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物探知館展出明代海貿文物

2020-12-13 央廣網

原標題:香港文物探知館展出明代海貿文物

「青花象首軍持」儲水瓶。圖片來源於香港政府新聞網

據香港政府新聞網消息,香港文物探知館11月3日至明年3月4日舉行「牽星過洋---明代海貿傳奇」展覽,展出約200組明代古船文物和香港出土的明代陶瓷器物,反映當時海上貿易蓬勃的情況。

重點展品包括「青花象首軍持」儲水瓶;飾有蟠螭和蓮池鷺鳥紋的「青花五彩描金四開光碗」;明代紙鈔「大明通行寶鈔」;古船備有的中藥材、食材和生活用品如茯苓、銅針灸針和骨骰子。

展覽還會展出在大嶼山竹篙灣和大埔碗窰出土的明代陶瓷器物,方便參觀者認識香港在南海貿易的角色。

相關焦點

  • 香港舉辦明代海貿文物展
    人民網香港11月3日電 香港文物探知館宣布,從今日起至2018年3月4日舉行「牽星過洋——明代海貿傳奇」展覽,展出約200組明代古船文物和香港出土的明代陶瓷器物,反映當時海上貿易蓬勃的情況。
  • 漫遊香港文物探知館
    位處香港九龍公園內的香港文物探知館的兩幢歷史建築物,約於1910年建成。經過嚴謹和小心的修復工程,這座歷史軍事建築與現代化的陳列設備及教育活動互相融合,展現嶄新的面貌。
  • 紫禁城建築工藝展覽將在香港文物探知館開幕
    明代七踩溜金鬥拱模模型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年永剛):10日,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舉行媒體專場,介紹將於1月11日起至4月7日在香港文物探知館舉行的「穿越紫禁城——建築營造」展覽。據介紹,本次展覽由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展覽將通過建築模型、鬥拱模型、垂脊裝飾和彩畫複製品等18件(套)展品,讓觀眾認識紫禁城所蘊藏的深厚文化底蘊和建築智慧。重點展品包括明代七踩溜金鬥拱模模型、清代單翹單昂五踩平身科斗拱模型、紫禁城宮殿建築使用的方形地磚「金磚」(現代品)、乾清門升降龍天花彩畫和太和殿垂脊裝飾的複製品。
  • 「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在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幕
    本次展覽匯集來自天津、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25家博物館的160餘件航海文物,在「聯通大洋」「異域奇珍」「海貿物語」等不同主題展區內,從科技、歷史、貿易、文化等角度展現中華航海文明。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12月28日,參觀者在航海文物展上的一組雕刻工藝品展櫃前駐足觀看。
  • 防疫不防藝 金門迎城隍廟文物特藏館展
    浯島城隍廟文物特藏館展,楊鎮浯縣長(左二)期待繼續傳遞鄉親虔敬的馨香。縣文化局協助規劃的「浯島城隍廟文物特藏館」仍如期在5月1日開展。楊鎮浯縣長期待在「開展不開幕,防疫不防藝」下,為這項已有340年歷史的年度廟會活動,繼續傳遞鄉親虔敬祈福的馨香。
  • 廣東省博物館「南澳I號」文物展信息介紹
    牽星過洋——萬曆時代的海貿傳奇  時間:即日至2016年3月20日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票價:   南中國海域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沉船「南澳I號」出土文物,首次大規模展出了!昨天,廣東省博物館推出備受矚目的「牽星過洋——萬曆時代的海貿傳奇」展覽,以東西方文明的大航海作為背景,依託最新水下考古發現,展出615件文物,為觀眾還原波瀾壯闊、橫跨萬裡的航海貿易畫卷,一睹明萬曆時代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展覽持續到2016年3月20日。
  • 故字號文物香港拍賣 專家:走私文物應無償追回
    信報訊(記者王健)本周日本報有關「香港佳士得拍賣『故字號』文物案」的報導,引起強烈反響。佳士得香港拍賣行在這次事件中擔負什麼角色,被拍賣的文物應該如何追回?本報記者走訪了有關業內人士和文物專家。佳士得拍賣行:之前毫不知情佳士得香港拍賣行曾聲明,對於拍品是丟失的走私文物毫不知情。記者了解到,該公司現正在配合有關方面調查此事。據了解,去年11月「皇家信仰:乾隆朝之佛教寶物」拍賣會舉行後1個月左右,佳士得香港拍賣行收到了警方通知。
  • 明代古剎僅剩一龜一井 文物部門:會把文物看好
    明代古剎僅剩一龜一井 文物部門:會把文物看好 2017-09-08在南京雨花臺區小行、寧蕪鐵路線東側曾有一座華嚴禪寺,如今建築早已不存,只剩下明代的龜趺、古井、須彌座等。最近附近的村莊已完成拆遷,現存文物的命運也引起文物愛好者的關注。古剎故地僅現一龜一井  實習生 莊玉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可 文/攝  拆遷後文物如何保護?
  • 【開業5周年】香港大澳文物酒店榮獲四項國際酒店奬項殊榮
