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來介紹一下這個香草種植技術,有種植的朋友記得收藏,有什麼問題都可以找我。還有就是這個裡面有什麼小編寫的不好的,還望大家諒解,那麼下面我們來看一看香草種植是個什麼技術吧。
臺灣在1624年被荷蘭人入侵後,陸續引進多種香草植物,包括胡椒、蔥、茴香與薄荷等、以擴大農業生產,使得臺灣成為印度、日本等地的香料轉口地。明末清初,臺灣開始發展樟腦產業並逐漸擴大到香茅油、桂油與薄荷腦製造業,其中1950年臺灣的香茅油產量更佔據了世界總產量的60%,隨後因工業發展,合成香料逐漸取代天然香料,香料作物產業隨即沒落,直到約1990年各衣業單位與有關大學著手引進芳香料作物試種。
1995年日本神戶大地震後芳香料作物產業在日本盛行,臺灣隨即也被這股風潮感染,業者於1997年開始推廣花果茶花草茶與芳香精油等香料生活的新形態,自此種苗公司陸續引進各式香料作物種子,至2000年所有芳香料作物大部分皆已引進試種,並也選育出適合臺灣氣候栽培的品種。2001年起「農業委員會」陸續在各地開展芳香料作物相關的生活推廣活動,促進臺灣農業的轉型。
香草植物的種類
目前適合臺灣氣候種植條件的新興芳香料作物,有薰衣草、迷迭香、鼠尾草、奧勒岡、甜菊、千葉、澳洲茶樹等;而常見辛香料作物則有胡椒、花椒、八角、肉豆蔻、肉桂、鬱金、苗香、香茅等。能周年生長、粗放管理的有土肉桂、花椒、圓葉土樟、月桂、胡椒、鬱金、紅球姜(大七釐)、香茅草、可因氏月橘(綠咖喱)、胭脂樹(紅咖)、澳洲茶樹、馬蜂橙、丁香羅勒、芳香萬壽菊、牙買加薄荷、墨西哥奧勒網、金銀花、檸檬核、越南芫荽、羅馬薄荷、馬鬱蘭、迷迭香、甜薰衣草、七葉蘭(香露兜)、艾草、細葉香桃木檸檬香茅等。
香草植物的功能
這些香草植物被人類利用的歷史已久遠,在當時西醫尚未發達前,各地傳統醫學或民間習俗中也都認為其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特殊功效,這在本書各論中也會介紹。但並非是要強調它們在保健上的功效,筆者一直認為香草植物聞得到、看得到摸得到,是屬於感官的植物,依個人喜好不同,當下情境不同,感受也會不同。只有把香料活用,才能確定其在人類生活中可扮演的角色。香料的味道,因人而異,所以需要自己親身體驗。如芳香療法是針對某人在某時間的生理狀況,而調配出的特定配方,讓人感到心情愉悅,對幫助新陳代謝才有效果,而不是只依靠香草植物的活性成分來達到療效 。
香草植物的栽培
既然要將香草植物融入我們的生活,那麼栽培過程中就要採取有機手法,才能建構一個健康又安全的「我家廚房有機香草園有機農業是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原則,不允許使用合成化學物質,強調水土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系統的管理,並達到生產自然安全農產品這一目標的農業。有機農業的四大原則是健康、生態、公平、謹慎,而有機栽培操作要成功的關鍵,是掌握生物多樣性的精神與平衡。所謂生物多樣性是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多樣性,也就是您的香草植物園應穿插種植不同種類的香草植物(如薰衣草、迷迭香、奧勒岡等不同物種)。
