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等入選《中國現代科學家》紀念郵票[組圖]

2020-12-14 中國網

5月25日,第五組《中國現代科學家》紀念郵票在中國科技會堂首發。生物物理學家貝時璋、應用力學、航天與系統工程學家錢學森、石油化工學家侯祥麟和核物理學家錢三強4位科學家入選。

專題報導:聚焦中國科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陳希指出,中國科協是科技工作者的群眾組織,是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大力宣傳在科技創新和普及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創新團隊,特別是宣傳老一輩科學家的崇高風範和感人事跡,是科協組織義不容辭的重要職責。今後,中國科協將繼續與國家郵政部門聯繫合作,努力把「中國現代科學家」系列紀念郵票打造成為宣傳優秀科技工作者的品牌,進一步塑造我國科技界「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良好社會形象,不斷增強科協組織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凝聚力,讓更多的優秀科技工作者感受到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感受到「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溫暖。

陳希介紹,「中國現代科學家」紀念郵票自1988年首次發行以來,迄今已經發行五組,共有20位中國現代科學家入選。他們都是在各自領域作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大師,都具有堅定的愛國信念、感人的輝煌事跡、巨大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質,為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建立了不朽功勳。

陳希認為,事實證明,發行以我國現代科學家為主題的系列紀念郵票,不僅有助於讓科學家受到全社會尊重,充分激發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也有利於在全社會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對促進創新型國家建設產生廣泛而深遠影響。同時,紀念郵票的發行也將為5月27日召開的中國科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獻上的一份賀禮。

中國科協黨組陳希書記,中國科協書記處張勤書記,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張亞非副總經理,解放軍總裝備部司令部李巖巖少將,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顧問、工程院院士侯芙生教授,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工程院院士汪燮卿教授,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中科院院士戴汝為教授,中國科協機關黨委書記兼調研宣傳部部長王春法,中國科協計劃財務部部長王延祜,中國科協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兼組織人事部副部長王守東,中國科協機關離退辦主任薄俊惠,中國科協調研宣傳部副部長納翔,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副局級幹事趙小敏等領導出席了首發式。

科學家親屬代表發言

首發式由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張勤主持

  參加首發式的還有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以及中國動物學會、中國宇航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中國石油學會、中國物理學會、中國核學會、中國科技史學會等相關單位的代表,四位科學家的親屬、生前好友和各界人士,以及首都新聞界記者共60餘人。首發式由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張勤主持。[陳山]

中國科協與國家郵政集團公司領導為郵票首發式揭幕並與四位科學家親屬代表合影。

專題報導·「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逝世

聚焦中國科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背景連結:人物介紹

一、貝時璋

貝時璋早年從事無脊椎動物實驗胚胎學和細胞學的研究,對細胞數恆定動物與再生的關係作貝時璋了深入的研究;30年代初發現了中間性豐年蟲,並觀察到其雌雄生殖細胞的相互轉化現象;70年代提出了細胞重建學說。重視交叉學科,致力於我國生物物理學的發展,先後組織開拓了放射生物學、宇宙生物學、仿生學、生物工程技術、生物控制論等分支領域和相關技術,並培養出一批生物物理學骨幹人才。貝時璋是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和第一屆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榮譽所長。最後一位去世的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貝時璋,1903年10月10日出生在浙江省寧波府鎮海縣濱臨東海的貴駟憩橋村(今屬寧波市鎮海區駱駝街道)上,祖輩靠打魚為生,父親是德商洋行的一位職員。貝時璋12歲隨父親外出求學。先在漢口的德華學校,後到上海的同濟醫工專門學校德文科讀中學。1921年在同濟醫工專門學校的醫預科畢業後到德國留學,先後就讀於福萊堡大學、慕尼黑大學和土濱根大學。1928年3月在圖濱根大學畢業,並得自然科學博士學位。貝時璋在德國的八九年,受到德國傳統的嚴格的生活規律和深刻的學術思想的薰陶,對他以後的科研生涯有很大的影響。在圖濱根大學畢業後留校任助教,在著名的實驗生物學家J.W.哈姆斯(Harms)指導下從事科學研究。1929年秋回國。1930年4月在杭州籌建浙江大學生物系,8月被聘為副教授。辦系伊始,缺乏師資,貝時璋開出組織學、胚胎學、無脊椎動物學、比較解剖學、遺傳學等等課程。除講課外貝時璋堅持科學研究,即使在抗日戰爭期間,浙江大學西遷內地,生活和工作條件極差,仍孜孜不倦地從事科學探索,為浙大生物系培植了濃厚的學術科研氣氛。

