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8年的最後一個月已經到來,不知不覺,幣乎已經陪我們走過一整年時間了,從去年12月初註冊幣乎帳號,1月份參與內容支持計劃獎勵,2月份參與內測,3月份參與公測,轉眼又到了12月。
今年可以說是區塊鏈內容平臺的元年,在這一年裡,幣乎引領了區塊鏈內容平臺的一股潮流。各種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幣問、知幣、Primas、幣嗨、支點、區分、向北、幣車、POB等等,這些平臺使用渾身解數,從幣乎拉用戶,針對幣乎機制的漏洞,大家都想盡各種辦法,力爭解決好文有好報的問題。
區塊鏈的項目來得快去得也快,一年過去了,大部分平臺都已經無人問津。
很多平臺,匆匆忙忙上線,只是為了趕一波風口,根本沒有想清楚如何解決大家的痛點,結果用戶體驗極差,還沒火起來就倒下了。
另外一些平臺,發展到後面,發現玩不下去了,前幾天幣車升級4.0版本,版面大幅改動,用戶收益大幅降低,遭到了幾乎所有人的吐槽,很多人憤而離去,又一個平臺要涼了。
一些新上線的平臺,例如POB,採取了標新立異的手法,利用收費來篩選羊毛黨,完全沒有照顧到參與內測的用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吐槽。我看了眾多的回覆,可能這句話比較容易概括現狀:POB只是一個收費社群,只不過做成了平臺而已。定位獨特,不過大部分人認為,團隊沒錢了~~~
二
回過頭來看看幣乎,其實幣乎的問題也不少,最被人詬病的,就是很多人互相搶贊,結果連文章都不看。
昨天和幾位小夥伴聊天,大家聊到最後,總結了一個觀點:幣乎的階層已經固化,想要突破階層,掏錢出來。
目前在幣乎,大家基本是以持有KEY的權重為階層劃分,100萬權重的就和100萬的互贊,300萬的就點300萬的,1000萬的大戶們也就在自己的小圈子裡點讚。除非你的文章寫得很出色,或者有什麼一技之長,能夠吸引大家的注意,不然想在幣乎出頭,實在是太難了。
想當初幣乎剛開始公測的時候,大家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我和幾位小夥伴還一起辦了「送你上熱門」的活動,召集一些大戶們,力推一些草根用戶上熱門。在最開始的時候,大家很積極,氛圍相當融洽,我們的活動也確實推出了幾位很優秀的作者,有成員甚至還得到了幣乎團隊的賞識。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漸漸發現,與其參與活動這麼麻煩,還不如去花錢買點KEY,找人互贊上熱門;並且,因為固定發文時間方便粉絲搶贊,大家都固定了自己的時間,這又和上熱門活動要求的發文時間相衝突。於是,活動投稿的人越來越少,大家都不積極了,即便偶然一兩次的上熱門,也改變不了今後無人點讚的局面。
三
很多人一直抱怨幣乎改變太慢,好處都被頭部作者獲得,大部分人都希望幣乎能加快腳步地進行改革,好讓所有人都覺得公平,進而吸引更多人來幣乎耕耘,但在之前的一段時間,幣乎幾乎沒有改變,時機可能還不夠成熟。
但最近的頻繁更新,包括推出了微文功能,評論取消踩等等,讓大家看到了希望,雖然都是小改動,大家可能三分鐘熱情,之後就又回歸到原本的狀態。但是,在我看來,大改動的時機可能成熟了。
幣乎這個小社會,現在已經很穩定了,是到了可以有較大改動的時候了,那些頭部作者,那些既得利益者,相信也都能理解,只有讓更多的新人進來,自己手裡的KEY才會更加值錢,這就是通證經濟的魅力所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持有KEY可以看做是你對幣乎的認可,你對社區做的貢獻,但是,大家對社區的貢獻不能只體現在這單一方面,要有更多維度的判斷,好讓更多人進來做貢獻。當然,新的算法和機制應該很複雜,幣乎團隊謹慎也是可以理解的,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很快就能看到這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