以及各個香草植物的不同品種(如羽葉薰衣草、甜薰衣草、齒葉薰衣草、法國薰衣草等不同品種),另外還可以加入一些時令蔬果(如番茄、萵苣、菾菜、馬鈴薯、菜豆、石蓮花、紅蘿ト、蘿ト、芋頭或茄子等)或穀類作物(如燕麥、玉米或樹豆等),採用有機農法以維持園區微生物、昆蟲與動物生態,以生物多樣性觀念,除了可以創造視覺美感還能降低病蟲害的發生規模。如此即能創造出兼具家庭廚房功能的香草植物園。
採用盆栽方式時,澆水時機視盆栽內介質土壤與盆器內壁的情況來作業,當土壤與盆器內壁分離1-2mm(或夏季4~7天,冬季10-30天),再將整盆置入裝滿水的水桶中5-10分鐘,移出瀝乾即可。此舉可避免表土鹽分累積與螞蟻、蟑螂藏匿。溫帶香草盆栽在夏季時,要移至北面或東面陽臺,冬天則移至南向或西向陽臺。露地栽培時要善用生態池與板巖石材,夏季時可以降低香草植物根系周圍土壤溫度,有利植物越夏;灌木或木本植物遮陰,只需半日照即可。
香草植物最常使用的無性繁殖法為扦插和壓條,目前已演變出莖插、葉插、根插(扦插)、高壓、壓條等多種不同方式,但原理都是依賴植物本身分化或癒合能力,其最大優點在於可以獲得和親本完全相同的新族群。但並非每一植株百分之百都不會變異,只不過它發生變異的概率非常低。扦插此法適合大部分草本香草植物,如薰衣草、薄荷、迷迭香與甜萬壽菊等,通常於春、秋季進行,一般家庭無專業噴霧苗床,可以選擇排水良好且溼度高的地方,例如灌木或矮小植株底下,以乾淨的土壤做扦插床。
也可使用河沙、紅土、珍珠石或其他排水性良好的材料,放置於任何可排水的容器中,作為扦插床。切取一二年生、無病蟲害的優良枝條作為扦插材料。插穗為10-15cm枝條(3~5節),留上半部葉片(插穗葉片太大時,於切取時便剪去1/2~23,以免蒸發作用過強),除去下半部的葉片,將23的插穗插入介質中(難髮根植物可配合使用髮根劑),另1/3露出,並壓緊介質以便枝條與介質緊密接觸。在植入所要的植物後,用透明的材料覆蓋在上面,以保持高溼度,在插穗尚未長出不定根之前,不要在介質上施用肥料。
壓條適合木本或灌木型的香草植物,或用扦插法不易長根的物種,以壓條法繁殖,可以有效地增加繁殖成功率,如月桂、肉桂與圓葉土樟等。壓條是指將想要繁殖的植物,保留在母樹上不剪下來,並在適當的地方去掉樹皮後以水苔包紮,直接在母樹上繼續由母樹供應養分和水分,直到刻傷部位長出5~6條不定根後,才剪下來,另外種植成一棵新的植株。壓條方法有頂壓、簡易壓條、溝壓、波狀壓條、壅土壓條及空中壓條等,其中空中壓條為一般最常用的壓條方式,春天是大多數植物最容易髮根時期,因此適合進行壓條措施。
大部分的植物都可以採用扦插與壓條互相配合使用的方式來繁殖。壓條的特色為所用材料的成熟度可以較高,因枝條較粗大,容易得到較粗壯的新植株。高壓繁殖可去除幼年期的困擾與經濟上的損失。由這棵母樹壓條得到的新植株,一樣是已經過了幼年期,具有開始開花結果的能力,所以壓條所得到的植株與扦插法所得到的植株一樣,沒有幼年期的困擾,可以提早收成)香草植物的。
病蟲害管理
