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一篇傳頌千古的美文,寄託了作者對與世無爭寧靜和諧生活的一種嚮往。但網上卻有人解讀出了另一種意境,那就是《桃花源記》其實是一篇鬼故事,字裡行間更是透露出這個與世無爭的村子其實是一片墳場,是一個死人國,著實讓人思細級恐。
為什麼說桃花源記是一篇鬼故事?讓我們接著看下去:
疑點一: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這是描寫桃花盛開時唯美的畫面,不過我們仔細分析會發現,這一句並非是單純的描寫美好景色,因為在古代,桃樹是可以闢邪的。而桃花大多在清明節前後盛放,桃樹在傳說中是有闢邪功能的植物,很多降妖伏魔的道長都會用到一把桃木劍,所以能經常作為陰陽兩界的屏障桃花四月初飄落,即清明節前後,落英繽紛即滿天紛飛的紙錢。原文還有一句:初級狹,才通人。在當時,只有墓道才會是前窄後寬的設計,防止有人盜墓。
疑點二: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這句話一直讓人疑惑不解,如果桃花源裡面生活在秦朝戰亂時期的人,那他們的衣著甚至是語言應該都與當時的晉朝有所不同。可這裡生活的男女的衣服和外面人沒有差異,這就很令人詫異了。只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就是他們是鬼,所以漁人看到的是他認為應該看到的,因此衣服一致。第二種可能是他們死了,但他們有一部分的後人,沒有忘記他們的祖先,給他們燒來紙衣,所以衣服一致。
疑點三:阡陌交通
阡,是「田間小路」的意思,但還有另外一種含義「通往墳墓的道路」。陌的另外一層含義是指用於舊時祭奠所燒的紙錢,約相當於"疊"。
看完了整篇文章是不是覺著細思極恐呢?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一千個看法,但是細細想來確實有些地方令人詫異。不過,最恐怖的地方當然是課文的最後一句話,那就是要求全文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