在浙江大學20年,他先後擔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理學院院長,培養了眾多學生,推進了我國生物科學的發展,影響深遠。1948年,貝時璋被選舉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948年,受邀請擔任荷蘭國際胚胎學研究所研究員。1949年,當選為荷蘭國際胚胎學研究所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協助籌建中國科學院,他奔走於北京、杭州之間。1950年離開浙江大學到上海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兼所長,1954年,貝時璋為參加科學院學術秘書處工作,將實驗室遷往北京。1957年成立北京實驗生物研究所,他任研究員兼所長。1958年在該所基礎上又改建為生物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兼所長,直到1983年改任名譽所長。

貝時璋學識淵博,治學嚴謹,對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學術兼職很多。1958年起兼中國科技大學生物物理系主任;1978年至1982年兼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生物教學部主任;1978年至1984年任中國動物學會理事長;1980年至1983年任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理事長,1983年至1986年任該學會名譽理事長;1958年至1983年任《中國科學》編委、副主編;1980年至今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生物卷編委會主任;1984年至今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會副主任。貝時璋對分擔的工作,無不奮力完成。如為國務院科學技術規劃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制訂各種近期或長遠規劃,尤其在1956年制訂的12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1973年受當時科學院領導委託撰寫的「科學技術基本建設」的建議以及參加制定1977年國家8年科學規劃時,均全力以赴。2003年10月10日,是貝時璋的百歲壽辰,在百歲生日之前出版他的論文集,是先生最大的心願。先生一直在說,如果論文集出不來,過百歲生日就沒意思。為此,先生用了一年多時間主編完成了《細胞重建》論文集第二集,並由科學出版社於9月正式出版。

由於貝時璋在科學上的突出成就,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被邀任荷蘭國際胚胎學研究所研究員,1949年被選為荷蘭國際胚胎學研究所委員,1955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他曾多次以科學家或科學組織者身份出訪蘇聯、英國、瑞典、加拿大、美國、法國、義大利、奧地利、捷克、匈牙利、尼泊爾、巴基斯坦、越南等國,尤其1972年在中美關係僵持20餘年後,他率領中國科學家代表團,作為友好使者訪問了美國。

貝時璋在近70年的科研及教學生涯中,為我國的科學事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二、錢學森

錢學森是我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傑出代表,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是中國近代力學和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導人。

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學位。

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習,畢業後報考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錄取後在杭州筧橋飛機場實習。1935年至1939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學習,獲碩士學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與數學系學習,獲博士學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研究員。1943年至1945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間:1940年至1945年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員)。1945年至1946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年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氣動力學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回國。1955年至1964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1970年至1982年任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協副主席。還歷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中國宇航學會、中國力學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名譽會長,中科院主席團執行主任、數學物理學部委員。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國科協第三屆全委會主席。1991年5月在中國科協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科協名譽主席。1992年4月被聘為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名譽主席。1994年6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是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傑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學習研究期間,與他人合作完成的《遠程火箭的評論與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飛彈和探空火箭的理論基礎;與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動理論,為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同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根據他的建議,成立了飛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並被任命為委員。1956年,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飛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飛彈、中近程飛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飛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近程飛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論和系統學等。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是中國近代力學和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導人。

