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寥寥無幾

2020-12-12 小學生小哪吒

為什麼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寥寥無幾,這種情況或許在下一個十年之後就會有所改變。

諾貝爾獎以「諾貝爾獎基金會」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世界上在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經濟學這六個領域對人類做出最重大貢獻的人。

而且諾貝爾獎經常會授予你年輕時的研究成果。你年輕時有了重大的研究成果,但需要五十年後才會通知你去瑞典領獎。

為什麼中國的諾貝爾獎不多,那就要看看中國50年前的科研水平是什麼樣子。為什麼上世紀50年代,美國獲得的諾貝爾獎佔了世界的三分之一,因為二戰,許多歐洲國家的科學家都去了美國,為美國的基礎科研做了大量貢獻。

50年前的中國是1970年,那時新中國成立僅20年,還是個成長的孩子,基礎科研發展薄弱,還受到外國科學技術的封鎖,所以,中國諾貝爾獲得的人少就可以理解了。

而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科研能力日益強大,物理,化學,醫學等領域也是飛速發展,所以我們很有信心,在未來幾十年的某一天,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數量能迎來井噴式爆發。

相關焦點

  • 血統加法律,楊振寧、李政道才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代表著科學界的最高學術水平的諾貝爾獎誕生已一百多年了,獎勵在各個領域中「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900多個,而獲獎的中國科學家或華人科學家卻屈指可數。就這寥寥無幾的幾位,大多數國人也難述其詳,不過對楊振寧和李政道這兩位科學家倒是比較熟悉。
  • 錢學森侄子,2008年獲得諾貝爾獎,獲獎時卻說自己不是中國科學家
    錢學森,中國的火箭之父、航天之父、飛彈之父。我們能夠有今天這般強大,能夠在國際上挺直腰板說話,錢學森老先生功不可沒。如果沒有錢老先生,我們不可能成為軍事大國。我們都知道,錢學森為了能夠回到祖國受盡了苦難。
  • 日本28人獲得諾貝爾獎韓國一個都沒獲得成反面教材,值得中國警惕
    與日本28人獲得過諾貝爾獎相比,韓國迄今為止一個諾貝爾獎都沒獲得過,已成反面教材,值得中國警惕。1、在亞洲,韓國是響噹噹的一個國家,2018年,韓國人均GDP突破3萬美元,已經達到了日本人均的80%,這讓韓國人非常自豪,但是,韓國人心中一直有個隱隱的痛,那就是韓國迄今沒有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 為什麼中國很少諾貝爾獎獲得者?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作為擁有355項專利的擁有者,這個名字您一定不陌生,他就是諾貝爾獎的創立者諾貝爾。而「諾貝爾」獎更是對一個科學家、一個學者所獲成就的最大認同,然而國外頻頻獲獎,可中國人很少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原因是什麼,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 說說那些獲得「諾貝爾獎」科學偉人的故事
    後來科學家在墨西哥找到了那個巨大的撞擊坑,目前這個得到諸多證據支持的撞擊事件理論,是科學界普遍認可的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的最主要成因。這個故事之所以動聽,當然不是上面說的那麼多科學內容,而是兩位科學家主角的關係。那個叫路易斯·阿爾瓦雷斯的物理學家,是那個叫沃爾特·阿爾瓦雷斯的地質學家的父親,在幫助兒子得到偉大科學成就的10年之前,他曾經獲得196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吳健雄、貝爾真的是因為性別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嗎?
    諾貝爾獎是當今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獎,尤其是其中的科學獎項,能夠獲得諾貝爾獎是很多科學家一生至高無上的榮耀。也許正是因為諾貝爾獎的光芒太過耀眼,一些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科學家讓人倍感遺憾;還有一些人會因某某某沒有獲得諾貝爾獎而對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有所抱怨,認為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搞歧視。諾貝爾獎能夠成為影響力最大的獎主要就是因為評選過程公平、公正。雖然有個別獎項的評選結果並不能讓一些人滿意,但整體上是還是堅持公正的原則,至少在科學獎項上不存在所謂的歧視。
  •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為什麼可以不是兩院院士?
    與屠呦呦在國內落選兩院院士形成對照的是:屠呦呦和愛因斯坦、圖靈等科學家一起被英國BBC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其入選理由一是在艱難時刻仍然秉持科學理想,二是砥礪前行亦不忘回望過去,三是她的成績跨越東西。
  • 中國離諾貝爾獎,到底還有多遠?
    即便如此,中國獲得諾獎還是少之又少。那麼諾貝諾獎級別的科學家是如何產生的呢?獲得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對於中國的科研發展到底有著怎樣的意義呢?這些問題還應該被回答。1、萬年不變的美國第一1901年第一次頒發的諾獎至今已經過去了一百一十多年了。在一百多年的諾獎頒發歷程中,不到1000人被授予這個獎項。
  • 4位獲得2次諾貝爾獎的名人
    如果說獲得諾貝爾獎是科學家的最高認可,那麼瑞典科學院兩次頒發諾貝爾獎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事實,直到現在,只有四個人可以誇耀:弗雷德裡克·桑格、利納斯·保林、約翰·巴丁和瑪麗·居裡。
