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星球第 134 條推送
歡迎回到Gary哥帶領的7人小隊新加坡吃吃吃吃尋味現場
戳我回顧上篇
再次奉上不完整行程表做參考
☟
無論哪個國家、哪個城市,不去吃一趟路邊攤、大排檔似乎就不能接觸到當地真正的靈魂。
經驗豐富如Gary哥,問他新加坡當地人最常去的餐館,他的第一反應也是家附近的小販中心以及餐室。
@RF淡水海邊JM
史上最便宜的米其林一星、米其林指南百年來第一次給小販授星……了凡油雞飯·面打破了美食家們對小攤販的偏見。
深愛市井味的阿球一進小販中心就邁不開腿。
@RF淡水海邊JM
相當一部分的新加坡人會選擇在小販中心解決一日三餐。
按Gary哥的話來說「一碗麵只要三塊,配一杯飲料,五塊就能解決一餐」。
而且那家麵攤還有米其林做背書。
個人私心,闢個段落來講一下
我第二愛的新加坡印象
滿街的7-11是行走異國的底氣
下班後逛超市是阿球最愛的解壓方式
阿球一直覺得想看到一個城市最真的面貌,就得在晚上出去。
結束一天工作,每個人都卸下包袱,在美食美酒面前更是真實地一塌糊塗。
來之前從沒想到韓國餐廳在新加坡也很受歡迎
日料店、韓餐館、娘惹餐館「擠」在一條街上
想吃火鍋也不是沒有可能
阿球入住的酒店,附近接連幾條街都是美食街,一家家飯店比肩而立,燈火通明。
韓餐居多,中間混著幾家日料店和本土美食店。貌似走錯片場的兩家婚紗店讓人印象深刻。
天還大亮,但街邊小酌已經開始了
下午五點就有人在小酒吧門口落座,莫名暈開的氛圍讓阿球總是充滿好奇。
所以雖然被Gary哥「嫌棄」,阿球還是每天晚上都要換條街道晃悠,收穫了許多攻略之外的驚喜。
比如看阿球拍照隔空舉杯的金髮碧眼小姐姐;
以及突然抱在一起,立誓用狗糧餵飽我的親密情侶;
或者是擦肩而過,突然回過頭字正腔圓跟我說「你好」的老人。
這裡的夜晚是用美食與美酒堆出來的。
年輕人把自己扔進酒吧、KTV,老一輩的人則會找個本土餐館,吃點菜喝點酒聊個天。
不捨得睡去的獨居人士點一杯奶茶獨自坐著刷手機,並不覺得孤單。
隔音並不太好的Pub,經過門口都能感受到裡面快要炸出來的能量。
街邊的戶外餐桌是消遣時的最佳選擇,人們寧願端著酒飲站著聊天,也不想進去室內離別晚風。
如果一定要坐進去,一整面牆的透明玻璃一定得安排上。
路過的大叔被叫住名字停下,半強制地坐下分享啤酒,背包都顧不上摘,就抄起酒瓶倒酒。
馬路對面的小販中心開始進入打烊時間,譁啦啦的清洗餐具聲和小酒館的高談闊論混成一片,在此刻明白生活的美好。
可恨的是阿球白天吃的太飽,胃裡沒有一點空間,只能看個熱鬧。
在酒店酒吧喝了杯雞尾酒🍓🍍,也算是品嘗了一下世界聞名的新加坡雞尾酒
小販中心和茶室是當地人的根據地
在這裡消磨一天只是日常而已
小販中心、茶室、餐室是當地人的根據地。
一天無論在不在飯點,都有許多人在這裡填飽肚子、消磨時間。
去之前,阿球曾以為小販中心是單純吃飯的地方。直到看見一對在餐桌上下象棋的老人,才驚覺這裡對新加坡人的重要意義。
至於佐一杯奶茶看報紙的老人,
打開筆記本電腦辦公的上班族,
餵來餵去的情侶,
分頭排隊然後吃一桌的高中生,
……
都成了不足為奇的生活碎片。
檔口面積都很小,小到兩個人就塞得滿滿,可以一目了然看清整個構造,看到美食誕生的全過程。
從業的大多都是老年人。不講究擺盤,一種食物一做就是幾十年。
歲月在他們身上沉澱下了說不出的魅力,素不相識的遊客看一眼也會覺得極為親切,對待美食也是還沒吃就迷了三分。
/一些有趣的飲食文化/
「chope」,新加坡式英語。意為用紙巾、雨傘等物品佔座
甚至還有專門的鑰匙鏈可以購買
有限的座位和不斷湧入的人流,讓走進小販中心的新加坡人默認桌上放著雨傘、紙巾,就是已經有人佔位。
如果你不想要太多人,記得避開飯點。
不過因為經營檔口的大都是老人家,精力體力等限制一天可能只會限量賣固定的份額。
售罄就收攤,所以看中熱門檔口最好還是早上去比較穩妥。
晚餐時間建議選在下午六七點。阿球的親身經歷是晚上10點11點絕大多數檔口都已經關門了。
周末會是小販中心一個比較清閒的時段。周圍寫字樓休息,也就沒有上班族來增加競爭率。
TMI.周日則是小酒館比較清閒的日子,大家都為了第二天上班養精蓄銳。
廈門街美食中心
米其林必比登美食推介名單的四位常客,阿球成功打卡2家~
📍
桐記牛肉粿條
哥哥和妹妹合作撐起的檔口,沒有菜單,菜品就是牛肉/牛雜粿條。可以做幹的也可以做湯的,粿條還可以替換成面。
現點現做,阿姨手法超快超嫻熟,以至於每一張抓拍手部都是糊的。
牛肉現燙,6塊的那一檔是牛雜+牛肉,量給得超多~
但可惜的是,報導說孩子們都不會接手這門手藝,或將後繼無人。
📍
和記肉粽
這個粽子超好吃!!!阿球本來因為超級飽,想要拒絕它,但想著吃一口嘗嘗味道,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不愧是米其林必比登推介。
店裡只有四種粽子:慄子肉粽、鹹蛋黃慄子肉粽、冬菇慄子肉粽、三合一肉粽。買了以後,店主會幫你剝開切塊,也可以打包帶走。
阿球買了鹹蛋黃的,一點也不會噎,每粒糯米都油潤的剛剛好。料給得超級大方,完全不會吃到大口的純糯米。
糯米控買它就對了!
