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5月6日消息:有全國造林「百佳縣」、河南省「林下經濟示範縣」之稱的商城,森林覆蓋率接近57%,林下經濟規模已超58萬畝,產值達1.84億元。商城還是河南省著名的中藥材之鄉,有藥用植物900多種,發展中藥材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
創新中藥材發展思路
近年來,商城縣委、縣政府把發展中藥材產業列為全縣經濟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的優勢支柱產業予以重點扶持,明確提出「林下種植商城特色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思路。商城縣以發展桔梗、天麻、人參、茯苓、紅枝、二花、麥冬、辛夷、杜仲、白朮、蒼朮、射幹為主導,圍繞商桔梗、商茯苓、商天麻等原產地標記註冊產品,走「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路子,全縣林下種植中藥材基本實現規模化、產業化。近期,商城縣「林下種植中藥材,打造特色產業鏈」項目全面啟動,將充分利用120萬畝適宜發展林下經濟的林地資源,建立種植中藥材示範基地,以點帶面,全面鋪開,打造中藥材特色產業鏈,建設豫南中藥材集散市場。
目前,「河南省商城縣2014年農業綜合開發名優經濟林(林下經濟)基地示範項目」已申報到省林業廳。項目通過扶持山香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中藥材桔梗、金銀花、麥冬等1760畝,建設一個集中藥材育苗種植、技術推廣、加工銷售於一體的新農村高效綜合示範基地。山香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1年,堅持一年打基礎、二年見成效、三年上檔次的發展目標。合作社吸納林農500餘戶入社,種植油茶6200畝,已在雙椿鋪鎮的張畈、官莊、郭寨3個村新建中藥材種苗培育中心130畝、科研溫室2個,油茶林下種植桔梗、紅枝、金銀花、麥冬、黃花菜等2300畝。
敲開林下種藥致富門
基地的成功示範,為商城縣林下種植中藥材的發展樹立了典型,全縣逐漸形成典型引路、示範推進、帶動周邊、輻射全縣的中藥材種植模式。許多農戶看到了經濟效益後,發展林下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紛紛提出入股或投資參與的要求。
在鄢崗鎮長衝村的林藥種植基地,商城縣宇發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的創立人蔡志涵正在忙碌著。他的公司註冊資金1000萬元,入社會員有160戶,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從事桔梗、蒼朮、金銀花、梔子、麥冬等藥材種植、加工、銷售業務。公司的成立不僅為社員提供了生產資料、種植技術服務以及信息諮詢服務,同時讓轉移出土地的村民實現當地轉移,參與藥田管理,使無法外出打工的村民能夠就地打工賺錢,從而解決了土地流轉和勞動力轉移的難題。
蔡志涵說,他的公司常年聘請河南農大的教授和學生與林農合作,在鄢崗鎮長衝村種植的950畝油茶林下套種中藥材,每畝林地僅藥材就能增加產值4500元以上。大力發展林下種藥為當地林農找到了致富之門。
全面鋪開實現三大轉變
在省、市業務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商城縣中藥材產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實現了三大轉變:由傳統種植轉變為科技化種植;由種植散戶為基本單元轉變為以中藥材種植大戶為基礎的專業合作社;由中藥材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商城縣林下種植中藥材遍及全縣19個鄉鎮的230個行政村,佔行政村總數的61.5%,全縣藥農總數達2.8萬戶,佔農戶總數的35%,涉及人口11.2萬人,佔農村總人口的20%。全縣種植特色中藥材5.2萬畝,藥農人均收入達3000元,其中收入超過萬元的農戶有6000多戶,中藥材種植業已成為林農增收的一個亮點。商城縣計劃通過3年到5年時間,完成林下種植中藥材特色示範基地建設,建立500畝特色藥材種苗繁育基地,建立林下種植中藥材特色種植基地3萬畝以上,使全縣中藥材面積達12萬畝。
打造商城縣林下種植中藥材特色產業鏈,建成豫南中藥材生產基地和中藥材貿易集散地。商城離這個目標越來越近。
推薦閱讀:
甘肅:隴南成縣林下經濟多元化發展
江西:撫州市資溪林下經濟「錢」景誘人
安徽:淮南市大力發展林下經濟 促進農民增收
廣西:河池市南丹林下經濟產值達1.5億元
(來源:新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