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後掠翼噴氣式飛機,我國曾用米格-15戰鬥機首次擊落美機

2020-12-15 老特有話說

二戰以後,各國愈加重視空戰的作用,尤其是和美軍的綜合軍事競賽中,蘇聯加快了對於戰鬥機研製的步伐,米格-15戰鬥機作為20世紀40年代末期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第一代戰鬥機中的"佼佼者",有著優秀的性能,也因此,它廣受歡迎,是蘇聯製造數量最多的一型噴氣式戰鬥機。其各型總產量超過18,000架,曾裝備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中國等38個國家。該機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韓戰中,首次大規模投入空戰,顯示了優異的飛行和作戰性能。

作為蘇聯第一種後掠翼噴氣式飛機,該機已初具現代戰鬥機雛形。全機長10.1米,空重3.6噸,最大飛行速度1070千米/時,飛行高度15.5千米。它採用了半硬殼結構,機身為鋁合金,機翼為後掠中單翼,尾翼很大,帶後掠角向後傾斜,水平尾翼高高裝在垂尾上,採用頭部進氣,機身上方為水泡形座艙,內置彈射座椅。

它的機翼位於機身中部靠前,後掠角35度,帶4枚翼刀,在其機翼下還設有掛架,可攜帶炸彈,炮艙裡在不裝航炮的情況下,可裝照相機進行空中偵察和照相。機翼穿透機身,與進氣道內的隔板共同作用,將進氣氣流分為四股。為了降低機翼對扭曲剛性的要求,因此在該機機翼前緣內放有一定量的鉛。在武器裝備方面,該機配備有H―37型37毫米航炮1門和HC―23KM型23毫米航炮2門。

該機主要是用來對付美軍的轟炸機,一經問世就被大量裝備蘇聯空軍,並迅速成為蘇軍的主力殲擊機。該機不管是飛行速度、火力還是機動性,都遠遠優於美國的F-80和F-84,只有美軍的F-86性能相當。其還擁有不錯的火力,使用37毫米機炮可輕鬆地擊穿F-86的飛機裝甲,雖然在水平盤旋、俯衝加速性和作戰半徑上比不上F-86,但由於推重比大,爬升性能出眾,因此在垂直機動性方面壓倒了美國當時的所有同類飛機。

它在首次大規模空戰中就用自己的不俗的表現讓大家看到了這款戰機。當時韓戰爆發,戰火已經燒到我國鴨綠江邊,在此危急時刻,我國志願軍空軍積極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遠赴朝與朝鮮人民軍攜手打擊侵略者。朝鮮戰場上,我國還使用該機擊落多架美機。

