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北京旺盛的消費力,在世界時尚版圖中的地位正變得越發重要。9月26日,由北京市商務局、海澱區政府主辦,北京品牌協會、海澱區商業聯合會承辦的北京國際品牌發展戰略研討會在京舉行,並發布《2019北京國際品牌發展報告》。總體看,北京已成為國際品牌進入中國的首選門戶城市,知名一、二線品牌幾乎皆有入駐,未來高端小眾品牌,新晉潮牌及國外優秀獨立設計師品牌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大牌雲集 上半年328首店落戶北京
據統計,2019年上半年,共有328家品牌首店落戶北京,其中國際化品牌54個,來自美國、日本、義大利等15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目前,國際一線、二線和輕奢的各種品牌在京均有門店分布,一線品牌門店更多分布在較為成熟的商圈。相信隨著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和消費的不斷提檔升級,入駐北京的國際品牌數量還將持續提升。
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孫堯出席研討會並致辭表示, 「品牌」二字,既代表了企業的商業價值,也代表著消費者認可的服務與口碑。
近年來,北京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國際品牌入駐,提升城市吸引力,推動國際消費樞紐城市建設。2018年出臺的《北京國際消費樞紐城市建設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將北京打造成為特色突出、品質高端、功能完善的國際消費目的地」這一目標,「建設國際頂級品牌的集聚中心」是其中一項核心工程。今年出臺的《關於鼓勵發展商業品牌首店的若干措施》,從開啟首店服務「綠色通道」、助力品牌選址推廣、提升品牌引進效率等方面給予品牌企業支持。
同樣是今年出臺的《北京市商業服務業商圈改造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則提出,將用3年時間在全市範圍內打造22個高品質商圈,通過一圈一策,分批推進,形成各具特色的商圈、商業街和街區,為不同行業、不同定位、不同特色的國際和國內品牌拓寬選擇,助力品牌更好地聚集、孵化、發展。
「今後,將在貫徹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為商業企業做好服務,以更新、更優、更便利的政策,為國際品牌提供更加寬鬆和包容的發展環境」,孫堯指出。據悉,此次研討會將為國際品牌「引進來」和本土品牌「走出去」搭建交流平臺,進一步滿足中外知名品牌企業對中國巨大消費市場的需求,促進品牌文化的融合發展,推進北京國際消費樞紐城市建設。
快時尚漸弱 硬奢與潮牌走高
北京作為一個擁有2100萬人口的超級大城市,不僅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國的國際消費樞紐城市,第三產業佔比81%,為全國最高。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是中國最高的城市之一,消費旺盛。正因為此,北京一直是國際品牌進入中國的首選門戶城市,目前,國際上幾乎所有一二線奢侈品牌、輕奢品牌和潮牌都已進駐北京市場。
《2019北京國際品牌發展報告》顯示,從分布來看,國際一線品牌主要分布於北京核心商圈內的頂級商場,北京SKP、國貿商城、三裡屯太古裡北區、王府中環、半島酒店等都是國際大牌集中雲集之地;二線及輕奢品牌則分散於京城各大商圈以及奧特萊斯;潮牌及設計師品牌目前門店數量較少,仍有較大增長空間。國際品牌門店整體數量來看,北京和上海難分伯仲,在品牌精品店和旗艦店數量上,北京以539家領先於上海的521家。但一線品牌和潮牌設計師品牌門店數量,上海略領先。
