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上這大雪天來走訪,你們錯過墾區萬畝大地號(三江腹地的二道河農場第六作業區七號地名稱,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糧食種植區)開鐮了。今年可是大豐收。」在黑龍江省農墾區檢察分院門口,該院副檢察長施卉招呼著大家,墾區人特有的粗爽撲面而來。「不過,這個時節正是我們檢察幹警送法、搞預防的好時候。走,我領你們下去看看。現在的北大荒啊,春織錦,夏送綠,秋搖金,冬鋪銀,早已經變成北大倉了……」
黑龍江省農墾區現有土地總面積553.63萬公頃,耕地面積280.1萬公頃,約佔黑龍江省耕地面積總量的四分之一,2010年以來糧食年總產量突破400億斤,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糧食戰略後備基地和農產品加工基地。
近年來,各類強農惠農政策有力地推動了農墾區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但是,各類危害民生民利犯罪也隨之頻發。對此,黑龍江省農墾檢察機關開展了「護墾佑農」專項活動,加大對危害民生民利犯罪案件,特別是職務犯罪案件的查處力度,取得較好的效果。
讓惠農資金「就位」
日前,由建三江農墾區檢察院查辦的孫某挪用公款案塵埃落定。孫某原是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某分公司第六管理區主任,他利用職務便利,指使該管理區出納員將管理區收取的土地承包費303萬元用於支付個人種地費用,償還個人貸款和賭債。目前,建三江農墾區法院以孫某犯挪用公款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十四年。
據施卉介紹,由於農墾區耕地數量多,各個農場的土地承包費數目可觀,個別人趁經手、管理土地承包費之機進行侵佔、挪用。土地承包費主要用於繳納農場職工社會保險費、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性支出補貼等,侵挪行為既影響了農場持續發展,也引起了民憤。
針對此類犯罪日益多發的趨勢,農墾區檢察機關對坑農害農、挪用農業資金的職務犯罪進行專項打擊,先後查辦了墾豐種業有限公司某農場分公司會計張某、出納楊某挪用種子銷售款500萬元購買理財產品,某農場種子公司出納費某挪用種子銷售款購買理財產品和基金等案件。2013年至2015年,農墾區檢察機關共查處涉農職務犯罪案件21件22人,其中挪用種植戶農業生產資金進行銀行理財的11件12人,涉案金額560餘萬元。
為舌尖安全「檢疫」
土地種植、畜牧養殖及由此衍生出來的「綠色食品」基地建設,是農墾區最主要的經濟活動,也是當地百姓利益所在。近年來,農墾區檢察機關依法通過「兩法銜接」平臺監督行政機關移送、公安機關立查退耕還林、食品生產、生豬屠宰等領域涉嫌犯罪案件。
2012年,農墾區檢察分院組織查辦了2名動物檢疫員徇私舞弊案件。該二人明知某屠宰場加工病死豬肉,未經檢疫就偽造檢疫結果,開具動物檢疫合格證,在豬酮體上加蓋滾花檢疫印章,僅一個月就致使297頭病死豬肉流入市場。後來,檢察機關順藤摸瓜,立案查處了另外2人涉嫌動植物檢疫徇私舞弊罪案。
在依法辦理某屠宰場非法屠宰病死豬並騙取國家專項財政補貼案件的基礎上,2013年5月,農墾區檢察分院抽調40人組成辦案組,對負責專項財政補貼審核的相關人員進行立案偵查,目前已有2名副處級幹部、1名動植物檢疫員被追究法律責任,挽回和避免專項財政資金損失500餘萬元。此後,該院還對涉及專項資金發放的相關人員進行反瀆法律宣傳,召集主管部門召開座談會,通報情況並進行專題調研,結合存在的監督漏洞發出檢察建議,達到「查出一案、揪出一面、教育一片」的震懾效果。
向不良種子說「不」
「種子,是農墾區人的香火。每年,我院都把治理假冒偽劣種子案件作為春播前的頭等大事來抓。」談起不良種子的危害,寶泉嶺農墾區檢察院副檢察長包淑萍至今對她親手辦理的一起案件記憶猶新。2012年2月至3月,被告人高綺將未經相關部門審定的19噸玉米種子冒充「德美亞3號」玉米種子,銷售給寶泉嶺農場部分種植戶。該種子跨區種植後未能正常成熟,造成被害人耕地大面積減產。經鑑定,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近800萬元。在被告人受到相應懲罰後,該院主動與工商、質監、公安等部門聯繫,建議以聯席會議、開展共建等多種形式,在每年春耕時節開展打擊假冒偽劣種子宣傳活動,防範坑農、害農事件發生。
為了「北大倉」的豐收
農墾區其他檢察院也在春耕生產之前,積極開展「檢察護墾佑農」等專項檢察,加大對相關犯罪的打擊力度,防止不合格農資商品流入市場。農墾區檢察機關還加強法律宣傳,動員全社會力量檢舉、揭發侵權和制假售假等不法行為,營造了「打假保生產、打侵權保創新」的良好氛圍。
讓「護墾佑農」常態化
2015年初,農墾區檢察分院部署開展為期一年的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和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截至目前,共監督公安機關立案偵查8件9人,其中生豬屠宰領域4件4人,退耕還林領域3件3人,食品領域1件2人;建議行政執法部門移交1件1人。其間,向案發單位發放檢察建議4份,均被採納。
同時,該院制定了《黑龍江墾區檢察機關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服務措施》《墾區檢察分院開展「護墾佑農」專項活動意見》,用機制保障履職常態化。
據了解,「護墾佑農」專項活動立足農墾區實際,主要突出了「三化」——
為經濟發展提供差別化服務。按農墾區「春種、夏管、秋收、冬藏」的季節性工作特點,確定春天普法打假,夏天監督民生項目,秋天打擊「兩搶一盜」,冬季調研聽取民聲。
為社會穩定提供專業化服務。充分發揮檢察機關的觸角作用,做法治宣傳的「廣播員」、解決糾紛的「管家婆」、淨化環境的「守護者」。
為不同群體提供定向化服務。針對不同對象、不同群體,採取不同方式、方法的定點服務,確保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農場開展「訂單式」服務,需要什麼法律問題就講什麼,遇到什麼法律事項就解決什麼;對企業開展「預約式」服務,檢察室將單位地址、預約方式、聯繫電話製成預約卡發放到所轄農場的每個企業;對農戶開展「菜單式」服務,將檢察機關的主要職責及相關業務製作成「服務菜單」發放給農場的所有農戶,為農戶在政策解讀、僱工用工、債務糾紛等方面提供法律意見,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