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瓜嫁接栽培的防病增產效果分析
朱雪蓮
哈密瓜現已成為鄯善縣乃至新疆一大名優特產。但新疆哈密瓜抗枯萎病能力較差,如果大範圍發生瓜類枯萎病,會嚴重影響當地哈密瓜產量,給農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為避免枯萎病的發生,人們開始研究嫁接栽培對哈密瓜防病增產的效果,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方法
嫁接育苗試驗在鄯善縣農業基地中進行,哈密瓜為接穗,黑籽南瓜為砧木,採用了 4 種嫁接方式,分別為:斜接法(胚軸斜面插接法)、插接法(生長點插接法)、劈接法(生長點劈接法)、靠接法(胚軸靠接法)。試驗中採用自根苗對照、無土培育方法,基質採用了處理過的爐渣,pH 值為 7,營養配方為簡化的霍格蘭配方。提前 1 周時間種植黑籽南瓜,之後點播哈密瓜籽,在播種後 3~5 天進行嫁接,完成嫁接後將瓜苗放到育苗盤中(規格為 60cm ×40cm ×10cm),育苗盤使用遮陽網遮蔭。每種嫁接方式使用 100 株試樣,3 次重複,每種共計300 株。成苗之後在鄯善縣哈密瓜種植基地中移栽,行距、株距分別為 1.5m 、0.4m ,每個小區面積為 45m2 ,隨機排列,以自根苗作為對照 。
1.2 育苗與嫁接
以上 4 種嫁接方法可分為無土培育和有土培育 2種方法,有土培育用營養土育苗,播種時間和無土培育相同。完成嫁接後,將瓜苗放入育苗盤中,採用相同的管理形式,每種嫁接方法使用 100 株,重複 3 次,共 300株,採用隨機排列方式,自根苗為對照苗。在嫁接後次日進行觀察,每天取樣 1 次,每種嫁接方式取 5 株試樣,通過顯微鏡設備觀察接口表現、成活周期、成苗時間、成活率、成苗率等。根系形狀測定每隔 5 天取樣 1次,將根莖整個挖出,用清水緩緩衝洗乾淨,在子葉節部位剪斷植株,分為根部和冠部,之後進行測定。
1.3 測量方法
清洗完成後用吸水紙將表面水分吸收乾淨,使用高精度電子天平稱重。將烘箱溫度調節到 105℃,放入根樣烘烤 2h,之後放入到 75℃的烘箱中,到重量不變後稱重。根長採用直接測定法,將根系拉直、不重合,使用捲尺測量主根長度、最長根長度、最短根長度,並取均值作為標準值。根體積採用排水法,通過恆定體積水中加入根系,計算二者水體積差即可得到根部體積。結瓜期觀測葉面積、葉片數量、雌花數、坐瓜率、單瓜重量、瓜形狀,在瓜果成熟之後統計單株產量、單位面積產量。
2 試驗結果
2.1 成苗情況
(1)在成苗方面,通過檢測無土育苗,其比有土育苗嫁接口汙染率更低,成苗率高,縮短了育苗期,表明無土栽培方法在哈密瓜嫁接栽培中更具優勢。(2)在嫁接方法層面,嫁接口汙染率最低的為斜插法,汙染最高的是靠接法,在成苗率上也可以反映該問題,斜插接法成活率為 95.3% ,靠接法成苗率為 77.7% ,差異明顯。(3)在育苗周期上,斜插法用時最短,各個小區平均為40d,劈接法、靠接法耗時較長,整體上無土栽培要比有土栽培節省 1~2 周時間。
2.2 嫁接苗生長情況
選擇黑籽南瓜砧木,是由於砧木根系發達,營養吸收能力強,所以,所有嫁接苗各項生長指標相比自根苗都有顯著提升,各組嫁接苗之間差異並不顯著。整體來看,嫁接哈密瓜苗相比自根苗平均淨光合速率提升24.2% ,比葉重提升 37.7% ,壯苗指標提升 166% 。
其中,插接法效率高、方法簡單、成活率高,靠接法由於保留了砧木根系,初期嫁接更易管理。插接法、斜插法相比劈裂法、靠接法操作更便捷,愈傷組織、導管形成時間周期短。無土培育的接口汙染率小、成苗率高,縮短了育苗周期,且無土培育的根系相對發達,幼苗長勢更好、十分健壯,也為後期提升產量、防病能力提供了前提條件。所以,在無土培育中,哈密瓜插接法是十分有效的方式,在 4 種嫁接方法中綜合表現最優。
2.3 防病效果
不同嫁接栽培方法對哈密瓜苗枯萎病發病率、發病部位有明顯影響,並且無土育苗相比有土育苗的發病率低 7% ~14% ,相比自根苗防病效果有顯著差異。在4 種嫁接方法中,枯萎病發病率較低的為斜插法、插接法,可以達到 91% 以上 。無土育苗插接法、斜插法防病效果最好。從發病部位來看,無土育苗發病率更低,這是因為和嫁接位置高低與是否產生根系有直接聯繫。嫁接苗枯萎病感染主要集中在嫁接口位置,表明嫁接護根效果良好。
