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繼偉:金融業過度混業造成高風險

2020-12-24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金融界網站訊 9月16日,主題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使命」的紀念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暨50人論壇成立二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

財政部前部長樓繼偉在發言中表示,金融業過度混業造成了一系列的亂象,使得風險集聚的同時,也不斷提高資金成本,加劇實體經濟的困難。目前,在治理金融亂象、打好「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時期,確實到了水落石出的階段,出現了大量的風險,無論是P2P、保險公司的風險期限錯配,還是小銀行的風險暴露。 「這些亂象一方面帶來了社會安定的問題,另外一方面特別是對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我們一邊要降槓桿、去風險,一邊要認真思考,究竟需要什麼樣的資本市場,發展什麼樣的經營模式,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 「就我看來,目前這種大混業的模式是絕對不行的,會引發高風險」,他強調說。  談及供給側改革,樓繼偉表示:「中央之所以使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法,我理解主要是提醒大家關注供給側,不要總惦記著需求側的刺激政策」。

他強調說,結構性改革必然發生在供給側,但需要需求側方面的政策進行配合,因為供給側改革有可能出現「短期痛苦、長期見效」的情況,因此,需要需求側方面的一些政策支持、配合。

談及供給側改革的進展,樓繼偉表示,近年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逐步顯現,但改革的步伐還有進一步加快的空間。

以下為演講實錄:

謝謝吳老師,謝謝樊綱。吳老師剛才從歷史和改革各方面的維度講了一下當前的使命。我就比較簡單了,我就講一個方面,重點講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問題。其實這並不是一個新命題,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一直進行這方面的改革。但是,問題仍就不斷地冒出來,以不同的面貌冒出來,所以不得不再次強調一下這項改革。而且我們應該在這方面取得真正的實效。

概念我想說一下,經濟發展通常面對總量問題和結構性問題交織的局面,前者可以採取反周期需求管理的辦法應對,後者發生在經濟的供給側,即勞動力、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配置的機制和效率的提升,主要靠改革。因此,經濟學原理和國際比較所稱的「結構性改革」,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側沒有改。

結構性改革的必然發生在供給側,但需要需求側方面政策的配合,因為供給側改革有可能短期痛苦、長期見效,有的是當期就很快見效,可能需要需求側方面的一些政策支持、配合。中央之所以使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法,我理解主要是提醒大家關注供給側,不要總惦記著需求側的刺激政策。

我們回顧一下世界經濟的發展史,比較典型的是「裡根新政」、「柴契爾改革」等,都是結構性改革,都是危機推動的被動改革,不改革就做不下去。「柴契爾改革」的時候,英國叫做「英國病夫」,「裡根改革」的時候,企業所得稅的邊際稅率超過70%,企業不願意投資,經濟出現危機。近年來,我們著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改革的成效逐步顯現,但是總體來看,改革還是要完善,改革的步伐還有進一步加快的空間。

「三去一降一補」是針對產能過剩、庫存高起、槓桿偏高、成本過高、短板突出等結構性問題提出的來的工作目標和任務,本質屬性是深化改革,但是現在很多的做法是把目標、任務當手段。「去產能」就下指標,給各省下指標。按說說的是環境標準、安全標準,包括有可能是技術性的這些質量標準,不符合這些要給企業時間改,實在不行就是下指標,就是把目標當手段。

這個就是採取傳統的辦法,靠行政手段,屬於計劃經濟時代的「關停並轉升」的措施,真正的改革做法不多。因此,下一步推進改革核心要破除制約生產要素配置效率提高的體制機制障礙,要讓市場起作用。

說一下供給側改革的改革,分著說一下勞動力、資本、土地。勞動力方面重點是促進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加快改革戶籍、養老、醫保等制約勞動力自由流動的制度,這方面談起來太多了,點一點吧。

