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京報網
原標題:巴黎要封城、紐約關酒吧、倫敦半馬照開,當地華人有話說
巴黎留學生緊急回國,紐約華人擔心經濟受影響,倫敦留學生有點焦慮。
新京報訊(記者 謝蓮)據worldometer世界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3月16日19時,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173038例,其中海外地區確診病例首次超過中國。
在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上,義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等都遠超中國。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日前稱,歐洲已經成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震中」。
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國家加緊防控,試圖阻止疫情進一步蔓延。記者連線了身處法國巴黎、美國紐約、英國倫敦的華人及留學生,聽他們講述疫情之下這三座城市的生活,以及三座城市防控舉措對他們的影響。
法國巴黎:
或將全面封鎖、當地民眾依然狂歡,中國留學生緊急逃離
法國確診病例近來呈指數級上漲趨勢。3月14日,法國單日新增838例;3月15日,單日新增924例。截至當地時間3月16日上午,法國共確診5437例新冠肺炎病例,死亡病例127例。法國衛生總署署長薩洛蒙16日表示,法國的疫情傳播非常快,幾乎每三天確診數就要翻一倍,「情況真的非常令人擔憂」。
法國新冠肺炎確診數變化。截圖自worldometer
法國《星期日報》(Journal du Dimanche)15日報導稱,包括巴黎在內的兩個地區本周開始將全面封鎖。消息人士稱,政府可能出動軍隊以確保當地嚴格執行封城。另據France 24(法國24電視臺),當地時間16日下午6點,法國國防委員會將前往愛麗舍宮與總統馬克龍、總理菲利普等人會面。預計會面結束後,政府將宣布封城消息。
報導稱,由於許多人不遵守衛生部門建議,政府正在考慮將兩個區域的防控舉措升級至全面封鎖,包括大東區和法蘭西島,其中法蘭西島包含法國首都巴黎。這兩個地區的醫院已經人滿為患。
在中國社交媒體微博上,多位正在巴黎留學的網友表示,對於巴黎目前的狀況非常擔憂。有許多留學生稱已緊急搶購機票準備回國,但同時也會擔心回國旅程是否順利、回國後學業怎麼辦等問題。
正在法國巴黎埃塞克高等商學院(ESSEC)攻讀碩士的中國留學生潘潘16日下午剛剛從巴黎飛抵上海,接下來,她將被送去酒店接受集中隔離。潘潘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由於法國的疫情越來越嚴重,她的家人希望她回國,她自己本人也希望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所以她在14日緊急買了機票回國。
已關閉的艾菲爾鐵塔。受訪者供圖
潘潘稱,她買機票的時候還好,價格也算正常,但現在基本上買不到機票了。一方面是因為很多航班取消了,另一方面是因為很多中轉國家不讓入境,根本沒辦法飛。潘潘對記者表示,「我們前幾天就聽說了巴黎可能全面封鎖的消息,現在法國那邊的留學生普遍都挺焦慮的,我們之前還給學校寫過郵件希望停課,我身邊有超過一半的中國留學生都選擇回國了」。
潘潘介紹稱,「當地的華人基本上都比較擔憂,但當地人對於疫情大多數都秉持著who cares的態度,他們總認為享受生活比生存下去更重要」。在當地,幾乎沒有人會戴口罩出門,少數戴著口罩出門的亞裔可能會受到非常異樣的眼光。「我們學校的印度學生更誇張,在總理菲利普下令關閉全國所有非必需的公共場所後,一群印度學生直接開了個party,他們說這是最後的狂歡。」潘潘無奈地表示。
事實上,法國總理菲利普14日宣布,從當天午夜開始,關閉全國所有「非必需」公共場所,包括餐廳、電影院、咖啡館和俱樂部會所等。菲利普要求所有民眾減少旅行和外出,增加「社會距離」,減少聚會。然而,許多巴黎人依然忽視警告,出門參加聚會等。當地時間15日,巴黎天氣晴朗,許多人和家人朋友出門聚餐遊玩。社交媒體上的照片顯示,一些人前往公園野餐,一些人坐在河邊閒談,還有許多人擠進超市購物。而14日,依然有成千上萬的「黃馬甲」走上巴黎街頭遊行示威。
潘潘表示,法國疫情越來越嚴重,當地人又不那麼重視,她只能匆匆打包抓緊回國。但她回國後也還存在很多擔憂,比如不知道隔離期要怎麼辦,隔離結束後能否找到實習,遠程的網課是否順利等。
美國紐約:
關閉餐廳酒吧及娛樂場所、紐約人受影響大,華人擔心經濟受影響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紐約市長白思豪15日宣布,他將於16日籤署行政令,要求紐約市所有餐廳、酒吧、咖啡館自17日上午9點起關閉,但允許外帶和外賣。所有夜店、電影院、小型劇院、音樂會場所等都將關閉。
白思豪稱,「我並非輕易做出這個決定。這些地方是我們這個城市的中心,它們某種程度上讓我們成為紐約人。但是,我們的城市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我們必須以戰時狀態來做出應對」。據白思豪介紹,截至15日,紐約市已有329例新冠肺炎病例,死亡病例5例。