營業時間:周一到周六09:00~17:00
📍
a noodle story超好面
相對比較少見的年輕人的檔口
午休時間,阿叔在店外處理面,每一團都要稱重
Gary哥特地帶過去的店,因為這是相對少有的年輕人檔口。是小販文化能夠長久延續的力量。
店裡只賣一種面——新加坡拉麵,是創新料理,結合了不同國家、地域的麵食特色。
@sg_foodlovers
豬骨湯+港式雲吞麵條+特製叉燒+日式溫泉蛋+馬鈴薯絲炸蝦,據說一天限量200碗。
不過因為撞上了午休時間,阿球沒能吃上。
營業時間:周一到周五11:00~14:30,15:30~19:00 ; 周六:10:30~13:30
tips:大多數檔口周日都會休息
美食中心地址:National Development Building, Annex B, Telok Ayer Street
黃金坊熟食中心
📍
Like Pudding 來口布丁
一家可選種類超級多的甜品鋪。
只是看到招牌上的圖片和名字,就讓吃得飽飽飽的阿球又憑空生出一個胃來。
不全點單一覽
阿球一行7人把招牌頭部的強推(?)幾乎都點了一遍,美味程度就是每個人都光了碗。
想喝點冰品,店對面就有一家全興茶室。阿球的小夥伴買了杯凍咖啡,味道也不錯。
📍
崇正辣椒麵·肉骨蝦麵·叻沙
避開飯點去的阿球很慶幸地趕上了這家名店比較清閒的時間段,雖然還是有食客來點單,但最起碼沒有排長隊。
攤位上張貼的報導說這是全島唯一一家辣椒麵。雖然名為辣椒麵,但其實是甜辣。
加肉骨、加蝦的最豪華套餐也只要5元。
超大顆的蝦吃起來超Q彈,肉骨則半點也不會柴,最愛的脆骨當然要嚼得嘎嘣響。
但這家店印象最深刻的絕對是店主。雖然中文不太好,但努力地表達自己的友善。會講閩南語的朋友到這裡,店主應該會很開心。
因為當時比較清閒,店主奶奶還主動拿著自製的辣椒醬過來,跟我們說多澆點醬好吃。
搭配的飲品,是隔壁檔口的仙草粿,手工製作,順滑有彈性~
熟食中心地址:505 Beach Road, Singapore 199583
芽籠士乃巴剎
其實在這裡阿球並沒有吃多少,只是在Gary哥帶領下, 嘗了一下傳統小吃嘟嘟糕。
然後就出去參加素食街頭探索活動了。
不過在等人期間,阿球還順帶逛了一下連接著的菜市場,所以對這裡印象還是挺好的。
外圈有許多水果店,現剖的水果很容易就勾起購物慾。
pps.芽籠還有專門的榴槤一條街,榴槤季已經到來,是時候放開肚皮了~
📍
Traditional Haig Road Putu Piring
嘟嘟糕據說是新加坡人的童年回憶,後來因為工序多利潤少,售賣嘟嘟糕的檔口越來越少。
現存較有名氣的就是芽籠的這家了。
全開放的製作過程讓你可以見證這塊糕點的誕生。
米糕中間填充棕色椰糖,蒸製完成,上面還要蓋一層椰絲,加入新加坡特色的班蘭葉。
甜度蠻高,建議先買一份品嘗。
巴剎地址:1 Geylang Serai, #01-210 S(402001)
麥士威熟食中心
今日話題
新加坡還有什麼必須要打卡的美食嗎
來告訴已經開始計劃下一次出行的阿球吧
除標註圖片外,所有圖片均來自BIU BIU拍攝,保留一切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