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作家生存狀態揭秘:年收入千萬者全國50多人

2020-12-15 搜狐網

    來源:楚天金報

  楚天金報訊 本報記者王芳 實習生萬鳴宇 通訊員李振宇

  近一兩年,《甄嬛傳》、《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等網絡作品影視改編大獲成功,網絡作家也逐漸佔據作家富豪榜的半壁江山。網絡寫作這個低門檻的行業,成為無數年輕人夢想踐行之地。

  無限風光的背後,也許是沉悶壓抑的勞作。此前,著名網絡作家南派三叔因病封筆事件,引起業內外譁然,「抱歉,我扛不住了。」儘管屢次登上作家富豪榜,但他感覺「被榨乾了,沒有幸福可言」……

  網絡作家和作品數量居全國前列的湖北,也頻頻上演著草根作者逆襲文壇的神話,並形成了風格鮮明的網絡文學鄂軍,更湧現了「匪我思存」、「貓膩」等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大神級人物。那麼,網絡作家的真實生存狀態到底如何?他們的未來之路又會延展向何方?

  工作狀態

  寫作大量擠佔生活

  一天碼3萬字 一個月難出門

  五年前,劉萍還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行政文員,每天打卡上班,奔波在漢口和武昌之間。2008年4月,她因懷孕辭掉了薪水並不高的工作。2011年,賦閒在家的劉萍,拾起了年少時的寫作夢想,開始用「愛尚萍」的網名在一家網站,發布自己的小說,一開始並沒有什麼關注度,此後掙扎在溫飽線上的劉萍,並沒有氣餒。繼續創作至去年,她的第三部小說《妃常攻略:誓不承君寵》,終於迎來了起色。幾百萬的點擊率,換來了多達七八千元的月收入。

  代價是付出生活,每天早上9時開始到夜晚10時,長達十個多小時的時間,劉萍都在不停地寫作。兩年時間裡,她1個月難以出門一次,1年只拜訪過一兩次朋友。「幸好我做警察的老公特別支持我,很多事情都是他幫我打理好,」不過,這樣一天到晚宅在家裡,也讓劉萍有些擔心,她計劃著,以後每天到樓下走走。

  劉萍說,網絡小說,最重要的就是每天更新,一兩天不更新,讀者就會流失。這也是作為網絡寫手最痛苦的事。最近,劉萍兩部同時上線的作品《至尊庶妃》、《庶女魔妃》,都獲得了不錯的點擊量。但這也給她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今年4月份,她一共交了35萬字的稿件,最多的一天寫了3萬多字。

  劉萍的狀況在湖北的網絡作家圈中,屬於中上水平。而另一位在湖北的「匪我思存」早已獲封全國網絡作家「四大天后」之一。由於行事低調,匪我思存始終以網名示人。她本是經濟學專業出身,在漢從事財務工作。5年出版14本小說,兼職寫小說的匪我思存,堪稱網絡作家高產的典型代表。狀態最好時,她一天能寫1.2萬字,一般情況,創作速度是平均每小時1000字。匪我思存僅從一部小說獲得的收入就高達50萬,但她並沒有放棄原來的工作,「不是為了錢,而是不想和社會脫節。」儘管這樣,匪我思存幾乎所有的業餘時間,全部用於寫作。

  收入水平

  等級分明的金字塔

  收入千萬級的全國僅50多人

  2012年年底,「網絡作家富豪榜」讓一群網絡寫手浮出水面。榜單上,他們動輒上千萬元的收入,讓無數對網絡充滿夢想的人看到了網絡文學的燦爛「錢景」。該榜製作人吳懷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兩年是網絡作家收入的爆發年。」這與讀者的網絡閱讀習慣發展是同步的,「最初的幾年能拿到的收入並不多,大家願意在網絡上付費閱讀是近三五年的事情。」

  宜昌籍的「貓膩」也是圈內大有名氣的作者,去年一年的版稅高達230萬元。「貓膩」本名曉峰,1977年生,起點中文網當紅作者,其作品《朱雀記》曾獲得2007年新浪原創文學獎玄幻類金獎,《慶餘年》更是在2008年網絡小說中紅極一時,受眾多讀者追捧。

  曉峰於2003年開始在網上發文,後來,趨勢漸火,完成《映秀十年事》後,正式啟用「貓膩」這個名字混江湖,開始有目的地進行商業化寫作。從《朱雀記》、《慶餘年》、《間客》一直到《將夜》,逐步成就了他的人氣積累和財富積累之路。

  然而,網絡寫作並非人們想像中的人人都能賺大錢。據劉萍介紹,達到「大神級」收入千萬元的網絡作家,全國也就50多人。「大神」之下,則是數以百萬收入平平甚至慘澹的網絡寫手。

