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意的傑作,蘇聯第一代噴氣式戰略轟炸機——米亞-4「野牛」

2020-12-09 嗷狼記

眾所周知,轟炸機最早出現在一戰期間,當時的轟炸機載彈是非常的小,大約是兩噸左右。到第二次大戰期間,轟炸機被很多國家重視,轟炸機成為了世界各國主要的航空兵器,很多國家研製出了各種先進的轟炸機。在二戰期間,轟炸機都開始成為了戰略轟炸機,戰略轟炸機成為了插入敵方心臟的利劍,能夠攜帶核武器對敵方腹地進行轟炸,而美國的B-29戰略轟炸機在日本投放的兩顆原子彈更是早日讓日本法西斯投降的關鍵。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國在戰略轟炸機的競爭,更是讓戰略轟炸機進入了黃金時期。

戰略轟炸機是"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力量之中最主要的一環,現在是大國的國之重器,雖然很多國家都想擁有,但是轟炸機由於技術困難,再加上需要耗費很多的資金,因此目前真正擁有"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力量的國家只有兩個國家,也就是當今世界上兩個有敵對關係的超級大國,美國與俄羅斯(俄羅斯的前身是蘇聯)。這兩個國家在上個世紀40年代末就成為了對手,雙方更是在冷戰時期在核武器上展開了競爭,在戰略轟炸機上更是互不相讓。

圖-160戰略轟炸機

在冷戰時期,蘇聯可是研製出了很多戰略轟炸機,比如米亞-4戰略轟炸機、圖-16戰略轟炸機、圖-95戰略轟炸機、圖-22戰略轟炸機、圖-22M戰略轟炸機、圖-160戰略轟炸機。在蘇聯研製的這些戰略轟炸機當中,其中米亞-4戰略轟炸機可在冷戰初期可是為蘇聯立下了汗馬功勞,該機的出現讓美國等西方國家都非常的震驚,很多媒體都稱蘇聯在戰略轟炸機上已經不落後於美國,已經具備了與美國一樣進行遠程核打擊的能力。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的捋一捋米亞-4戰略轟炸機。

研製背景

二戰結束之後,蘇聯與美國的關係開始急劇下降,雙方在二戰時盟友的關係也開始變成了敵對關係,隨著冷戰的形成,兩國在軍事武器裝備上可謂是互不相讓。由於雙方都知道戰略轟炸機在二戰期間發揮了巨大的威力,美蘇兩國更是非常重視在戰略轟炸機上的發展。二戰剛剛結束,美國就開始研製了B-47噴氣式戰略轟炸機,美國的噴氣式飛機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0.8馬赫(每小時的時速達到了977千米),航程為7478千米,當蘇聯知道美國正在研製噴氣式戰略轟炸機時,蘇聯高層都意識到,如果不研製新的戰略轟炸機,那麼蘇聯就會處於落後的局面。畢竟當時蘇聯空軍中只有在美國B-29戰略轟炸機改進而來的圖-4轟炸機。隨著噴氣式轟炸機的問世,圖-4這種戰略轟炸機就顯得比較落後了,為了能夠追上美國的腳步,就開始研製噴氣式戰略轟炸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米亞-4戰略轟炸機才得以問世。

美國的B-47戰略轟炸機轟炸機

研發歷程

在提起蘇聯的米亞-4戰略轟炸機之前,不得不先提下世界上最早的噴氣式轟炸機。在二戰期間德國的轟炸機在當時處於領先地位,德國在轟炸機上是絕對的領先,就比如噴氣式戰略轟炸機,在噴氣式戰略轟炸機德國在40年代初就已經研製成功,梅塞施米特公司研發的Me262型噴氣式戰鬥轟炸機於1942年7月進行了首飛,除此之外,德國阿拉多公司還研製了另外一種Ar23「閃電」戰略轟炸機。Me262型戰略轟炸機與Ar23「閃電」型戰略轟炸機成為了世界上最早的噴氣式轟炸機,很可惜的是這兩款戰略轟炸機只存在了測試階段,並沒有服役德國就戰敗了。後來,美蘇兩國正式借鑑了德國在噴氣式轟炸機上的相關資料,才開始正式進入噴氣式戰略轟炸機。

