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城打造林下種植中藥材特色產業鏈

2020-12-21 中國園林網

中國園林網5月6日消息:有全國造林「百佳縣」、河南省「林下經濟示範縣」之稱的商城,森林覆蓋率接近57%,林下經濟規模已超58萬畝,產值達1.84億元。商城還是河南省著名的中藥材之鄉,有藥用植物900多種,發展中藥材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

創新中藥材發展思路

近年來,商城縣委、縣政府把發展中藥材產業列為全縣經濟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的優勢支柱產業予以重點扶持,明確提出「林下種植商城特色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思路。商城縣以發展桔梗、天麻、人參、茯苓、紅枝、二花、麥冬、辛夷、杜仲、白朮、蒼朮、射幹為主導,圍繞商桔梗、商茯苓、商天麻等原產地標記註冊產品,走「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路子,全縣林下種植中藥材基本實現規模化、產業化。近期,商城縣「林下種植中藥材,打造特色產業鏈」項目全面啟動,將充分利用120萬畝適宜發展林下經濟的林地資源,建立種植中藥材示範基地,以點帶面,全面鋪開,打造中藥材特色產業鏈,建設豫南中藥材集散市場。

目前,「河南省商城縣2014年農業綜合開發名優經濟林(林下經濟)基地示範項目」已申報到省林業廳。項目通過扶持山香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中藥材桔梗、金銀花、麥冬等1760畝,建設一個集中藥材育苗種植、技術推廣、加工銷售於一體的新農村高效綜合示範基地。山香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1年,堅持一年打基礎、二年見成效、三年上檔次的發展目標。合作社吸納林農500餘戶入社,種植油茶6200畝,已在雙椿鋪鎮的張畈、官莊、郭寨3個村新建中藥材種苗培育中心130畝、科研溫室2個,油茶林下種植桔梗、紅枝、金銀花、麥冬、黃花菜等2300畝。

敲開林下種藥致富門

基地的成功示範,為商城縣林下種植中藥材的發展樹立了典型,全縣逐漸形成典型引路、示範推進、帶動周邊、輻射全縣的中藥材種植模式。許多農戶看到了經濟效益後,發展林下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紛紛提出入股或投資參與的要求。

在鄢崗鎮長衝村的林藥種植基地,商城縣宇發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的創立人蔡志涵正在忙碌著。他的公司註冊資金1000萬元,入社會員有160戶,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從事桔梗、蒼朮、金銀花、梔子、麥冬等藥材種植、加工、銷售業務。公司的成立不僅為社員提供了生產資料、種植技術服務以及信息諮詢服務,同時讓轉移出土地的村民實現當地轉移,參與藥田管理,使無法外出打工的村民能夠就地打工賺錢,從而解決了土地流轉和勞動力轉移的難題。

蔡志涵說,他的公司常年聘請河南農大的教授和學生與林農合作,在鄢崗鎮長衝村種植的950畝油茶林下套種中藥材,每畝林地僅藥材就能增加產值4500元以上。大力發展林下種藥為當地林農找到了致富之門。

全面鋪開實現三大轉變

在省、市業務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商城縣中藥材產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實現了三大轉變:由傳統種植轉變為科技化種植;由種植散戶為基本單元轉變為以中藥材種植大戶為基礎的專業合作社;由中藥材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商城縣林下種植中藥材遍及全縣19個鄉鎮的230個行政村,佔行政村總數的61.5%,全縣藥農總數達2.8萬戶,佔農戶總數的35%,涉及人口11.2萬人,佔農村總人口的20%。全縣種植特色中藥材5.2萬畝,藥農人均收入達3000元,其中收入超過萬元的農戶有6000多戶,中藥材種植業已成為林農增收的一個亮點。商城縣計劃通過3年到5年時間,完成林下種植中藥材特色示範基地建設,建立500畝特色藥材種苗繁育基地,建立林下種植中藥材特色種植基地3萬畝以上,使全縣中藥材面積達12萬畝。

打造商城縣林下種植中藥材特色產業鏈,建成豫南中藥材生產基地和中藥材貿易集散地。商城離這個目標越來越近。

推薦閱讀:

甘肅:隴南成縣林下經濟多元化發展

江西:撫州市資溪林下經濟「錢」景誘人

安徽:淮南市大力發展林下經濟 促進農民增收

廣西:河池市南丹林下經濟產值達1.5億元

(來源:新農網)