  劉萍說,在網絡寫手中,共分為仙、神等9個級別。級別是按照收入來衡量的,千字15元的,可以算作小仙,20元是中仙,依此類推。「這是一個金字塔式,等級分明的體系,想要跨越和上升並非易事」,目前已成「大仙」的劉萍這樣告訴記者。

  賺錢模式

  讀者付費點擊閱讀

  網站和作者再分帳

  網絡文學始於2002年,最早只是愛好者們將自己的作品以發帖的形式發布在文學論壇上。隨後,國內原創文學網站起點中文網推行VIP制度,讀者讀小說的部分章節需要購買才能看到。這筆利潤由網站和作者分帳。自此,標誌網絡文學商業化模式開始。

  2005年,以網絡作家「血紅」籤約「起點」為標誌,籤約作家制度正式開啟。網絡作家也正式成為一種職業。一般來說,網絡作家寫到10萬字,就可向網站申請籤約。當小說寫到20萬字,有20萬至30萬的讀者後,該書即可登上虛擬書架。網站會統計讀者對一本小說的收藏量給作者發錢。如果網絡作家的小說達不到收藏量,可向網站申請每月1300元的最低保障。「起點」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在網絡文學界,寫小說的人很多,可能真正籤約上架的作者並不多。大概只有20%的作者的書能上架銷售,10%的作者因收藏量不夠,只能申請網站低保。可是如果有的作者不幸幾個月收藏量都沒有提升的話,網站會停止給他們發工資。因此,他認識的一些剛進入圈子的網絡作家,每月的收入只夠交房租而已。

  據了解,網絡作家們賺錢的來源不僅僅限於網絡用手機看書的讀者越來越多,文學網站和移動運營商合作,收取讀者手機看書的費用。這筆費用移動運營商分六成,其餘四成由網站和網絡作家平分。而有的網絡作品還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和網路遊戲,作家們也會收穫改編的版權費。

  支持扶植

  站在轉型路口

  亟待誕生本土「孵化器」

  2010年,湖北在全國率先成立網絡文化協會文學分會,網絡文學首次納入。湖北省作協也吸納網絡作家入會,從體制上肯定了網絡作家的地位。

  記者從省作協了解到,根據目前的《湖北省作家協會入會條件細則》規定,在各大文學網站發表的文學作品中,獲獎(網絡獎)作品、精華帖或轉載帖達30萬字,開個人文學博客3年以上寫博字數在50萬字以上,或連續擔任文學版主3年以上,戶籍在湖北省者均可申請加入湖北省作協。省作協主席方方告訴記者,「相對於紙媒文學作品,網絡文學作品缺少把關的人,所以在總體質量上不高。在接納網絡文學作家時,省作協並不會因此降低標準,相反會進行嚴格的質量審核,確保優秀的作者加入。」

  對此,文化評論專欄作者韓浩月認為,作協大門向網絡寫手敞開是大勢所趨,「『招安』不降標準體現了一種進步,是對網絡文學的認可,說明了傳統文學界與網絡文學界之間的隔閡正在逐漸縮小。」湖北大學教授劉川鄂表示,多年來,他始終努力將網絡文學的現象融入他的課堂教學中,正是基於他對網絡文學發展前景的看好。

  「網絡文學要健康發展,離不開各方面的支持,湖北應該儘快為本地的網絡小說作者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使之真正形成產業」,湖北知名網絡小說家王曉英在談及湖北網絡文學生存現狀時這樣呼籲。王曉英說,「像新浪、起點這樣的網絡小說平臺,對網絡小說作品是一種孵化器。而書商、出版社、文化公司的慧眼識珠,對於網絡小說作家來講也是很大的刺激。和其他地方相比,湖北目前的主要問題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缺乏一流的文學網站,二是缺乏引領運營文化的策劃人才,三是缺乏出版、刊物對網絡作家的扶持。」

  記者從省作協獲悉,今年湖北省已經進一步加大了扶持力度。在最近啟動的第五屆湖北網絡文化節暨網絡文學大賽中,主辦方設置了100萬元人民幣大獎,將以此迎接和鼓勵今年的最佳網絡寫作者。