德國Ar234「閃電式」噴氣式轟炸機圖

蘇聯高層得知美國正在研製B-47噴氣式戰略轟炸機時,立即就按捺不住了,開始招標新的戰略轟炸機項目。並且為新的戰略轟炸機制定了一些指標,這個指標為這種新型的戰略轟炸機具備有從蘇聯東部與北部的基地起飛到北美進行實施核打擊,該機的航程至少要達到16000千米,載彈量至少為5噸,最大載彈量需要達到24噸,該機需要以最低0.7馬赫的速度飛行。蘇聯空軍提出的這個指標,很顯然是要超過美國的B-47「同溫層噴氣」噴氣轟炸機去的,新的轟炸機問世以來,希望能夠對美國B-47「同溫層噴氣」噴氣轟炸機形成絕對的優勢。

蘇聯提出這個指標之後,立即就對新型的噴氣式戰略轟炸機進行了招標,當時一共有兩大陣營,也就是支持噴氣式發展的米亞西舍夫設計局,對噴氣轟炸機仍抱懷疑態度的圖波列夫設計局。這兩個設計局分別提出了方案,圖波列夫設計局在圖-4戰略轟炸機的基礎上研製了圖-80、以及圖-85轟炸機,圖-85轟炸機就是圖-4戰略轟炸機的放大版,機身變大了,能夠攜帶更多的燃油以及炸彈,換裝了新的發動機推力更強了,雖說蘇聯空軍讓圖波列夫設計局建造了圖-85的原型機,但是該機在測試當中,效果並不能讓蘇聯空軍滿意。

米亞-4轟炸機飛行圖

蘇聯空軍提出噴氣式戰略轟炸機,最積極響應的就是米亞西舍夫設計局,在得到蘇聯高層的默許之後,米亞西舍夫設計局立即提出了方案。為了滿足蘇聯空軍提出的指標,亞西舍夫設計局為蘇聯建造了一種非常大的飛機,該機的重量250噸,動力上裝備8臺「米庫林」AM-3型渦噴發動機。後來米亞西舍夫設計局認為該機是一種中程戰略轟炸機,就在該方案上縮小了該機的機身,並且裝備4臺AM-3型渦噴發動機,最終該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為140噸,載彈量為20噸。蘇聯高層對這種噴氣式飛機非常看好,就讓米亞西舍夫設計局建造了3原型機,2架用於飛行測試,1架用於靜態試驗。最終,首架原型機在1952年初開始製造,在1952年12月完成。於1953年1月20日首架原型機完成了首飛。並且在1954年亮相莫斯科紅場的空中檢閱,當M-4戰略轟炸機龐大的機身飛過莫斯科紅場時,很多人都被這個大怪物給震撼了一把。

機體結構

米亞-4轟炸機是蘇聯研製最早的噴氣式戰略轟炸機之一,用於取代圖-4戰略轟炸機。該機的機身是非常的大,根據以下的數據就可以看出來。據悉,米亞-4轟炸機機長47.20米,翼展50.48米,高度11.30米,機翼面積為326.35平方米。該機與美國的B-47型戰略轟炸機相比,長度要遠超B-47型戰略轟炸機,甚至是要比圖-16戰略轟炸機要長很多。正式因為該機有著很長的機身,才能夠攜帶很多的彈藥以及燃油。

米亞-4轟炸機三視圖

米亞-4轟炸機機身與其他轟炸機相比是要稍微的長一些,該機機身細長,機頭畢竟尖銳,這人的設計有利於減小空氣阻力。該機的性能非常的先進,技術水平也是非常的高,機翼為大後掠角上單翼、適中的後掠角和大展弦比,機身和機翼大量使用鋁合金和鎂合金,以降低機身重量。該機使用這樣的布局能夠有利於減小空氣阻力,從而讓飛機的速度更加的快。除此之外,該機的動力裝置部署在了翼根處,為了讓該機更加的穩題,米亞西舍夫設計局將翼下的起落架部署在了翼尖的吊艙內。

米亞-4轟炸機乘員有8名,分別是正駕駛員、副駕駛員、增壓艙導航員兼投彈手、飛行工程師兼炮手、通信員兼炮手、導航員兼雷達操作員和機背炮手等。在航電系統上,該機裝備了轟炸瞄準雷達,以及炮手射擊瞄準雷達、高頻電臺、內部通話系統、自動定向儀、全景導航和地圖測繪雷達等。

米亞-4轟炸機打開彈艙

動力及武器

在動力上,米亞-4轟炸機使用了4臺「米庫林」AM-3型渦噴發動機,每臺推力為85.75千牛,裝備了四臺「米庫林」AM-3型渦噴發動機的米亞-4轟炸機的最大速度達到了0.77馬赫,能夠以每小時947的速度飛行。後來,米亞西舍夫設計局又為米亞-4轟炸機換裝了AM-3M型渦噴發動機,每臺推力為93.2千牛,換裝發動機之後的不僅耗油率更低,而且具有更大的推力。

