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寶應「大辮子姑娘」留下一張背影照,載進人民海軍歷史

2020-12-15 騰訊網

70年前,在泰州跑船的寶應「大辮子姑娘」留下一張背影照,載進人民海軍的歷史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以排山倒海之勢強渡長江,打響了舉世聞名的渡江戰役。

4月23日,三野主力勝利渡江,在位於泰州白馬廟的三野東線指揮部,人民海軍宣告成立。

渡江戰役勢如破竹,取得決定性勝利的背後離不開當年那些不顧生死積極支前的無名船工。

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當年的幕後英雄之一。

海紀館展品還原一段歷史

位於泰州白馬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鎮館之寶是一艘老舊漁船,這艘船曾參加渡江戰役,為國家一級革命文物。

船頭堆著沙袋,沙袋上架著機槍,一群解放軍戰士緊握鋼槍坐在船上凝視前方,一位梳著大辮子的姑娘正奮力搖櫓……這艘老漁船還原的場景,是70年前一個不尋常的歷史瞬間。而這位搖櫓的大辮子姑娘,現在已經90歲高齡。

時間回到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萬船齊發,橫渡長江。在炮聲隆隆的江面上,一位身材瘦小、梳著大辮子的姑娘,奮臂搖櫓,向江南駛去,她的船上坐著20多名解放軍戰士。

這一幕,正好被新華社隨軍記者鄒健東拍了下來。照片洗出來後,鄒健東以《我送親人過大江》為名,發表在當時的《新華日報》上。此後,鄒健東一直尋覓那位看似瘦小卻異常勇敢的「大辮子姑娘」,期待能親手把這張經典照片交給她,可惜未能如願。

1999年4月27日,為慶祝南京解放50周年,江蘇衛視播出大型文獻紀錄片《風雨鐘山路》,紀錄片總編導吳健寧特地將鄒健東尋找「大辮子姑娘」的願望放進了紀錄片,這期節目正巧被顏紅英的女兒董小妹看到,使尋人有了轉機。

經過多方核實,顏紅英正是那位「大辮子姑娘」。千裡之外的鄒健東老人聞得喜訊,盛情邀請顏紅英到北京相聚。時隔半個世紀,鄒健東終於實現了將照片交給「大辮子姑娘」的願望。

1999年,鄒健東(左一)與顏紅英(中)於北京相見時的合影。

在泰州報名渡江支前

「大辮子姑娘」顏紅英,如今已90歲高齡,和小兒子一家居住在蘇州市吳江區濱湖新城松陵鎮菀平社區。數日前,採訪組一行專程去蘇州走訪了這位支前模範。

走進她家客廳,那張《我送親人過大江》的照片就掛在客廳最顯眼的位置,老人因當年受傷,如今聽力盡失,年紀大了表達能力也有限,但看著這幅照片時,她就顯得很激動,會主動說幾句當年的事情,比劃著划船的動作。

顏紅英家客廳牆上醒目位置掛著渡江時的照片。

「您好啊,顏奶奶!」泰州本地記者用家鄉話向老人家問好,顏紅英開心地笑了。「她聽得懂泰州話的,對泰州熟悉呢!」她的小兒子董紅兵介紹,70多年前,外公帶著母親和二姨常年在泰州一帶跑船運。小時候,他也時常聽母親提起過泰州。

渡江戰役中,第三野戰軍首長粟裕、張震在泰州白馬廟指揮部指揮東、中兩個集團所屬第七、八、九、十兵團的渡江作戰。「據母親當年回憶,她參加的應該是東線作戰。」董紅兵介紹。

顏紅英是揚州寶應人,顏家世代臨河而居,忙時種田,閒時打魚。經過兩代苦熬,家中除置有15畝薄田外,還有一條大船從事水上運輸。父親顏建發就帶著大女兒顏紅英和二女兒顏根兄,在泰州一帶拉貨跑運輸。

1949年初,解放軍徵集民船運糧,並進行渡江訓練。顏家的船大,能裝5000多公斤東西,就積極幫助解放軍運糧食。那會兒,敵人的飛機來來去去,經常炸死人,顏紅英他們就在船上插了許多楊柳作為偽裝,停在小河汊裡。

