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VS紅茶:為何綠茶傳入歐洲更早,歐洲人卻偏愛紅茶?

2020-12-06 只管向前史

1745年9月12日早晨,瑞典東印度公司巨型商船「哥德堡」號在遠航中國三十個月後,滿載茶葉、絲綢、瓷器回國,就在離碼頭只有900米的距離時,在眾多歡迎人群的注視下,撞上海底暗礁,沉入茫茫大海。

當時船上有2000多個茶箱,裝了近370噸茶葉,全都沉沒海底。多年以後,這些茶箱被打撈出水。由於密封得當,有些茶還能衝泡。經過研究,這裡面絕大多數都是安徽休寧的松蘿茶,典型的綠茶。

再來看另一個故事。1773年12月16日,波士頓數十名革命者在塞繆爾·亞當斯帶領下,化妝成印第安人,將英國東印度公司三條船上的342箱茶葉全部傾倒入海,史稱「波士頓傾茶事件」。

問題來了,他們傾倒的都是些什麼茶?好在東印度公司有記錄,倒掉的大多數都是一類名為Bohea的茶,翻成中文就是武夷。武夷茶有可能是烏龍茶,也有可能是紅茶,但肯定不是綠茶。

從綠茶到紅茶

為什麼1745年瑞典人從廣州買茶,買的主要是買綠茶。幾十年過去,英國人買茶就變成主要是烏龍茶或者紅茶?這背後涉及一段重要的茶葉發展史。綠茶是不發酵茶。茶葉採摘下來,簡單攤晾以後就直接殺青,用高溫讓茶葉停止發酵,從而最大程度保留茶葉風味。綠茶的特點是鮮嫩。直到今天,中國產量最大的茶葉品類也還是綠茶。所以自古以來,中國人喝茶的主流品味就是綠茶導向,追求時令,追求鮮嫩,從未改變。

明末清初以前,中國也沒有出現過半發酵的烏龍茶,更不用說全發酵的紅茶。什麼虎丘茶、天池茶、陽羨茶、六安茶、龍井茶、天目茶,一律都是綠茶。今天生產巖茶為主的閩西北的武夷山地區,在宋代曾大規模生產「北苑貢茶」。而北苑貢茶也是綠茶,而不是半發酵的巖茶。

到了清初,1660年代以後,歐洲人尤其英國人開始喝茶,而他們最初接觸到的也都是綠茶。當時名氣最響的綠茶有松蘿和熙春,熙春更貴一些。松蘿茶在明代出現。它有重大的意義,因為它是最早用「炒青」方法殺青的綠茶。在此之前,人們一般用蒸氣的方法給茶葉殺青,稱為「蒸青」。

而實踐表明,炒青比蒸青能夠更好地激發茶葉的色香味,就像炒菜比蒸菜更香。所以到了今天,絕大多數綠茶都是炒青。松蘿主要產於安徽,但其他地方也有製作。

順治年間的周亮工在《閩小記》中記載,武夷山在北苑貢茶傳統衰落後,崇安縣的縣令特意從安徽黃山招來制茶僧人,傳授炒青之法。所以當時武夷山主要生產的也是松蘿綠茶。

1658年,倫敦的咖啡館開始賣茶,當時的茶可能還是從葡萄牙人那裡買來。

1664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正式開始從中國進口茶葉。

1685年,康熙皇帝下令在東南沿海建立海關,並且把貿易地逐漸集中到了廣州。

所以英國人開始喜歡上茶以後,就不得不從廣州購買產自安徽和福建的綠茶了。

綠茶有一個問題,就是不耐保存。我們不妨為前蒸汽機時代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算筆帳。船一般在1月份離開英國,繞過非洲好望角,順著東南季風航行,在9月份左右到達中國。那時候,茶葉已經收穫,正在運往廣州的路上。

