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繼偉:各國貨幣政策「放水」未現通貨膨脹,應早思考如何退出

2020-12-25 新浪財經

來源:時代周報

時代周報記者 盛瀟嵐

面對疫情造成的經濟衰退,貨幣大規模「放水」卻沒有造成通貨膨脹,這是否會成為應對危機的「靈丹妙藥」和「金鑰匙」?

12月12日,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表示,各國央行貨幣政策不斷地「放水」,反映為金融資產價格、房地產價格的上漲,不反映為一般貨物和服務的價格上漲。

大規模發行貨幣並沒有造成通貨膨脹,反而支持了發債。企業發債,國家財政也大幅度發債,就出現了所謂「赤字貨幣化」問題,它是一個常態,也沒有害處,不會造成通貨膨脹。「對於財政直接向央行透支,這種理解上的『赤字貨幣化』我是堅決反對的,這是違法的。」樓繼偉說。

貨幣政策「放水」,放出流動性,給金融機構互加槓桿提供了巨大空間。首先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的上漲;然後就是房地產價格上漲;再加上收入分配,這種情況下,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而「沒有多少錢能夠進入金融市場的人則是受害者」。

同時,樓繼偉指出,積極寬鬆的貨幣政策未來要退出,應思考如何退出,退得不好也會出大問題。

「我們現在是債務的積累期,對應著經濟衰退期,而不是過去的債務積累期對應經濟繁榮期。這時候貨幣政策如果退出不當就會觸發一些風險,特別是資產價格已經過高的時候,怎麼退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

他還表示,2020年是一個轉折點,非常多的跨境投資湧現出來,包括內地資金向香港投資,也包括國際投資進入中國,帶有流動性的配置都在擴大。但是中國什麼時候成為金融中心和真正的儲備貨幣國家,樓繼偉認為尚早,需要人民幣在資本項下完全開放,這還是比較難做到的。

投資方面,樓繼偉建議,還是應該分散配置。對發達國家要配置,同時增加對東亞的配置。東亞是此次疫情衝擊下表現最好的地區,中國今年是大國中唯一正增長的國家,或將帶動東亞今年擺脫經濟負增長。美國貨幣政策逐步退出的時候會造成全球的外溢性,而東亞地區受到的外溢性衝擊會小一些。