渡江戰役前夕,解放軍招募船工渡江,顏紅英聽說後,擠過人群當場報了名。她父親知道後急得不得了,連說,「姑娘,姑娘,你瘋了,渡江打仗是要死人的」。可最終父親還是沒有拗得過長女,和女兒一起參加了渡江支前。渡江時,顏紅英和妹妹輪流搖櫓,父親掌舵。

「小姑娘,怕不怕死?」那個時候,顏紅英不止一次被解放軍戰士問到這個問題。她毫不猶豫地回答,「怕什麼,不怕!我要把你們送到前線去打勝仗!」渡江戰役期間,顏紅英家的船一共出去過4次,有時候是演習、有時帶戰士出去偵察,還有渡江。

顏紅英和泰州記者交流。

一天晚上,顏紅英撐船帶著解放軍戰士去江面偵察敵情,突遇敵人飛機轟炸,她臨危不亂迅速調轉船頭躲避。一顆炮彈在船附近爆炸,彈片划過她的臉頰,鮮血直流,她顧不得這些,拼命搖櫓,帶著解放軍脫險。

這次受傷,不僅在顏紅英的臉上留下永久的疤痕,也將她的耳朵震傷,聽力嚴重受損。而她並沒有被危險嚇退,4月22日,她和父親妹妹一道,冒著槍林彈雨和轟鳴的炮火,護送解放軍渡江。渡江戰役勝利後,為表彰顏紅英一家所作出的貢獻,部隊向他們頒發了渡江勝利紀念證和二等功臣證書。

顏紅英老人難忘當年的慶功儀式,她不止一次向子女們說起那段輝煌經歷:「我們一家人胸前佩戴著大紅花,解放軍領導給我們頒發了證書。」顏紅英父親把證書當成寶貝,一直珍藏在寶應老家,沒想到後來老家失火,這些證書被燒毀了。

代代相傳的紅色基因

當年冒死送大軍過江的親身經歷,讓顏紅英覺得她和人民解放軍之間有著特殊的淵源,她對人民子弟兵總有著親人般的牽掛。

1999年7月,吳江遭遇特大洪災,顏紅英再現支前本色,她堅持要去抗洪一線看望「親人」。當她在兒子董紅兵的攙扶下趕到防洪大堤,看到搶險官兵們磨破的肩膀時,老人眼裡閃著淚花。她拿出了事先準備的20多條新毛巾,一一遞到官兵們手裡。

早先,村裡人不知道顏紅英是渡江戰役的功臣,她也從來沒有向村裡提過什麼要求。照片事件「現身」後,政府經常組織慰問,社會各界也多次看望慰問這位英雄。

「我們後輩,應該繼承老一輩的光榮傳統,將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下去!」顏紅英女兒董小妹自豪地告訴記者,正是受到母親英雄事跡的感染,她的獨子2009年光榮入伍,榮立三等功一次,多次獲得優秀標兵稱號。

(來源:泰州發布 編輯/馬騰達)

