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太平洋戰局起到特殊作用的科學家:錢學森

2020-12-19 說讀新史

1929年,錢學森從北師大附中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交通大學。1932年,日本發動「一二八」事變,日軍憑藉著空軍的優勢對上海狂轟濫炸。錢學森耳聞目睹,深刻感到中國航空工業的落後以及航空技術對國家的重要性。

於是,1934年,錢學森從交通大學畢業後,便考取了清華大學的留美公費生,所學專業就是飛機設計。1935年8月,錢學森踏上了赴美深造的路途。1935年9月,錢學森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航空工程,第二年畢業後又進入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從事航空理論和應用力學的學習研究。

二戰爆發前,錢學森經過不懈努力,已經解決了空氣壓縮效應、熱障、薄殼失穩等當時航空界所面臨的難題,成為了當時世界上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

隨後,錢學森又參加了加州理工學院的火箭研究小組,1941年,成功進行了轟炸機火箭動力裝置起飛實驗。這種重型轟炸機火箭助推起飛裝置,很快就在太平洋戰爭中被美國空軍廣泛應用。當時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是美國唯一的此類研究實驗室,在二戰期間,他們向美軍提供了超過90%的火箭武器裝備。

隨後,火箭研究小組又於1942年創辦了航空噴氣公司,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公司大量生產裝備航空母艦艦載戰機的火箭助推器,錢學森在其研究、設計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錢學森一度深入到洛杉磯地區的航空企業,發現並解決飛機設計過程中遇到的應用力學問題。後來這些飛機製造公司在二戰期間研發生產的先進戰機,為盟軍戰勝法西斯、贏得戰爭勝利發揮了巨大作用。

二戰後期,錢學森除了參加美國軍方的保密項目外,還為美國政府派到加州理工學院學習的空軍和海軍軍官講授課程,並且親自編寫教材。在二戰期間,正是在錢學森的幫助下,使得大大落後於德國的美國火箭得以發展成熟,他對建造美國第一批飛彈起了關鍵性作用。

1944年底,錢學森辭去了加州理工學院的各項職務,到華盛頓參加美國國防部科學諮詢團的工作。1945年,德軍在歐洲戰場上全面崩潰,錢學森以美軍上校的身份,穿著美軍制服,隨國防部科學諮詢團一行人去歐洲考察德、英、法等國在航空火箭領域的研究情況。

錢學森在二戰期間取得了科學上的巨大成就,為這場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二戰結束後,冷戰卻隨之而來,錢學森也被捲入了其中,這也就導致了他在回國的道路上遭遇了漫長的不公平對待。

從1950年到1955年,錢學森為爭取回國,備受屈辱,經過不懈抗爭,在新中國的幫助下,1955年5月,錢學森終於突破重重障礙,重新回到了祖國。

回國後的錢學森為我國的飛彈事業提出了長遠的規劃,同時,他也組建了我國第一個火箭研究院——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出任院長。

1960年,就在我國飛彈工作進行到關鍵的時候,蘇聯撤走了全部的專家,並帶走了所有重要的圖紙。當時國家果斷決定要自力更生,自己把飛彈搞出來。為此,錢學森親自為大家編寫教材。