近兩年,眾多國際時尚品牌將首店設在北京。《報告》顯示,在選址上,京城時尚地標三裡屯太古裡成為絕大部分品牌的首選,2018-2019上半年,38%的首店落地太古裡,追求創新的招商策略、開放街區、豐富多元的業態、強體驗感和差異化的商場調性,讓太古裡成為了「首店收割機」。此外,國貿商城、SKP、僑福芳草地、王府中環、朝陽合生匯、太古頤堤港和世貿天階也均有首店進駐。
隨著國人時尚消費風向轉變,國際品牌在京發展狀況也呈現明顯分野。《報告》根據各品牌所屬上市公司披露的2019年上半年財報數據梳理的品牌在亞太市場表現顯示,愛馬仕、古馳、迪奧、博柏利等國際精品品牌增速明顯,為8%-20%;運動品牌如Lululemon、安德瑪、阿迪、耐克等也都有較顯著的增長。但優衣庫、H&M、ZARA等快時尚增長放緩;輕奢品牌除了鞋履以外,基本上增速都有較嚴重的下滑;潮牌業績則表現突出;高端小眾品牌增長最快,目前已入駐北京的國際高端小眾品牌,平均年業績增長率在70%-90%,未來發展機會最大。
國內第三方線上平臺如今已是國際時尚品牌進入中國的敲門磚。《報告》顯示,商場和國際品牌越來越重視利用網際網路手段提高門店管理效率和客戶體驗,開展線上線下互動,已經成為北京國際品牌零售的新趨勢。
需求多元 高端小眾迎商機
隨著中國消費多元化和全球化趨勢越發明顯,越來越多的小眾高端品牌和潮牌入駐北京,未來將是這兩類品牌大展拳腳的好時機。《報告》指出,小眾高端國際品牌在品牌力、產品裡和個性化上受到北京消費者青睞,與人們的消費升級趨勢和對品質生活的追求相符合,LV、古馳、普拉達等一線大牌已不再能滿足北京消費者,相反,很多高端小眾品牌優良的設計和品質被流量明星推崇,進而成為網紅。越來越多的高端小眾品牌正在選擇將北京作為中國首秀之地。潮牌在北京將迎來快速發展期。《報告》顯示,2018年北京商場新增或翻新門店中,潮牌類服飾和小眾設計師服飾門店佔比近五成。
此外,珠寶也將在北京市場迎來商機。從2018年線上珠寶零售增長趨勢來看,越是等級高的珠寶品牌增長越好,一線珠寶品牌訂單量增速高達32.26%,訂單金額增速達到172.63%。輕奢珠寶2019年門店覆蓋面也在原有基礎上擴大,品牌之間競爭激烈。
從門店的變化趨勢來看,未來北京的一線國際品牌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大型旗艦店,現有的精品店等小店將會關閉或被整合升級。這一趨勢由門店功能升級決定,隨著零售服務向體驗門店轉變,未來越來越多的一線大牌將出現「一城一店」趨勢。
配套跟上 北京時尚消費潛力巨大
專家認為,為了吸引更多國際品牌入駐北京,基於品牌零售的發展趨勢,為品牌創造更具前瞻性和客戶價值的「線上線下結合」的品牌展示和體驗環境,是目前吸引國際品牌入駐北京的最佳方式和手段,如優化商業街區改造,建立適合國際品牌進行新品發布和走秀的品牌體驗中心,以及文化藝術時尚新地標,鼓勵現有商業地產進行網際網路化改造,打造為傳統產業發展賦能的電子商務新模式,建立新零售、新消費、新服務的創新商業體系。
要客集團集團CEO、要客研究院院長周婷認為,高端物業供應緊張,道路過於寬闊,商業資源聚集度較低,大型商業設施過於集中在中心城區,偏遠郊區缺乏大型優質商業設施等問題目前北京時尚商業發展的部分瓶頸所在。彌補這些短板,可以通過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第五大道」和「香榭麗舍大街」等大型知名商業街區,提高商業聚集度。針對郊區商業設施欠缺,可發展區域性生活方式產業,如建立英國生活方式館、義大利美食中心等,為郊區引進國際品牌,滿足周邊居民的消費升級需求。此外,北京還可以更多打造兼具藝術、文化、時尚特性的新型展覽展示中心,為國際品牌提供更多品牌展示和活動場地,對於吸引國際品牌入駐北京,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杉林文旅創始人蔣蓉結合當前國內夜間經濟發展現狀指出,北京可借鑑日本「夜間觀櫻」、曼谷暹羅天地和首爾「夜貓子夜市」等,將商業與文化、旅遊融合,利用夜間經濟產品打造品牌,培育有特色的夜生活街區和大型文娛中心區,繁榮夜間經濟助力消費升級。
北京商報記者王曉然 孔瑤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