最近一段時間,個別地方走向了相反方向,一些地方清理低端人口,搶奪高端人才,這是我們勞動力成本提高的重要因素。從國際經驗來看,一名中高收入的城市就業,相應需要四名所謂中低端的人口服務。如果把所謂低端人口清光了,勞動力成本將大幅度提高,所謂高端行業的經營和人民的生活反而更加不方便,甚至會刺激移居、移出國外。

另外,要提高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流動性,在制度上促進勞資雙方的平衡。2015年,OECD測算,我國對於非臨時職工的保護在全球72個國家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委內瑞拉在查維茲極左翼的政府時期制定並沿用至今的相關法令。

我們的實際感覺是我們的排名比歐洲高出許多,但是我們的勞動力市場因這個因素造成了扭曲,還不如歐洲,怎麼回事呢?因為我們不是都依法辦事,在法律層面執行的還不夠嚴格,一方面使合法合規經營的企業更加困難;另一方面對善於靈活變通的企業留下了尋租空間,對社會道德是負激勵。

勞動力要素方面講了很多,我只講一兩點。在資本方面,重點是如何使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前段時期,我們過度地混業,造成了一系列的金融亂象,在風險集聚的同時,也不斷地提高資金成本,加劇實體經濟的困難。習總書記強調:「金融要回歸本原,為實體經濟服務。」

目前,治理金融亂象的時候,打好「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時候,我們確實到了水落石出的階段,出現了大量的風險,無論是P2P,無論是保險公司的風險期限錯配,無論是小銀行的風險暴露,一方面帶來社會安定問題,一方面特別是對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我們一邊要降槓桿、去風險,一邊要認真思考,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資本市場,發展什麼樣的經營模式,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就我看來,目前這種大混業的模式是絕對不行的,會引發高風險。

在土地方面,重點是加快土地流轉制度改革,土地天然帶有一定的公共性,沒有自由的土地市場,一個國家的土地面積是有限的,錢是可以印出來的,地是印不出來的,所以土地天然帶來的公共性,所以就要有「用途管制」,但是「用途管制」對不同所有制的,要有進入市場的通道,要大力推進土地流轉制度的改革,提高土地配置效率。

三中全會文件提出,在符合規劃、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不要忘記前面還要符合規劃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這方面我是覺得改革有一定的進展,但是容易走偏,注意了後面,沒有注意前面,或者注意了前面,沒有注意後面,所以仍舊處於試點階段,還沒有全面推開。

簡單點一點三個生產要素方面一些改革和重點,實際上就是常說的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中的α,這個生產函數Y,就是13個要素,勞動力labour,土地land,加上資本capital,前面有各個回歸係數,所以前面括號之外成立一個α,為什麼成立α?因為這個公式做出來是總供給,但是一回歸歷史發現,得出來不是當時的總供給了,為什麼呢?因為α在變,通常就被解釋為制度創新和技術進步,解釋為α。

我們的結構性改革其實就著眼於這個神秘的α,也只有將結構性改革落實到位,才能真正將α釋放,提高全要素生產力,提升我們經濟的潛在增長水平。謝謝!

