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中國的火箭之父、航天之父、飛彈之父。我們能夠有今天這般強大,能夠在國際上挺直腰板說話,錢學森老先生功不可沒。如果沒有錢老先生,我們不可能成為軍事大國。
我們都知道,錢學森為了能夠回到祖國受盡了苦難。儘管美國百般阻撓,但錢學森從來沒有放棄回到祖國的念頭。然而錢學森的侄子,在上臺領諾貝爾獎的時候,卻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錢永健是錢學森的侄子,他出生於1952年,雖然他的祖籍是浙江人,但是他出生的時候父母已經移民美國了。出生在美國紐約的錢永健從小就接受的是西方教育,父親是工程師,舅舅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在這樣優秀的環境下,錢永健對科學產生了深深的迷戀,在家庭環境的薰陶下,錢永健對科學的認知能力也要比其他人好得多。
因為錢永健小時候有哮喘病,所以他一般不會外出活動,而是自己待在家裡,這正好給熱愛科學的他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去進行科學研究。即使一個人在家裡不出門,他也從來不會感到孤單,因為有科學陪伴著他,還可以盡情做各種實驗。
他16歲的時候,憑藉自己的調查項目獲得了選拔賽的第1名,美國有專門針對高中生的選拔賽,錢永健參加的正是這種選拔賽。後來他考入了哈佛大學,畢業後又到劍橋大學進修了碩士。
2008年的時候,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而這一年錢永健也獲得了諾貝爾獎。上臺發表獲獎感言的時候,錢永健說自己不是中國科學家,因為他一直生活在美國,所以是美籍華裔,不過希望這次獲獎可以激勵中國的科學家們。
錢永健的這番話讓很多國人感到不快,雖然他生活在美國,但是體內流淌的鮮血永遠是中國人的血,一個人的身份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雖然他的確是美國科學家,但是否認自己華人身份這一點是不明智的。不過,錢永健有一點說得很好,他說科學家應該在開放的平臺中成長,科學是不分國界的。
當前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不管哪一個國家,有了突破性的發明就是造福全人類的功績。錢永健的先進發明的確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尤其是在癌症的治療上,給了人們很多啟示。令人遺憾的是,錢永健先生在2016年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四歲。
雖然科學界失去了一名巨星,但是他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近年來,中國的發展十分迅速,各領域都不缺乏優秀的人才,每年我們也都有很多重大的科學研究成果,但是卻很少誕生諾貝爾獎獲得者,我們某些領域的科研成果的確是比較匱乏的。
為了能夠留住人才,攻克艱難課題,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不斷鑽研,創造更優秀的科研環境,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優秀科學家們願意來到中國,與我們一同發展,共攀科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