相關焦點

  • 樓繼偉:各國貨幣「放水」反映在金融資產價格上漲 退出不當會觸發...
    在2008年金融危機和今年疫情衝擊下的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後,各國通過貨幣政策「放水」以應對,但似乎未造成通貨膨脹問題。應對危機時的貨幣「放水」,是否成為了「靈丹妙藥」?12月12日,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就此問題作出了回應,他表示,各國央行貨幣政策不斷地「放水」,反映為金融資產價格,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收入分配差距擴大,不反映為一般貨物和服務的價格上漲。
  • 樓繼偉:很大程度上通貨膨脹沒有表現為實物和服務的價格上漲
    樓繼偉表示,大規模發行了貨幣,沒有造成通貨膨脹。很大程度上表現為資產價格的上漲,而沒有表現為實物和服務的價格上漲。樓繼偉認為,相當一段時間全球都是金融混業經營,然後貨幣政策放了水,放出流動性,給金融機構互加槓桿提供了巨大的空間,首先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的上漲,然後就是房地產價格上漲,再加上收入分配,這種情況下收入分配差距肯定擴大,在座的都是得益者,沒有多少錢能夠進入金融市場的這些人,他們是受害者,他們的邊際消費傾向最強,他們沒有多少錢去買東西,所以跟收入分配差距擴大連在一起的
  • 樓繼偉:明年寬鬆不如今年
    因為身份特殊,經常直言,所以前財政部長樓繼偉先生,通常被認為是橫跨政學兩界的人物。昨天他在財新論壇上的一席發言,因為涉及「寬鬆退出」這個敏感話題,而頃刻引來四面八方的巨大反響。
  • 樓繼偉:防止熱錢快速跨境流動應更多用人民幣進行投資
    中新社海南三亞12月12日電 (記者 夏賓)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12日在三亞出席「三亞·財經國際論壇」時表示,在防止熱錢快速跨境流動的情況下應更多用人民幣進行投資,現在基本上境外機構投向中國境內市場的資金匯入都是外匯,可以逐步允許其從海外、國內機構用人民幣進行融資和投資,再逐步推進資本放開。
  • 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最新演講,談到螞蟻金服和京東白條
    那麼,如何解決債權市場的上述問題?樓繼偉建議,首先要解決一些基礎性的問題,發行標準、交易流通、監管機制要統一。按照證券法,市場應是交易所市場,監管機構應當是證監會,銀行間市場回歸同業拆借市場的本位,信用債應當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
  • ...謝易成:房地產價格應納入貨幣政策目標嗎?——一個新凱恩斯主義...
    ——一個新凱恩斯主義模型分析框架下的解答視角熊劍 謝易成內容簡介近三十年來,資產價格與貨幣政策的關係問題日益受到各國央行和經濟學界關注,國內外研究主要集中在股票市場價格與貨幣政策的關係本文先介紹將房地產價格、投資和消費相互關聯的APV模型,接著引入有關中國實際經濟變量與家庭金融狀況關係的實際證據,通過計量分析得到一個均衡狀態下的方程式,最後進行不同貨幣規則下效果比較分析,得出最優貨幣規則選擇。本文主要研究房地產價格是否應該成為貨幣政策的調控目標,能否把房地產價格納入到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框架之中?中央銀行在制定貨幣政策時,應該如何對房地產價格的波動進行反應?
  • 樓繼偉:銀行間市場應回歸同業拆借市場本位 信用債應當全部退出
    在此盛會上,金融界全程現場直擊報導,為投資者帶來最及時的監管思考以及業界聲音。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表示,交易所市場和銀行間市場交易分割,同債不同價,同一種債務、同一種債券不同價,這種風格狀態會導致為爭取市場份額而放鬆標準。去年7月份,央行和證監會決定同意兩個基礎設施間互聯互通合作,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建議儘快落地。
  • 樓繼偉發聲:信用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直指下一個風險集中爆發點
    剛剛,樓繼偉重磅發聲: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信用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直指下一個風險集中爆發點!信息量太大了證券時報下中國基金報記者 房佩燕今天上午,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舉辦「深圳先行示範區首屆金融峰會」上,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發表重磅講話。他直指債券市場的問題很多;他認為信用債應全部退出。
  • 樓繼偉重磅發聲:信用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
    樓繼偉:雙循環新格局與資本市場新發展樓繼偉就推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談了對於市場八個方面的思考和建議。第一,金融亂象對國內大循環的危害。2016年前短短數年,我國資本市場發生了嚴重的混亂。作為應對措施,我國和世界各國都採取了擴張性的財政貨幣政策,導致階段性的槓桿率高企。目前我國控制疫情和恢復經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非常時期的財政貨幣政策正在考慮有序退出。宏觀槓桿率應穩住,並逐步下降。一是,治理金融亂象雖取得重大成果,但遠未成功,「資金池」清理、資產淨值化、取消剛兌、高風險機構的排查清理、金融基礎設施紊亂等現象,還要繼續整治。
