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界的4大難題,能夠順利解開其中一個,可以獲得諾貝爾獎!

2020-12-12 天時說科技

這4大難題困擾科學家多年,若誰能解開其中一個,就能得到諾貝爾獎!

一個科學家最大的成就,莫過於他在此生獲得過諾貝爾學獎,一些偉大的科學家提出了重要的理論,也沒能獲得過諾貝爾獎,可見諾貝爾獎的門檻特別高,如果有科學家在有生之年獲得諾貝爾學獎,更加證明他這一生輝煌的成就。諾貝爾學獎的獲得者是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學者,大多是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都是因為解答出人類之前未能解答出來的難題。那麼想要獲得諾貝爾獎真的有那麼困難嗎?其實不然,科學家提出了這4個難題,如果你能順利解答開著4個難題,你也可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首先第1個問題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是人類到底是從何而來呢?根據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中,通過他的記錄歷程,我們能大體了解到,人類是由古猿類一步步進化至今,才形成了現如今高智慧人類的出現,那麼生命的奇點又是什麼呢?第1個出現在地球上的生命是從何而來的?是不是由外星人所創造出來的呢?

在2019年人類第1次發現了黑洞存在,在此之前愛因斯坦曾經提到過兩個理論,除了黑洞以外,那便只剩下蟲洞。人類從古至今都對於穿越這一話題極為感興趣,一些人甚至幻想自己穿越後,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景象?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也曾經說過,如果人類能夠順利找到蟲洞的存在,輕鬆的穿越蟲洞那麼隨便穿梭在時空內不是問題。

在物理學的記錄中有反物質的存在,根據記錄而言,反物質是由反粒子不斷延伸造成的。根據反物質的名字,我們能夠大體了解它和其他物質不同,它在其他物質的對立面,有科學家因此猜測,如果其它物質和反物質進行對撞相後,會不會發生大爆炸,這場大爆炸可以直接摧毀人類,反物質現如今究竟在什麼地方,又是以什麼形式的存在無人得知。

宇宙對於人類而言是個巨大的存在,關於宇宙是如何產生的沒人知曉,有科學家猜測或許是在140億年前發生了一場大爆炸,在這場大爆炸中產生了宇宙和黑洞,經過幾十億年的運轉變化,才慢慢形成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宇宙,在此之前宇宙是一片混亂的景象。

這4個問題似乎都在困擾著人類,根本無法用科學領域解釋這些問題的發生,仿佛一切都是巧合,冥冥之中已經註定好了,相信在未來能有科學家為我們解答出這些問題,對此你有何感想呢?