    酒店四周綠草如茵,設有9間客房、文物探知中心及玻璃屋頂餐廳TaiO Lookout,至今訪客人數超過92萬。香港大澳文物酒店致力向社會推廣文物歷史建築的保育與其欣賞價值;協助大澳帶動本土旅遊的持續發展;而酒店以社會企業形式經營,為大澳創造就業機會;同時設計社區參與活動、各項住宿體驗及生態導賞團,讓旅客可親近歷史建築及自然生態環境,強化保育意識。
  • 文物鑑賞 | 明代城隍廟鐵獅
    文物鑑賞 | 明代城隍廟鐵獅 2020-12-22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香港推出「虛擬文物探索 」網上360度鑑賞古蹟
    中新網12月17日電 聖誕節假期想留港但又未想到去哪裡遊玩的話,可以瀏覽古物古蹟辦事處網頁內的「虛擬文物探索」,三百六十度全景立體觀看全港約六十處歷史建築物及遺址,了解它們的歷史,讓市民出發前做好準備
  • 村民修水渠竟挖出文物,明代閻普寺石刻浮出水面
    為貫徹落實全省文物安全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營造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文物保護的濃厚氛圍,6月20日,息縣文物局對路口鄉孟店村村委及許斌等7位村民頒發獎牌和證書,以資鼓勵他們自覺保護文物的行為。孟店村明代始建有閻普寺,解放後寺廟舊址曾作為大隊部和學校使用,文革時期廟裡的石刻被損毀廢棄,上世紀70年代當地村民將部分損毀的石刻作為橋墩使用。
  • 他們在香港修文物
    新華社香港3月8日電 題:他們在香港修文物  新華社記者 洪雪華  郎翠妍身穿白大褂,戴著口罩、一次性手套,如果旁觀者沒有被告知,她很大概率會被當成一名醫生。  「我也算醫生,文物醫生。」她向記者打趣道。
  • 我在香港修文物
    「我也算醫生,文物醫生。」她向記者打趣道。郎翠妍是香港康文署文物修復辦事處的一名文物修復師。2009年以來,她一直負責修復著名畫家吳冠中的油畫和其他書畫類文物。在修復的超過100幅油畫中,包括吳冠中的油畫作品《窄巷》《邂逅》《村》等。香港康文署文物修復辦事處平面文物分組的負責人楊甦在接受訪問(1月15日攝)。
  • 大英博物館兩萬多中國文物中,如何挑選出260件文物
    國內一流大館的「掌門人」也將參會,目前已邀請到來自香港、澳門和內地30個省份的46家主要省級博物館、行業博物館負責人。這卷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圖》,採用青綠重彩工筆,運筆細膩,設色考究,描繪了明代蘇州熱鬧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風情,畫中人物超過2000個,人物或動或靜、或聚或散,城郭樓臺與遠山近樹疏密相間,錯落有致,表現出蘇州地區熱鬧紛擾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風情,場面宏大,氣勢雄偉。明代蘇州地區的標誌性建築,如天平山、運河、古城牆等,均清晰可辨,整幅畫卷充滿山清水綠的明媚。
  • 香港大澳文物酒店奪得國際性文物保育殊榮
    獲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優異項目獎 香港2013年9月5日電 /美通社/ -- 由建於1902年的舊大澳警署活化而成的香港大澳文物酒店,憑著投入社區參與及推廣文物歷史建築的保育,於2013年9月3日獲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優異項目獎(Award
  • 他們在香港修文物(看香港)
    「我也算醫生,文物醫生。」她打趣道。郎翠妍是香港康文署文物修復辦事處的一名文物修復師。2009年以來,她一直負責修復著名畫家吳冠中的油畫和其他書畫類文物。在修復的超過100幅油畫中,包括吳冠中的油畫作品《窄巷》《邂逅》《村》等。  文物修復辦事處成立於1999年,是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下轄的一個組織,負責香港博物館及文物古蹟的保存和修復。
  • 在張場我們發現了明代的文物~
    丹稜竟然有明代歷史遺蹟,文化厚重、源遠流長,丹稜在線特邀了丹稜縣攝影家協會,咱們一起去一探究竟吧!驅車前往張場金花村大概四十分鐘左右,位於丹稜、名山縣、洪雅縣交界處,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奇美的自然風貌,特殊的土壤也培育出優質的含硒茶葉
  • 文物密碼②丨中韓歷時6年復原明代服飾
    500年前的明代服飾,出土時已殘破不堪,如今,經過中韓兩國文物工作者的巧手修復,它們得到復原,重新煥發了光彩。3月29日起,「梅裡雲裳:中韓合作嘉興王店出土明代服飾修復與復原展」亮相中國絲綢博物館紡織品文物修復展示館,一段長達數年的中韓合作修復和復原明代服飾的故事浮出水面,同期開展的還有時裝館內的「一衣帶水:韓國傳統服飾與織物展」。
  • 香港一件「討人嫌」的文物,專家低價回購後,被評為國寶級文物
    建國初期是盜墓賊最猖狂的時期,在這段時間裡我國大量的古墓被盜竊,許多珍貴的文物都開始被運送到海外。當時還未回歸,主權掌握在其他國家的香港成為了內地的文物中轉站,不論是真文物還是假文物,但凡是想要運送海外的文物都要經過香港人的手。也正是因為此,香港成為了文物愛好者的天堂,許多熱愛文物的人都熱衷於來香港文物市場上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