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之行(三)——九龍壁、華嚴寺

2020-09-24 位卑未敢忘憂國

逛完北嶽恆山之後,坐著大巴,兩個小時不到的時間,返回了大同。在東關客運站下車後,坐27路公交車,目的地:九龍壁。

慣例,先介紹一下大同九龍壁的大概情況:這塊九龍壁,建於明代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邸前照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壁高8米,厚2.02米,長45.5米。壁上均勻協調地分布著9條飛龍。兩側為日月圖案。廡殿式壁頂,正脊飾凸雕蓮花及遊龍,四角戧脊置走獸 ,壁面由426塊特製五彩琉璃構件拼砌而成。9條飛龍氣勢磅礴,飛騰之勢躍然壁上。

大同九龍壁,龍的間隙由山石、水草圖案填充,互相映照、烘託。壁頂覆蓋琉璃瓦,頂下由琉璃鬥拱支撐。壁底為須彌座,高2.09米,敦實富麗,上雕41組二龍戲珠圖案。腰部由75塊琉璃磚組成浮雕,有牛、馬、羊、狗、鹿、兔等多種動物形象,生動活潑,多彩多姿。

九龍壁其實就是照壁,又叫影壁,代王府沒了,這個景點其實很小,而這個景點對面,我去的時候,正在仿造代王府。


5年過去,我想現在代王府應該是完工了,也沒查過。








拍了下九龍壁,邊上還有些石碑,應該是當時的代王府留下來的,九龍壁整體看上去上面的每一條龍都栩栩如生,氣勢磅礴,由此可見當時作為朱元璋兒子的府邸代王府有多氣派了。

九龍壁觀看加拍照,總共用不了半小時,前去遊覽的遊客也不多,三三兩兩的。出了九龍壁,在附近的賓館訂了房,放下多餘的行李,輕裝上陣。出賓館後,往前走不到兩百米,來到了四牌樓附近。




四牌樓顧名思義是四座牌樓,名字分別為:和陽、永泰、清遠、武定。當然,真正的四牌樓已經被拆了,這是後仿的,我也就沒多大興趣進行贅述了。

在四牌樓公交車站牌上車,坐38路車,目標華嚴寺

華嚴寺,位於大同古城內西南隅,始建於遼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而命名。兼具遼國皇室宗廟性質,地位顯赫。後毀於戰爭,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華嚴寺坐西向東,山門、普光明殿、大雄寶殿、薄伽教藏殿、華嚴寶塔等30餘座單體建築分別排列在南北兩條主軸線上,布局嚴謹。

華嚴寺,佔地面積達66000平方米,是中國現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築群,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被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從四牌樓到華嚴寺並不遠,下了車,先拍一下周圍的景色。

不得不說,現在我還很佩服五年前的我,那會體力真的是棒,上午爬完恆山,下午回來逛九龍壁華嚴寺。華嚴寺的面積可是非常大的,當時我雙腳膝蓋的酸痛,到現在還記憶猶新。我常常自嘲,自己的旅行不僅是窮遊,更是急行軍似的遊覽。