相關焦點

  • 中國高一女生解開世界難題,外媒讚譽:最年輕的00後科學家
    中國高一女生解開世界難題,外媒讚譽:最年輕的00後科學家2019年,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舉行,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齊聚上海,堪稱世界最強大腦聚會。在這其中,一位中國女孩顯得總是那麼格格不入,因為她看起來只是一副學生的模樣,事實的情況也的確如此,這個女孩名叫談方琳,目前正在某高中念高一。那麼,這名女生是如何成為這場科學界盛大聚會的一員呢?
  • 搞笑諾貝爾獎「扎小人詛咒老闆」上榜 科學界最狂野的獎項
    你知道搞笑諾貝爾獎嗎?作為科學界最狂野的獎項,其主辦方為科學幽默雜誌、幕後推手是哈佛大學教授以及部分正牌諾貝爾獎得主。在搞笑諾貝爾獎中,科學家本人就是研究對象。入選「搞笑諾貝爾獎」的科學成果常常引人發笑,乍看一下毫無意義但之後卻能發人深省,能激發人們對科學、醫學和技術的興趣。
  • 說說那些獲得「諾貝爾獎」科學偉人的故事
    後來科學家在墨西哥找到了那個巨大的撞擊坑,目前這個得到諸多證據支持的撞擊事件理論,是科學界普遍認可的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的最主要成因。這個故事之所以動聽,當然不是上面說的那麼多科學內容,而是兩位科學家主角的關係。那個叫路易斯·阿爾瓦雷斯的物理學家,是那個叫沃爾特·阿爾瓦雷斯的地質學家的父親,在幫助兒子得到偉大科學成就的10年之前,他曾經獲得196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兩彈一星帷幕後的英雄,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時代欠他一個勳章
    趙忠堯也是葉企孫的學生,但趙忠堯是葉企孫的大弟子,學識夠高,地位夠穩,可以代師傳道的那種,鄧稼先就是他教出來的。趙忠堯先生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科學家,也是第一個發現正電子的科學家,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趙忠堯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反而他的同學安德遜晚他兩年才發現了正電子的運行軌跡,卻獲得了諾貝爾獎。
  • 血統加法律,楊振寧、李政道才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代表著科學界的最高學術水平的諾貝爾獎誕生已一百多年了,獎勵在各個領域中「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900多個,而獲獎的中國科學家或華人科學家卻屈指可數。就這寥寥無幾的幾位,大多數國人也難述其詳,不過對楊振寧和李政道這兩位科學家倒是比較熟悉。
  • 4位獲得2次諾貝爾獎的名人
    如果說獲得諾貝爾獎是科學家的最高認可,那麼瑞典科學院兩次頒發諾貝爾獎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事實,直到現在,只有四個人可以誇耀:弗雷德裡克·桑格、利納斯·保林、約翰·巴丁和瑪麗·居裡。
  • 科學界有五大終極科學難題,破解任何一個,都是人類文明質的升華
    這個世界,這個宇宙的未解奧秘有很多,其中科學界有五大終極科學難題,一直困擾著無數的科學家,只要破解任何一個,都是人類文明質的升華。那麼這五大終極科學難題是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下。一、宇宙的起源之謎,我們的宇宙從何而來,它是真實存在的嗎?現代科學對於宇宙的起源猜想是138億年前的起點大爆炸。
  • 吳健雄、貝爾真的是因為性別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嗎?
    諾貝爾獎是當今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獎,尤其是其中的科學獎項,能夠獲得諾貝爾獎是很多科學家一生至高無上的榮耀。也許正是因為諾貝爾獎的光芒太過耀眼,一些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科學家讓人倍感遺憾;還有一些人會因某某某沒有獲得諾貝爾獎而對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有所抱怨,認為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搞歧視。諾貝爾獎能夠成為影響力最大的獎主要就是因為評選過程公平、公正。雖然有個別獎項的評選結果並不能讓一些人滿意,但整體上是還是堅持公正的原則,至少在科學獎項上不存在所謂的歧視。
  • 一個從沒得過諾貝爾獎的大學,能夠成為世界頂尖一流大學嗎?
    要知道,這兩所美國常青藤名校那可不是吃素的,按照截止2019年世界大學獲得諾貝爾獎名錄來看,耶魯大學獲得過62個諾貝爾獎,其中科學獎33個;
  • 盤點諾貝爾獎的歷史,為何鄰國日本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比我們多呢
