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很多人都去過,而且還不只去過一次。
可大多數人都是走馬觀花,在中軸線上匆匆走過,許多精華就此錯過。
WHAT?精華都錯過了?
是的,這裡選出了「20個故宮精華」,看看你知道多少呢?
趕快收藏起來,下次去的時候,認真看一看吧!
註:目前故宮開放區域,只有前三殿、後三宮、御花園、慈寧宮等部分院落。珍寶館、鐘錶館等室內展廳、城牆等都沒有開放。
NO.1午門「明三暗五」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進午門時,只有三個門洞,但回頭一看,兩側各多出一座掖門。也就是常說的「明三暗五」。
五個門洞的用途可是大不相同:
中門只能皇帝進出。皇后只能在大婚那天,坐喜轎進入。另外,狀元、榜眼、探花也只有在宣布殿試結果後,可以從這裡出宮。
東側門是供文武官員出入的。
西側門是供宗室王公出入的。
兩掖門只有在舉行大型活動時,才會開啟。
NO.2金水橋「五隻弓箭」
太和門廣場的內金水河上,坐落著五座漢白玉拱橋。
「河」似弓弦,「五座拱橋」似弓箭。
這五隻弓箭,分別代表了儒家的「仁、義、禮、智、信」,諭示著將五種德行射向人間。
NO.3太和門門口銅獅子的後背
太和門門口的大獅子威武高大,但你要是繞到它的背後,一定會被它的憨態逗笑的。它背後的花紋,雕刻得十分好看呢。
NO.4太和門咧嘴大笑的門環&皇上的視角
走到太和門時,先找找「咧嘴大笑」的門環。
明朝皇帝在這裡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上奏。看著它,你是不是能感受到「皇上的視角」?
NO.5太和殿廣場儀仗墩
皇帝們登基、大婚等重要的典禮,都在太和殿廣場上舉行。
值得注意的是,那裡分布著幾處嵌入了邊長為30釐米的白色地磚。
皇上的儀仗隊,就站在這些白色地磚上。這就是皇家儀仗隊的站位點——儀仗墩。
NO.6太和殿三層臺階拐角龍頭的笑容
這三層臺階上有很多「龍頭」向外伸出。等到雨天排水時,會出現「千龍吐水」的奇觀。
拐角的這隻笑得格外燦爛,不信你看看!
NO.7太和殿的鶴和龜背上有蓋子
太和殿前的兩邊各有一對銅龜、銅鶴。它們的背上,可是有蓋子的。
它們本是香爐,過去,蓋子裡面都是要放香料的。
NO.8太和殿龍椅&六龍金柱
太和殿正中間的龍椅是帝王權力的象徵,兩側的六龍金柱也十分氣派,千萬不要錯過哦。
NO.9太和殿屋頂的十隻脊獸
在故宮,每座宮殿脊獸的數量,代表著這座宮殿等級的高低。
太和殿有十隻脊獸,是故宮裡等級最高的宮殿。
NO.10中和殿鎏金寶頂
中和殿的寶頂,是攢尖式屋頂建築中等級最高的,體現出天圓地方的吉祥寓意。
NO.11保和殿後面故宮最大、最精美的石雕
保和殿後面,有整個故宮最大的丹陛石,它是故宮裡最大、最美的雲龍石雕。
它是由一整塊重達200多噸的漢白玉雕刻而成的。
NO.12乾清門鎏金銅獅子,耳朵耷拉著
乾清宮是後宮和外朝的分界處,門口的兩隻獅子耳朵耷拉著,一點也不威風。這是為什麼呢?
據說獅子畏懼「真龍」皇帝的威嚴,只能忠心護駕,不能探聽國家的秘密,所以才把耳朵閉起來了。
NO.13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
經歷過「九子奪嫡」的慘烈鬥爭後,雍正皇帝為了避免皇子爭鬥的情況再次發生,建立了秘密立儲制。
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五朝,「正大光明」牌匾一直幫皇帝保守著皇位傳承的秘密。
NO.14交泰殿乾隆的字&大鐘表
交泰殿頂部是華麗的盤龍銜珠藻井,寶座上方是康熙帝寫的「無為」牌匾,牌匾下是乾隆寫的《交泰殿銘》。
東邊有個銅壺滴漏。西邊有個大自鳴鐘,宮裡的時間以此為準。
NO.15坤寧宮灶臺&大婚場景
坤寧宮在清順治十二年改建後,成了薩滿教祭神的主要場所。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日,都會在這裡祭灶,殺牲煮肉。
這裡還作為皇帝大婚當日的場所。同治皇帝、光緒皇帝、溥儀結婚,都在這裡舉行。
NO.16御花園石板路上的小火車
在欽安殿西牆外的甬道上,略靠南的位置,有石子拼成的小火車,你見過嗎?
NO.17御花園千秋亭藻井
亭內天花板繪有雙鳳,藻井內是貼金雕盤龍,口銜寶珠。
千秋亭和萬春亭是幾乎一模一樣的建築,色彩絢麗,造型精美,堪稱宮中亭子之最。
NO.18延禧宮——故宮唯一的爛尾樓
明清時期,這裡曾是妃嬪居住的地方。可惜道光二十五年,延禧宮起火,燒到只剩宮門。
後來這裡建了一座3層的西洋式水殿,連底層地板都是玻璃製成的,俗稱「水晶宮」。
沒想到1917年,延禧宮北部被飛機投彈炸毀。現在改建成了文物庫房。
NO.19沒住過「還珠格格」的漱芳齋
漱芳齋裡其實沒住過什麼「還珠格格」,這裡是故宮博物院的貴賓接待處,並不對外開放。
這裡曾經很出名,因為是皇家戲臺。乾隆皇帝每到萬壽節、聖壽節、中元節、除夕等重要節日,都會侍奉皇太后在後殿進膳、看戲。
NO.20儲秀宮——慈禧的臥室有龍出沒
儲秀宮是明清時期妃嬪們居住的地方。
一般來說,後宮是不能出現龍的,但在這裡,卻能發現一對戲珠銅龍。
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是慈禧精心設計的?
怎麼樣,這些地方你留心過幾個呢?十個以上,你就已經很厲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