1957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979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傑出校友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89年獲「小羅克韋爾獎章」、「世界級科技與工程名人」獎和國際理工研究所名譽成員稱號。1991年10月獲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的「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1995年1月獲「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06年10月獲「中國航天事業50年最高榮譽獎」 。

著有《工程控制論》、《論系統工程》、《星際航行概論》等。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錢學森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三、侯祥麟

侯祥麟1912年出生於廣東汕頭。

1931年考入燕京大學化學系,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湖南、四川、雲南等地從事黨的秘密工作。

1944年赴美留學獲得美國卡乃基理工學院化學工程博士學位

1948年獲美國卡乃基理工學院研究生院化學工程博士學位。後任美國麻薩諸塞理工學院燃料研究室副研究員。

1950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教授,石油工業部生產技術司副司長、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院長、副部長,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技術經濟顧問委員會首席顧問,中國石油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石油工業部科技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委員。

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五至七屆全國政協常委。

為發展中國煉油工藝新技術,研製航空煤油和合成油脂等新產品作出了貢獻。

中國石油化工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他是一位鶴髮童顏、目光坦蕩的九旬老人,也許我們可以用下面的兩個比喻來概括他的人生:如果說二十世紀是華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的一處「險灘」,他就是挺立在這段激流中勇敢的弄潮兒;如果說石油是共和國生生不息軀體裡的「黑色血液」,他就是源源不斷為之輸送「新鮮血液」的「造血人」……

2008年12月8日,侯老於北京逝世,享年96歲。

《我與石油有緣———侯祥麟自述》

自序

1912年4月我出生於廣東省汕頭市的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家庭。

那一年正是民國元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取得了偉大勝利,滿清政府被推翻,中華民國宣告成立,從而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然而,革命果實迅速遭到踐踏,代之以連年的內亂和軍閥混戰,中華民族陷入了更深重的苦難。我從孩提時代起,就親眼目睹了這一切。這種經歷幫助我形成了最初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野蠻侵略和殘暴壓迫,培養了我的抗爭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社會的不公和民眾的苦難,激發了我尋找真理的熱情。我曾經一心執著於工業救國和科學救國的理想,但殘酷的現實打破了我青春的嚮往。大學畢業後,在進步同學的影響下,我讀了大量英文版的馬克思主義著作,書中闡述的關於人類社會的最高理想和科學真理,使我茅塞頓開,首先從理論上心悅誠服地接受了馬列主義,並終生信仰,不曾動搖。

在日本對中國的大舉侵略下,我親眼看到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和蔣介石的兩面派行為,大失所望,決心要尋找堅持抗日的中國共產黨。在抗戰初期,我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決心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貢獻畢生。我也曾渴望到延安去,也曾爭取奔赴抗日戰爭的第一線,由於種種因素未能如願。當時抗戰前線嚴重缺少油料,作為一個青年科技工作者,種種機緣使我一直輾轉在後方從事與煉油化工有關的工作,同時,秘密做黨的工作。

抗戰勝利前夕,在黨組織的支持下,我去美國繼續學習化學工程學,獲博士學位。新中國成立不久,我回到了祖國,投身於新中國石油工業的科學研究事業。可以說,我的後半生與國家新興的石油化工事業緊密相連。我在自己的崗位上,與中國共產黨、全體人民一道經歷了風風雨雨,一道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天,親身參與了國家在變革中的重大曆程,直到新的世紀來臨。

《我與石油有緣———侯祥麟自述》不是一本文學傳記,也不是歷史事件的記錄,只是我在世紀之交的回顧。站在新世紀的起點,回望過去,我和中國一起走過了20世紀幾乎全部的歷程,往事歷歷在目。能夠見證歷史,以個人微薄的力量參與其中,是我的幸運。作為一個老共產黨員,一個科技工作者,我為中國今天取得的巨大進步和欣欣向榮而激動,對更加美好的未來充滿信心。