    經濟的高速增長加大了對理工類人才的需求,工程類學生的比例從1960年的15.4%上升到1970年的21.1%,人文學科類學生的比例則從1960年的15.4%下降到了1970年的12.7%。 教育經費的增長也成為這一時期的一個明顯特徵。日本教育經費佔國民收入的比例從六十年代起一直處於上升趨勢,到1977年這一比例已經達到了8.02%。
  • 日本28人獲得諾貝爾獎韓國一個都沒獲得成反面教材,值得中國警惕
    與日本28人獲得過諾貝爾獎相比,韓國迄今為止一個諾貝爾獎都沒獲得過,已成反面教材,值得中國警惕。1、在亞洲,韓國是響噹噹的一個國家,2018年,韓國人均GDP突破3萬美元,已經達到了日本人均的80%,這讓韓國人非常自豪,但是,韓國人心中一直有個隱隱的痛,那就是韓國迄今沒有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 困擾科學界百年的一塊石頭,是外星人的傑作,還是史前痕跡?
    其中的一些發現,能夠帶領我們更好的認識那些時代,但是也有一些發現至今是科學界的未解之謎。誰能想到,科學家曾經發現過一塊石頭,竟然困擾著科學界近百年。只不過關於這塊石頭的記載實在太有限了,科學家想要解開這塊石頭的秘密,只能通過上面的圖案入手。這塊石頭至今是科學界爭議不斷的難題,自然也吸引了UFO愛好者的注意,他們認為這樣的石頭並非天然形成的,在石頭上刻畫著許多未知的圖案,很有可能就是當時的人們所刻畫的外星人。
  • 地球上五大考古難題,至今無法解釋清楚,其中一個在中國!
    前言考古這一行業是在近代才慢慢發展出來,它可以探索人類歷史的規律,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先輩們的生活環境。海底大刀第二個難題就是在大西洋海底發現的一把大刀。這把大刀長6米寬1.5米,分量異常的重,至少需要4個大男人才能將它抬起來。
  • 科學界的王炸實驗室:40年出了11位諾獎得主,每天一個專利
    作為有史以來最牛的實驗室,沒有之一,貝爾實驗室在科學界幾乎是如雷貫耳的,畢竟下面這些數據不是一般實驗室可以做到的:實驗室出過1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出過16位美國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和美國國家技術獎章,均由總統親自頒獎)!
  • 為什麼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寥寥無幾
    為什麼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寥寥無幾,這種情況或許在下一個十年之後就會有所改變。諾貝爾獎以「諾貝爾獎基金會」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世界上在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經濟學這六個領域對人類做出最重大貢獻的人。
  • 霍金那麼牛逼,怎麼一個諾貝爾獎都沒拿過
    在一片哀悼聲中,一個問題顯得尤其可愛:霍金那麼牛逼,怎麼一個諾貝爾獎都沒得過?諾貝爾獎大家都知道,那是科學界含金量最足的獎項,而霍金也被稱為最偉大的科學家,那麼問題來了霍老爺子居然沒得過諾貝爾獎,難道是他的屬相不合,跟諾貝爾獎相剋?
  • 日本憑什麼每年一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媽媽的4條家規,值得借鑑
    提到諾貝爾獎,在我們的印象獲得過的人屈指可數,屠呦呦、莫言、楊振寧……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拿到諾貝爾獎的人數遠遠沒有日本多。在2000年後,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只有兩人,其中拿到自然科學獎的只有兩位。然而在2000-2020的20年間,日本先後已經有19人獲得了諾貝爾獎。
  • 天才少年解決科學界107年難題,直言我是中國人,拒絕美國綠卡
    有這樣一位天才少年,他解決了科學界107年的難題,引起美國關注,向其拋出橄欖枝,願意給他優厚的待遇並提供綠卡,但這位天才少年直接拒絕掉,他直言:我是中國人。曹原,1996年出生於成都,但是童年的他並沒有在成都長大,3歲時候就跟隨父母到了深圳。
  • 20年過去,千禧年數學七大難題仍有六題未解,唯一的解題者已隱退
    2000年5月,由美國富豪出資建立的克萊數學研究所,精心挑選了7大未解數學難題,無論你是數學家還是流浪漢,任何人只要解決其中一題,都可以領走100萬美金。美國希望通過懸賞的方式高效解決問題,對數學家而言,無疑也是一次揚名立萬的機會。這七道題也被稱為「千禧年數學七大難題」。
  • 一把錘子、一把錐子:成就諾貝爾獎最大恥辱,比電影劇情還狗血
    作為科學界的最高學術榮譽,諾貝爾獎從誕生之初就廣受科學家的追捧,能獲得諾貝爾獎甚至獲得提名絕對能成為一位科學工作者的至高榮譽,獲獎者也定會飽受讚譽。諾貝爾獎從1901年首次頒發以來,除一戰、二戰期間停止頒發幾次之外,至今已經將這一科學界最高榮譽授予了919位個人和24個團體,總計923授予人次、27次授予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