米亞-4轟炸機動力布局

在武器上,米亞-4轟炸機有一個很大的彈艙,彈艙內可以攜帶4.5噸重的核彈或普通炸彈,該機還能在機腹下面還能掛載一枚AS-3「袋鼠」空對地飛彈或一枚AS-4「廚房」空對地飛彈。米亞西舍夫設計局為了讓該機具備有空戰能力,為該機裝備了10門機炮,分別在機身上部的中央翼之前和之後,機身下方起落架之前和之後,然後就是尾部,每個地方有兩門,這10門機炮為AM-23型機炮,該機炮每分鐘的射速更是達到了1300發左右,自衛能力可謂是非常的強勁。

米亞-4戰略轟炸機改進的3M-T型氣體運輸

升級改造

據了解,米亞-4戰略轟炸機大約生產了200架左右,北約給米亞-4戰略轟炸機起了個外號,其外號為「野牛」式戰略轟炸機。米亞-4戰略轟炸機從問世之後,一共發展了米亞-4A型戰略轟炸機、米亞-4B型海上偵察型、米亞-4C型海上偵察反潛型。其中米亞-4A是最早量產型,由於該機航程只有8000千米,後來米亞西舍夫設計局將其彈艙改裝成了油箱,航程大幅提升。還將退役後米亞-4A將其改成了加油機。除此之外,米亞-4B型、米亞-4C型針對不同的認為進行了電子設備的更新,雷達的更新等,執行不同的任務。除此之外,蘇聯還將一架米亞-4B型改成了米亞-4BM-T型,用於蘇聯龐大的航天事業。

米亞-4BM-T型可以運輸暴風雪號太空梭

性能參數

米亞-4戰略轟炸機該機空重79.7噸,最大起飛重量140噸,可以掛載4.5噸重的核彈,能夠載油65噸,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0.77馬赫(每小時的時速達到了947千米)、實用升限13700米,最大升限14600米,該機作戰半徑為3556千米,航程8100千米,該機還能進行空中加油,進行過空中加油的米亞-4戰略轟炸機航程進一步提升,完全不輸於美國的B-47戰略轟炸機。

圖-95「熊」戰略轟炸機

總結

縱觀蘇聯的米亞-4戰略轟炸機,從1956年列裝部隊之後,儘管米亞-4戰略轟炸機別同時期的圖-16戰略轟炸機轟炸能力要高,但是該機卻沒有大批量生產,這說明蘇聯空軍高層對其並不是非常滿意,該機準備執行遠程轟炸的任務,配置的發動機比圖-16戰略轟炸機也要高出2倍,再加上成本、維護比較高,蘇聯就生產了200架左右。隨著蘇聯圖-95戰略轟炸機的問世,米亞-4戰略轟炸機的時代徹底結束了。不過該機改成的加油機,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改進型號的米亞-4BM-T型可以運輸暴風雪號太空梭,更是為蘇聯航天做出了了不小的貢獻。

