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美麗鄉村再發酵 鄉村文化靚起來

2020-12-16 中國文明網

>>小堤村:鑄造小村實現華麗轉身  

 

10月12日,邯鄲縣河沙鎮小堤村村民在棗林遊園賞景。記者 胡曉華 攝

  昔日的小堤村以鑄造為業,創造了輝煌;今日的小堤村,全方位多維度地提升農村面貌,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再創奇蹟。

  今年以來,邯鄲縣河沙鎮小堤村本著創建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思路,以「棗林人家,白牆黛瓦,琴棋書畫,城郊生活慢節奏」為主題,因地制宜,因地勢導,多措並舉有序推進面貌提升工作,使全村實現華麗轉身,成為邯鄲縣一顆璀璨的明珠。

  重彩繪畫卷,風景拂面來

  走進小堤村,一幅舒展飄逸的圖畫拂面而來,仿佛進入一個千年古村落,又仿佛漫步於一個現代化花園。

  硬化的路面,一塵不染。保潔隊每天打掃大街小巷,垃圾送往指定填埋場。每戶村民不僅打掃乾淨自己的庭院,而且自覺維護街巷衛生。

  村中街道兩旁,各式各樣的植物,盛開著五彩斑駁的花朵,如同兩條玉帶系在大街上。每隔3至5米,就有一棵樹,龍爪槐、柏樹、槐花樹、棗樹等千姿萬態。

  美化、綠化,連村中犄角旮旯也毫不馬虎。沿街的牆壁,設計成仿古圖案,顯得十分雍容典雅,古色古香。平漢戰役紀念館、農家小院餐廳在農舍建起,在古韻中別有風味。村中多處百年老屋,經過裝修改造又成一景。

  雕刻出精品,風韻文化園

  文化建設是小堤村靈魂和氣質的體現。為了提升小堤村的品位,村裡把廢棄的村翻砂廠進行改造利用,建起了鑄鐵藝園館、圖書館、閱覽室、鄉俗文化活動展示館。

  走進村西部的鑄鐵藝園館所在小院,院中花卉叢散布著一些舊式鑄鐵產品,鏽跡斑斑,寫滿了昔日的繁榮。鐵藝館裡工人鑄鐵的雕塑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地再現了鑄造時的場景。

  在鑄鐵藝園館東面是平漢戰役紀念館和農家小院,館中設有當年戰鬥時的迫擊炮、機關槍、手榴彈等模型,還有楊得志將軍的雕像。農家小院外幾串辣椒、一嘟嚕玉米穗成為標識,引發人們對往昔農舍的無限回憶。

  在鐵藝館南面,村裡建有圖書館和閱覽室,藏書20多萬冊……

  棗園綻新姿,富民好產業

  小堤村位於漳河故道,先民們岸堤落戶,發展成村,村名由此而來。在上世紀60年代困難時期,許多地方缺糧,浮腫病流行,小堤村村民因有豐產的棗子,渡過災難。村北、村西南有成片的古棗樹群,有棗樹566株,樹幹粗壯,枝葉開展,在這裡守候了500多年。

  初夏時節,林蔭遍布,棗花飄香,整個村莊籠罩在香氣之中。秋天的棗樹,一嘟嚕、一串串的紅棗點綴其間。

  小堤村的棗樹果實個大,果肉豐厚,形狀近圓球形,鮮棗口感脆甜,肉細無渣,核內無仁,曬乾後棗肉筋實,入藥效果較好,制幹率可達50—60%。正是由於棗樹的品質較好,所以才得以一代又一代人細心呵護。

  為做大做活棗產業,使之成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小堤村今年引進各類棗樹品種,利用現代農業技術,力爭實現四季有棗花、四季有棗果。同時,通過深加工和建設棗樹博物園,打造「小堤千年古棗」名片。 (邯鄲日報 記者陳雁通訊員梁國劍)

>>付東村:村容村貌美起來錢袋子充盈起來

 

