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2M
肉,對寶寶的生長發育非常重要。甚至從添加輔食開始,肉類就排在蛋黃、蔬果的前面。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給出的建議
輔食添加初期從強化鐵米粉開始,然後是紅肉泥、蛋黃、肝泥、白肉泥...所以基本上寶寶在添加輔食1個月左右,就要開始添加肉類了!
但很多寶媽在肉類添加這個問題上,有一些錯誤認知,比如:
怕寶寶不能消化,快1歲了還沒給孩子吃過肉;
怕輔食油膩,只給孩子吃瘦肉;
怕寶寶貧血,只給孩子吃紅肉;
怕寶寶覺得腥,就給肉類輔食裡加調味料等等……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
吃肉,對寶寶的生長意義重大
1補鐵,預防貧血
寶寶到了6個月左右的時候,在媽媽體內存儲的鐵元素就消耗的差不多了,所以添加輔食的初期,就需要開始吃紅肉泥、動物肝臟,來補鐵。
2肉類的某些營養素,更容易吸收
肉類中的某些微量元素,反而會比蔬菜水果中的更好吸收。比如鋅元素,動物性食物中的鋅,遠比植物性食物要高一倍!
3脂肪的攝入十分必要
肉類中的脂肪對寶寶大腦、骨骼等身體各處的發育都很重要!對維生素或某些營養的吸收有很大幫助。兒科專家黃從寧就曾經說過:沒有脂肪,很多幫助寶寶大腦發育、骨骼發育的營養素就很難被寶寶吸收!
吃肉,對寶寶來說非常重要,但,並不是所有的肉都適合寶寶吃!
肉肉很重要,但千萬別吃錯
這3種肉,3歲前儘量別吃!
醃製肉類
比如培根、臘肉、鹹魚、火腿腸(烤腸)……
光看成分就知道,它有多麼不適合小孩子了,高鈉、亞硝酸鹽,還有各種香精、色素、防腐劑。
(某品牌火腿腸的配料表)
還有像豬肉脯、牛肉乾、魚片、魷魚絲這些高糖高鹽的零食,也同樣不適合寶寶吃啊!
隨便挑一款豬肉脯,看看鈉含量,那都是賊高啊,要比新鮮豬肉要高出30多倍!
雖然食品添加劑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多大危害,但3歲內的寶寶,畢竟發育還不完全,還是儘量不吃比較好,當然大寶寶偶爾吃一點可以接受,但也只是「偶爾一點」。
刺身、半熟牛排
沒有完全熟透的海鮮、魚、肉類中,有很大可能會夾帶寄生蟲和大量病菌,憑寶寶嬌弱的消化系統,是無法抵禦的!很容易就造成腹瀉、胃腸感冒等症狀。
因此我們給寶寶吃魚吃肉,必須全熟!
剩下的大魚大肉
燉魚燉肉,往往不會每次只做一點點,尤其是逢年過節的,一做就會很多,然後在接下來的1-2天甚至更久,慢慢把它們吃完。這些剩下來的魚啊,肉啊,大人可以熱透了吃,但並不適合寶寶。
首先這些剩飯菜很容易產生亞硝酸鹽,而且為了好吃,製作過程中也避免不了高油、高鹽,紅燒的菜還存在高糖,所以就算再好吃,咱也還是別給寶寶吃了~
適合寶寶吃的10種肉
很多家長會問,哪種肉最適合寶寶吃啊?其實,沒有哪一種是「最」好的!不管是紅肉、白肉還是海鮮,搭配著吃,營養均衡,就是最好的。
(點擊看大圖)
不要擔心什麼油膩、不好消化,只要把肉肉做成符合寶寶消化能力的形態,就不需要擔心消化問題啦!