相關焦點

  • 蘇聯失敗的超級戰錘——米亞4戰略轟炸機
    之前我們講過一部分美國的轟炸機,這個系列下一章就是B52,再往後就是B1系列和B2。蘇聯那邊轟炸機還沒講,考慮到講圖16的重點是仔細說說我國的轟6,因此得放一放,這個話題相對比較敏感,那就順勢來講蘇俄轟炸機。蘇俄轟炸機第一個要講的是圖95,如果錄音順利的話,可能就在近期做出來,最近已經完成的文案很多,業餘做視頻有些忙不過來。在這之前,我們以文章的形式介紹一下蘇聯的第一種戰略轟炸機,米亞4。
  • 戰鬥民族在天上的黑科技:瘋狂的「野牛」——米亞4轟炸機
    當時美國的康維爾B-36「和平締造者」螺旋槳轟炸機、波音公司的B-47「同溫層噴氣」噴氣式轟炸機,加上英國的「3V」(勇士、火神、勝利者)戰略轟炸機無一不對蘇聯的大城市構成嚴重威脅,而蘇聯此時用來投放核武器的載具只有仿製自B-29轟炸機的圖-4轟炸機,性能上處於被碾壓的態勢。
  • 科學網—米亞-4:一閃而過的「野牛」
    米亞-4(北約稱為「野牛」)是前蘇聯米亞西舍夫設計局研製的重型轟炸機。1951年開始設計,1953年夏首次試飛,1954年五一勞動節初次公開出現。 米亞-4採用懸臂式中單翼,有後掠角,下反角很小,外翼上有一個翼刀,翼尖有一流線型輔助輪胎。機翼有一根主梁,在前緣、副翼和襟翼的前部各有一根輔助梁。襟翼為單縫式,副翼上有調整片。副翼和襟翼的弦長佔整個機翼弦長的1/5。
  • 中國國產第一代轟炸機一轟-5噴氣式輕型轟炸機
    中國在大批引進蘇聯米格-15等戰鬥機的同時,也引進了蘇聯的幾型轟炸機,其中就有蘇聯剛剛裝備不久的伊爾-28噴氣式轟炸機。中國在抗美援朝作戰和東部沿海作戰中,都曾實際運用轟炸機配合支援陸軍。通過實戰,中國軍隊高層意識到轟炸機的重要性,並開始規劃中國國產第一代轟炸機。
  • 中國最應該引進的蘇聯轟炸機?比轟6好得多,卻是個大失敗
    之前我們講過一部分美國的轟炸機,這個系列下一章就是B52,再往後就是B1系列和B2。蘇聯那邊轟炸機還沒講,考慮到講圖16的重點是仔細說說我國的轟6,因此得放一放,這個話題相對比較敏感,那就順勢來講蘇俄轟炸機。蘇俄轟炸機第一個要講的是圖95,如果錄音順利的話,可能就在近期做出來,最近已經完成的文案很多,業餘做視頻有些忙不過來。在這之前,我們以文章的形式介紹一下蘇聯的第一種戰略轟炸機,米亞4。
  • 蘇聯第一款噴氣戰略轟炸機米亞4,最後竟用來運輸天然氣?
    在美蘇冷戰時期,美國和英國都有自己的噴氣式轟炸機B-47和3V轟炸機,相比美國和英國,蘇聯所使用的圖-4轟炸機就顯得有些落伍了。此時的蘇聯急需設計一款遠程戰略轟炸機出來抗衡,當時蘇聯的年輕設計師米亞西舍夫的戰略轟炸機方案得到了史達林的認可。
  • 2017莫斯科航展有架肚子大了的飛機:米亞4氣體運輸機
    2017年莫斯科航展上,有很多有意思的飛機,比如今天說到的米亞4氣體運輸機。    米亞4本來是蘇聯戰後第二代戰略轟炸機。在50年代,蘇聯成功研發了原子彈,實現了核平衡。  但原子彈的載體上,蘇聯仍然大大落後西方。
  • 蘇聯的紅場閱兵,為何刺激了美國?
    這時一種翼展長達四十米的巨型轟炸機,在米格-17戰鬥機的護航下組成的編隊掠過紅場上空。當這種巨型飛機出現在人們視野中時,蘇聯民眾群情振奮,這是蘇聯自己的噴氣式戰略轟炸機。而更讓人驚訝的是,編隊一個接一個,似乎永無止境,震耳欲聾的聲浪淹沒了整個紅毯。
  • 蘇聯首款噴氣式發動機:伊爾-28轟炸機,依柳辛設計局成名作
    但是,轟炸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性已經讓強國清醒認識到發展新型轟炸機緊迫性。二戰中轟炸機,依然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因此,前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就已經設想發展新型轟炸機,研發蘇聯史上的渦輪噴氣式轟炸機,這就是伊爾-28轟炸機。
  • 一代經典,中國的首款噴氣式轟炸機,轟-5輕型前線戰術轟炸機
    提起空軍,我們都會率先想起轟炸機。早在飛機剛剛發明不久,經過稍微改進後的飛機成為了轟炸機,轟炸機不僅是空軍各機型當中最早出現的,而且轟炸機的威力與破壞力也是軍用飛機當中最大的。在二戰時期轟炸機成為了交戰國最主要的航空兵器,當時問世了一大批性能優異的轟炸機,比如納粹德國的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美國的B-29戰略轟炸機等。
  • 超音速時代的來臨,戰後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
