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0月4日報導:「打造『大中小教育』閉環,錢館華育合建德育高地」活動10月4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舉行。該活動是在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黨委的指導下,由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和上海市華育中學主辦,由內蒙古集寧一中、交通大學附屬小學及愛菊小學協辦。
儀式上,錢學森圖書館分別與上海市民辦華育中學及內蒙古集寧一中的「大中小教育一體化」合作籤約,籤約後由小學生、初中生及交通大學學生講解隊向集寧一中的教師群體講解錢學森圖書館常設展覽及上海市教衛的臨展「同心抗疫 教衛行動」。
錢學森圖書館成為「大中小教育」排頭兵
錢學森圖書館執行館長張凱透露,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錢學森圖書館對內是校園德育的重點單位,持續弘揚「選擇交大,就選擇了責任」的價值追求,引導大學生「領悟為學之道,秉持做人之本,樹立報國之志」,堅定其為祖國建功立業的決心。對外則是高校「大中小幼一體化」的排頭兵,是各個大中小學德育教育的理想場館。
據張凱館長介紹,館內社會教育活動精彩紛呈,銜接思想政治課程,參與教師隊伍建設。博物館作為高校的對外窗口,更是發揚上海交通大學創新精神,聯通大學與大中小學第二課堂設計的橋梁。
華育打造德育教育新高地
華育中學副校長唐軼表示,與上海交通大學錢學圖書館籤訂「大中小德育教育一體化」的合作協議,是華育中學和交通大學繼續拓寬育人平臺、提升育人成效的又一舉措。華育中學的孩子們在這裡將深入博物館的場館運營、展覽設計、現場講解,同時參與第二課堂的學習,傳承家國情懷,將科學家的愛國精神和創新課程相結合,在孩子年幼的心中建設出一個完整的精神世界,不管孩子將來做什麼,在國內還是在國外,走到哪裡都懷揣一顆愛國之心,知道「根在哪裡,走向何方」。
唐軼校長還表示,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黨委主辦的「同心抗疫 教衛行動」臨展首次公開亮相機器人等多件實物,首次集中展示交大人的戰疫故事,生動詮釋了上海交大師生醫護員工逆行一線、同心抗疫的家國情懷和愛崗敬業、精細管理的務實作風,這個展覽講述的故事就在今年就在身邊,對孩子心靈的震撼很大,華育中學將進一步組織系列活動,讓華育師生都來看本次臨展。
各地錢學森班加入錢館「朋友圈」
內蒙古集寧一中副校長胡海龍帶領全校72名教師來到錢學森圖書館,與錢學森圖書館籤訂「大中小教育」合作協議。集寧一中創建於1954年,2003年成為烏蘭察布市唯一的一所「自治區示範性高中」,是內蒙古在校學生人數最多、佔地面積最廣、建築面積最大、教學設施一流的一所「萬人」中學。五十多年的歷史積澱,沉積了厚實精深的文化底蘊,營造了令莘莘學子仰慕和嚮往的育人氛圍。集寧一中是內蒙古首個建立錢學森班的學校,全校積極發揚錢學森精神,將宣傳家國情懷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得到了較好的成果。
據悉,至今年國慶,在各級教育部門、大中小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全國設立錢學森班、學校、學院的學校逾六十多家。在明年錢學森誕辰110周年之際,可能實現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錢學森班、學校、學院的全復蓋,形成以宣揚錢學森精神為中心的大中小德育教育合作平臺。錢學森圖書館已陸續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錢學森班近百次,在全國範圍內宣揚科學家愛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