相關焦點

  • 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最新演講,談到螞蟻金服和京東白條
    樓繼偉說。 樓繼偉指出,數據金融平臺在我國發展很快,有相當的積極作用,主要是依據收集的數據分析、借款方的風險特徵,提供給貸款銀行,幫助其獲客和做出風險評估,這有利於補充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對小微企業的服務能力,但也有可能造成系統性風險。有的專家已經指出,這些數據金融平臺的資本加槓桿,其供貸的份額小,以至於風險留存不足,To C和To B的比例不當。
  • 樓繼偉重磅發聲:要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下一個風險集中...
    樓繼偉還指出,如果單一數據金融平臺佔有的市場份額過大,可能會導致大量的信貸壞帳。如果有平臺服務上百家銀行,其效率最高,但是風險最大。我們不得不在效率和風險之間做出平衡,防止贏者通吃、大而不能倒,留下系統性風險隱患。此外,樓繼偉表示,對某數據金融平臺的約談和暫停上市,實際上是防範系統性風險於事前、事中,這是核心點。
  •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灰色地帶」收費項目應成降費重點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在論壇上表示,通過貨幣政策實施總量刺激,只會加劇過度貨幣化,進一步放大「脫實向虛」,而拉動經濟增長的效用有限。圖片來源:攝圖網樓繼偉指出,財政政策在結構調整上發力,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配合,還有較大的空間。
  • 樓繼偉發聲:信用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直指下一個風險集中爆發點
    剛剛,樓繼偉重磅發聲: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信用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直指下一個風險集中爆發點!信息量太大了證券時報下中國基金報記者 房佩燕今天上午,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舉辦「深圳先行示範區首屆金融峰會」上,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發表重磅講話。他直指債券市場的問題很多;他認為信用債應全部退出。
  • 剛剛,樓繼偉重磅發聲,直指下一個風險集中爆發點!信息量太大
    樓繼偉:要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債券市場的問題很多, 或是下一個風險集中的爆發點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不僅分享了他對非常時期的財政貨幣政策的看法,還直指債券市場、數據金融平臺等問題。
  • 樓繼偉重磅發聲:信用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
    樓繼偉:雙循環新格局與資本市場新發展樓繼偉就推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談了對於市場八個方面的思考和建議。第一,金融亂象對國內大循環的危害。2016年前短短數年,我國資本市場發生了嚴重的混亂。實體經濟沒有足夠的收益,資金被抽入金融行業,高槓桿、高風險、高利潤運營,金融行業的利潤,比其他所有行業的利潤總合都多,帶動實體經濟利率大幅抬升,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嚴重影響雙循環發展,特別是國內大循環。第二,金融回歸本源,為實體經濟服務。
  • 樓繼偉:分析哪些確實花有所值 不能浪費納稅人的錢
    樓繼偉:分析哪些確實花有所值 不能浪費納稅人的錢 2015-03-06 13:03:43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副部長劉昆就「財政工作和財稅改革」的相關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中新社發 陳文 攝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今天上午10點舉行記者會,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副部長劉昆就「財政工作和財稅改革」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 樓繼偉與央行有關專家隔空喊話
    在20日舉辦的深圳先行示範區首屆金融峰會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0年會上,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進行了重磅發言。樓繼偉認為,相對於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是短板,債券市場改革已經落後。今年以來,債券違約事件頻頻發生,特別是大型國企違約事件更是影響相關地區國企和政府的公信力。
  • 樓繼偉發布會實錄:個人所得稅改革方案已提交國務院
    當然,我們中國的情況同2008年以後的危機情況不一樣,2008年危機的時候,有的國家把私營銀行臨時國有化了,甚至把私有制奉為「天條」的美國,都臨時把系統性的重要金融機構都國有化了,採取了超常性的一些措施,使得這些金融機構發揮正常作用,特別是對實體經濟繼續給予支持的情況下,不要產生資產負債表過度惡化,修復資產負債表,採用臨時國有化的方式,比如使得這些系統性銀行在美聯儲的保護之下,都採取一定的措施,你說誰不擔心