美國新冠肺炎確診數變化。截圖自worldometer
在距離紐約市半小時車程的康州工作的雷雨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看到消息說紐約17日開始關閉餐廳、咖啡館等,但整體而言對他影響不大。雷雨稱,大概兩周前,他所在的單位就通知他們在家辦公,所以他現在基本都呆在家中不怎麼出門。
雷雨稱,他身邊的很多華人今年過年的時候都回了趟國,因此某種程度上算是經歷了兩次疫情的暴發。也因此,相比於當地人,華人可能會更關注、更了解疫情的情況,也會更加謹慎地對待。所以,對於紐約市會採取這樣的措施,他們也並不意外。
已在紐約學習、工作多年的肖肖則認為,紐約市關閉餐廳酒吧以及娛樂場所等,對當地華人的影響並不大,但對於紐約本地人影響還是非常大的。肖肖對記者稱,他認識的海外華人自理能力都比較強,大部分都會做飯,很多中餐館也提供了外賣服務等,因此紐約市的這些舉措對華人的生活而言影響並不那麼大。但是,大多數紐約人都是靠著餐飲娛樂活著的,關閉這些場所對他們影響肯定非常大。「紐約是夜生活非常豐富的城市,很難想像年輕人或者白領們沒了酒吧、餐館、夜店,他們到底能幹啥。」
紐約曼哈頓的夜晚,民眾在酒吧外排隊。截圖自《紐約時報》
肖肖指出,隨著疫情迅速擴散,紐約近段時間以來的變化還是挺大的。「在紐約宣布進入緊急狀態(3月13日)前,紐約街頭除了部分亞裔,幾乎沒有人戴口罩。大街上、超市裡也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崇尚自由的美國年輕人也是該吃吃該喝喝,認為這個疫情沒什麼大不了的。」肖肖稱,「最近幾天有了變化,超市裡開始出現囤貨的狀況,一些娛樂活動也受到影響。」
肖肖還對紐約市關閉餐飲娛樂場所對經濟狀況的影響表示擔憂。他指出,在美國有很多移民從事的是餐飲服務行業,紐約的這一舉措很可能影響他們的收入。對於在美留學生也是如此,他們花費大量資金到美國留學,本來是為了交流互動,但最終都成了網課。對他自己而言,大概一周前,他們單位就已通知他開始在家上班,至於什麼時間去單位上班還待定,他擔心若是疫情導致經濟下滑,他們的工作也會受到影響。
英國倫敦:
群體免疫引爭議、市民夜生活照舊,留學生們有點焦慮
近幾日,英國政府提出的讓60%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獲取「群體免疫」的抗疫政策頻上熱搜。
據《衛報》報導,英國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的近400名科學家和學者14日發布公開信,譴責英國政府的消極防疫舉措,認為這會給國民保健系統帶去巨大壓力,也將給民眾的生命安全帶去不必要的極大風險。
英國的抗疫舉措一直相對鬆散。首相鮑裡斯·詹森12日宣布的措施主要包括:要求學校停止海外旅行、阻止老年群體等較脆弱的人乘坐郵輪、要求出現發燒或持續咳嗽超過4小時的人進行自我隔離等。然而,學校依然開放,大型聚會如體育賽事、音樂會等照常舉行。英格蘭首席醫療官克裡斯·威蒂稱,最糟糕的情況可能是,整個英國大約有80%人口會感染新冠病毒,大約1%患者會死亡。
英國新冠肺炎確診數變化。截圖自worldometer
事實上,雖然每天都新增數百例確診病例,但英國人並未停止他們的娛樂生活。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由於政府並未關閉劇院和電影院,倫敦的夜生活依然非常豐富。13日晚,仍有大批倫敦市民齊聚在倫敦西區的劇院外,觀看《悲慘世界》等經典戲劇。
15日晚,還有成千上萬的民眾齊聚加的夫的莫特波恩特競技場,參加Stereophonics(搖滾樂隊)的Kind 2020巡迴演唱會。在英國巴斯,大約6200人照常參加半程馬拉松賽,組委會表示一切已經就緒,來不及取消。這些都引發一些民眾擔憂,許多在英華人、留學生紛紛準備回國,但機票價格已經暴漲。
倫敦民眾聚集在倫敦西區劇院外。截圖自daily mail
正在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攻讀碩士的中國留學生米樂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她有很多留學生朋友都已經選擇回國了,還有很多朋友在考慮回國。但現在想回國卻還沒回國的朋友面臨比較多的問題,因為這兩天航班大面積取消,已經訂好票的都回不去了,還沒訂票的也很難買到票。
米樂稱,英國疫情越來越嚴重,但政府卻不嚴密防控,周邊的大部分外國人對此也並不以為意,他們越來越擔心疫情會無法控制。米樂介紹,尤其是對於留學生群體,他們大部分都住在連片的宿舍群中,通風系統是相連的,面臨的風險還是比較大的。她還表示,她所在的學校前一天有個宿舍出現疑似感染,直接被救護車拉走了。
米樂表示,倫敦的狀況近幾天開始出現一些變化。之前當地人完全不戴口罩,對於疫情也漠不關心,甚至還會歧視戴口罩的亞洲人,出現過一些帶有種族偏見的事情。「我們對疫情了解得比較早、比較多,然後一直在Facebook、Twitter這些社交媒體上發布關於疫情的消息,希望引起當地人的注意。」米樂說,「最開始他們都忽視我們、嘲笑我們,導致很多留學生都不敢戴口罩。但現在疫情逐漸發酵,大家也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我覺得戴口罩已經成了一種驕傲了。」
新京報記者 謝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