不同月齡寶寶應該怎樣吃肉
7~9個月的寶寶
▽
吃多少:剛剛開始吃肉,量要慢慢加,從25g逐漸達到每天50g的肉禽魚。
性狀:剛開始一定是泥糊狀的,隨著寶寶咀嚼和消化能力的發展,逐漸過渡到9月齡時帶有小顆粒的肉末。
種類:也應該是逐步添加,先從補鐵的紅肉、肝臟類食物開始,後續再加蛋黃、雞肉,然後再加魚、蝦等海鮮肉類。
10~12個月的寶寶
▽
吃多少:寶寶每天吃肉的量,暫時不用增加。保持肉禽魚50g的標準就剛剛好。
性狀:10~12個月這個階段,正是寶寶開始鍛鍊咀嚼的黃金時期,應該慢慢的從肉末的狀態,發展到小碎塊狀。
種類:繼續拓展吃肉的種類吧,寶媽們可以開始給寶寶嘗試魚、蝦等海鮮肉類啦!
1~2歲的寶寶
▽
吃多少:寶寶到了1歲以上,輔食就漸漸變成了正餐,為了保證寶寶每天都能攝入足夠的營養,需要肉禽魚總量50~75g。
性狀:到了這個階段,肉肉依然是較小的碎塊狀,並且可以適當的進行調味了,但還是要儘量保持清淡。
種類:種類的均衡是非常重要的,紅肉白肉各有千秋,什麼種類的肉寶寶都要嘗試哦!
PS:上面所說的量,並不意味著寶寶每天一定要吃這麼多,每個寶寶的食量和身體狀況都不一樣,今天多一些,明天少一些,這都沒關係,只要平均下來大概在這個範圍就可以了。
製作肉類輔食,要注意這幾點
01
肉和菜要混著吃
從寶寶滿7個月開始添加肉類開始,一直到寶寶一歲半這段時間,營養師都建議寶媽們不要給寶寶一勺肉泥、一勺菜泥這樣喂,而是把菜、肉和主食混在一起給寶寶吃,這樣做是為了不給寶寶挑選的機會,就減少了TA挑食的毛病。
如果每一口味道都不同,等於給寶寶出了選擇題。Ta就會開始區分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自然就要挑食了。當然1歲後,就可以分開吃了!
02
不要專挑瘦肉吃
肥肉也很重要
上面也說到了,脂肪對寶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營養元素。寶寶和老人不一樣,生長發育很多方面,都需要脂肪參與。
寶媽們最好不要專門給寶寶挑瘦肉吃,肥肉也要讓寶寶吃,即使寶寶吃了一大塊肥肥的紅燒肉,也不要制止,肥瘦相間的肉不僅好吃,而且營養全面,只要不過量吃,吃點肥肉反而有利於寶寶的生長發育。
03
肉類的烹飪方式
炒>蒸煮>油炸
肉類輔食的烹飪方式,營養學專家給出的建議是炒最佳,炒的方式最能保留肉中的營養,特別是肉類中含量非常豐富的B族維生素。
而且炒可以更好地給肉類去腥,做出的輔食在味道上也比較容易被寶寶接受。
蒸煮是輔食比較推薦的做法,適合剛剛開始添加肉類輔食的寶寶。油炸是最不推薦的,因為用油炸的方式烹飪肉類,會讓肉中的脂肪增多,還容易產生不健康的脂肪酸,危害寶寶的身體健康。
04
肉湯幾乎沒營養
還是吃肉最直接
肉湯基本沒營養這件事,無論是兒科醫生,還是營養專家,都反覆說過!肉湯只是可以用來促進寶寶食慾,營養價值並不高!
想煮肉湯沒問題,但一定要肉和湯一起吃。
最後一點碎碎念
▼
寶媽們在給寶寶嘗試新品種的肉類時,第一次吃最好只是少量嘗試,然後觀察兩三天,確定寶寶不會過敏再正常添加。
如果寶寶過敏,那麼短期內就不要再吃這種肉啦,建議間隔至少三個月後,再給寶寶嘗試喲!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