好了言歸正傳,華嚴寺門口的牌匾上題著「饒益眾生」四個字,大致意思是皈依佛法後,不能再產生惱害眾生的念頭。



進了山門後,左右兩邊有鐘樓鼓樓,左手邊是彌陀殿,右邊是藥師殿,居中的是普光明殿。

過普光明殿後,左手邊是普賢閣,右手邊是文殊閣,正居中的是大雄寶殿。


到寺廟裡都是有講究的,不管從信佛的角度,又或者從保護文物的角度來說,都是不允許給佛像拍照的,但是大雄寶殿內頂上的壁畫,確實美輪美奐,頗具皇家氣象。


大雄寶殿後,有千手觀音殿。又去逛了寺內的薄伽教藏殿,華嚴寶塔。






最後,在一身疲倦中結束了一天的行程……真的很累,換了現在的我,估計沒這體力撐下來。

大同之行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雲崗石窟、九龍壁、華嚴寺,大同古城、鳳臨閣燒賣,超爽了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我們用四期時間,沿永定河逆流而上,開啟永定河文化探秘之旅。第一期探訪5000年華夏文明起源地,第二期泥河灣東方人類起源,第三期來到歷史文化名城大同,第四期山西蘆芽山尋找水源頭。
  • 穿越燕山大峽谷之大同古城、雲岡石窟(連載三)
    早起的大同,和唐山相差不大,挺安靜祥和的一個小城市。基於時間的安排,從迎澤賓館退房開車先到九龍壁去看看。九龍壁不大,門票10元,但是個人認為絕對值得去看看。走過路過不能錯過。華嚴寺是大同古城一遊的重點,務必好好遊遊。
  • 大同為什麼會出現「九龍壁」,而且是中國九龍壁之首
    2009年山西首站我到了大同,就循著古建築去看看。大同,古稱平城,位於內外長城之間,扼據漢民族與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間的交通要道。漢高祖七年(前200年)劉邦北擊匈奴被困平城白登山(今大同東北)之史實因而聞名。
  • 大同旅遊必來九龍壁,體積是北京九龍壁的三倍大,號稱龍壁之首
    很多人只知道北京北海公園有一面九龍壁,不知道山西大同有一座比那面早二百多年,是它三倍大的九龍壁,已經六百多年了,正兒八經的真古董。多少次戰爭、地震以及五十年代的那次洗禮,都沒有傷到這座神奇的九龍壁。
  • 華嚴寺、九龍壁和雲岡石窟5月10日
    今天去了華嚴寺、九龍壁和雲岡石窟。七塊錢全(7)齊了,就夠了。8點我們退了房,在親賢路坐了21路車到火車站,無法打的。太原的交通設施不算很好,人很有線,私家車很多,是一大賭(堵)城。馳名中外的大同九龍壁,在我國現存九龍壁中,是建築年代最早、尺度最大、而又最富藝術魅力的一座。
  • 大同九龍壁:國內九龍壁之首,比故宮的九龍壁還古老
    來到大同,九龍壁不可不去。這是在全國僅有的三座九龍壁中的一處,另外兩處在北京的北海公園裡和太廟的皇極門前;大同的九龍壁比北京的另外兩座九龍壁還要早上百來年,體積也比它們大上四倍多;龍壁一般用作建築物的照壁,多建於皇宮、王府、廟宇門前。大同素有龍壁之城」的美稱,至今還存有龍壁數座。
  • 大同華嚴寺免費一日遊(內含預約流程)
    山西大同華嚴寺,AAAA級風景區。建成至今1000餘年。遼金寺廟建築群,坐西向東。為什麼呢?有知道的小夥伴,留言講一下。一,預約流程首先,關注{大同華嚴寺景區}微信公眾號,點擊中間部位【遊覽華嚴】——【門票預約】填寫相應信息後提交,顯示預約成功。
  • 山西大同之行·穿越千年的邂逅
    大同作為山西第二大城市給我的總體印象就是一座都城,一座古都城。畢竟在北魏時期鮮卑族的拓跋珪來到了大同定都且在大同稱帝開始,北魏王朝就一直在此統治了九十八年。而且北魏時期的人都崇尚佛教,所以目前大同依然保存著許多古寺廟古建築,再加上明朝時期大同又是北方一個非常重要的軍事要地,也留下了不少的古城樓以及古建築,因此大同的文物古蹟那是相當的多!
  • 一場來自1930年大同古城之旅:破損不堪的和陽門,古樸的華嚴寺
    至於其他地方的遊客則可能較為辛苦,就連當時的省會太原都沒有直達大同的火車(北同蒲線此時並未開通)或者巴士,其他周邊的地方更多的是通過驢馬車等最原始的交通手段前往。即使在古城內,因為當時城內的道路並沒有做硬化,因此並不適合汽車的行進。
  • 大同華嚴寺,上下華嚴寺
    大同華嚴寺大同市,老爸說他上次來時已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再次來大同眼前已是滄海巨變,往日的同學早已故去,就連老同學家的舊址也已不復往昔,看著他在那感嘆不已,我建議還是抓緊時間去大同古城的華嚴寺去看看至於大同的華嚴寺則是聽朋友們談論過,據說全國有二十多座華嚴寺,大同華嚴寺絕對屬於翹楚,有很多其獨特的藝術價值,今天我就是要好好看看它究竟有哪些不同。
  • 山西行:拜謁大同華嚴寺
