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公布了《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單,其中:「錦溪-計家墩理想村」成功入選,成為「蘇州唯二,崑山唯一」,這是對「鄉伴模式」的肯定,更是對鄉伴「設計改變鄉村 造夢鄉野生活」企業核心理念的最大肯定與佐證。據息,本次全國共有248個村入選,僅佔全國有近70萬個行政村的萬分之3.5。
鄉伴-錦溪-計家墩理想村鳥瞰圖
錦溪-計家墩理想村,總建築面積36000平米。位於崑山市錦溪鎮,東靠魔都上海,乘坐高鐵僅需18分鐘就能抵達崑山站;西鄰韻味蘇州,驅車不到10分鐘就能到達錦溪古鎮,距離周莊也不到8公裡。
▲計家墩理想村未開發前
▲計家墩理想村
是鄉伴首個以青年共創集群為主題的理想村
▲計家墩理想村——鄉村生活共創集群
計家墩原本是一個「城鄉統籌規劃的搬遷村」,開發前,村裡很多年輕人都離村在外打工,全村最多的就是老年人,村子的面貌也相對落後。為了盤活村子,崑山市和錦溪鎮的各級領導大膽決策,引入鄉伴文旅對計家墩進行整村改造。開發至今的四年裡,鄉伴文旅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通過多次政企合作、一千多個日夜的環境整治、老宅修繕、引入眾多新興業態等舉措,已經成功吸引到眾多來自上海、蘇州、崑山以及錦西的本地青年,回鄉創業不斷為計家墩理想村賦能。現在這裡已經聚集了一群熱愛生活的歸鄉人,在此成為同村鄰裡。其中大多是高知人群,有企業家,設計師,有學者,還有藝術家……並成立了國內第一個「鄉村生活共創集群」。
人才與設計美學的引入,在這裡形成了一種磁場,逐漸吸引到更多嚮往鄉野生活的人們,把夢想紮根於此。
比如計家墩中無象歸園的設計師大邢,同時又是萱舍的設計師。而來到計家墩的萱舍業主,建築師張天樂,又在理想村落地了自己親手設計的螢火蟲光之營。計家墩有許多這樣的故事,儼然成為不少設計師踐行理想,揮灑熱情與才華的土地。
咖啡店、書店、酒吧、買手店,手作體驗,自然教育等,各家民宿的不同業態相匯集,定期舉行各類主題活動,豐富強大了彼此,也帶動了周邊的鄉村發展。在保留原生態的農業、文化、生態地貌下,植入更多各類精品品牌:目前已聚集如原舍,不如閒,光之螢,大樂之野,樹果,呆不住,陶廬,無象歸園,爿木工坊,原舍泊舟,溪地輕舍,江南半舍,合田悅舍,結廬溪上等13家民宿,提供客房250餘間,150餘人本地人就業,100多創客及青年返鄉,吸引了近20萬的年遊客量。計家墩理想村從「大城市近郊城鄉統籌規劃的搬遷村」成功蝶變成了「文化體驗感極強的——鄉野度假生活空間」及遠近周知的「網紅打卡點」。
▲溪地清舍,最具震撼效果的270°環繞式臨水套房,選址於兩水交匯之處,近全景視野
在這個有河流和水塘的鄉村,玩水、割稻,採花,摘玉米。呈在院子餐桌上的錦溪大米和黑玉米等當地特產,也隨著來往的遊客更為人熟知和喜愛。多維度帶動了產業振興。為村落二次賦能,打造個性化的理想村IP,以城市的力量滋養鄉村的產業,把城市生活與鄉村生活做一個有機的對接和補充,讓鄉村成為新時代文化生活的最好的容器,從而打造基於城市近郊鄉村的設計多樣化的高交互文旅社區。
▲陶廬,慢下來,回到生活本來的樣子。
▲插秧節
此外,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計家墩理想村還建立了創客指導中心,定期進行培訓,評選,建立本地再就業勞動檔案,為更多的人才返鄉帶來了引導。據統計2019年,錦溪鎮實現村集體穩定性收入7980萬元,增長4.1%;農民人均收入38377元,增長6.5%;休閒觀光農業產值3505萬元,增長38.9%;農地股份合作社流轉分紅2649萬元,農民獲得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田上音樂節
▲水上市集
▲拾月咖啡,麥田守望者,守住鄉情。
鄉村因為「人的回歸」而重新打開了城鄉要素流通的血脈,鄉村『沉睡的心臟』重啟了時代的脈搏——城鄉融合,人才振興,青年實踐夢想和追求時代價值的新舞臺!
當然,這一切也同樣離不開崑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及信任,鄉伴充分發揮平臺作用,形成租金加分紅,資產屬於村集體,用政企合作,在存量集體土地上,企業投資運營,集體資產經濟增值保質,帶動周邊鄉村發展,加之政府引導、企業發力、集體共享、城鄉聯動的良性合作方式。挖掘鄉村自有價值,尋找鄉村發展的新動能。在立足個性、探尋特色的基礎上,發揮與長三角區域協同、一體化發展的優勢。
正是這樣的合作,才吸引到了眾多關注鄉村振興、想要改變鄉村的新力量、新青年集群式持續湧入,不斷聚集提升計家墩理想村內業態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吸引周邊城市人群的遊玩與消費,這樣的鄉村生活共創集群,使得政府、企業、個人形成良性互動,從而實現「理想村」的興盛與持續發展。
驀然回首,才發現鄉村在這20年被遺忘了,而中國的全面發展是絕離不開鄉村的,城鄉關係正從『二元對立』轉向「相融相依」。之後的20年,當是鄉村發展的20年,也是文化崛起的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