相關焦點

  • 荔波縣著力打造特色農業產業鏈成效顯著
    近年來,荔波縣緊緊圍繞「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打造「1+5+N」特色農業產業格局。「1個」主導產業。持續推動「一縣一業」桑蠶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桑蠶種植業,桑園面積突破4萬畝,引進貴州粵盛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投資開發桑芽茶加工產業,主銷珠三角地區,引進綠寶石絲綢有限公司投資打造集蠶繭、繅絲、果桑加工等生產及觀光於一體的桑蠶產業園,「白蠶綠桑」織出一條依託資源、具有特色、農企共贏的「新絲路」,搭建起桑蠶全產業鏈建設。
  • 正清集團夯實核心中藥材產品產業鏈 打造全國最大青風藤種植基地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22日訊(記者 劉永濤 通訊員 楊林)推進青風藤馴化種植,夯實中藥材產業鏈。在11月21日舉行的懷化中藥材產業協會成立大會上,湖南正清集團與靖州、漵浦籤訂5萬畝青風藤種植基地合作協議,致力打造全國最大青風藤種植基地,為正清風痛寧等核心產品擴大生產提供支撐。根據協議,正清集團提供青風藤種苗和技術服務,合作縣當地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及企業提供土地和勞動力,負責青風藤合作基地的建設、管護和運營。此舉將帶動5000餘農戶增收致富。
  • 建設十大中藥材種植基地、十大種苗繁育基地……南召縣通過特色...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孟向東通訊員廖濤杜豐)7月18日,位於南召縣白土崗鎮杜村的綠豐源中藥材種苗綜合繁育基地裡,10多名貧困群眾正在溫室育苗大棚裡除草勞作。南召縣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的氣候分界線,是辛夷、石斛等中藥材的適生地,地形的立體性和氣候的過渡性,使之成為南北植物兼有的「天然藥庫」。基於天然優勢,該縣設立中藥材發展辦公室,制訂了《中藥材產業「三個十」扶貧行動計劃》,建設十大中藥材種植基地、十大種苗繁育基地,打造「十大道地藥材」品牌,鼓勵貧困群眾利用山地、林地、荒地種植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的中藥材。
  • 珍寶島藥業22億元擬建新型交易中心 中藥材全產業鏈再落一子
    8月16日,黑龍江珍寶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珍寶島藥業,603567.SH)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出資21.88億元建設亳州中藥材商品交易中心項目。交易中心不僅有望打造「中藥+旅遊」的新型發展模式,對中藥材源頭質量把控的加強更為公司布局中藥全產業鏈提供有力支撐,進一步增加公司盈利能力。
  • 黑龍江甘南縣 打造中藥材之鄉示範新高地
    黑龍江省甘南縣把中藥材產業確定為全縣重點推進的主導產業,明確「一年打基礎、二年上水平、三年成產業」的發展目標,並通過政策扶持、技術支撐、資金保障、發動群眾等措施,將中藥材產業列為全縣四大主導產業之一,將赤芍、黃芩、關防風做為「三大」主打品種,按照「產加銷」一體化、全鏈條發展方向,全力把中藥材產業打造成富民強縣的戰略性和支柱性產業,力爭用3年時間,把甘南縣打造成「
  • 施秉:林下種植「金疙瘩」 深耕健全產業鏈
    11月底,寒風呼呼吹在臉上,這幾天林子裡的風大了起來,施秉縣甘溪鄉甘溪村林下魔芋種植基地管理小組組長譚宗能搓了搓正在寫字的手,坐在小板凳上的他,要把今天出工的人數和名字再核對一遍。順著譚宗能手指的方向,一大片林下土地被開墾得整整齊齊,用來保溫的松針葉也已然鋪整完畢,土地5公分下,一顆顆魔芋種正在『沉睡』,等待來年盛夏遇見光明。施秉縣甘溪鄉,林下資源豐富,氣候溼潤,非常適合魔芋生長。2019年,甘溪鄉引進貴州中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開發林下資源,種植魔芋,開啟了「借地生金」之路。
  • 麗江 中藥材產業鏈延長
    本報訊(記者 和茜) 近年來,麗江市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將道地中藥材作為全市六大重點產業之一,不斷推進中藥材產業科學、有序、合理發展,走出了一條百姓富與生態美有機統一的產業發展新路。
  • 中藥種植引入茶油之鄉,發展林下經濟!財富證券發揮金融力量踐行...
    兩年前的9月,貴州六盤水,財富證券聯合天地恆一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扶貧的「邵陽縣茶油林下經濟項目」在由國務院扶貧辦與國家中藥管理局聯合舉辦的《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啟動儀式》上簽約。作為湖南本土券商,財富證券結合「中國茶油之都」湖南邵陽縣廣袤的茶油林資源,發揮金融企業「資源嫁接」、「風險防控」的專業優勢,引進藥企與邵陽縣政府籤約,因地制宜種植中藥材九節茶發展林下經濟。新栽茶油樹需要7年時間才能產生收益,九節茶的生長周期也恰好正是7年,兩者相互促進生長,一切都剛剛好。
  • 邯鄲中藥材敲開了致富門
    2012年,河北省內一家大型中藥企業看中了這片寶地,以桑棧村為分界點,村北區域建立野生連翹人工撫育基地;村南區域打造人工仿野生種植區。經過多年努力,人工、仿野生種植連翹面積達到了5萬餘畝。 「村民跟著收益,除了種植、採摘工錢,還可以掙運輸的錢。」
  • 珍寶島發力中藥全產業鏈 亳州中藥材商品交易中心直指千億交易額