同時清政府也有規定,不許洋人在廣州過年。如果英國人運氣好,茶葉在11月運到廣州並通過驗收,他們就能在12月滿載茶葉起程回國。回程時,這些船必須沿著迂迴曲折的路線航行,一切取決於風向。如果一切順利,他們可能會在次年9月份到達英國。如有耽誤,延遲三個月或大半年也是很常見的事。

所以,英國人最終喝到的綠茶,必定是一年前甚至兩年前的茶,品質也必然大受影響。武夷地區何時出現最早的烏龍茶以及紅茶,這一點已經很難考證,只留下各種傳說。

烏龍茶是半發酵茶,就是在茶葉進入炒鍋殺青之前,多一個揉捻發酵的過程。茶葉葉片被一定程度地揉破,汁水流出,有一些發酵。然後再殺青,得到的就是烏龍茶。如果更進一步,把葉片完全揉破,完全發酵,殺青得到的茶葉就是紅茶。發酵程度越深,葉片和茶湯的顏色也越深,口味則從鮮嫩逐步轉為醇厚。

綠茶在長時間運輸中,風味會大打折扣。而烏龍茶和紅茶正好相反,在長途運輸過程中,正好退去火氣,轉化出更好的風味。而且烏龍茶和紅茶的價格也要低很多。這種技術最早從武夷一帶流出,西方人就把它稱之為Bohea,與其他傳統綠茶相區分。

在武夷茶中,質量比較好的稱為工夫,質量最好的稱為小種。但即使是質量最好的小種,價格也只能與普通的松蘿茶齊平。東印度公司的商人,在買不到優質綠茶的時候,才會考慮買一點武夷茶。武夷茶的產生,是制茶過程中的意外。但是它的發展是被巨大出口需求所推動,中國人在很長時間裡是不屑喝的。

武夷茶進入歐洲

18世紀初,武夷茶開始進入歐洲人的視野,但份額一直很低,不是主流茶,英國人自己還是更喜歡綠茶。所以,哥德堡號裝滿松蘿茶回國也不令人意外了。瑞典人不怎么喝茶,哥德堡號的茶,最終一定還是流入到英國市場上。而隨著時間推移,武夷茶在茶葉出口中的份額逐漸提高,其中有好幾點原因。除了耐保存和價格低這兩大優勢之外,還有一點,就是武夷茶更容易買到。

乾隆二十二年也就是1757年,皇帝下令所有的歐洲商人都只能通過廣州進行貿易,也就是俗稱的「一口通商」。而且歐洲商人的貿易都必須通過指定的商行也就是「十三行」進行交易。十三行壟斷了向歐洲商人的出口貿易權,從中獲取了驚人的利潤。十三行也取代揚州鹽商,成為皇帝的私人錢包。但是十三行的生意需要承擔很大風險。就以茶葉生意為例,歐洲商人來買茶,會通過中間人也就是俗稱的「大班」,提前跟十三行預定,籤合同、付定金。

十三行也需要跟安徽、江西、福建的茶葉商人訂貨,敲定數量、價格和交貨時間,這樣才能保證歐洲商船一來就能裝貨。因此,有很多安徽、福建的茶商就在廣州買房置業,兩地跑。清末工程師詹天佑祖籍安徽婺源,祖上就是因為做茶葉生意才來到廣州。

而十三行裡後來最出名的行商伍秉鑑,西方人叫他伍浩官,祖上就在福建做茶葉。後來家族搬到廣州,並成功地從茶商轉型為行商。到了伍秉鑑這一代,通過茶葉生意致富。有人估計,在鴉片戰爭以前,伍秉鑑一度曾是世界首富。可茶葉生意並不好做。十三行為了訂茶葉,需要向茶商墊付不少定金。有些行商希望賺得更多,就主動派人去安徽、福建收茶。這樣,這種茶葉就可以貼牌,變成十三行自己的品牌。