    第一代戰鬥機誕生於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這一代戰鬥機武器裝備以航炮為主,後期型已經可以發射第一代空空飛彈。並且採用帶加力燃燒室的渦輪噴氣發動機,標誌著戰鬥機由螺旋槳時代進入噴氣時代,部分戰鬥機已經可以實現超音速飛行。
  • 東德Baade-152噴氣式客機,二戰德國出口轉內銷產品
    這其中就包括Ju-287前掠翼轟炸機、Jumo 004噴渦噴發動機在內的眾多科研成果,還有數千名來自亨克爾、阿拉多、西貝爾公司航空設計師,這些航空業精華才是戰後各國優先搶奪的目標。Ju-287設計組成員布魯諾夫·巴德就是其中之一,帶隊承擔起蘇聯第一代噴氣式轟炸機研製重任,成品就是——EF-150噴氣式轟炸機。
  • 拋硬幣決勝負,米格-9成為蘇聯首款噴氣式戰鬥機
    1939年創建的米高揚設計局,以生產米格(MIG)系列戰鬥機而聞名,特別是冷戰期間隨著噴氣式時代的到來。米格系列幾乎成了蘇聯戰鬥機代名詞,戰後先後推出米格-15/17/19、米格-21/23/25、米格-29等經典機型橫跨三代,成為和西方戰鬥機在全球空域角逐的主力。
  • 20分鐘就能拜訪美國,優雅的「白天鵝」——圖160戰略轟炸機
    上世紀50-60年代,美國憑藉著強大的國力和航空技術水平,相繼推出了B-47「同溫層噴氣」戰略轟炸機和B-52「同溫層堡壘」戰略轟炸機,B-47是世界上第一款噴氣式戰略轟炸機,而B-52的作戰能力要進一步超越B-47。此外,還有世界上第一款超音速轟炸機B-58「盜賊」。
  • 永不疲倦的燕子,冷戰時期蘇聯的核動力戰略轟炸機,圖-119轟炸機
    圖-95「熊」式戰略轟炸機說起戰略轟炸機,我們可能率先想到美俄兩國的戰略轟炸機,比如美國的B-2隱身戰略轟炸機、B-52戰略轟炸機、B-18「槍騎兵」戰略轟炸機,俄羅斯(前身蘇聯)以上的戰略轟炸機基本上都是冷戰時期的產物,到現在依舊寶刀未來,服役在美俄戰略空軍當中。其實在冷戰時期蘇聯還研製出來了一款圖-119「燕子」核動力戰略轟炸機,今天咱們就來仔細的看下圖-119「燕子」核動力戰略轟炸機。
  • 戰略轟炸「三劍客」,卻集體淪為空中加油機:英國3V轟炸機
    ,從而實現對蘇聯本土的戰略打擊。在這個設想之下,英國國防部對外發布的新式轟炸機的設計招標,要求新式轟炸機能夠實現高空飛行,並且可以攜帶核彈頭對於蘇聯境內目標實施戰略打擊,同時最重要的是,必須採用噴氣式發動機設計。很快英國的6家著名飛機製造公司都拿出了自己的方案。
  • 蘇聯的後掠翼噴氣式飛機,我國曾用米格-15戰鬥機首次擊落美機
    二戰以後,各國愈加重視空戰的作用,尤其是和美軍的綜合軍事競賽中,蘇聯加快了對於戰鬥機研製的步伐,米格-15戰鬥機作為20世紀40年代末期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第一代戰鬥機中的"佼佼者",有著優秀的性能,也因此,它廣受歡迎,是蘇聯製造數量最多的一型噴氣式戰鬥機。
  • 長得像戰鬥機的轟炸機,伊爾28轟炸機和轟-5的「前世今生」
    二戰末期,納粹德國優先將噴氣式飛機投入戰場,這種新式武器以快速的飛行,強大的火力而讓世界各國都大為吃驚!因此戰後,各大主流強國都將重點放在這種噴氣式飛機身上。而輕型噴氣轟炸機雖然沒有B29那麼霸氣四射,但是因為使用靈活方便,依舊噴氣機研發中不可或缺的機型。
  • 二戰後,軍事戰略演變與航空高技術發展,深刻影響空中力量的建設
    二、高技術航空武器裝備快速發展推動空戰樣式和方法不斷變革 第一,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更新換代不斷加快 美軍F-100戰機 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於50年代初開始投入使用,典型機種有美國的F-100和蘇聯的米格-19。
  • 蘇聯「劃時代」戰鬥轟炸機,一發飛彈改變戰局,敵方首領葬火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冷戰開啟後,噴氣式技術飛速發展,各國都在開發最新銳的噴氣式戰機,意圖讓自己的空軍在可能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中獲得優勢。戰機技術、空軍理論都在飛速發展。到了60年代,隨著防空飛彈和高精度雷達的出現,高空、高速來進行突防的方式已經被淘汰,突防方式開始向超低空、高速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