相關焦點

  • 網絡作家平均年收入3230萬元
    有數據顯示,2016年排名前十的網絡作家的年收入平均數為:3230萬元,這一數字已經是傳統線下作家年收入的兩倍,而現象級劇作家的年收入更是達到上億元,網絡作家正在取代傳統作家,成為智慧財產權的最大受益者,這一點,從現象級影視作品的更迭就能看出。
  • 「中國網絡文學小鎮」授牌,國內主要網站湘籍作家已超過50萬人
    在11月19日召開的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開幕式上,長沙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陳剛為中國網絡文學小鎮授牌,湖南省網絡作家協會主席餘豔接牌。 「中國網絡文學小鎮」項目於2018年3月啟動,2019年1月29日中國作家協會下發批文,成為繼浙江後第二個「國字號」的網絡文學示範基地。中國作協和省委宣傳部共同做指導單位,與長沙市、開福區形成省、市、區三級共建。今年7月31日,中國網絡文學小鎮首批網絡作家正式入園,妖夜、流浪的軍刀、憤怒的香蕉、丁墨、中秋月明等30名網絡文學大神入駐,引起了各大媒體的關注。
  • 前十大網絡作家平均年收入3230萬 作家蔡駿:要沉下心把作品做好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現象劇作者年收入上億 IP熱催生網絡作家新富豪作者: 陳漢辭[ 「公司上市,事宜很多,一旦涉及資本,多少有所變化,或更貼近市場需求進行創作,或選擇打磨精耕細作的作品,這兩種選擇都有利弊,前者減少時間成本,但創作未必是精良的
  • 網絡作家何常在:網絡文學未來三五年將大洗牌
    中新網石家莊11月6日電 (高紅超)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同時也催生了網絡文學的蓬勃發展。隨著各地作協紛紛吸收網絡寫手成為會員,近一兩年,北京、重慶、上海、浙江等地的作協更是紛紛成立網絡作家協會,網絡文學開始得到主流文學的關注和接納。
  • 現象劇作者年收入上億!IP熱催生網絡作家新富豪
    IP影視化風靡雲蒸,但作家蔡駿認為,很多事情不可以本末倒置。根據上市公司公告、文學網站站內信息以及網絡公開資料,目前已知採購價格的幾十部影視IP中,版權價格1000萬元以上作品有十餘部,100萬元以上作品40多部,還有50多部在等待開發。加之網劇分帳升級,幾大平臺推出不同培訓計劃,核心都是向市場輸送大量優質IP。
  • 網絡作家榜出爐 他們收入多少?文章是怎麼寫的?
    「寫作時不會蓬頭垢面」……4月11日,三江學院網絡文學人才培養研討會上,跳舞、天使奧斯卡、真邪、千幻冰雲等多位神秘的大神級網絡作家現身。網絡作家們透露,頂尖從業者收入頗高,2016年網絡作家富豪榜上,榜首作家的年收入過億元。
  • 網絡作家生存現狀:每天寫6000字小說還吃低保
    王勇今年25歲,筆名瀟銘,一家中文網站籤約作家。前不久,他母親生病,無法承擔8萬餘元手術費。很多人以為網絡作家很光鮮,其實光鮮的只是其中極少數的大神,他們中的絕大多數生活壓力很大,有的甚至還要向籤約的網站申請低保。
  • ...取名荷琳懷念妹妹;現象劇作者年收入上億 IP熱催生網絡作家新富豪
    當天,兩人狀態平淡,神情略顯憔悴。王寶強身穿一件黑色上衣,背後骷髏圖案,戴著黑墨鏡,女友馮清也未精緻打扮。 4、63歲閻維文演出近照頭髮花白 與搭檔高歌精神狀態佳
  • 晉江網絡作家那麼多,但真正賺錢的,只有她們這一批……
    基於此,這部小說的版權收益才能罕見的達到4000萬……前有唐家三少、天蠶土豆等頂級大神年收入過億,後又有墨香銅臭單部作品價值4000萬。網絡作家真的有那麼賺錢嗎?只有像非天夜翔、天籟紙鳶、priest、淮上、巫哲、西子緒、墨香銅臭、漫漫何其多等頂流作家,才能通過創作實現財務自由!她們單單是版權費用,就是一筆近千萬的費用。好比priest的,創作生涯中創作過不下於10部作品。如果所有作品的版權全部出售,那能夠賺取的金額,將會是一筆天價!
  • 寫手披露:中國網絡作家年收入超百萬的有五六位
    寫手披露:中國網絡作家年收入超百萬的有五六位 2008年12月29日 16:27 來源:錢江晚報 發表評論   前天,浙江省作協主席程蔚東與浙江網絡作家滄月
  • 網絡寫手生存現狀:3%月薪超萬元 九成人沒錢拿
    網絡作家收入構成  致富主要靠販售「全版權」  唐家三少三年收入過億  唐家三少2014年版稅收入高達5000萬,三年收入甚至過億。不過在夕月看來,目前收入最高的還是影視劇,「如果你自己不擔任編劇的話,只是版權就可以賣到10 萬~50萬,而且大部分公司會收購你一系列作品,很多人輕輕鬆鬆就收入幾百萬。如果你同時擔任編劇的話,那麼電視劇就是一集收幾萬, 電影還會參與最後的票房分成。」
