葺整理一新。
  • 洋人拍的清宮劇,義大利得獎最多,日本人最唯美,英國人最搞笑
    三部外國人拍攝的清宮劇,義大利人拍攝的獲得9項奧斯卡獎;日本人主演的最唯美,成就了最美慈禧太后;英國人拍攝的最搞笑,自己叫自己洋鬼子。這些年清宮劇特別流行,比如早年的《金枝欲孽》、《康熙王朝》,以及近些年的《宮鎖心玉》,《甄嬛傳》,和現在的《延禧攻略》、《如懿傳》等等。而且不僅中國人拍清宮劇,就連外國人,都拍了不少清宮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三部,一部是義大利人拍攝的,一部是日本人主演的,一部是英國人拍攝的,從導演到演員,全都是英國人,特別搞笑。
  • 清宮劇卻鋪天蓋地?只是因為這兩個字!
    中國人有一個特點,喜歡看古裝劇,而古代劇必然涉及歷史,歷史學家認為這是一種「思鄉情」。「思鄉」在這裡不是指確切的位置、房屋和農場,也不是指具體的事物,而是指一種感覺,一種溫馨的家鄉感覺,使人們有一種同源的感覺,而這一切歷史都可以提供。
  • 而清宮劇卻鋪天蓋地?總結下來就兩字
    中國人都有一個特點便是喜歡看古裝劇,而我們現在所看的很多古裝劇都是經過歷史改變的,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年,每年都有很多古裝劇上映,不過似乎我們這些年看過的古裝劇大部分都是千篇一律,尤其是清宮劇可以說是鋪天蓋地,不過有些朝代卻至今未見有古裝劇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