青龍公園

  沿著邱縣縣城驅車向東,來到邯臨公路與106國道交匯處的一個小村莊——付東村。這裡空氣新鮮,泥土芬芳,村道兩旁的棉田掀起層層白浪,碧綠的蔥葉染綠村莊。

  村幹部向我們介紹,近年來,付東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村大蔥種植面積達800畝、蘆筍種植面積達600畝,農民的錢袋子也充盈起來。

  廢棄坑塘變公園

  村子東南、邯臨路北側,曾經是一個廢棄坑塘,如今已建成冀南平原第一座農村公園——青龍公園。隨著縣域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文化、精神生活的渴望越來越強烈。青龍公園作為付東村一景,提升了農村規劃建設品位,成為群眾散步觀光的休閒娛樂場所。

  青龍公園內保存有修建於明代的古蹟七星井。今年春季,村裡對青龍公園進行了重新整修,村民自願捐獻出自家留存的老甕,按照七星井的位置進行擺放,在甕中栽植了一串紅、矮牽牛、孔雀花等植物,將歷史文化和現代園藝完美結合起來,實現了文化的傳承和歷史的穿越。

  秋季的傍晚,暮靄沉沉,站在公園的小橋上遠眺,微微亮光在湖面上閃耀,晚風徐來,吹拂著湖面粼粼波紋,也蕩漾著人們山水畫般濃濃的詩意情懷。

  文化創建氛圍濃

  邱縣是「十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的發源地。上個世紀90年代,這裡農村廣泛開展過評星創星活動,群眾素質和鄉風文明程度得到較大提升,付東村先後被評為市級文明村、省級文明村。

  今年以來,在全縣的推進下,付東村深入開展「星級文明戶」評選創建活動,群眾積極參與,踴躍報名,通過自薦和推薦相結合的方式,將尊老愛幼、愛護環境、帶頭致富、勤儉節約等一批典型選拔出來,用他們自身的正能量帶動全村精神面貌的提升。

  為進一步教育引導群眾講文明、樹新風,結合村情實際和民俗傳統,村幹部和群眾代表圍繞家庭和諧、鄰裡和睦、愛護環境等方面內容,制定了村規民約,並將其作為全村村民日常行為的基本要求,大家共同遵守。

  現在,村裡亂倒垃圾的少了,門口堆放的柴草也不見了,花草樹木遭到亂啃亂拽的現象沒有了,村容村貌變了樣。

  漫畫文化潤人心 邱縣是農民漫畫之鄉,付東村有一批手握鋤把頭的漫畫愛好者,他們圍繞廉政建設、「三嚴三實」、「善行河北」等活動,自己動手繪製了40幅通俗易懂、主題鮮明的漫畫,打造成付東村的漫畫一條街,以文化教育人,引導村民向善向美。

  如今,付東村群眾的生活環境好了,心情也變得愉快起來,村民的文明素質也在不斷提升。

  採訪中,一位村民告訴記者:「你看我們的青龍公園,還有休閒廣場,白天老人去那兒下棋喝茶,晚上大家去跳跳舞,可高興了。」 (邯鄲日報 記者陳雁通訊員張一帥 )

>>蔡東村:一街一特色文化潤新風  

 

蔡東村文化牆

  蔡東村位於漳河沿岸,去年被列為魏縣農村面貌改造提升重點村。今年,經過6個多月的建設,村莊發生蝶變。

  蔡東村有1200多口人,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種植村。以往,村內道路坑窪不平、雜草叢生,生活垃圾隨處堆放。村兩委班子基本處於半癱瘓狀態。今年1月,野胡拐鄉黨委、政府經徵求群眾意見,得知致富能人杜合印、段慶鋒有回村建設新農村的意願。經多次溝通,通過公開選舉,杜合印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段慶鋒當選為村主任。3月份,魏縣財政局幫扶工作組進村,掀起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熱潮。

