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這樣的頂級科學家為什麼現在這麼少?

2020-12-15 李老師講最真教育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和錢學森同時代的,還有很多偉大的科學家,比如鄧稼先、錢偉長、于敏等。但改革開放這麼多年,為什麼沒有出現像錢學森這樣甘於奉獻的偉大科學家呢?為什麼科學家的待遇越好,反而人才越少了呢?到底是什麼原因?

我想,這麼多年之所以缺少像錢學森這樣偉大的科學家?無非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現在人普遍缺乏信仰。

這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過去的人雖然生活條件不好,但普遍更有信仰。

尤其是知識分子,更是以精忠報國為自己的信仰和理想。所以錢老才可能在條件那麼艱苦的條件下,毅然決然的回國。而且當時的生活環境那麼惡劣,也沒有嚇到他們。

再看看現在?看看清北的大學生?很多優秀的學子出國留學後都不回來了。現在國內的生活條件好了,科研環境也好了,為什麼這些人還不回來呢?說白了,就是沒有報國的思想。

現在的知識分子很多是沒有信仰的,他們只追求金錢和榮譽。

第二:現在人更注重利益。

改革開放以後,國人的思想也開放了,人人都開始追求金錢了。

目前評價一個人,不是看你的成就和為國家做的貢獻,更看重其經濟實力。看看網絡媒體,每天宣傳報導的不是我們的科學家,而是明星、富豪、各種企業家,為什麼?因為這些人有錢!

孩子們心目中最崇拜的不再是軍人、科學家、醫生、教師,而是各種明星富豪。看看各路明星,就算是個三流四流明星,也比大多數有錢多了。

目前,是個金錢至上的社會,這種社會氛圍下,怎麼可能出現錢學森那樣精忠報國的科學家呢?

第三:目前科研人員待遇和地位普遍偏低。

雖然過去科學家的待遇也不高,但現在,科人員的待遇確實更低。

前一段,合肥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充分說明,我們的待遇太低了,不然也不可能一下子離職這麼多人。再看看清北的很多博士生研究生,畢業後很多也不選擇科研機構,甚至放棄了自己學習多年的專業,而去考公務員了。公務員比做科研吃香,這不得不說是我們教育的悲哀!

科研人員除了待遇低,地位也不高。就像目前的老師,地位有過去高嗎

第四:職稱、學術腐敗也阻礙科技的進步。

在我國,科研人員是有職稱的,但目前的職稱評審條條框框又太多,嚴重阻礙了科研的發展。

目前的很多大學教授,都在忙著搞課題、寫論文、拉項目,根本沒有心思好好教學。但如果大學教授不好好上課,大學生又怎麼可能學到真本領呢?

另外我國的學術腐敗也是很嚴重的,很多知名學者教授都出現過抄襲等學術腐敗的行為,雖然一再打擊,但各行業這樣的現象還很多。這樣必然會埋沒一些真正做學問的。長期下去,科研人員哪還有心思實實在在搞科研呢?

當然,我國的科技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湧現的科學家也不少,比如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比如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等,只不過像錢學森這樣的頂級科學家不多罷了!

在國家危難之時,臨危受命,不顧自己生命危險,為國奉獻,有這樣風骨的科學家,目前除了錢學森、鄧稼先等人,恐怕找不到更多的了。

大家的看法呢?也分享一下吧!