但那樣一來,投入的資金就更多。茶葉生意需要大量的現金,茶農需要現金,運輸需要現金,倉儲需要現金。而當時中國南方的金融手段不發達,銀號非常少,票號更沒有出現。十三行派出去採買茶葉的人,隨身攜帶巨額現金,既不方便,也不安全。所以大多數行商還是通過向茶行訂貨的方法來買茶。

問題在於,茶葉價格時有波動。行商有時會跟茶商籤訂長期合同,但是茶葉價格一波動,就會導致損失。而且歐洲商船一兩年才能來一次,經常因為季風或其他原因失約。如果歐洲商船失約,十三行又不能及時把大量茶葉出手,那麼損失也很驚人。因此十三行破產的例子也屢見不鮮。

在所有歐洲商船裡,英國東印度公司對茶的要求最高,也最穩定。在倫敦拍賣市場上,他們已經給中國茶分出了二十一個等級,中國人自己恐怕也分不出來。

英國人離不開茶,所以他們很少會失約。多年習慣保持下來,都預定了最好的松蘿、熙春等綠茶。而其他歐洲商船的要求就沒那麼高,有什麼茶就收什麼茶,反正最後也是賣給英國人。

而以武夷命名的烏龍茶和紅茶,價格便宜,又能久放,風險最低,就成為其他國家商人非常喜歡購買的茶葉了。

18世紀的北美洲,主要都是英國移民,自然也喜歡喝茶。但他們喝的主要是走私茶。在「波士頓傾茶事件」前後,北美消費武夷茶的數量已經超過綠茶了。

美國獨立以後,為了凸顯自己與英國人的區別,所以開始喝咖啡,不喝茶。與此同時,巴西的甘蔗種植園正好開始衰落,咖啡種植園開始興起。巴西距離美國最近,正好為美國提供大量的廉價咖啡豆。

從此,美國人越來越多地消費咖啡,很快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咖啡消費國,與茶葉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弱。

而英國則在減稅的路上越走越遠。1784年,英國通過《折抵法案》,把茶葉的關稅進一步下調。原來低價的武夷茶,關稅是127.5%;高價的熙春綠茶,關稅是76%。而《折抵法案》一出來,不管什麼茶,統統12.5%。

武夷茶本來就是低價茶,關稅降得又多,一下就顯得無比便宜,而松蘿、熙春這些綠茶就顯得偏貴了。於是,英國消費茶葉數量越來越多,武夷茶所佔比例也越來越高,就成為英國人覺得很親切的茶了。

那麼《折抵法案》所導致的英國關稅損失怎麼辦?

沒關係,英國有一種非常著名的稅叫做「窗戶稅」,就是根據一幢樓房有多少窗戶來徵稅,窗戶越多,要繳的稅也越多。窗戶稅的稅率可以靈活調整,英國政府在茶葉上損失了一些稅,提高窗戶稅就可以折抵回來,折抵法案的名稱就是這麼來的。

很多中產階級為了逃避窗戶稅,情願主動把窗戶堵上。雖然窗戶稅早就被廢除,但今天我們在英國仍能看到不少大樓的窗戶被堵上,就是窗戶稅的殘留痕跡。

茶葉貿易對於中國的經濟地理也有重要的影響

在鴉片戰爭以前,為了給英國東印度公司保質保量地提供茶葉,中國國內形成了完善的供應鏈。所有的松蘿、熙春等綠茶,都先統一運輸到安徽最南部的婺源集中,然後通過水路,由婺源運到南昌。

而武夷茶的運輸要更辛苦,一般先用竹筏運到崇安,再由挑夫挑過山嶺,到達江西的鉛yan山,再通過水運,輾轉到達南昌。所有茶葉到了南昌以後,就可以順著贛江南下,一直運到江西最南部的大庾嶺。船到這裡無法繼續前行,必須改為陸運。