  •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灰色地帶」收費項目應成降費重點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在論壇上表示,通過貨幣政策實施總量刺激,只會加劇過度貨幣化,進一步放大「脫實向虛」,而拉動經濟增長的效用有限。圖片來源:攝圖網樓繼偉指出,財政政策在結構調整上發力,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配合,還有較大的空間。
  • 專家:應儘快推動貨幣政策轉向
    當前國內通脹預期已經形成,推動貨幣政策轉向已是必不可少。一些專家提出,由於本輪通脹預期是流動性、成本性、輸入性等多方面因素促成的,光靠貨幣政策難以解決全部問題,應從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貿易政策三方面推進,儘快制定有效措施,果斷阻隔通脹蔓延。
  • 樓繼偉點燃「債市之火」?信用債到底該不該退出銀行間
    「銀行間市場回歸同業拆借市場的本位,信用債應當全部退出」,樓繼偉火力十足,炮轟中國債市及金融亂象,同時相關的反駁與爭議之聲也如潮水般湧來。央行權威機構、專業媒體、資深學者等對於該觀點嚴肅發聲。在信用債應不應該退出銀行間市場上,樓部長提出的是方向,央行等部門考慮的可能是現實。」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按照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樓的觀點是正確的。但無論從哪個角度,銀行間債券市場是當之無愧的金融機構間場外債券市場。
  • ​盛松成對話管濤:中國經濟全年增速或達2%以上、貨幣政策還不...
    貨幣政策要收緊?明年上半年前不需要2020年為應對疫情,中國央行推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貨幣政策工具和相關措施。時至2020年末,市場已經在探討貨幣政策退出與退出時機的問題。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11月曾表示,儘管「就全球範圍而言,寬鬆政策退出為時尚早」,但「中國在經濟復甦上走在前面,已經到了研究前期部分貨幣政策有序退出的時候」。
  • 樓繼偉:信用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螞蟻騰訊京東等下架網際網路...
    樓繼偉:信用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螞蟻騰訊京東等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新冠病毒變異,倫敦封城;豐田掌門人:電動車被過度炒作...:信用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銀行間市場應回歸同業拆借市場的本位,信用債應當全部退出,利率債(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可在兩個市場同時交易,結算要打通,既方便銀行間抵押融資,又促成兩個市場同債同價。(每日經濟新聞)2.央行有關專家:信用債離不開銀行間市場12月20日,《金融時報》記者就信用債是否應當退出銀行間市場的問題採訪了人民銀行有關專家。
  • 加大研究通貨膨脹 度量指標體系的力度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加大研究通貨膨脹 度量指標體系的力度馮煦明 中國社科院財經院綜合經濟研究部副主任、清華大學研究員通貨膨脹是各國中央銀行在制定貨幣政策時最為關注的一個核心目標過去二十多年時間裡,日本央行長期將「實現2%的通貨膨脹」設定為貨幣政策目標,並為此採取了多輪寬鬆貨幣政策,然而,日本的實際通脹率在絕大部分時期仍未能達到這一目標值,甚至仍處於通貨緊縮邊緣。日本央行宛如手握長矛(貨幣政策)對空氣(2%通脹目標)宣戰的堂吉訶德,手舞足蹈了二十多年,未見效果。
  • 各國貨幣大貶值,謹防進出口錢財兩空現象!
    近期,全球各國貨幣迎來大貶值,國家通貨膨脹嚴重,進出口謹防錢財兩空現象。各國貨幣大貶值土耳其貨幣貶值嚴重土耳其裡拉在今年以來,貶值率接近30%,匯率在當地時間6日跌至歷史新低,1美元可以兌換8.52土耳其裡拉,央行行長被撤銷。
  • 全球各國央行貨幣政策一覽表
    摘要 如今全球央行齊齊拉開了寬鬆大幕,貨幣戰爭已然打響。 澳洲央行緊隨加拿大央行降息之舉並不意外,但全球寬鬆的政策環境仍令澳元兌美元受挫,同時宣布全球性貨幣戰爭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全球各國為了爭奪貿易市場的份額而競爭性地令本國貨幣貶值,以提高出口企業的海外競爭力。如今全球央行齊齊拉開了寬鬆大幕,貨幣戰爭已然打響,各國「央媽」們紛紛放出明顯的信號:不壓低匯率、推高通脹,誓不罷休!!
  • 通貨膨脹的一般理論
    實際資源僅僅被用來適應不斷變化的貨幣尺度,而不是被用來進行生產投資。同時,有一部分固定的稅收是以元來表示的。價格上升時,這部分稅收的真實價值就會下降。假如在計算應交稅的收入時,扣除一個價值固定的免稅額;而出現通貨膨脹時,那份標準免稅額的真實價值會減少,所繳納的稅收的實際價值卻上升。除了對稅收的扭曲以外,通貨膨脹也扭曲了收入的衡量標準來影響稅收體系。
  • 全球央行「大放水」是把雙刃劍
    美聯儲設立了臨時回購協議工具(FIMA),允許170家外國央行和其他國際貨幣機構用持有的美國國債兌換美元,緩解全球市場上美元流動性不足的壓力。  全球央行的「大放水」行動收穫到了一定的預期目標,至少由「美元荒」引起的資本市場劇烈波動因此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也基本消除了由流動性危機演變成貨幣危機的可能。
  • 趙建:貨幣大放水是如何毀滅一個國家的——讀張嘉璈先生的《通脹...
    尤其以日本的貨幣政策為典例,日本央行的超級寬鬆面臨無債可買的困境(2016年持有40%的未到期國債),一心想貨幣化卻沒有資產可購買,便只好買上市公司股票,以至於現在都買成近100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但是,你能想像到中國的央行如果在A股買股票買成近100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嗎?那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