相關焦點

  • 錢學森這樣的頂級科學家為什麼現在這麼少?
    和錢學森同時代的,還有很多偉大的科學家,比如鄧稼先、錢偉長、于敏等。但改革開放這麼多年,為什麼沒有出現像錢學森這樣甘於奉獻的偉大科學家呢?為什麼科學家的待遇越好,反而人才越少了呢?到底是什麼原因?我想,這麼多年之所以缺少像錢學森這樣偉大的科學家?無非有以下幾個原因。
  • 錢學森和氣功:一個頂級科學家的人體科學探索!
    【無極太極|1394期】 錢學森,是近現代以來中國最偉大、最德高望重的科學家。這位曾對對中國科技和軍事發展、世界和平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學巨匠,無論怎麼讚譽都不為過。
  • 「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錢學森侄子為何這樣說?
    還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他的身上承載了太多的勳章,太多的稱號。 「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火箭之王」等等,相信很多人已經知曉了,他就是錢學森,可以說他為了我國的科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錢學森侄子獲得諾獎後,直言: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
    其實錢家不僅僅有錢學森這樣的人才,錢家其他人也在其他不同的領域,有著不小的貢獻,今天要來說一說錢學森的侄子。2008年,錢學森的侄子錢永健成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但是錢永健和錢學森不太一樣,錢永健並沒有公開對中國表示感謝,反而在他獲得諾貝爾獎後,直言: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到底是因為什麼,才導致錢永健有這樣的言論?
  •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曾多次發表了關於糧食高產的文章,為什麼呢?
    在歷史的塵埃中,我們很意外地看到了一個科學家的名字,他是著名科學家錢學森。1958年6月16日,錢學森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的《糧食畝產量會有多少?》其中寫道:「土地所能給人們的糧食碰頂了嗎?科學的計算告訴人們,還遠得很……那麼稻麥每年的畝產量就不僅僅是現在的兩千多斤或三千多斤,而是兩千多斤的20多倍!」
  • 錢學森侄子獲諾獎後直言:我是美國科學家,與中國無關
    現在很多人學成後也會選擇回國參與祖國的建設,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的強大。錢學森就是這樣的人,就算受到生命威脅也要建設祖國,可到如今,忘恩負義?錢學森侄子獲諾獎後直言:我是美國科學家,與中國無關。20歲就已經拿到了哈佛大學的學位證,並與2008年拿下了世界頂級的科學大獎,諾貝爾獎。
  • 紀錄片《錢學森》:頂級理工男的浪漫,偶像劇都拍不出
    錢學森一直被稱為愛國科學家,顯然他對大眾而言更多是一個愛國符號。如果不是今年閱兵的東風系列武器,很多人還無法如此直觀地感受到錢學森對我國國防事業的貢獻。2010年央視拍過一部錢老的六集紀錄片《錢學森》,片中有著大量珍貴的文獻與採訪,脫離了課本上塑造的科學家象徵。這裡的錢老聰明、優雅、坦率,就連他的愛情故事都足以為當代偶像劇提供不少橋段。
  • 錢學森作為我國頂尖的科學家,為什麼認為特異功能是真實的?
    到現在還在研究,只不過換名字了,就是507所的前身。這句話就是說明他信,他說的是敬鬼神,就是相信鬼神存在並尊敬他們,但是遠離他們,不研究這方面的事,這是他告誡學生的,我覺得孔子的這個觀點很對,也很適用於當下,我對這方面很尊敬,不詆毀,但我不接觸,好好過好我自己的小日子就行。
  • 錢學森侄子獲諾貝爾獎後,表示: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科學家
    說到錢學森很多人都不陌生,他是建設新中國的大功臣,更是愛國的典範。他拒絕美國的優越條件,回國報效祖國。至今為國人所敬仰。在錢學森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他不僅以自己嚴謹和勤奮的科學態度在航天領域為人類的進步做出卓越的貢獻,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態度詮釋了一個愛國科學家的人格本質。
  • 錢學森侄子獲得諾獎後,直言: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
    其實錢家不僅僅有錢學森這樣的人才,錢家其他人也在其他不同的領域,有著不小的貢獻,今天要來說一說錢學森的侄子。2008年,錢學森的侄子錢永健成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但是錢永健和錢學森不太一樣,錢永健並沒有公開對中國表示感謝,反而在他獲得諾貝爾獎後,直言: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到底是因為什麼,才導致錢永健有這樣的言論?