這裡有一條著名的道路叫「梅關古道」。挑夫穿過梅關古道,到了南雄,進入廣東境內,這時才能將茶葉繼續裝船,沿北江運到廣州。所以據統計,茶葉從福建運到廣州,中間至少得換七次船,在三處稅關繳稅,一路上有無數的危險。

茶葉的價格裡,運輸成本就要佔到三分之一以上。所以鴉片戰爭之後,英國開出的五口通商條件裡就必須包括福州。武夷山茶葉運到福州成本,可比運到廣州要低得多了。這條完美的供應鏈,在1842年的「南京條約」後快速崩潰了。

茶的供應鏈崩潰

五口通商以後,廣州失去了壟斷地位,英國人可以在福州、上海等地買到更便宜的茶葉;英國人福瓊經歷磨難,在1840年代從中國取得優質茶樹苗,成功移植到印度。印度東北的阿薩姆、大吉嶺地區,還有斯裡蘭卡,都很快成為重要的茶葉生產基地。茶葉生產需要大量吃苦耐勞的勞動力,而印度在這一點上與中國擁有類似的資源稟賦。

而太平天國運動成為壓垮中英茶葉貿易的最後一根稻草。長江航運被阻斷,英國很難繼續獲得安徽、福建的優質茶葉,這使得他們把目光完全投向印度。轟轟烈烈的中英茶葉貿易從此逐漸冷卻下。