相關焦點

  • 米格-9戰鬥機是蘇聯的首批噴氣式戰鬥機,我國也曾裝備
    米格-9戰鬥機是20世紀40年代末,在第二次大戰結束之後蘇聯研製的首批噴氣式戰鬥機之一,它是由蘇聯米高揚飛機設計局研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就開始研製噴氣式飛機,其中戰鬥機是重中之重。當時蘇聯繳獲了德國非常多的飛機的發動機的整體和部件。當時是仿製德國的飛機?還是自行研製,蘇聯的專家因為這個問題發生了爭論,在經過一番探討之後,決定還是自行研製。自行研製除了面子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德國設計的工藝要求太高,蘇聯的工藝水平無法大批知道德國的相關部件。不過高層決定還是先用繳獲的德國發動機。
  • 朝鮮戰場上空的利劍:米格-15戰鬥機,曾令美軍聞風喪膽!
    這種令美軍聞風喪膽的新式戰機就是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的代表作,時速超過1000千米的蘇聯制米格-15戰鬥機。蘇聯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米格-15驚恐的美軍趕忙調來最新的F-86噴氣式戰鬥機來應對,從此朝鮮戰場上空不再是美軍的「獨角戲」,數百架飛機的大廝殺時常上演。
  • 浴血長空手遊雜談 「聯賽霸主」米格-15噴氣式戰鬥機
    米高揚米格-15戰鬥機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於1947年開始研製,1947年6月首飛成功,1948年批量生產、裝備蘇聯空軍,是蘇聯製造數量最多的一型噴氣式戰鬥機
  • 拋硬幣決勝負,米格-9成為蘇聯首款噴氣式戰鬥機
    1939年創建的米高揚設計局,以生產米格(MIG)系列戰鬥機而聞名,特別是冷戰期間隨著噴氣式時代的到來。米格系列幾乎成了蘇聯戰鬥機代名詞,戰後先後推出米格-15/17/19、米格-21/23/25、米格-29等經典機型橫跨三代,成為和西方戰鬥機在全球空域角逐的主力。
  • 圖說:米格-9戰鬥機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種噴氣式飛機
    如果問大家一個問題: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一種噴氣式戰鬥機是什麼?可能很多人都會說是米格-15,但正確答案卻是米格-9戰鬥機。這可能是因為米格-15在韓戰中太有名了,以至於大家都不知道米格-9的存在。
  • 超音速時代的來臨,戰後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
    F-84戰鬥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共和飛機公司為美國空軍研製生產的第一種戰鬥機,是美國第一種能運載戰術核武器的噴氣式戰鬥機,總產量4450架左右。米格-15戰鬥機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裝備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中國、保加利亞、埃及、阿爾及利亞等38個國家,總產量超過18000架,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韓戰中,首次大規模投入空戰,顯示了良好的飛行和作戰性能。
  • 淺析噴氣式戰鬥機的劃代標準
    第一代戰鬥機典型機型有二戰末期德國的Me 262和英國的"流星",以及後來蘇聯的米格-15、米格-17、美國的P-80和F-86等。 由於採用了許多新技術,這時的戰鬥機作戰能力有了大幅提高。飛機開始使用AIM-9"響尾蛇"、AIM-7"麻雀"等制導飛彈進行視距外攻擊,雷達也作為標準配置用於確定敵方攻擊目標。新的飛機設計也層出不窮,如後掠翼、三角翼、變後掠翼以及按面積律設計的機身等,採用後掠翼的生產型戰鬥機飛行速度終於突破了聲障。這一時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出現了戰鬥轟炸機(如F-105和蘇-7)和截擊機(英國"閃電"和F-104)。
  • 鞭撻者之血:米格-23戰鬥機中東戰史(組圖)
    >⊙ 雖然有許多國家的空軍都曾運用米格-23戰鬥機遂行作戰任務,但這些空戰經歷卻很少有人知道。相反,只是因為西方國家研製出了馬力更強勁、更複雜、造價更高的戰鬥機(這些飛機從來也不會以米格-23那樣的速度和數量進行研製和出售),另外還因為當盟國需要時,蘇聯要不是猶豫不決,要不就是缺乏供應最好的機型的能力,這兩個原因才最終導致米格-23在空戰中成為所謂的「羔羊」。
  • 短暫裝備中國空軍的噴氣式戰機,米格9火力超猛,最終進了博物館
    二戰結束後,航空設計領域迎來了由螺旋槳飛機向噴氣式飛機的過渡。其中,蘇聯米高揚設計局在上世紀40年代初就開始了首款噴氣式戰鬥機米格-9的研發,並且在1946年成功首飛。這款裝備了仿德制BMW-003渦輪噴氣發動機的米格-9,配備了3門大口徑機炮,具有速度快、升限高、火力強的優點。