  • 湖北網絡作家一年賺數百萬 1天碼字3萬1月難出門
    儘管屢次登上作家富豪榜,但他感覺「被榨乾了,沒有幸福可言」……  網絡作家和作品數量居全國前列的湖北,也頻頻上演著草根作者逆襲文壇的神話,並形成了風格鮮明的網絡文學鄂軍,更湧現了「匪我思存」、「貓膩」等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大神級人物。那麼,網絡作家的真實生存狀態到底如何?他們的未來之路又會延展向何方?
  • 網絡作家的真實收入你知道多少
    這下子可了不得了,雖然這部玄幻小說爛尾了,但天蠶土豆賺的錢卻比之前更多了,在2017年,年收入達到了6000多萬,都快比得上前兩年收入的總和了!3.辰東辰東,原名楊振東,中國北京市人,著名網絡作家,崛起於網絡文學青銅時代,是當前網文界最具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作者之一。
  • 網絡作家人氣高引關注 天蠶土豆年收入過千萬
    [導讀]「網絡文學是一種挺新鮮的文學,與傳統文學相比,可能有些人會覺得網絡文學比較輕。我們最早出的實體書銷量比較低,一本書一兩萬冊已經很好了,但現在書銷量開始提高,說明有它的價值」。網絡作家天蠶土豆(中)亮相書友會。田超供圖上海書展期間,除了梁曉聲、蘇童、易中天等傳統作家籤售火爆,天蠶土豆等一批網絡作家同樣吸引了大批讀者前往。
  • 重慶網絡寫手現狀調查:大部分月收入4千到1萬
    重慶也屬於網絡文學發展重鎮,這裡有超過4萬名網絡作者,還有數名年收入過百萬的「大神」,那麼,他們這個群體的生存狀態是怎樣的?  生存狀態:大環境雖好,但成名不易  數量  超過4萬人  但大神很少  小橋老樹(代表作《侯衛東官場筆記》):重慶網絡文學有兩個特點,一是數量大,網絡作者數超過4萬人;二是全國性的大神少。
  • 網絡文學作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而今天的人們談起網絡作家時,關心的多是誰的作品改編成的IP劇即將上架上映、誰的IP又賣出了多麼驚人的價錢。在這二十餘年間,網絡文學創作者的生存境遇與評價體系,發生了多重的複雜變化。2 網絡作家的整體生存狀況然而,無論在哪一個階段,「大神」作者都只是一眾網絡作家中的鳳毛麟角。不是每一位網絡作家都能靠在網上寫小說養活自己,也不是每個進行網絡創作的寫手,都能從中獲得經濟收益。
  • ——網絡文學作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十年前,人們說起網絡作家時,大都半是豔羨、半是鄙夷地列舉出三少(唐家三少)、土豆(天蠶土豆)、番茄(我吃西紅柿)等頂級「大神」,輔以他們的「小白文」在VIP訂閱上的輝煌成績作為註腳。而今天的人們談起網絡作家時,關心的多是誰的作品改編成的IP劇即將上架上映、誰的IP又賣出了多麼驚人的價錢。在這二十餘年間,網絡文學創作者的生存境遇與評價體系,發生了多重的複雜變化。
  • 傳統作家收入為何低於網絡作家,中國作家收入為何遠低於英美作家
    一、第13屆作家榜是一張主榜單,其中主要是傳統作家在由封面新聞出品的「第13屆作家榜」中,唐家三少和天蠶土豆等作家未上榜,筆者最初給出的解釋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並非圖書出版版稅。但細想之下,即使純粹考量圖書出版版稅,唐家三少等網絡作家也應當能躋身其中(此榜單第50名為香港作家張小嫻,125萬)。隨後筆者想到了另一個解釋:此榜單是傳統作家榜,並未將網絡作家納入其中。
  • 網絡名家收入超明星作家 唐家三少年入5000萬(圖)
    網絡著名寫手今年的收入保持增長,對於連續3年摘得網絡作家富豪榜首位的唐家三少,他的3年收入完成三級跳,而天蠶土豆的版稅收入從去年的2000萬增加至2550萬,辰東則從1000萬上升至2800萬,網絡作家耳根從去年500萬直接增加到2500萬。
  • 肖驚鴻:網絡文學作家收入差距懸殊
    一說有四千多部網絡文學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電視、遊戲、動畫、漫畫、網絡劇、舞臺劇等等。其次網絡作家分布廣泛,遍及全國,主體70%以上生活在二三線城市,這和其他領域人才分布有明顯的差異,這個人才隊伍結構合理,而且形成了梯隊。第三,網絡寫作中的佼佼者70%以上具有大學以上學歷,且是分文科專業。作者身份結構的多元化,就為網絡文學這個行業的發展產生了持續不斷的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