相關焦點

  • 紅茶綠茶都是茶,為何綠茶傳入歐洲更早,歐洲人卻偏愛紅茶?
    明明綠茶傳入歐洲的時間更早,為何歐洲人卻偏愛紅茶?不得不說,這個問題確實有意思,紅茶綠茶都是茶,雖然很明顯的就能喝出來口味不同,但也各有千秋。不過從歐洲餐廳、咖啡館等隨處可見的紅茶以及現如今紅茶在歐洲那遙遙領先的銷售數據來看,歐洲人確實偏愛紅茶。
  • 簡說紅茶綠茶的區別
    總結來說,綠茶多使用中國種,紅茶多使用阿薩姆種生產。但兩種都是茶樹,因此均可製成綠茶及紅茶。紅茶紅葉紅湯,給人以溫暖的感覺;紅茶可加奶或糖,有生熱暖胃之功;紅茶有助消化去油膩之功,冬季進補肥膩時有利。綠茶較多的保留了鮮葉的天然物質。其中茶多酚、咖啡鹼保留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從而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科學研究表明,綠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質成分,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均有一定效果。
  • 英國為何獨愛紅茶,只因為紅茶的這些優點,是綠茶所不及的!
    英國人喜愛喝紅茶是不爭的事實,諸多不同的茶類,為什麼英國人獨獨偏愛紅茶呢?是不是其他茶英國人就不喝呢?英式下午茶的最開始的主角並不是紅茶,而是綠茶。直到十八世紀,紅茶才成為下午茶的標配。一、綠茶保質期短發生這種轉變的原因跟綠茶保質期有關,綠茶保質期短,而英國不產茶葉,全靠從國外進口。17至18世紀的運輸工具是輪船,在遠赴海洋的徵程中,綠茶就更難以得到保存。紅茶是發酵茶,保質期也比綠茶更長,可以長久儲存。
  • 綠茶紅茶的區別 綠茶和紅茶如何區分
    一般來說,常見的茶主要有紅茶和綠茶,而我國比較著名的茶是碧螺春、鐵觀音、普洱等。那麼,其中紅茶和綠茶有什麼區別呢?一起來看看吧!綠茶紅茶的區別  1、製作工藝不同:紅茶是經過高達80-90%發酵度的全發酵茶,而且在此過程中不經過殺青
  • 為什麼東方愛喝綠茶,西方愛喝紅茶?
    可是華祥苑茗茶小編發現,我們國家飲用綠茶的人群最大,而且茶葉的品類也是多種多樣。而西方人更愛喝紅茶,並且將紅茶細分為各種等級。這種現象的背後,藏著什麼原因呢?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一下。十六世紀隨著快速帆船的進步,歐洲人通過海運從遙遠的東方進口各種貨物,包括香料、瓷器,當然也有茶葉。
  • 白茶,綠茶和紅茶有什麼區別?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味,我喜歡喝白茶,綠茶和紅茶。讓我們來看看這三種茶之間的差異,以及哪種茶提供最好的健康益處。白茶vs綠茶vs紅茶近年來,茶在西方世界越來越受歡迎,作為一種更健康的軟飲料替代品。想一想,新鮮的茶不含脂肪,不含卡路裡,不含防腐劑,不含糖。那麼為什麼有人還想在下午喝一罐可樂呢?
  • 從綠茶到紅茶,一場「劣幣驅逐良幣」的出口貿易變遷
    從綠茶到紅茶茶葉作為世界著名的三大飲品之一,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但我們會發現,在中國大部分地區,人們往往偏愛喝綠茶,而在國外人們則更加喜歡喝紅茶。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一差異呢?這其中既有偶偶然因素也有其必然原因,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下。
  • 紅茶VS綠茶 誰更適合減肥?
    紅茶和綠茶是我們常用的減肥茶飲,那麼紅茶減肥效果好還是綠茶減肥效果好呢,一起來看看吧。  其實無論綠茶或紅茶都含有兒茶素,只是目前認為,未經發酵的綠茶兒茶素含量在茶葉中的比例較高。  兒茶素能加強熱能產生,促進脂肪氧化及24小時的熱量耗損率,刺激脂肪水解並抑制胰臟脂解酵素的活性。  用餐後喝1杯綠茶,可防止血糖急速上升,並減少幫助脂肪囤積的荷爾蒙分泌。
  • 綠茶時代過去了?紅茶女生是什麼梗
    大家不要再說綠茶女孩了,現在更流行新時代,看了微博熱搜#紅茶女生#,再一次的顛覆了自己的認知,我的緊跟時代的步伐,給大家科普科普紅茶女生,大家都應該知道,所謂的綠茶女生是對某一類女生的稱呼,綠茶都是背後心機比較重,會辦無辜,然後得到男生的偏愛,但你知道嗎,
