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學森在上海交大求學點滴:圖書館每天必去
東方網記者喬禮12月11日報導:走在上海交大徐匯校區的校園裡,漫步經過一棟棟老建築,時常仿佛感覺時光輪轉回到上個世紀。在這個校園裡誕生過無數享譽海內外的中國科學家,畢業於交大機械工程學院的錢學森就是其中之一,在這裡曾經發生的生動故事中,都能看到這位偉大科學家的求學點滴。
-
今天,中國載人航天飛船首任總設計師帶孩子們一起學習探索宇宙的...
11月27日上午,在鄭州四中實驗學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飛船首任總設計師、2020年中國最美教師戚發軔正在給孩子們講解「中國航天和航天精神」。戚發軔院士在講座中,給孩子們講解了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歷史,探索宇宙的意義。通過東方紅一號的研製歷史到嫦娥四號的成功發射,傳承的是中國航天人的精神。
-
桐城舉行紀念錢學森歸國65周年暨桐中「錢學森班」揭牌儀式
圖為揭牌儀式現場今年是錢學森歸國65周年。10月28日,我市舉行紀念錢學森歸國65周年暨桐城中學「錢學森班」揭牌儀式,中國航天錢學森決策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原裝備發展部副部長、中國載人航天系統副總指揮胡世祥,中國首批航天員趙傳東,中國航天檔案館副館長方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徵7號副總設計師、桐中傑出校友程堂明,安慶市副市長王愛武,桐城市委書記徐雄等出席揭牌儀式
-
錢學森圖書館成「大中小教育」排頭兵 各地錢學森班加入「朋友圈」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0月4日報導:「打造『大中小教育』閉環,錢館華育合建德育高地」活動10月4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舉行。該活動是在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黨委的指導下,由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和上海市華育中學主辦,由內蒙古集寧一中、交通大學附屬小學及愛菊小學協辦。
-
中國航天大咖在鄭州錢學森實驗學校開講!鼓勵學生勇攀航天科技高峰
11月27日上午,以「立德樹人 五育並舉 為黨育人 為國育才」為主題的第三屆全國錢學森班(院、校)工作論壇第五分會場活動,在鄭州錢學森實驗學校舉行,鄭州老鄉——中國首批航天員兼航天員教員吳傑大校,為鄭州錢學森實驗學校的師生和家長開展了一場知識點滿滿的講座。「嫦娥五號」的工作原理、主要任務是啥?如何成為一名航天員?太空艙裡都有啥秘密?
-
錢學森航天博物館,建在新區這裡!
點擊文字可直接跳轉閱讀12月23日,新區共青組團舉行緬懷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座談會會上正式啟動錢學森航天博物館項目錢學森航天博物館建哪?如何規劃?12月22日錢學森航天博物館建設推進工作座談會召開讓我們去一探究竟12月22日,錢學森航天博物館建設推進工作座談會召開,錢學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原黨委書記王宗銀參加座談會。
-
[迎黨代會]錢學森圖書館黨總支: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努力建成國內...
近年來,錢學森圖書館黨政班子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正確辦館方向,服務學校立德樹人中心工作,持續推進錢學森事跡與精神研究、弘揚和傳播;加強黨建引領,以基層黨建為抓手,積極開創全館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努力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人物紀念館。
-
《銀河補習班》中的「曙光號」,致敬中國首個秘密載人航天工程
在鄧超導演的《銀河補習班》中,男主人公馬飛和隊友乘坐「曙光號」載人航天飛船升上太空歷經艱險,在失聯三天之後成功回到地面。然而,這個「曙光號」航天飛船並不是電影虛構的,它的原型就是中國首個秘密載人航天工程「曙光號」,也叫做714工程。
-
交大這座"文物級"的建築100歲了!