相關焦點

  • 70年前,在泰州跑船的「大辮子姑娘」留下一張背影照,竟然載進人民...
    70年前的春天,20餘萬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泰州靖江飛渡長江,吹響戰鬥的號角。泰州靖江,成為渡江戰役千裡戰線的東線起點,被譽為「東線第一帆」。在國民黨軍長江防線被徹底摧毀的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在泰州白馬廟宣告成立,人民海軍從這裡一路劈波斬浪,縱橫萬裏海疆,泰州由此被譽為「海軍誕生地 水兵母親城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暨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
  • 70年前,19歲的「大辮子姑娘」顏紅英送親人過大江時……
    ,都是一位「大辮子姑娘」的背影。這位「大辮子姑娘」是誰?她在渡江戰役中有著怎樣的故事?   1949年,19歲的「大辮子姑娘」顏紅英經常在泰州附近做船運生意。4月初,她和父親、妹妹送小麥到泰州時,有人告訴她,解放軍在徵集民船渡江。顏紅英的女兒董小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憶說:「我在懂事的時候看《渡江偵察記》,我母親就講給我聽。
  • 送親人過大江的「大辮子姑娘」 現已90高齡 在蘇州安度晚年
    照片中的「大辮子姑娘」就是顏紅英。顏建發把榮譽證書視如生命,一直珍藏於寶應老家。可惜天不遂人願,1957年老家的一場大火也將這些證書燒為了灰燼。喜相逢「大辮子姑娘」你在哪?家住常熟唐市鎮顏紅英的女兒董小妹正巧在電視機前看到這期節目,當一張渡江老照片出現在螢屏上時,她手指著「大辮子姑娘」又驚又喜。深知母親過往經歷的董小妹,一邊打電話託人通知她母親,一邊給江蘇衛視寫信,請求重播該片,讓母親也看看,以便進一步證實那照片上的姑娘是不是她的母親顏紅英。5月7日,顏紅英和妹妹由其女兒董紅英、董小妹陪同,去了南京。
  • 送軍渡江「大辮子姑娘」在蘇州
    搖船護送解放軍過江的「大辮子姑娘」是顏紅英。海軍誕生地紀念館解說員蔣慧告訴記者,目前,《人民海軍》的創刊號國內僅存兩份原件,其中一份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另一份就在海軍誕生地紀念館。這份報紙有著特殊的歷史意義:它見證了人民軍隊從陸地邁向海洋,宣告了侵略者肆意踐踏中國海疆歷史的終結。1949年4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在泰州白馬廟設立渡江戰役指揮部。
  • 尋找《我送親人過大江》那個搖櫓的大辮子姑娘
    歷史的長河,波瀾壯闊、大浪淘沙。70年前的渡江戰役,宛如天地間雄渾浩蕩的偉力,以排山倒海的氣勢,力挽狂瀾,推動著一個改天換地的時代進程。在這一歷史進程中,有一幕場景至今令人感動:那是1949年4月22日,炮聲隆隆的江蘇省揚中縣西南江面上,一位身材瘦小、梳著大辮子的姑娘正奮力搖櫓,一心想要船兒駛得飛快,好讓船上的解放軍戰士儘快登陸,到對岸去打勝仗,解放全中國;另一位姑娘半蹲在船艙內,她們的父親在後面掌舵。
  • 渡江戰役中大辮子姑娘書寫感人「支前」故事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暨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
  • 【紅色故事】海軍紀念館渡江木船上的「大辮子姑娘」原型是支前群眾
    【紅色故事】海軍紀念館渡江木船上的「大辮子姑娘」原型是支前群眾 發表時間
  • 人民海軍在這裡誕生——訪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館長徐進
    為充分展示人民海軍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光輝歷程,激勵和鼓舞人民發揚革命傳統,經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准,1999年4月,一座投資1200萬元、佔地34畝、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在泰州白馬鎮落成。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由人民海軍誕生地暨三野渡江作戰指揮部舊址和人民海軍主題展館組成。
  • 成都姑娘「偷拍」背影走紅
    「愛」的特別講述 成都姑娘「偷拍」背影走紅 成都姑娘陳小鏡拍攝的牽手背影照。   陳小鏡沒想到,自己5年前的一次「突發奇想」會延伸出一場攝影展,更沒想到她的照片會因此走紅,並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響應。
  • 靈異事件:辮子姑娘
    過沒多久,行走的男生,就發現不遠處有位身穿白衣、後面束著辮子的姑娘,獨個兒在山徑間徘徊,像迷路似的。於是男生加快腳步,欲上前問個究竟。當白衣姑娘把頭轉過來時,一幕恐怖的異象把男生嚇得昏了過去!   原來那位「姑娘」的前面沒有臉孔,只拖著著一條跟後面一樣長的辮子!事後,有傳那男生被嚇至精神錯亂。
  • 人民海軍成立後首批犧牲烈士照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珍藏
