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樹分布及品種、繁殖和栽培
一、經濟價值:柿樹為我國原產,栽培歷史久遠。生長快,結果早,壽命長,產量高,是南北各地廣為栽培的重要木本糧食樹種之一。柿子味甜可口,營養豐富,既可生食,又可加工釀酒、制醋和制柿餅,是人民群眾喜愛的果品。柿餅和柿於亦可代糧,是很好的補充食品。還可從柿果中提取藥用及工業用的柿霜,從青果中提取柿油(又稱柿漆),可用於塗染雨傘及魚網。柿的木材堅實強韌,紋理細緻,心材帶黑色,可供紡織木梭、線軸、器具及細木工等用。此外,柿花是良好蜜源;秋季果熟葉紅,亦是「四旁」綠化的優良樹種。
二、分布及品種:柿樹分布很廣,除冬季嚴寒地區外均有栽培,從長城以南各省以及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等都有分布。垂直分布隨緯度變化而異,緯度越高,分布的高度越低。柿樹品種品系繁多,據調查全國有柿品種240個以上。由於地理分布影響,大體可分為南型和北型兩個群系。北型柿耐寒,性喜乾旱,果皮薄色淺;南型柿耐寒力弱,亦不耐乾旱,果皮較厚且色濃。從外形上,南方柿品種有以下幾種:
1、圓柿:果實圓球形或扁圓形,如閩西的「團柿」。
2、四稜柿:果實圓略呈方形,有四稜,如廣東東莞的「方柿」,閩南的「四瓣柿」等。
3、八稜柿:果扁平,有八稜。本種不多見。
4、盤柿:果實基部或中腰部有縊溝。如湖南的「腰帶柿」,貴州的「大花柿」等。
三、華南各地柿的優良品種主要有:
1、大紅柿:產廣東番禺、汕頭、廣州等地。果實大,平均果重140-170克,果圓錐形,果肉質軟,味甜,耐貯運。
2、斯文柿:產廣東番禺。果橢圓形,不需脫澀即可食用,味甜而有芳香。
3、牛心柿:產於華南各地,如廣東東莞,廣西陽朔、臨桂,福建的詔安、漳浦、海澄等地。果心臟形,果中小,重120-210克,單株產100—1000公斤,為生食及加工的優良品種。
4、油柿:產於福建安溪。果扁圓形,果大,重約330克,果味清甜,品質上等。株產100-850公斤。宜生食和加工。
四、柿樹特性:柿樹為柿科柿屬的落葉喬木,樹高達10米以上,樹冠8-10米,近球形;樹皮深灰色,裂成長方形小塊片固著樹上。葉卵狀橢圓形或短圓狀橢圓形,長6-14釐米,葉柄長1-1.5釐米。花黃白色,雌雄異株或雜性同株;雄花為聚傘花序,雌花單生葉腋花彎綠色,4(3-7)裂,果熟時宿存並增大。漿果;種子大扁平。花期5-6月;9-10月果熟。柿的結果枝發生於結果母枝的頂芽及其下的1-2個側芽。座果率因品種枝條部位而異,例如大果品種座果率較低,小果品種則較高,側枝座果率較低,頂枝則較高。嫁接繁殖的柿樹5-6年開始結果,10年後進入盛果期,300餘齡的老樹仍可豐產。柿樹原產於我國長江流域,最適宜於溫暖溼潤的氣候條件,在休眠期能耐低溫。深根性樹種,對土壤要求不嚴,耐瘠薄,抗旱性較強,不耐鹽鹼土;喜深厚的中性粘壤土、沙壤土及黃土無論是山地、丘陵和平原,只要不在風口處都可栽植。常見於屋前屋後、田邊路旁和低山緩坡地。
五、繁殖和栽培:
1、嫁接:柿樹一般釆用嫁接繁殖。砧木主要是野柿及栽培柿。嫁接方法很多,有劈接、皮接和芽接等,但以劈接法最常用。劈接以樹液流動旺盛的春季或7月間進行,而芽接在樹液流動緩慢的5月底前後或8月底前後,成活率較高。劈接應選優良品種1年生的結果枝為接穗,穗長6—8釐米,一般具有8個芽,然後用枝剪或手鋸把2年生的砧木在離地3—8釐米處切斷,再用嫁接刀沿斷面中央劈開,深度為3-5釐米,並用小竹片插進裂口。再將接穗削成楔形,削麵長度與砧木劈口深度相等,插入接穗,使兩者緊接。外用蕉葉(或竹葉)包紮,並用疏鬆細土培至第1個芽處,待接穗萌發後除去。嫁接時,動作要迅速,熟練,隨切隨接,以提高成活率。有些地方亦多採用方塊芽接,成活率亦高。
2、定植:柿樹1年生嫁接苗即可用來栽植,定植在春、秋季均可,栽植密度一般平地每畝為15株,株行距5×8米,山坡地每畝27株左右,株行距5×5米。有些地區採用先定植野生苗,4一5年後再嫁接,效果亦好。
3、撫育:柿樹根系的特點是主根發達,鬚根少,為保證樹體生長旺盛和增產果實,成片的柿園應進行行間深耕;零星散植的,每年應進行刨樹盤、深耕,但不要傷大根,並用火燒土、塘泥或肥沃表土進行培土。施肥灌水是增產的重要措施,柿樹需氮肥較多,氮肥足可以促使新梢生長,形成良好的結果母枝,提高座果率。施追肥要掌握在萌芽期、果實發育期和花芽充實期。灌水般結合施肥進行。柿樹修剪一般以冬季為主,在落葉後到次年萌芽前進行。主要除去樹幹基部的萌櫱枝、枯病枝、纖弱下垂枝等。對已結過果的結果枝亦要適當短截或疏剪。
六、病蟲害防治:柿病害有角斑病,引起早期落葉,並造成落果或果實發育不良。可用波爾多液每半月噴射1次,噴2、3次即可。蟲害有柿介殼蟲、柿毛蟲、柿天牛等,用70%的敵百蟲原藥,稀釋200—35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還應保護柿介殼蟲的天敵,如黑緣紅瓢蟲和小黑瓢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