▲ 可惜的是,榮熙泰銅像在日軍侵華、佔領交大校園期間遭到破壞,今天僅餘基座靜靜矗立在徐匯校區。老圖書館是第一展室,也是主展室,裡面陳列輕巧電機、機件、工業材料及其他照片、圖表等物品,本校學生成績展布置在三樓。
-
中國是搞宇宙飛船,還是太空梭,錢學森力排眾議:搞宇宙飛船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產生了一個巨大爭議,即載人航天是研究宇宙飛船呢?還是研究太空梭呢?1955年,在美國留學和工作了20年錢學森,懷揣著報國理想回到了中國,並且肩負起了研製中國火箭和飛彈的重任。當然,這不是一個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任務,因為當時國內的工業生產才剛剛有起色,所以要製造火箭和飛彈這樣的尖端武器,幾乎可以說的天方夜譚,但錢學森憑藉著自己在美國研究飛彈的經驗,再加上一大批科研工作者的協助,先後成功研製出了第一枚飛彈,第一枚原子彈,第一枚氫彈和第一顆人造衛星。
-
中國研發宇宙飛船曙光號,載幾個人爭執不休,錢學森道:載兩人吧
上世紀60年代,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進入了關鍵階段,雖然科研工作者們順利確定了中國第一艘宇宙飛船的設計和名稱,但對於飛船上應該載幾位航天員,卻成了一個爭論的焦點。最後,僵持之下還是錢學森拍板決定……究竟最後選擇了幾位航天員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
-
中國能研製出殲20,為何遲遲不發展太空梭?錢學森的建議很關鍵
其實相較於美俄兩國航天技術的發展,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直到1992年載人航天工程才正式立項,在立項之前科學家就對發展太空梭還是載人飛船展開了研討,後來錢學森經過認真考察後給出的建議是:基於當前的經濟和國防基礎,應該先發展載人飛船。
-
載人龍拉開新一代飛船序幕,飛船最終打敗了太空梭?
當地時間5月30日,載人龍飛船搭乘獵鷹9火箭從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升空。圖/NASA龍飛船成功載人升空,再次宣判太空梭已死?隨著5月底SpaceX公司龍飛船首次載人發射成功,美國重獲載人航天能力。在太空梭退役9年後,美國再次回到飛船的軌道上。
-
首個中國航天日:我國下半年將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
在全面推進空間實驗室任務準備工作的同時,中國將於2020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曾表示,中國將本著把空間站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的目標,系統規劃建設,為科學家提供更好的空間科學研究和技術試驗平臺。中國空間站的初步規模將包括一個核心艙、兩個實驗艙,每個約重20多噸,建成後將會有航天員長期在軌生活和工作。
-
中國航天向載人探月邁進一大步
汪江波 攝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8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這次成功發射的試驗船是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試驗款」,主要是對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和回收著陸等關鍵技術進行飛行驗證。從這次成功返回地面的「試驗船」身上可以管窺到面向未來我國載人月球探測、空間站運營等重大任務需求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的強大性能。【詳細】開啟中國載人航天新篇章
-
中國載人航天專家揭秘《火星救援》中的航天科學
這部電影打動人,不僅僅只是因為好萊塢大片的視覺效果,以及這部電影備受好評的幽默感,更在開始,是以其涉及了航天科技、植物學、物理學、化學等眾多科學領域而走紅,被譽為是給科學的一封情書。電影在中國上映之後,最獲得觀眾注意的,其實是當中的中國元素,在這場太空援救當中,中國航天的尖端科技,成為了拯救關鍵,中國捐出了自己的「太陽神」助推器,幫助NASA發射新的救援火箭。究竟助推器是個什麼東西?
-
走近錢學森的傳奇人生
:2016年7月內容簡介:被美國海軍部次長稱為「抵得上五個師」的中國人絕無僅有,何況他還不止「抵得上五個師」,他就是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中國火箭、飛彈、航天事業的奠基人。晚上,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前身)廣州分會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宴會。這是錢學森回到祖國之後,第一次在公眾場合亮相。錢學森受到熱烈的歡迎。10月10日,錢學森一家在朱兆祥的陪同下乘火車從廣州前往上海。就在這一天,《人民日報》刊登了錢學森抵達廣州的新聞。那時候的滬穗之間交通還很不方便,要乘火車,速度甚慢。
-
載人航天精神:勇於攀登,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供圖 2019年11月15日,北航航空航天博物館,全國宣傳幹部學院組織相關培訓人員參觀北鬥衛星模型邸白鷺攝/光明圖片 「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在福州舉行。
-
錢學森圖書館「選擇——錢學森的初心與信仰」專題展覽獲頒國家級...
2020年12月2日,由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文物報社、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承辦,遼寧省博物館協辦的「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座談會在遼寧瀋陽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