  「村莊要變樣,就得從環境整治入手。」村黨支部書記杜合印說,針對環境衛生狀況差、群眾衛生意識不強、環境衛生設施落後等現象,在駐村工作組的幫助下,村裡制定了農村面貌改造提升實施方案,共清運垃圾3000多立方米,一舉消除了衛生死角;為做到衛生整潔常態化,在村內5條街道建設垃圾池26個,聘請2名保潔員,每天打掃,每三天進行集中清運,並對村外道路分段「三包」。

  為進一步改善群眾居住環境,杜合印和段慶鋒克服建設資金難題,自掏腰包近100萬元,通過駐村工作組積極聯繫協調縣直涉農部門進行資金幫扶,集中力量實施硬化、亮化、美化等民心工程。經過3個多月的攻堅,村裡投資200餘萬元,先後硬化道路2600餘平方米,建設綠化池360個,修建排水溝3400米,種植綠化大葉女貞、冬青、月季等20000餘株,建設文化廣場2處2200平方米,牆壁粉刷1.8萬平方米,安裝路燈68盞,改廁188戶。

  為打造文化村莊,該村按照「一街一特色、一牆一風景」原則,村內5條街道分別描繪出不同內容的文化牆。如,以「新二十四孝」、古代「二十四孝道故事」為主題的孝賢街「文化牆」、以廉政文化教育為內容的廉政街「文化牆」、以科學技術普及和教育為主的科技街「文化牆」、以勤儉作風、節約養成為教育內容的勤儉街「文化牆」、以辛勤勞動、團結奉獻、創造美好生活為願景的中國夢街「文化牆」,繪製文化牆面積達6800平方米。

  「農閒之餘,我們幾個老哥們走到街上,一邊看文化牆內容,一邊聊天,收穫可不小。」村民杜振峰笑呵呵地說,有時帶著小孫子、小孫女逛街,給他們講講文化牆上的故事。

  「美麗鄉村的『文化牆』成了群眾了解歷史文化、接受道德教育、感受文明薰陶、學習科技法規的新課堂,成為群眾接受文化教育牆和傳統美德傳播牆。」魏縣文明辦負責人張合華介紹說,結合全縣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他們制定了新的文化牆實施意見,打造出更多像蔡東村這樣的文化牆,引領農村的新風尚。

  杜合印滿懷信心地說:「計劃利用『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中藥材和樹苗產業,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日子越過越紅火!」(邯鄲日報)