  • 2020年搞笑(IG)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公布,科學家也無聊
    搞笑諾貝爾獎(IgNobel Prizes)是對諾貝爾獎的有趣模仿。其名稱來自Ignoble(不名譽的)和Nobel Prize(諾貝爾獎)的結合。主辦方為科學幽默雜誌(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AIR),評委中有些是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
  • 法美科學家因量子力學領域突出成就獲諾貝爾獎
    法美科學家因量子力學領域突出成就獲諾貝爾獎     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布,法國科學家塞爾日·阿羅什Serge Haroche與美國科學家大衛·維因蘭德David Wineland獲得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2019搞笑諾貝爾獎揭曉:為什麼樹袋熊便便是方塊的?
    文 | 新浪科技北京時間9月13日消息,在過去的幾年裡,好奇的科學家們又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發現,比如為什麼樹袋熊的便便是方塊的,以及活著的和死掉的蟑螂在被磁化之後的表現有何差異,甚至還測定了男人左右陰囊的溫度差異。這些了不起的發現,都在2019年的第29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得到了表彰。
  • 科學界的4大難題,能夠順利解開其中一個,可以獲得諾貝爾獎!
    這4大難題困擾科學家多年,若誰能解開其中一個,就能得到諾貝爾獎!一個科學家最大的成就,莫過於他在此生獲得過諾貝爾學獎,一些偉大的科學家提出了重要的理論,也沒能獲得過諾貝爾獎,可見諾貝爾獎的門檻特別高,如果有科學家在有生之年獲得諾貝爾學獎,更加證明他這一生輝煌的成就。諾貝爾學獎的獲得者是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學者,大多是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都是因為解答出人類之前未能解答出來的難題。那麼想要獲得諾貝爾獎真的有那麼困難嗎?
  • 大名鼎鼎的諾貝爾獎裡為什麼沒有數學獎?居然是這種無聊的原因
    在眾多的世界級科學獎勵中,諾貝爾獎是最高級別的獎,它為科學家帶來了至高無上的榮譽。在我們耳邊經常聽到某某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化學獎、醫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等,可從來沒有聽說過諾貝爾數學獎,這是為什麼呢?諾貝爾在遺囑中決定獎勵在化學、物理、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的科學家;另外,授予優秀文學作品的作者以及對世界和平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人。
  • 2020年諾貝爾獎來了!
    這幾天,諾貝爾獎陸續的揭曉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截止北京時間10月12日,2020年諾貝爾獎的6個獎項均已「名花有主」。對於這些偉大的科學家,我們應該記住他們的姓名,但更應該了解的是他們為人類做出了哪些貢獻。
  • 錢學森侄子獲得諾獎後,直言: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
    錢學森,「中國航天之父」和「中國飛彈之父」,作為核心的主導人物,他帶領大家完成了「兩彈一星」的成功發射,使我國的飛彈技術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錢學森一直在我國的科研事業而奮鬥,他把中國的飛彈發射事業,至少向前推進20年。
  • 王中林獲「能源界諾貝爾獎」 系獲該獎首位華人科學家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獲悉,北京時間10月22日下午5時,世界能源領域最高獎、被譽為「能源界諾貝爾獎」的埃尼獎(Eni Award)在義大利羅馬市奎裡納爾宮頒發
  • 中國人和猶太人一樣聰明,為什麼很少拿諾貝爾獎?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就是猶太裔,據統計,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到2019年,共誕生了881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猶太裔196人,佔比22%,而華裔只有8人。(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除了諾貝爾獎之外,其他的重要獎項如圖靈獎(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京都獎(日本諾貝爾獎)、美國國家科學獎,普立茲獎,等等,猶太裔也是獲獎最多的民族。除了科學研究、學問做得好之外,猶太裔還很擅長做經營。
  •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科學家獲諾貝爾獎 正在研發新冠疫苗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科學家獲諾貝爾獎 正在研發新冠疫苗 2020-10-06 10:17:04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孔慶玲 責任編輯:孔慶玲
  • 盤點諾貝爾獎的歷史,為何鄰國日本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比我們多呢
    2000年來的20年間,日本共有19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平均每年一位,令世人驚嘆。 日本何以取得「井噴」式成就?日本科學「井噴」最不可忽視的原因是,該國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在經濟形勢嚴峻時依然不吝於科研投入,並把堅持原始性科技創新作為改觀日本前途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