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9月21日電為慶祝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50周年,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今天在京舉行記者招待會。與會基督教負責人指出,總結50年來的經驗,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只有「三自」——「自治、自養、自傳」才是中國基督教正確的辦教方向和原則。
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羅冠宗、中國基督教協會會長韓文藻、中國基督教協會副會長曹聖潔、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鄧福村介紹中國基督教情況並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中國基督教為什麼要發起三自愛國運動?羅冠宗介紹說,這是同基督教在中國的歷史分不開的。自從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強迫中國清政府籤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以後,經過歷次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中國淪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國家受侵略、人民受欺凌。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前,帝國主義一直利用基督教、利用傳教士為其侵略服務,從來沒有停止。
羅冠宗說,1950年9月23日,《中國基督教在新中國建設中努力的途徑》宣言發表。這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宣言是中國基督教邁向新時代的一個裡程碑。在50年代中國基督教的三自愛國運動中,中國基督徒第一次站起來,以其鮮明的政治立場,揭露了西方對華傳教運動與帝國主義對華侵略的關係,譴責某些堅持帝國主義立場的傳教士利用基督教進行侵略的事實,宣告中國基督教堅決割斷與帝國主義的關係,擺脫外國差會的控制,走上一條與新中國面貌相稱的自治、自養、自傳的新路。
有記者問,基督教、天主教為什麼會被稱為「洋教」?韓文藻回答說,基督教、天主教在舊中國被稱為「洋教」,不是因為它是外來宗教,而是因為它被帝國主義利用。首先,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傳入我國都同西方列強的強權政治有關,又依靠強權政治勢力的扶持得以生存。中國近代史中,許多不平等條約的籤訂都有基督教的西方傳教士直接參與,許多教案的發生同天主教的西方傳教士密切相關。其次基督教和天主教傳入中國後,其傳教工作都由基督教的外國差會、天主教的外國修會控制。單憑這兩條,不就已經使天、基兩教洋氣十足了嗎?
韓文藻指出,三自愛國運動最卓越的貢獻,就是它摘掉了基督教「洋教」的帽子,把被外國差會控制的、為帝國主義侵略服務的基督教,改變成為中國基督徒獨立自主、自辦的基督教,從而改變了「洋教」面貌,激發了中國基督徒愛國愛教的熱情,為按三自原則辦好教會打下堅實基礎。
鄧福村就西方傳教士的作用回答了記者的提問。他說,西方國家的傳教運動是伴隨著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擴張而來到中國,一些傳教士直接參與了罪惡的鴉片貿易和不平等條約的起草,甚至直接參與侵略與掠奪。如第一位來中國的新教傳教士馬禮遜,1825年給當時販運鴉片到中國的東印度公司董事會寫信說:「我在中國漫長的十五年裡,依照你們在那裡的職員們的要求,常常冒著個人生命的危險和痛苦,忠心耿耿地為貴公司的利益(販運鴉片的利益)服務,整個公司以及廣州當地的商人可以證明。」美國人摩裡遜在他寫的《麻薩諸塞航海史》中說:「基督教的傳教士都不反對這種貿易(指鴉片貿易),他們乘販運鴉片的飛剪船到中國去,他們還從販運鴉片的公司和商人的手中接受捐款,他們都說鴉片對中國人是無害的,就像酒對美國是無害的一樣。」
他說,傳教士中一些人如郭實臘、馬儒翰,他們直接參與談判使中國人民蒙受百年屈辱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起草條約條款;也有的直接參加八國聯軍充當情報官,如衛三畏、寶復禮等。這就是在中國人民心目中為什麼將西方傳教士與帝國主義侵略、與鴉片商聯繫起來的原因。
關於中國基督教在今天是不是還要堅持「三自」問題,曹聖潔說,中國基督教在50年代已經自辦,但是我們的目標不僅是自辦,而是要把教會辦得更好,能夠與祖國的面貌相稱。要辦好中國基督教,必須有正確的方向和指導原則。最近我們總結50年來的經驗,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只有「三自」才是正確的辦教方向和原則。
曹聖潔指出,從外部來說,境外敵對勢力並沒有放棄重新控制中國基督教的意圖。他們有的派遣人員以各種身份為掩護,在我國國內秘密設立據點,藉「傳教」散布破壞我國的言論;有的利用金錢收買基督教內的人員進行非法、違法活動。我們必須堅持「三自」方向,才能抵制敵對勢力利用基督教「西化」、「分化」中國的陰謀。從內部來說,我們在實現「自治」、「自養」、「自傳」的過程中,還有許多需要努力之處。我們必須在三自原則指引下加強自身建設,特別在神學思想建設方面要多下功夫,才能引導信徒在思想上真正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