錢學森作為技術負責人,為我國的國防事業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相關焦點

  • 錢學森這樣的頂級科學家為什麼現在這麼少?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 「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錢學森侄子為何這樣說?
    還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他的身上承載了太多的勳章,太多的稱號。 「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火箭之王」等等,相信很多人已經知曉了,他就是錢學森,可以說他為了我國的科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錢學森侄子獲得諾獎後,直言: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
    錢學森,「中國航天之父」和「中國飛彈之父」,作為核心的主導人物,他帶領大家完成了「兩彈一星」的成功發射,使我國的飛彈技術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錢學森一直在我國的科研事業而奮鬥,他把中國的飛彈發射事業,至少向前推進20年。
  • 錢學森侄子,2008年獲得諾貝爾獎,獲獎時卻說自己不是中國科學家
    錢學森,中國的火箭之父、航天之父、飛彈之父。我們能夠有今天這般強大,能夠在國際上挺直腰板說話,錢學森老先生功不可沒。如果沒有錢老先生,我們不可能成為軍事大國。我們都知道,錢學森為了能夠回到祖國受盡了苦難。
  • 迷戀黑魔法的NASA科學家,曾是錢學森的同事,後親手炸死自己
    他出生在1914年,是美國的火箭科學家,NASA噴飛推進實驗室(JPL)的聯合創始人之一,另外幾位分別是:馬林納、福爾曼、史密斯和錢學森。曾研製出世界上第一種複合火箭燃料,他有一句非常經典的座右銘——盡吾之力,以達天際。這樣一位科學家是怎樣迷戀上黑魔法,並且成功作死的呢?
  • 錢學森作為我國頂尖的科學家,為什麼認為特異功能是真實的?
    錢學森這種大科學家,如果不是親身證明某種東西是假的,他不會相信任何人,今人感覺他如此荒唐是因為人們被灌輸了氣功特異功能是假的這個概念,就馬上認為這是真理,認為錢學森荒唐,其實他們只是從相信變成了不相信,但是錢學森卻從沒變過。
  • 錢學森圖書館成「大中小教育」排頭兵 各地錢學森班加入「朋友圈」
    錢學森圖書館成為「大中小教育」排頭兵 錢學森圖書館執行館長張凱透露,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錢學森圖書館對內是校園德育的重點單位,持續弘揚「選擇交大,就選擇了責任」的價值追求,引導大學生「領悟為學之道,秉持做人之本,樹立報國之志」,堅定其為祖國建功立業的決心。
  • 錢學森航天博物館,建在新區這裡!
    點擊文字可直接跳轉閱讀12月23日,新區共青組團舉行緬懷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座談會會上正式啟動錢學森航天博物館項目錢學森航天博物館建哪?如何規劃?12月22日錢學森航天博物館建設推進工作座談會召開讓我們去一探究竟12月22日,錢學森航天博物館建設推進工作座談會召開,錢學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原黨委書記王宗銀參加座談會。
  • 走近錢學森的傳奇人生
    得知錢學森平安歸來,周恩來總理打電話給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兼省長陶鑄,指示要熱烈歡迎、親切接待錢學森及其家人。周恩來總理說:「要好好待錢學森,科學家是我們國家的精華,他是科學家的一個代表。」後來,錢學森在回憶周恩來時,這麼說道:「許多黨外人士說,我們是認識周恩來才認識共產黨的,相信周恩來才相信共產黨的。」
  • 紀錄片《錢學森》:頂級理工男的浪漫,偶像劇都拍不出
    錢學森一直被稱為愛國科學家,顯然他對大眾而言更多是一個愛國符號。如果不是今年閱兵的東風系列武器,很多人還無法如此直觀地感受到錢學森對我國國防事業的貢獻。2010年央視拍過一部錢老的六集紀錄片《錢學森》,片中有著大量珍貴的文獻與採訪,脫離了課本上塑造的科學家象徵。這裡的錢老聰明、優雅、坦率,就連他的愛情故事都足以為當代偶像劇提供不少橋段。
  • 關於錢學森的30個故事
    他是傑出科學家,美國人稱他「一個人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他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堅信「外國人能搞的中國人也能搞」;他是科學家群體中以身報國的代表——錢學森。在錢學森109周年誕辰將近之際,我們摘選了和他有關的30個故事。這些細小或重大,歡欣或沉痛的人生切面,令我們更加敬愛這位前輩。
  • 錢學森等入選《中國現代科學家》紀念郵票[組圖]