    支撐從生產、追溯、銷售到決策的全產業鏈服務。珍寶島同時披露,亳州中藥材商品交易中心項目將創新三大業務平臺(電子化交易市場-E市場、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名藥堂商城、中藥材行業資訊發布平臺-藥世界)綜合服務模式,整合資源、建立標準、構築產業,開啟為中藥材實體經濟服務的龐大平臺體系。
  • 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市打造北方寒地中藥材品牌紀實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近年來在雞西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已超過10萬畝。其中,擁有獲得有機認證的中藥材種植基地4個,培育中藥材種植和藥用動物養殖規模主體42戶,建成中藥材批發市場1處。特別是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成就了優質中藥材:經檢測,雞西出產的丹參,丹參酮含量普遍高於中國藥典規定的數值,為「藥企+藥農」合作開闢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 富強鄉中藥材種植示範園區:特色種植助增收
    7月9日,在富強鄉特色中藥材種植示範園區,種植戶正忙著除草,這裡種植的中草藥品種多樣,包括菟絲子、四季玫瑰、黃芩、板藍根等數十種。由於中草藥經濟效益高,發展態勢好,「特色種植」逐漸成為了富強鄉的新名片。園區位於松濱村,種植面積600畝。
  • 河南省中藥材產業大數據發布!打造中藥強省,河南,中!
    2020年11月26日,河南省科協資助、河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苗明三擔綱主要研究人的《河南省中醫藥學科與中藥材產業發展研究報告》,其中的中藥材產業有關大數據摘要匯總如下。河南省中藥材地圖1.中藥材資源:河南省中藥資源2700餘種,有蘊藏量的種類
  • 孫志剛主持會議專題研究特色林業中藥材產業生態漁業辣椒產業發展
    5月12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主持召開會議,用一天時間專題研究特色林業、中藥材產業、生態漁業、辣椒產業發展。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省特色林業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長李再勇,副省長、省中藥材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長王世傑,副省長、省生態漁業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郭瑞民,副省長、省辣椒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長吳強分別作了匯報發言。
  • 河南安陽縣林下經濟悄然興起
    「現在的小笨雞可是市場上的搶手貨,俺餵養的近萬隻小笨雞吃的是樹下的草和蟲子,每天還在林間刨地、跑動,因此肉質也十分緊實,養到半年以上每斤能賣到12元錢,每隻雞能賺20多元錢。」9月16日,安陽縣呂村鎮東韓化村農民常戰付告訴記者。
  • 濱州市中醫醫院:助力鄉村振興,300畝中藥材示範種植基地「安家」青田
    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工作中,濱州市中醫院聚焦短板持續發力,以「助力鄉村振興、加快農業種植轉型」為立足點,與青田街道辦事處共同探索建立青田首個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中藥材示範種植基地,逐步將中藥材種植打造成一個新型綠色生態的富民新產業。
  • 河南舞鋼廟街:林下套種中藥材有「錢途」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現如今,綠色經濟成為了農業的發展方向,林下種植也成為了熱門的項目。在林下開展種植項目,不僅有很好的生態效益,也能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極大地增加了林地附加值。近日,河南省舞鋼市廟街鄉郭窪村因地制宜,開闢出了一條林下種植中藥材的套種模式。
  • 隆德縣:中藥材產業助農增收,促林下經濟大發展
    李甜甜攝該公司生產的黃芪、黃芩、板藍根三個品種在2015年10月通過國家GAP認證,自建GAP種植基地2000餘畝,是寧夏唯一一家通過GAP認證的企業。「廠區裡你所看到的一線工人都是當地老百姓,我們從外地請技術骨幹來給大家進行培訓。在這裡上班既方便又學到了技術,在家門口就業還能穩定增收。」公司負責人張元元介紹說。
  • 「林+N」生態扶貧綠色產業富萬家
    如何培育地方特色產業,讓貧困群眾融入產業鏈,真正收穫真金白銀,打贏脫貧攻堅硬仗?南召縣有益探索融入綠色發展基因,發展綠色富民產業,讓貧困群眾從綠色發展中獲得穩定收益,有效破解既要守護青山綠水,又要讓群眾增收致富的兩難之題。    「出路在山,希望在林。
  • 以轎子雪山周邊為核心打造滇中高山優質中藥材產區
    原標題:以轎子雪山周邊為核心打造滇中高山優質中藥材產區美編王麗娜/製圖日前,昆明市人民政府官網發布《昆明市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下稱《若干措施》),從打造中藥材「第一車間」、提升研發創新能力、壯大產業發展能級等6方面,加快完善生物醫藥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