我知道,我所經歷的人生道路,也是相當多的中國知識分子所走過的路,我的一生無處不打下深刻的時代烙印。所有這些,對未來的人們或許能有一點點啟示。這就是我最真誠的願望。

四、錢三強

錢三強,原名錢秉穹,1913年出生於浙江紹興,共產黨員。錢三強的父親錢玄同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他少年時代即隨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讀於蔡元培任校長的孔德中學,16歲便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32年,又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36年,錢三強畢業後,擔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嚴濟慈所長的助理。翌年,他通過公費留學考試,在盧溝橋的炮聲響起之際,以報國之志赴歐洲,進入巴黎大學居裡試驗室做研究生,導師是居裡的女兒、諾貝爾獎獲得者伊萊娜·居裡及其丈夫約裡奧·居裡。

1940年,錢三強取得了法國國家博士學位,又繼續跟隨第二代居裡夫婦當助手。1946年,他與同一學科的才女何澤慧結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鈾核三裂變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導師約裡奧向世界科學界推薦。不少西方國家的報紙刊物刊登了此事,並稱讚「中國的居裡夫婦發現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國科學院還向錢三強頒發了物理學獎。

1948年夏天,錢三強懷著迎接解放的心情,回到戰亂中的祖國。他回國不久就遇到1949年1月的北平和平解放,他在興奮中騎著自行車趕到長安街匯入歡慶的人群。隨後,北平軍管會主任葉劍英派人找到他,希望他隨解放區的代表團赴法國出席保衛世界和平大會。中共中央還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撥出5萬美元,要他幫助訂購有關原子能方面的儀器和資料。看到共產黨的領導人在新中國尚未建立時就有這種發展科學事業的遠見,錢三強激動得熱淚盈眶。從國外歸來後,他於開國大典當天還應邀登上了天安門。

從新中國建立起,錢三強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業的開創。他在中國科學院擔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後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長、所長,並於1954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5年,中央決定發展本國核力量後,他又成為規劃的制定人。1958年,他參加了蘇聯援助的原子反應堆的建設,並匯聚了一大批核科學家(包括他的夫人),他還將鄧稼先等優秀人才推薦到研製核武器的隊伍中。

1960年,中央決定完全靠自力更生發展原子彈後,已兼任二機部副部長的錢三強擔任了技術上的總負責人、總設計師。他像當年居裡夫婦培養自己那樣,傾注全部心血培養新一代學科帶頭人,在「兩彈一星」的攻堅戰中,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核專家,並在這一領域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發展速度。人們後來不僅稱頌錢三強對極為複雜的各個科技領域和人才使用協調有方,也認為他領導的原子能研究所是「滿門忠烈」的科技大本營。

晚年的錢三強身體日衰,仍擔任了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等職務,一直關心中國核事業的發展。1992年,他因病去世,終年79歲。國慶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錢三強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表彰了這位科學泰鬥的巨大貢獻。