    5月25日,第五組《中國現代科學家》紀念郵票在中國科技會堂首發。生物物理學家貝時璋、應用力學、航天與系統工程學家錢學森、石油化工學家侯祥麟和核物理學家錢三強4位科學家入選。陳希介紹,「中國現代科學家」紀念郵票自1988年首次發行以來,迄今已經發行五組,共有20位中國現代科學家入選。
  • 羈絆與歸來:錢學森從洛杉磯到北京的歸國航程
    不只是火箭這個話題過於敏感,還是努力地淡化自己的特殊身份,錢學森特別糾正記者所說的他是一位火箭專家的觀點。錢學森說:「我不是一個火箭專家,我只是一個幫助工程師解決問題的應用科學家。火箭方面的科學只是這個領域的一小部分。」[3]錢學森被延遲回國的問題引起了記者的興趣,有一位記者不停地追問錢學森「是不是人為延遲回國」。
  • 錢學森:飛彈研製是集體的功勞,非一人之功,切莫稱我為飛彈之父
    當這消息傳到國外後,無數心繫祖國的華人科學家們紛紛選擇歸國,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而這其中,作為中國的飛彈之父,被美國人稱為「一人可抵五個師」的錢學森無疑是最知名的幾人之一。而錢學森和老師卡門一同完成的「卡門-錢學森」公式在高速空氣動力學領域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時他才28歲,就已經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空氣動力學家。在取得博士學位後,錢學森立刻被加州理工學院留下,當時國內局勢混亂,戰火連綿,根本沒有相關科學研究的基礎,於是錢學森選擇暫時留在美國,成為加州理工的教授。
  • 鹿野:錢學森的痛哭與《外國人永久居留條例》
    一、從錢學森夫婦的抱頭痛哭說起相信看過去年熱播電視劇《外交風雲》的朋友們應該都記得,電視劇當中談及錢學森歸國時有這樣一個重要的情節:美國方面由於不想讓中國的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回國,在報紙上偽造「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和夫人決定申請美國公民」的消息。錢學森夫婦看到這個消息,一度認為自己回不去了,頓時抱頭痛哭起來。
  • 紀念錢學森誕辰100周年 總裝備部在京舉行研討會
    為紀念人民科學家錢學森誕辰100周年,總裝備部今天上午在京舉行錢學森科學精神研討會,來自科技教育界、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戰線的百餘名代表,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學習感悟,深入座談研討錢學森科學精神,共同紀念錢學森同志的偉大人生和歷史貢獻,深切緬懷他的崇高品質和大師風範。
  • 錢學森圖書館推出「星空少年講解團」特色項目
    原標題:「小粉絲」講述大科學家故事坐落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的錢學森圖書館,用6.2萬件文獻和實物講述這位「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一生的故事。「星空少年講解團」是今年國慶期間錢學森圖書館推出的最大特色項目,每天有五位少年講解員陪伴觀眾,用另一種方式「打開」錢學森的故事。錢涵儀以摺紙飛機為引子,介紹了錢學森所研究的空氣動力學,在場觀眾連聲稱讚。讀初二的任宇航聽完後不禁感嘆:「小朋友的講解一氣呵成,讓我對錢學森的故事更感興趣了。」
  • 錢學森參與的實驗室,正在南極冰下測試,欲到木衛二找外星生命
    而該實驗室的誕生,還和被譽為 「中國航天之父」 和「中國飛彈之父」的錢學森有著密切聯繫。圖 | NASA 噴氣推進實驗室官網截圖(來源:NASA)當年,錢學森在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的碩士學位之後,轉到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並成為了世界著名科學家西奧多 · 馮 · 卡門(Theodore von Kármán)的弟子。
  • 錢學森的文藝觀:利用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發揚文藝傳統
    錢學森是蜚聲海內外的偉大科學家、戰略家。航天專家於景元評價錢學森是「三維科學家」:一維是在自己的領域有深入研究,二維能對不同學科、領域都有特殊指導價值的見解,三維是智慧、跨層次的能力都處於相當的高度。一般達到一維是專家,達到二維是行家,達到三維就是大家。錢學森在航天科技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享譽國內外,而鮮為人知的是,他在科學技術以外的研究也造詣很深。關於文藝,錢學森興趣廣泛,審美體驗豐富,對於文學、音樂、美術、書法、攝影,他都有實踐經驗。
  • 中國的神盾局:研究「超自然現象」的507所,錢學森擔任院長
    網上搜索一下,你會發現在749局確實也是是存在過的。 很多人可能沒有聽過507研究所,裡面其實聚集了大量我國非常優秀的學者和科學家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飛彈之父」錢學森,他也是該研究所的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