  • 弘揚科學家精神 | 關於錢學森的30個故事
    他是傑出科學家,美國人稱他「一個人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他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堅信「外國人能搞的中國人也能搞」;他是科學家群體中以身報國的代表——錢學森。在錢學森109周年誕辰將近之際,我們摘選了和他有關的30個故事。
  • 頂級華人科學家獲諾獎,卻口出狂言:我這輩子都是美國人!
    而隨著我國的發展,不少原本在國外發展得風生水起的頂級科學家們,也看到了新的希望,紛紛重新回國。更有一批科學家是在國外學習外,就不顧國外企業給予的高額薪資福利,直接回國,其中錢學森前輩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說也是家喻戶曉。不管是其研發成果的成功還是其對祖國一腔的忠心與熱血,但也有一些科學家,雖然骨子裡留的是中華的血,但卻認為自己並不是中國人。
  • 錢學森獲「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最感謝的人卻是她
    1991年,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被譽為「中國導弓單之父」的錢學森,獲得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的榮譽,那場頒獎儀式莊嚴而隆重。在話筒前,他緩緩地說:「我是做什麼的,想必大家每個人都已經很熟悉,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我的妻子蔣英,她是一位古典音樂研究者,今天我獲獎,最不能忘記的,就是她的支持。」
  • 為啥中國姓「錢」的科學家這麼多?
    1、錢學森大家最熟悉的錢姓科學家應該就是「兩彈一星」的元勳,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的錢學森先生,出生於1911年的他在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修,並且成為了馮·卡門的學生。事實證明,歷盡千辛回到中國的錢學森先生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遠不止5個師這麼簡單,錢學森參與到了「兩彈一星」計劃中,讓中國擁有了能夠發射衛星的火箭與投送核彈頭的飛彈,使中國擁有了與大國坐在談判桌前的實力。
  • 走近錢學森的傳奇人生
    得知錢學森平安歸來,周恩來總理打電話給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兼省長陶鑄,指示要熱烈歡迎、親切接待錢學森及其家人。周恩來總理說:「要好好待錢學森,科學家是我們國家的精華,他是科學家的一個代表。」後來,錢學森在回憶周恩來時,這麼說道:「許多黨外人士說,我們是認識周恩來才認識共產黨的,相信周恩來才相信共產黨的。」
  • 錢學森侄子,2008年獲得諾貝爾獎,獲獎時卻說自己不是中國科學家
    錢學森,中國的火箭之父、航天之父、飛彈之父。我們能夠有今天這般強大,能夠在國際上挺直腰板說話,錢學森老先生功不可沒。如果沒有錢老先生,我們不可能成為軍事大國。我們都知道,錢學森為了能夠回到祖國受盡了苦難。
  • 科學家錢學森,96分試捲走紅網絡,漢字工整寫出書法藝術美
    有的網友喜歡鍾繇的楷書,還有的網友喜歡書聖王羲之的書法,也有的網友喜歡宋徽宗的瘦金體,正是在這些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書法高手是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 迷戀黑魔法的NASA科學家,曾是錢學森的同事,後親手炸死自己
    他出生在1914年,是美國的火箭科學家,NASA噴飛推進實驗室(JPL)的聯合創始人之一,另外幾位分別是:馬林納、福爾曼、史密斯和錢學森。曾研製出世界上第一種複合火箭燃料,他有一句非常經典的座右銘——盡吾之力,以達天際。這樣一位科學家是怎樣迷戀上黑魔法,並且成功作死的呢?
  • 錢學森這樣的男人我也好想嫁!智商高的男人,撩妹的方式都不一樣
    錢學森這樣的男人我也好想嫁!智商高的男人,撩妹的方式都不一樣今天,我要給大家說一個非常感人的愛情故事,大家都知道在民國時期能夠,自由戀愛的人是相當的少,所以啊,那個時候很多的名人,在外面是出盡了風頭,但是回到家中是一塌糊塗,因為對於他們這樣思想境界高的人來說,是無法與自己不在同一精神層次的人進行溝通與交流。
  • 關於錢學森的30個故事
    他是傑出科學家,美國人稱他「一個人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他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堅信「外國人能搞的中國人也能搞」;他是科學家群體中以身報國的代表——錢學森。在錢學森109周年誕辰將近之際,我們摘選了和他有關的30個故事。這些細小或重大,歡欣或沉痛的人生切面,令我們更加敬愛這位前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