相關焦點

  • 王大珩陳景潤等成《中國現代科學家(八)》紀念郵票主角
    科學精英 國家棟梁《中國現代科學家(八)》紀念郵票【集郵擷趣】日前,中國郵政發行《中國現代科學家(八)》紀念郵票這是中國郵政發行現代科學家系列郵票的第八組。《中國現代科學家》系列郵票,是以宣傳紀念為中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老一輩科學家的系列郵票。它的發行對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於科技工作和知識分子的方針、政策,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風尚,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投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 2009年下半年十大科普事件揭曉 錢學森逝世入選
    2009年下半年十大科普事件揭曉 錢學森逝世入選   按照事件發生時間排序,入選2009年下半年十大科普事件的分別為:達爾文誕辰二百周年,各地舉行紀念活動;公眾科技網、科普博覽創建十年,網絡科普發展喜人;聚焦日全食形成天文科普熱,推進社會化科普;中國科技館新館啟用,全國科普場館建設取得新進展;我國率先研製成功甲流疫苗,中醫藥治療費用更低;「龍騰東方」展示我國航空最新成就;國慶60周年閱兵展示國防科技力量;錢學森貝時璋逝世,大師科學精神廣為傳播
  • 永川龍入選中國恐龍特種郵票
    它一面世,引起世界古生物學界的極大關注,還登上了「中國恐龍」系列郵票。如果你看過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的系列電影《侏羅紀公園》,一定對兇猛狡詐的霸王龍記憶猶新。而活躍在侏羅紀時期的上遊永川龍,滿口巨齒,堪稱一臺移動的「絞肉機」,它的骨架化石曾多次出國展出,還曾登上香港郵局發行的「中國恐龍」系列郵票……事件 永川龍將在「國家名片」上亮相近期,國家郵政局官網公布了《2017年紀特郵票發行計劃》,永川龍成功入選《中國恐龍》特種郵票,並將於2017年5月19日首次發行。
  • 紀念錢學森誕辰100周年 總裝備部在京舉行研討會
    為紀念人民科學家錢學森誕辰100周年,總裝備部今天上午在京舉行錢學森科學精神研討會,來自科技教育界、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戰線的百餘名代表,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學習感悟,深入座談研討錢學森科學精神,共同紀念錢學森同志的偉大人生和歷史貢獻,深切緬懷他的崇高品質和大師風範。
  • 王大珩、黃昆、于敏、陳景潤,4位科學家登上「國家名片」
    中國郵政近日發行《中國現代科學家(八)》紀念郵票,王大珩、黃昆、于敏、陳景潤4位科學巨匠登上「國家名片」。該套紀念郵票一套4枚,面值為4.80元,計劃發行數量為695萬套。王大珩,應用光學家,我國光學事業奠基人之一。
  • 文化合肥:郵票裡的合肥!太驚豔了!
    從安徽省郵政集郵與文化部門獲悉,新中國成立後,有一大批科學家,為國家的經濟建設、民族科技振興,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因此,發行了《中國現代科學家》紀念郵票。而在「國家名片」上,中國現代科學家紀念郵票就先後出現過中科大至少8位科學家的身影。 1958年9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郭沫若擔任校長。
  • 最佳郵票評選紀念張-新中國特殊版式郵票盤點
    新中國的郵票發展史從1949年開始,一直到1979年底都沒有評選過最佳郵票。1980年初為了紀念《集郵》雜誌創刊25周年和《集郵》雜誌的復刊,《集郵》雜誌社發起並舉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年周年最佳郵票評選》活動,對歷年發行的郵票進行總結,評選出最佳紀念郵票和最佳特種郵票各14套,最佳普通郵票2套。
  • 「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錢學森侄子為何這樣說?
    中國功勳錢學森 在20年前,中國還被定位成落後國家,如今中國已經是發展中國家,這個轉變中間承載了多少人的心血,才有今天中國的繁榮景象。 「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火箭之王」等等,相信很多人已經知曉了,他就是錢學森,可以說他為了我國的科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錢學森這樣的頂級科學家為什麼現在這麼少?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 錢學森侄子,2008年獲得諾貝爾獎,獲獎時卻說自己不是中國科學家
    錢學森,中國的火箭之父、航天之父、飛彈之父。我們能夠有今天這般強大,能夠在國際上挺直腰板說話,錢學森老先生功不可沒。如果沒有錢老先生,我們不可能成為軍事大國。我們都知道,錢學森為了能夠回到祖國受盡了苦難。
  • 美華裔入選名廚永久郵票 將中國美食引入美國(圖)