    今年是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70年前的4月23日,即人民海軍成立當日,國民黨第二艦隊在南京笆鬥山江面起義,加入了人民海軍的行列。起義後不久,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致電第二艦隊起義官兵,稱他們的起義為「南京江面上的壯舉」,並且鼓勵他們「為中國人民海軍的光明前途而奮鬥」。
  • 清朝滅亡前的新軍罕見上色照:穿現代軍裝留辮子,還有山西閻錫山
    進入20世紀苟延殘喘的滿清政府為了維持統治在半殖民地的背景下開始所謂莫清末新政,其中對後來中國歷史影響最為重要的清末改革就是清末軍隊改革,出現的清末新軍最後影響中國幾十年。圖為清末新軍。1905年當年清廷下旨,改變原來的綠營和南北洋海軍,建立新軍。其中以袁世凱練兵,造就了清末新軍主力,因為當時袁軍大本營在北洋大本營天津,因此這些新軍也被稱為北洋新軍,後來成為北洋軍閥。新軍改革最顯著特徵就是軍服改革,1905年頒定新軍服制是清末軍事改革的一個起點。
  • 2010年香港辮子姑娘鬼魂事件,男子當場被嚇暈!
    2010年香港辮子姑娘鬼魂事件辮子姑娘是一則香港學校怪談類都市傳說,源於香港中文大學,於1970年代已開始流傳。據說某男生於校園路過,見到一位梳著麻花辮的姑娘在哭,他問她為什麼哭,姑娘回答說沒有人願意和她說話,男生說,那你轉過頭來,我和你說話,姑娘說,你看到我的樣子你會害怕,男生自恃膽大,以為對方只是害羞,遂大拍胸脯讓姑娘不要為他膽心,姑娘轉過臉來,臉上也是一條麻花辮,男生當場被嚇暈過去!
  • 小平頭與辮子姑娘作者麥莎
    @辮子姑娘如今在大街上我們很難碰見一個扎長辮子的姑娘長長的辮子是粗粗的大辮子是烏黑的大辮子可長長的辮子把那個時代捆得太久了長長的辮子在那個年代>也讓姑娘們的心事像打了結一樣一下一下擰在一起甩在身後今天>秀髮飛揚大街上長發飄飄姑娘們一頭深邃的黑髮瀑布一樣披在肩上這是一個春天的到來
  • 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70周年 這些海事旅遊景點不容錯過
    2019年4月23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周年。70年前的這天,根據中央軍委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省泰州市白馬鎮宣告成立,我國從此正式擁有了強力的海上武裝力量;1989年,中央軍委正式確定1949年4月23日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日。70年過去,人民海軍揚帆奮進,為守護祖國蔚藍的邊疆而揮灑熱血,向著世界一流海軍的目標繼續破浪前行。
  • 我送親人過大江 那個搖櫓送大軍渡長江的長辮子姑娘是揚州人
    70年前的這場渡江戰役,宛如天地間捲起的雄渾浩蕩偉力,宣告了一個新時代的誕生。在無數張記載著這個偉大歷史進程的照片中,有一張題為《我送親人過大江》的照片格外令人動容:在揚中縣境內的長江江面上,百柯競發,一位身材瘦小、梳著大辮子的姑娘正奮力搖櫓,將船兒劃向江對岸,船上滿載著荷槍實彈的解放軍戰士;另一位小姑娘半蹲在船艙內,她們的父親在後面掌舵。
  • 老照片裡人見人愛的大辮子姑娘,淳樸裡透出掩飾不住的天然美
    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無論城鄉,姑娘們都留起了長長的大辮子。一時間,姑娘們人人標配一條烏油油的大辮子,辮子或甩在腦後,或搭在胸前,自成一種格外的審美。梳這種辮子需要從小就開始蓄髮,等到長一定程度,就梳成一條辮子。辮子在梳的過程中還要打成節,這樣辮子才能堅固不散脫。想要留成一條烏黑髮亮的大辮子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而且中間除了修修額前的劉海,一般是不再進行打理修剪的。
  • 【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重磅文章:向海圖強春潮湧
    向海圖強春潮湧——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關心人民海軍建設發展紀實新華社發(王松岐 攝)人民海軍向前進,光輝航程黨指引。70年浴血榮光,70年砥礪奮進。人民海軍自1949年4月23日誕生以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一路劈波斬浪,縱橫萬裏海疆,勇闖遠海大洋,大踏步趕上時代發展潮流,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已經發展成為五大兵種齊全、核常兼備的戰略性軍種。
  • 「愛」的特別講述 85後成都姑娘「偷拍」背影走紅網絡
    陳小鏡沒想到,自己5年前的一次「突發奇想」會延伸出一場攝影展,更沒想到她的照片會因此走紅,並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響應。  此前,85後成都姑娘陳小鏡偶然拍下一對老夫妻的牽手背影照,由此開始了自己長達5年的「偷拍」日常:截至2019年,她前後抓拍了400多對老夫妻、親子牽手背影照,講述「愛」的模樣。
  • 62年前國民黨黃安艦起義 成人民海軍第一艘軍艦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軍事上有句名言:「十年陸軍,五十年空軍,百年海軍。」三軍之中,海軍花費最大,最體現綜合實力。航空母艦的出現,無疑是人民海軍具有象徵意義的歷史時刻。  這一刻,距離人民海軍的誕生已經過了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