  • 樓繼偉:各國貨幣「放水」反映在金融資產價格上漲 退出不當會觸發...
    在2008年金融危機和今年疫情衝擊下的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後,各國通過貨幣政策「放水」以應對,但似乎未造成通貨膨脹問題。應對危機時的貨幣「放水」,是否成為了「靈丹妙藥」?12月12日,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就此問題作出了回應,他表示,各國央行貨幣政策不斷地「放水」,反映為金融資產價格,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收入分配差距擴大,不反映為一般貨物和服務的價格上漲。
  • 樓繼偉:各國貨幣政策「放水」未現通貨膨脹,應早思考如何退出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周報記者 盛瀟嵐面對疫情造成的經濟衰退,貨幣大規模「放水」卻沒有造成通貨膨脹,這是否會成為應對危機的「靈丹妙藥」和「金鑰匙」?12月12日,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表示,各國央行貨幣政策不斷地「放水」,反映為金融資產價格、房地產價格的上漲,不反映為一般貨物和服務的價格上漲。大規模發行貨幣並沒有造成通貨膨脹,反而支持了發債。
  • 談談中國式混業經營:混分從來不是關鍵,重在建立「新生產函數」
    以下為原文(文中評述僅代表宋向前先生個人觀點):01混業到分業再回到混業經營,到底想解決什麼問題?於金融業而言,混業經營和分業經營從來不應該是問題的焦點。核心關鍵是,到底哪種模式更利於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更適配於當前監管體系的能力和水平。
  • 樓繼偉:很大程度上通貨膨脹沒有表現為實物和服務的價格上漲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李鵬濤2020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將於2020年12月11-12日在三亞舉行,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出席並發表演講。樓繼偉表示,大規模發行了貨幣,沒有造成通貨膨脹。很大程度上表現為資產價格的上漲,而沒有表現為實物和服務的價格上漲。
  • 樓繼偉:明年寬鬆不如今年
    因為身份特殊,經常直言,所以前財政部長樓繼偉先生,通常被認為是橫跨政學兩界的人物。昨天他在財新論壇上的一席發言,因為涉及「寬鬆退出」這個敏感話題,而頃刻引來四面八方的巨大反響。
  • 吳敬璉、樓繼偉、林毅夫等經濟學家激辯中國經濟-虎嗅網
    此次學術研討會由論壇學術委員會成員樊綱主持,吳敬璉、樓繼偉、白重恩、楊偉民、林毅夫等五位知名經濟學家做了主題發言。吳敬璉老先生提到了最近網上熱議的「私營經濟應退出」的話題,指其為「不和諧的聲音」,但認為這樣的話題應當經過辯論達成一致;樓繼偉認為「金融大混業」模式是絕對不行的,會引發高風險;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白重恩認為中國營商環境中的「特惠制」應向「普惠制」轉變,但其間挑戰巨大……此外,「土地所有權」「政府干預與市場力量」「供給側改革」都是嘉賓們在演講中關注的焦點
  • 樓繼偉說,簡單提高個稅起徵點不公平,薪酬過快上漲不可持續!幾個...
    2016年3月7日上午9點,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了記者會,財政部部長樓繼偉、部長助理許宏答記者問,就「財政工作和財稅改革」等問題集中展開了回答。就記者提出的提高個稅起徵點的問題,樓繼偉表示,簡單的提高起徵點不公平。
  • 樓繼偉:美國隔幾年就縣政府破產 我們不會
    在今天下午的「市政債: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最優選擇」的分論壇上,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各國制度不一樣,比如說美國底特律破產,差不多幾年就有一個縣破產,它是地方自治。我們不是,我們的《預算法》可以看到只把發債的責任授給了省級,而且只允許財政發債。」
  • 樓繼偉:防止熱錢快速跨境流動應更多用人民幣進行投資
    中新社海南三亞12月12日電 (記者 夏賓)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12日在三亞出席「三亞·財經國際論壇」時表示,在防止熱錢快速跨境流動的情況下應更多用人民幣進行投資,現在基本上境外機構投向中國境內市場的資金匯入都是外匯,可以逐步允許其從海外、國內機構用人民幣進行融資和投資,再逐步推進資本放開。
  • 邢成:推動利率市場化 信託將在混業改革中乘勢而上
    信託公司將會不斷發揮固有的制度優勢,逐步整合相關資源,在混業趨勢的改革過程中乘勢而上,成為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的生力軍。  第三,市場細分,信託產品逐漸實現分層化產品線。信託業要想實現健康穩定的可持續發展,規避信託財產清算支付風險,今後信託公司和監管部門應對信託產品、信託市場和委託人實施風險分類,進行市場細分,進而按照不同投資偏好和風險承擔能力打造一條全新的分層信託產品線,主要包括:穩定收益型(保本保收益),如基礎設設施信託產品等;資產安全型(只保本金),如房地產信託產品、礦業能源信託產品等;浮動收益型(不保本金和收益,高收益高風險),如私募股權投資信託產品、股票投資信託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