    美華裔入選名廚永久郵票 將中國美食引入美國(圖) 2014-09-29 11:17:42,入選「名廚永久郵票」。圖為廖家艾之子陳祖昌在郵票揭幕式。(美國《世界日報》/陳嘉倩 攝)   中新網9月29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郵局首度推出的「名廚永久郵票」(Celebrity Chefs Forever Stamps),26日在芝加哥千禧公園揭幕,2000萬套限量版「名廚永久郵票」,即日起在全美郵局正式對外發售。
  • 《中國人民警察節》紀念郵票在密雲發行
    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自2021年起,將每年1月10日設立為「中國人民警察節」,這是在國家層面專門為人民警察隊伍設立的節日,是對人民警察隊伍為黨和人民利益英勇奮鬥的充分肯定。《中國人民警察節》紀念郵票於1月10日首發 。
  • 中國郵政發行《己亥年》特種郵票 首發原地紀念郵戳獲民眾追捧
    圖為揚州大批民眾冒雨排隊購買《己亥年》特種郵票。 崔佳明 攝中新網揚州1月5日電 (記者 崔佳明)5日,江蘇揚州舉行《己亥年》特種郵票首發儀式,大批民眾冒雨排隊購買。當日在首發儀式上,作為首發原地之一的揚州「豬草坡(臨)」紀念戳備受民眾追捧。中國郵政發行《己亥年》特種郵票1套2枚,圖案名稱分別為:肥豬旺福、五福齊聚。這兩枚郵票一靜一動、一疏一密、一深一淺,大豬小豬喜氣洋洋,帶給人喜上眉梢、開心歡樂的感覺。
  • 錢學森侄子獲得諾獎後,直言: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
    錢學森,「中國航天之父」和「中國飛彈之父」,作為核心的主導人物,他帶領大家完成了「兩彈一星」的成功發射,使我國的飛彈技術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錢學森一直在我國的科研事業而奮鬥,他把中國的飛彈發射事業,至少向前推進20年。
  • 桐城舉行紀念錢學森歸國65周年暨桐中「錢學森班」揭牌儀式
    10月28日,我市舉行紀念錢學森歸國65周年暨桐城中學「錢學森班」揭牌儀式,中國航天錢學森決策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原裝備發展部副部長、中國載人航天系統副總指揮胡世祥,中國首批航天員趙傳東,中國航天檔案館副館長方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徵7號副總設計師、桐中傑出校友程堂明,安慶市副市長王愛武,桐城市委書記徐雄等出席揭牌儀式
  • 法國發行2018年中國狗年紀念郵票
    新華社巴黎2月3日電(記者張曼)為慶祝中國農曆新年,法國郵政總局3日發行2018年中國狗年生肖紀念郵票,包含一張小全張與一本小本票。該紀念郵票將於2月5日起正式對公眾發售。  據悉,小全張(4枚)由巴黎第五步事務所設計,以黃色為底色,郵票正中位置是一隻尾巴上帶著稻穗的白狗,以月亮和祥云為背景,各有兩枚在左邊印有中文或法文「新年快樂」。  小本票包括12枚郵票,由法國設計師艾蒂安·泰裡設計。
  • 中國郵政發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紀念郵票
    中國郵政發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紀念郵票 2018年11月05日 12:36  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導讀:11月5日至10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今天(5日)上午,中國郵政特此發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紀念郵票一套兩枚,內容分別為開放合作與共享未來,面值2.4元。
  • 「冰墩墩」「雪容融」紀念郵票首發|組圖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北京2022年冬奧會吉祥物和冬帕運會吉祥物》紀念郵票郵折。新京報訊 1月16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吉祥物和冬帕運會吉祥物》紀念郵票在北京冬奧組委揭幕並首發。《北京2022年冬奧會吉祥物和冬帕運會吉祥物》紀念郵票一套2枚,郵票圖案名稱分別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吉祥物、北京2022年冬帕運會吉祥物。
  • 中國郵政發行《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紀念郵票
    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應妮)由中國郵政發行的《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紀念郵票首發儀式28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行。《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紀念郵票一套2枚。郵票圖案名稱分別為:青年恩格斯、工作中的恩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