相關焦點

  • 【美麗鄉村】衙下集鎮紅宇村:農村環境整治讓美麗鄉村「顏值」靚起來
    【美麗鄉村】衙下集鎮紅宇村:農村環境整治讓美麗鄉村「顏值」靚起來 2020-05-30 03: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邯鄲邯山區小堤村榮膺「中國十大最美鄉村」
    在簡要介紹邯鄲市基本情況後,高宏志指出,美麗鄉村是承載產業、改善生態、傳承文化、提升文明的重要載體,建設美麗鄉村是民心所向、眾望所歸的大實事,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邯鄲既有山區,又有丘陵,還有平原,我們從實際出發,堅持抓基礎、做產業、重特色、提內涵,確定了「3+X」工作思路。
  • 河北邯鄲:改善人居環境 打造美麗鄉村
    ↑5月29日,邯鄲武安市北安莊鄉大洺遠村的洗掃車在清掃道路。近年來,河北省邯鄲市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治理和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
  • 領創中專大型師生實踐活動《美麗邯鄲鄉村行》第一期——峰峰
    ,其中南北響堂石窟、磁州窯遺址、玉皇閣和水浴寺、山底抗日地道、張家樓藝術街區、太行藥王谷景區、元寶山景區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處,北齊石窟文化和磁州窯文化列入邯鄲十大文化脈系。
  • 網聚河北正能量·邯鄲行:美麗鄉村——四留固村見聞
    中國經濟網邯鄲6月25日訊 6月24日,「網聚河北正能量·邯鄲行」主題採訪活動採訪團一行來到了邯鄲市南呂固鄉四留固村,實地探訪邯鄲農村面貌改造提升情況。   見聞一:「電影村」鑄就鄉村文化名片   四留固村,是邯鄲縣的一個普通村莊,幾年前,這裡和大多數的中國農村別無二致。
  • 汝南:村級文化廣場讓鄉村靚起來,讓生活美起來
    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的覺醒和復興。近年來,汝南縣委、縣政府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將惠民生、解民憂擺在重要位置,把農村文化廣場建設當作是提高村民幸福指數的大事來抓,著力完善基層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把村級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列為實事工程,切實將文化廣場打造成集文化活動、宣傳教育、體育健身和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農村文化建設平臺,讓廣大群眾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享有更多的精神文化獲得感。
  • 阿莊村—建設美麗鄉村,再現「官路荷風」
    2016年,阿莊村被列入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邯鄲冀南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磁縣縣委書記張曉波在阿莊調研時指出,阿莊村要依託毗鄰中華大街、機場路的交通優勢,打造以荷花為主題的特色小鎮。計劃在村南建設文化中心廣場,同時開展荷花主題的景觀打造、建設牡丹園、梨園、採摘園、農業生態高效觀光園、垂釣園等特色休閒產業。把阿莊打造成高標準、高規格的集採摘、生態、花卉、垂釣、運動休閒、生態養殖為一體的美麗鄉村,再現「官路荷風」的美麗畫卷。
  • 金塔縣農居環境抓整治美麗鄉村靚起來
    今年以來,金塔縣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突出抓好鄉村基礎設施改造、人居環境整治、生態環境改善,著力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    一是鄉村基礎設施持續完善。堅持把群眾最急需、最期盼的項目放在優先位置,新改建公路2326公裡,改造農村公路危橋21座,新改建水渠889.3公裡,建成高標準農田18.3萬畝;行政村通客車率、動力電覆蓋率、4G網絡覆蓋率均達到100%,鄉村基礎設施短板基本解決。    二是鄉村人居環境煥然一新。
  • 邯鄲館陶美麗鄉村「鵲橋小鎮」成愛的演繹場(圖)
    王羅攝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節,但卻讓邯鄲館陶縣美麗鄉村「鵲橋小鎮」——柴堡鎮天河村,迎來了遊客蜂擁而至的高峰。家住縣城溫泉花園小區的王海雨和女朋友就是眾多遊客中的一對。他們對記者說,情人節裡,年輕人自然偏愛「鵲橋小鎮」。「天河村現在可是遠近聞名的愛情小鎮。在這裡,可以盡情欣賞鵲橋小鎮獨特的美麗鄉村美景,感受『鄉愁』的同時留下愛情的美好回憶。」
  • 大烏石「美麗庭院」整村創建 合力點「靚」鄉村振興路