嫁接方法的哈密瓜根系表現要比自根哈密瓜更加發達,根系體積大、根系長,無土培育哈密瓜苗的防病性能比有土培育哈密瓜更好,相比自根哈密瓜防病能力增加有顯著差異。有土育苗中哈密瓜病患位置主要是嫁接口部位,由於嫁接位置較低,容易受到土壤汙染而患病。其中,插接法相比其它 3 種嫁接方法嫁接口位置更高,所以,接口癒合效果最好,防病性能也最強。總之,在無土培育條件下,插接法的防病性能最佳。
2.4 增產效果
不同嫁接栽培方法產量和自根苗產量之間有明顯差異,無土培育要比有土培育產量有顯著優勢。嫁接苗平均要比自根苗增產 60% 以上,插接法增產效果最明顯,達到了 101.6% 。其次是斜插接法,這是由於斜插接法相比自根苗降低了 5 個節,增加了雌花數量,保證了結瓜數量。在生長後期,由於採用嫁接法提高了抗枯萎能力,植株生長非常旺盛,延長了嫁接哈密瓜的生育期,保證了最終產量。在單瓜質量方面,斜插法、插接法後期單瓜質量顯著增加,其中,斜插法由於要疏花疏果,因此更具增產潛力。在嫁接品質層面分析,嫁接哈密瓜與自根哈密瓜味道幾乎無差別,並且嫁接哈密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高 3.5% 。
可見,哈密瓜嫁接相比自根哈密瓜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產效果,實現了當地哈密瓜種植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無土培育相比有土培育增產效果明顯,特別是在後期增產當中,嫁接苗由於根系發達、植株健壯、長勢好,防病性能明顯增強,生長周期明顯延長,可以保持持續增產。其中在 4 種嫁接方法中,插接法相比其他 3 種嫁接方法後期增產潛力更大。
3 哈密瓜嫁接培育要點
3.1 種子處理
將哈密瓜種子先浸種 2h,再曬種 1~2d,用於打破種子休眠,曬種後在水中浸泡 1h,讓種子皮吸水軟化。種子表面會出現一層黏液,搓洗乾淨。將種子撈出後,在 3kg水中加入多菌靈 2m L,浸種 1kg,除去種子病菌,之後用水衝淨。南瓜子在 32℃環境下,30h 以內即可出芽,在32~34℃環境下 18h 即可出芽,齊芽後放到 15℃環境下低溫煉芽,保證幼芽適應性。首先播種哈密瓜籽,覆蓋薄膜保溫保溼,出苗後播在育苗床中,採用營養土作為基質,覆蓋 1.5cm 厚的細沙,之後再覆膜保溼。
3.2 溫度控制
在播種出芽前,地溫不得低於 15℃。棚室溫度維持在 30℃,3~4d 即可出苗,在大部分幼苗出土後去除地膜,避免溫度過高造成胚軸徒長。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夜晚溫度控制在 18℃,嚴控水分。如果土壤乾裂,可以蓋上一層潮溼細土降低蒸發量。嫁接前 1~2d 適當通風煉苗,保證苗木的適應性和抗逆性。
3.3 嫁接
準備好刀具和圓口夾具,使用 75% 百菌清 800 倍液消毒。嫁接前 1d 澆灌砧木,使用 50% 甲基託布津 500倍液對砧木以及周圍環境進行噴霧消毒。嫁接場所用遮陽網覆蓋,溫度控制在 25℃,支好拱棚,嫁接完成後覆蓋薄膜,做好遮蔭工作。
3.4 嫁接後管理
嫁接後 3 天是保證苗木成活率的關鍵,白天溫度控制在 26~28℃,夜間溫度控制在 20℃,相對溼度不低於90% ,主要做好扣棚、遮陽、保溼工作。嫁接後 4~7d 作為接口位置網狀組織形成階段,該階段白天溫度保持在25℃,夜間溫度保持在 15℃,溼度控制在 90% ,需適當通風排放溼氣。嫁接後 8~12d 是瓜苗直導管形成期,白天和夜晚溫度保持不變,溼度可降低至 80% ,適當通風,增加光照度,以不打蔫為基準。在定植 15d 後白天溫度控制在 28~30℃,夜間溫度控制在 15℃,提前 2d 少量斷根,嚴格控制水分,避免出現積水,否則會滋生細菌,提高患病率,適當提高晝夜溫差,煉苗促進幼果生成。
3.5 注意事項
整個嫁接流程必須要足夠規範、熟練,細節決定了瓜苗成活率。嫁接後 3d 必須要覆蓋地膜保溼,避免瓜苗打蔫,初期發現打蔫即可澆灌,加快傷口癒合速度。地溫必須要保持在 15℃以上,才能保持瓜苗正常生長。
4 結語
綜上所述,新疆地區作為哈密瓜生產基地,隨著種植規模擴大,導致瓜類枯萎病發病率有所增加,近些年為了減少枯萎病對當地哈密瓜種植產量、質量的影響,合理選擇哈密瓜嫁接栽培技術變得尤為重要。通過上述闡述,相比自根哈密瓜,4 種哈密瓜嫁接方法綜合表現均有明顯提升,其中斜接法、插接法表現較好,為推動當地哈密瓜種植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