病、蟲、草害採取預防式管理策略,看到病害株、害蟲或雜草,立即將其移出您的園區即可。若不得已需要防治病蟲害,可採用般有機農法常用的病蟲害防治資材,如栽培介質可添加木黴菌(木黴菌與土的比例約為1:500),以抑制根部的病害,如根腐病。蟲類防治可用葵無露(防治蚜蟲等小型蟲、白粉病)、苦茶粕(防治福壽螺、蝸牛)、菸草(防治紅蜘蛛)、蘇力菌(防治鱗翅目害蟲,如蛾類)。
或辣椒蒜頭液等:使用前均應先依推薦稀釋比例稀釋後噴施,並先試用在小區葉片上觀察是否會有藥害,若有藥害則應再稀釋。每星期噴施1-2次。其中辣椒蒜頭液自製方法簡單,將辣椒(1kg,越辣越好)、蒜頭(1kg,要用切的,不能用果汁機打,否則容易壞掉)切完後放酒精(95%,1.5L)中先靜置10分鐘消毒下,再加水約2.5L(一定要少於31),密封、放置一個月後即可使用。。
香草植物的應用
香草植物傳統應用於生產乾燥香料香草盆栽、抽取精油及烹調食品等。由於近年來農業趨向休閒化與多樣化,香料作物應用廣泛,既可作為農地保育的綠籬,如澳洲茶樹、檸檬桉、藍桉、土肉桂、迷迭香等,又可作為景觀休閒的覆蓋作物,如薰衣草、千葉蓍、甜萬壽菊、甘茴香等,還可用作地被植物,如科西嘉薄荷、貫葉金絲桃、百裡香等,或進步應用於飲食療法、芳香療法與衣冠療法等。
未來發展應朝向有機生產與生物多樣性的永久持續經營為主,不僅能兼顧農地保育,司時還能提供自然、有機與健康多元的農產品,並能應對大宗農產品進口的競爭。香草植物的生活應用,原則上須避免連續、長期使用,應多樣化輪替利用。使用時採收新鮮莖、葉、花直接利用,或先切碎、以調理機打碎後利用密封盒冷凍保存,倒吊於窗臺處乾燥保存,浸泡於酒、醋、油中保存,待有需要時再取出利用。
料理時以鮮葉使用量佔總食材的1%~2%為原則,具藥效的植物如芸香,其使用量需低於0.1%,第一次體驗的可食用香草植物建議先減量使用香草植物依功能用途區分,一般可分為食用類及非食用類。食用類主要為廚房烹調用,可再細分為調味料與佐料,起鍋前放的屬於調味料,如酸、甜、苦、辣;佐料為起鍋後再放的,如活醬、活料、果醬或沙拉等。非食用類則有香妝原料的精油、香皂、清潔用品等多種應用。
除此之外香草植物的運用很廣,包含如治療藥草、染料藥草或景觀藥草(現今園藝系推動景觀療法)等,深具開發潛力香草植物可以單獨或混合使用,一般常混合使用的有花草茶飲。本書為清楚呈現香草植物特有的香氣與滋味,每次自製時大多採用單一香草植物,同時也儘量打破各香草植物的習慣用法,鼓勵讀者依自己的感受,激發出新的應用模式。們對於細香蔥的認知與使用已超過5000年,不過直到19世紀前,有關它的紀錄仍然很少,且原產地已不可考。在全球各地不論緯度高低,幾乎都可找到其野生種的蹤跡,主要栽培於歐洲至北美地區。
19世紀後,歐洲已廣泛使用細香蔥,到1950年時,可全年供應冷凍乾燥後的細香蔥給人們食用。細香蔥的各部位香氣、滋味與洋蔥相似,也都含有揮發性的二丙基二硫醚及相關衍生物成分,但較為溫和細緻而不辛辣,因此廣泛應用於料理之中,像是法國高級料理中的烤馬鈴薯奶油淋醬、海鮮燒烤用的酸奶佐醬等均普遍會添加細香蔥。
至此,本篇推薦的香草種植技術已經圓滿收官,感謝大家對本小編這兩分鐘的支持與關注!感謝所有在評論區發表過建議的你們。感謝每一位為這個文章宣傳,傳播的小夥伴,這個文章因為有你們,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