  • 淺談 紅茶、綠茶、普洱茶適合何時飲用
    在這即將到來的陽春三月,武夷今日雖然沒有太陽,可是還是讓人感覺到了一片春意黯然。溫度悄悄的飆升到了20°,忍不住讓人覺得夏天將至。晨起泡杯巖茶,思考一下人生,享受一下疫情帶來的休閒時光,不知不覺肚子已咕嚕嚕在鬧騰。
  • 紅茶和綠茶,到底哪個更健康?
    綠茶和紅茶都是用茶樹的葉子製成的。 The ke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s that black tea is fermented and green tea is not. 兩者的關鍵區別在於紅茶是發酵而成的,而綠茶不是。
  • 烏龍茶是紅茶還是綠茶?
    烏龍茶,介於不發酵的綠茶和全發酵的紅茶之間,屬於半發酵茶,烏龍茶屬於紅茶還是綠茶?下面就由小編帶領大家一起去了解下。   烏龍茶是紅茶還是綠茶?        烏龍茶是一種青茶,有時被稱為「五龍茶」(也發音為「烏龍茶」)。烏龍茶不屬於紅茶也不屬於綠茶。
  • 鐵觀音是紅茶還是綠茶
    我們在談到某一種茶的歸類,不得不再次提到六大茶類-----紅茶、綠茶、黑茶、白茶、青茶、黃茶。由於商家的廣告宣傳原因,紅茶和綠茶是這六個茶類中出現的頻率最高。六大茶類的分類依據主要是生產工藝和茶葉的品質性質。
  • 綠茶紅茶的不同之處
    青睞喝茶的人必須都明白綠茶和紅茶,無疑的中國比拼多見並且歷史比拼悠遠的茶種。綠茶喝起來有著淺淺的苦味清香,而紅茶喝起來卻有絲淺淺的甜味。兩種茶可以說是各有特徵,各受大家的愛戴和追捧。否則過多並非懂茶的人,並非告終綠茶和紅茶有哪些不同,尤其過多人所覺得他們的區別也是從常喝的綠茶紅茶飲料中得出來的。更有人底子分不清紅茶和綠茶。紅茶:發酵度達80~90%的全發酵茶。製作水平不經殺菁,而是直接萎凋、揉切,而後展開完整發酵,使茶葉中所含的茶多酚氧化成了茶紅素,所以造成紅茶所特有暗赤色茶葉、赤色茶湯。紅茶的幹茶色素與衝泡的茶湯以赤色為主調,故稱為紅茶。
  • 紅茶和綠茶的品質特徵
    「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蘇東坡的一行詩句,似乎讓人看到一位茶仙子,輕輕撥開薄霧,婀娜而來。而綠茶便是這「佳人」中的翹楚。其葉綠,綠的純淨;其湯碧,碧得通透;其香淡雅,齒頰留香。令人一見傾心,永久難忘。
  • 紅茶綠茶烏龍茶哪個好
    其中,紅茶、綠茶、烏龍茶就是很常見的一個茶葉種類,都是六大茶類之一。那麼,紅茶綠茶烏龍茶哪個好?下面一起來了解看看。  紅茶綠茶烏龍茶哪個好?   其實,紅茶、綠茶、烏龍茶都是營養功效不錯的茶品,都具備保健養生的功能,無論飲用哪一種,對身體都有益處,其功效沒有太大的差別。
  • 等一個人咖啡之「紅茶vs綠茶」
    ,Candy問:『奶茶不是可以用綠茶做嗎?為啥你不試試綠茶呢?』『呃,因為紅茶的屬性溫熱,天冷喝紅茶更暖啊』『這麼說綠茶是比較高冷的唄?』『確實可以這麼說,所以夏天喝綠茶,更有消暑的效果,冬天還是喝紅茶比較養生』(三)看著紅色的茶湯,Candy問:『紅茶和綠茶泡出的茶水會有紅綠之分
  • 綠茶與紅茶衝泡,有哪些區別
    很多人喜歡喝紅茶,也有不少人喜歡喝綠茶,不同的人會喜歡不同的口感。當然在選擇茶葉上也就不同。那麼紅茶和綠茶除了品種不同,口感不同以外,在衝泡技巧上有什麼不同呢?應該注意哪些細節呢?紅茶衝泡方法還是不同的,紅茶是全發酵茶葉,而綠茶是不發酵茶葉。紅茶衝泡水溫要高一些,而綠茶衝泡水溫可以是80-90度。衝泡綠茶可以使用玻璃杯,綠茶可以使用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等方式衝泡。綠茶浸泡時間不宜長,否則影響茶葉口感。紅茶衝泡可以選擇陶瓷蓋碗,或者玻璃茶具等衝泡。
  • 便利店常見無糖茶飲料評測綠茶紅茶篇
    靠的是日本人。所以便利店背後的消費習慣,跟日本國內的不少習慣一脈相承。比如茶飲料。日本人對於烏龍茶的偏愛,就讓我們現在在便利店裡看到的茶飲料中烏龍茶是最多的~~~~~~~~~~~如果是歐美主導的文化,那麼,紅茶飲料應該就是最多的了。
  • 綠茶與紅茶,哪個比較適合血壓高的人?
    在六大茶類中,綠茶與紅茶是大家熟知的茶類,有很多共同點,比如產量大,產地多,喜歡喝它們的人也很多。它們也有不同點,比如表現在外形與內質上。綠茶是不發酵茶,所以通過殺青後保留了鮮葉的鮮綠色,而通過發酵的紅茶,色澤烏黑紅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