    大同西南隅,遼金宗廟聳。 華嚴崇佛久,寺闊塔樓雄。華嚴寺位於大同古城內西南隅,始建於遼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而命名。兼具遼國皇室宗廟性質,地位顯赫。後毀於戰爭,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
  • 中國三大九龍壁之首,免費遊大同九龍壁
    >九龍壁在山西大同城區東街,出差大同,專門前往瞻仰,,雙面影壁,琉璃須彌座。廡殿式壁頂,正脊飾凸雕蓮花及遊龍,四角戧脊置走獸,九龍壁原是代王府照壁,代王朱桂系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三子,於洪武二十五年封為代王,並於次年就藩於大同。九龍壁當為此時所造。可惜到1649年,在清軍瘋狂屠城,代王府毀於一旦,唯有這九龍壁獨然存世,600多年年來歷盡滄桑,風採不減當年。
  • 中國最大的九龍壁在大同竟與朱元璋的兒子有關,太精美了
    來塞外名城大同旅遊,有幾件事情是必須要做的。看雲崗石窟。上下華嚴寺。吃兔頭。看全國最大的九龍壁。山西之最也太多了。數也數不清。關於它的由來眾所紛紜,比較明確的談論是,與明洪武時期的代王朱桂有關。那麼,代王朱桂為何而燒造九龍壁?九龍壁到底有何修建藝術價值,值得六百年以來,人們對此驚嘆不已?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大同關帝廟大殿
    從九龍壁出來沿和陽街繼續東行,在第一個路口(都司街)右轉不遠即到大同關帝廟,途中路過一個天主堂,然木門緊閉(也許都司街這邊不是正門吧),未能參觀。古城中廟宇甚多,儼然是景點中的主力軍,但相較於華嚴寺、善化寺這些著名的廟宇,關帝廟這邊人氣似乎略低,我也是衝著國保單位的名頭才專門前來。一場雨將至,天空灰濛濛的,我在關帝廟的遊覽亦稍顯倉促,可謂本次參觀的二十餘處國保單位中留下記憶最淺的,還好通過當時留下了一些影像,此刻尚能將它們慢慢回想起來。
  • 大同華嚴寺:擁有東方維納斯的遼金古寺
    如果你不是建築或者城市規劃專業人士,遊覽大同古城,一天足矣。遊覽華嚴寺、九龍壁和善化寺就行了。華嚴寺新修的痕跡很重,不過名聲在外,也常常被旅行者列為首選。對於喜歡遼金建築大朋友來說,老鄭認為,華嚴寺和善化寺不容錯過。
  • 「遊在山西」華夏第一照壁——大同九龍壁
    大同作為文化名城,歷史悠久,古蹟甚多。幹百年來,人們只熟知大同是古城,是「煤海」,有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對大同還是「龍壁之都」卻所知甚少。那一面面金碧輝煌、光彩奪目的龍壁,足以讓人流連忘返。大同的龍壁數量之多,規格之全,藝術價值含量之高,建築年代之早,為天下少有。據記載,大同出現龍壁雛形,當在公元5世紀中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皇宮門庭中即建有黑色團龍畫壁。隨著歲月的流逝,到了明清時期,大同的龍壁建造達到了高峰,龍壁遍布全城,數不勝數,曾有一龍壁、三龍壁、五龍壁、七龍壁、九龍壁等。時至今日,除七龍壁外,其他龍壁和團龍在大同仍可欣賞到。
  • 華嚴寺 《山西大同》
    此行大同掃幾個從未涉足的國保和重溫遼金經典。大同變了,形同陌路,所謂的「古城」外表光鮮,背後卻拖著破街爛巷的影子,有點像張愛玲說的,一襲華麗的袍子裡面爬滿了蝨子。 華嚴寺是屬於早晨的,因為其方位坐西朝東。進去才知華嚴寺早已今非昔比,大量的耿氏作品充斥其中,山門、普光明殿、藥師殿、彌陀殿、藏經閣、木塔、鐘鼓樓、文殊閣等。
  • NO.92|山西省大同市景點有華嚴寺、法華寺、大同古城
    3、旅遊美景3.1 大同華嚴寺華嚴寺位於大同市中心的大西街,是依據佛教的七大宗之一——華嚴宗的經典《華嚴經》而修建的,故名華嚴寺。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築、塑像、壁畫、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國遼代藝術的典範。
  • 歷史上的「龍壁之城」大同:九龍壁
    這些黃、綠、藍、紫、黑、白、赭、褐等五光十色的琉璃龍壁,造型風格既出同源,又不雷同,製作工藝高超、氣宇非凡,為大同這座歷史文化名城錦上添花,使其更加絢麗多彩,今天為大家講述其中最為著名的九龍壁。現存的大同龍壁皆建於王府、寺院和文廟門前。建於王府門前,蓋取其地位尊崇之意。《辭海》云:龍者,君也。
  • 大同華嚴寺,有著被梁思成稱為海內孤品的寶藏
    大同,作為遼國的西京,華嚴寺也具有濃厚的契丹民族的風格。傳統的寺廟大多是坐北朝南,但華嚴寺的主要建築都是坐西朝東,這和契丹人對太陽的崇拜有關,是民族信仰在建築風格上的體現。大雄寶殿華嚴寺以上寺的大雄寶殿和下寺的薄伽教藏殿最為有名。大雄寶殿正脊上琉璃鴟吻,高4.5米,北吻是金代原物,南吻是明代製作,也是中國古建築最大琉璃吻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