    大烏石「美麗庭院」整村創建 合力點「靚」鄉村振興路 2019-11-11 19: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肥東縣響導鄉:美麗鄉村建起來,村民生活美起來
    近年來,肥東縣響導鄉不斷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也豐富著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果很明顯,居民生活環境更好了,風貌更淳樸了,創業勁頭有了,產業扶貧也開展起來了……家鄉變化大,遊子感慨多「 街上竟然有免費的公共WiFi,我大響導啥時候也這麼時髦了?」
  • 泗縣:美麗鄉村美起來
    泗縣:美麗鄉村美起來 時間:2019-05-29 14:50:00 來源:中安在線宿州頻道  編輯:汪柯 乾淨整潔的村內廣場上,一些城裡來的遊客三三兩兩行走其間,感受碧水藍天下的美麗鄉村田園風光。初夏時節,筆者走進安徽省泗縣大莊鎮曙光村小宋梨園,這一皖北遠近聞名的特色鄉村農家旅遊基地,一幅美麗鄉村秀美景致展現眼前。  據泗縣美麗辦負責人介紹,如今,泗縣全縣180多個行政村美麗鄉村建設全面鋪開,移步見景成為泗縣實施鄉村振興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全縣基層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提升。
  • 夯實主導產業 「靚」化生態底色 東臺描摹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東臺先行建設20多個像團北村這樣的集中居住示範區:臨塔村依託傳統村落因勢造景,水在村中流,人在景中居,被評為江蘇最美鄉村;甘港村挖掘民俗文化,建有中國村史館和百果園、百坊園、百花園,成為江蘇首批五星鄉村景區;蘭址村營造鄉愁氛圍,村居因戶而異,風景相映成趣,成為江蘇首批特色田園鄉村……  生態為先、富民為本、產業為基、文明為根,東臺全面描摹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 [看今朝]邯鄲魏縣:萬頃雪海賞不盡 美麗鄉村富農民
    [看今朝]邯鄲魏縣:萬頃雪海賞不盡 美麗鄉村富農民 邯鄲魏縣:萬頃雪海賞不盡,美麗鄉村富農民。
  • 邯鄲「十大最美鄉村」揭曉,看看你去過幾個?
    據了解,從2017年5月份開始,我市啟動了「十大最美鄉村」評選活動,依照文化和諧美、自然生態美、創新引領美和生活幸福美的評選標準,歷時三個月,經過縣級推薦、市級初選以及公眾投票、專家評定,最終評選出了我市的「十大最美鄉村」。頒獎典禮現場還對這十個最美鄉村休閒旅遊精品線路進行了推介。大家快來看看「邯鄲十大最美鄉村」都在哪裡?你去過幾個?
  • 展美麗鄉村"最靚顏值" 江寧打造鄉村振興強引擎
    作為當天中國田協備案的38場馬拉松比賽之一,江寧春馬以賽事搭臺,唱出了一場「體育+旅遊+文化」深度融合的大戲,更成為江寧鄉村最新建設成果的一次大閱兵。在賽道規劃上,春馬「最美賽道」串起了牛首山、銀杏湖兩大景區,以及大塘金、黃龍峴、觀音殿、鄉伴蘇家、徐家院、龍鄉雙範等最具人氣的鄉村景點,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江寧鄉村的「最靚顏值」——4月正是江寧西部美麗鄉村最美的季節,蜿蜒的賽道在美麗田園中向遠方延伸,兩側鮮花怒放、遠處丘陵連綿起伏,曲折玲瓏的墨青色天際線,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田園山水畫
  • 【鄉村振興】黃龍縣瓦子街鎮:美麗鄉村「催熱」美麗經濟
    走進蔡家川村,環山路旁,村子深處,山頭綠,村莊靚,農作物鬱鬱蔥蔥,蔡家川的美不言而喻;走進瓦子街村,仕望河靜靜流淌,紅牆青瓦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便民長廊裡農家飯飄香十裡,美麗鄉村風景如畫;走進小寺莊村,青山合圍、綠水環繞,水產養殖基地裡話豐年。
  • 「邯鄲鄉村振興文化行」走進廣平縣及邯山區
    河北新聞網4月18日邯鄲電(記者王文靜、董源)今天,由邯鄲市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邯鄲市網絡文化協舉辦的「鄉村振興文化行」春季採風活動走進廣平縣和邯山區。邯鄲市網協部分理事、會員以及網媒記者等40餘人,用鏡頭捕捉當地鄉村振興新畫卷。圖為廣平縣鵝城牡丹產業園。
  • 邯鄲肥鄉:田寨村「美麗鄉村」變形記
    國慶期間,記者和友人慕名前來素有「美麗鄉村」之稱的田寨村遊玩。驅車下來國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書寫「田寨 葡萄小鎮」的牌坊矗立村南處,甚是壯觀、派氣。穿越一條兩側栽植景觀樹的筆直大道即來到了田寨的村口。
  • 馬鞍山和縣大宋村:一灣活水靚鄉村
    陳若天 攝 人民網和縣11月8日電(汪瑞華 陳若天)老樹邊的小橋、水塘旁的人家、紫薇築的籬笆、豐收過的稻田……融合在一起,是一幅天然的美麗田園鄉村圖。 這樣的景致,在馬鞍山和縣香泉鎮的大宋村,就將得以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