  • 俄羅斯米格系列戰鬥機
    米格-9戰鬥機蘇維埃的噴氣黎明蘇聯最早研製的一批噴氣式戰鬥機,速度快,升限高,但也有一系列早期噴氣機的缺陷,僅小批量產。米格-15戰鬥機「柴捆」第一代噴氣機佼佼者雖然歷史上的米格走廊的產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可否認柴捆在飛行速度,火力和爬升率方面的優勢遠超同期歐美的同類型機,只有USF的F86可與之匹敵。
  • 韓戰成為世界第一場噴氣式飛機大角逐
    主要參戰飛機為米格-15型,1952年下半年改裝為米格-15比斯型殲擊機。美軍F—84戰鬥機蘇聯航空兵在韓戰中使用的作戰飛機米格—15、米格—15比斯型殲擊機。「二戰」後,噴氣式革命席捲世界各國空軍。於是,韓戰成為世界第一場噴氣式飛機的大角逐。
  • 耶格爾死亡俯衝飛出米格15極限速度,蘇聯人表示難以置信
    在他身後留下了許多銘刻史冊的飛行記錄: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突破音障的飛行員,二戰時期曾擊落12.5架敵機的王牌飛行員,累計飛行時間超過10000小時,駕駛飛行型號超過360種,以74歲高齡駕駛F-15戰鬥機完成超音速飛行等等。
  • 米格-23 型鞭撻者戰鬥機
    發展過程:米格-23 是前蘇聯研製的變後掠翼超音速戰鬥機 ,1964 年開始設計 ,1967 年 5 月 26 日原型機首飛 ,1970③變後掠翼技術不夠成熟,操縱複雜。另外,機載電子設備不夠先進,抗電子幹擾能力較差。主要改型:米格-23C 。首批生產型。 1969 年 5 月首飛。 1969 ~ 1970 年生產幾十架交部隊試用。之後大批生產的是其改進型。裝有 P п -23 「藍寶石」雷達及 T п -23 紅外探測器。米格-23 уБ。
  • 中國殲20飛機屬於四代機,還是五代機?
    2016年11月1日,我國珠海航展開幕首日,萬眾矚目的兩架中國新一代戰機殲20在珠海上空做了飛行表演,這也是該戰機首次公開對外展示。作為我國空軍最重要的核心裝備,同時也是保密等級最高的戰鬥機,殲20匯集了我國當前一系列的最先進技術,該機一亮相立馬就吸引了眾多媒體和公眾的眼球。然而在眾多的媒體報導中,有的說殲20是第四代戰役機,有的又報導說是第五代機。
  • 二戰德國發明首款噴氣式戰鬥機,擊落盟軍5百架飛機
    他在畢業論文《飛機設計的未來發展》中提出在未來要用熱噴射式引擎替代活塞式發動機,那年他只有19歲。不過因為英國航空主管部門不重視,他研究的噴氣式引擎直到1940年才首次裝機試飛。兩人為渦輪噴氣式引擎的發明者。不過,航空部內部並非鐵板一塊。
  • 越南成名的米格戰鬥機,號稱飛行的AK-47,米格-21越南戰史
    基於這一思想開發的米格-21戰鬥機產量極為巨大,根據統計,即使不算我國仿製發展的殲-7系列戰鬥機的話,米格-21在蘇聯的總產量就已經超過了1萬架,而我國有超過3000架各型升級改進版的殲-7戰鬥機,再加上捷克斯洛伐克和印度等國家許可證生產的型號,米格-21的總產大概在15000架左右,僅次於米格-15戰鬥機的18000架,是人類產量最大的、且能飛2倍音速的噴氣式戰鬥機
  • 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米格-15空中美圖
    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米格-15空中美圖
  • 百花齊放的第二代戰鬥機
    米格-23戰鬥機是由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發的一種超音速噴氣式第二代戰鬥機,採用單座可變後掠翼氣動布局,該機速度大,有利於低空突防、高速攔截和攻擊後脫離,是米高揚一生中最後一個親自設計的項目,該機不僅蘇聯裝備,還大量出口,總產量3000架。
  • 戰鬥機史十大名機 世界十大知名戰鬥機
    米格-15一出場,就使朝鮮戰場成為二戰之後美國空軍首次面臨實質性的空中挑戰。米格-15是最早使用頭部進氣、後掠翼、高平尾、單發渦噴布局的噴氣式戰鬥機之一,這是當時戰鬥機流行的布局,很難說是誰抄誰的,只能說是同等技術條件下殊途同歸的結果。 說蘇聯人抄襲Rolls Royce Nene發動機沒用,英國人怎麼沒有用正宗貨整出一架更出色的戰鬥機來?
  • 飛彈都追不上的飛機,速度震動西方,米格-25戰鬥機
    冷戰時期蘇聯有一款戰鬥機,曾讓整個北約空軍恐懼不已,因為它飛得很快,快到連飛彈都追不上。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蘇聯米格-25「狐蝠」戰鬥機。,甚至還有很多亞音速,這意味著,如果XB-70「女武神」轟炸機服役後,蘇聯就沒有任何戰鬥機可以攔截,當時的飛彈技術,也基本上打不了那麼高或者追不上,擊落更是難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