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主導產業 「靚」化生態底色 東臺描摹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2020-12-25 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

  在344國道東臺北側的一處居民集中居住區,20多幢住宅樓拔地而起,綠色的琉璃瓦、米色的磁磚牆端莊氣派,旁邊是涼亭和農耕文化長廊,私家車進進出出,要不是院門上標註著「東臺鎮團北村」,讓人還以為到了城裡的高檔住宅小區。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東臺先行建設20多個像團北村這樣的集中居住示範區:臨塔村依託傳統村落因勢造景,水在村中流,人在景中居,被評為江蘇最美鄉村;甘港村挖掘民俗文化,建有中國村史館和百果園、百坊園、百花園,成為江蘇首批五星鄉村景區;蘭址村營造鄉愁氛圍,村居因戶而異,風景相映成趣,成為江蘇首批特色田園鄉村……

  生態為先、富民為本、產業為基、文明為根,東臺全面描摹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聚實力 主導產業「特」起來

  中國三農發展大會近日發布全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排行榜,東臺的中糧肉食(江蘇)有限公司、江蘇民星繭絲綢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富安繭絲綢股份有限公司、東臺市民星蠶業專業合作社等7家企業,躋身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0強、中國農民合作社500強,這在全國縣級市中並不多見。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東臺把產業發展擺上頭等位置。優勢產業擴規模,打造西瓜、繭絲綢、蔬菜、苗木「四個一」產業升級版,高標準建成5條高效農業示範帶、18個千畝設施農業示範片,高效農業、設施農業均居全省第一。目前,東臺西瓜甜透大江南北,東臺蔬菜裝滿上海市民的菜籃子,東臺女貞綠遍全國各地,東臺6A級白廠絲遙控歐美高檔蠶絲定價權。

  實施「接二連三」工程,推動農業多層級增值、全產業鏈收益。重點突破精深加工,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310家。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建成農業大數據中心和一批智慧農場,農業信息化覆蓋率達70%。加快發展農產品網上交易,建成省級「一村一品一店」示範村10個,特色農產品電商交易額超過30億元,獲評全國電商示範百佳市。

  做特做靚鄉村旅遊。培育精品民宿、農耕體驗、休閒康養等新業態,建成省級休閒觀光農業示範村和主題農業園12家,形成一條多姿多彩的「環線農旅」,創成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市。

  增魅力 生態底色「靚」起來

  在東臺海陵南路綠化景觀通道,兩側3公裡長、100米寬的核桃林錯落有致、綠意盎然。東臺重點打造規模森林村莊,去冬今春已落實造林地塊2.7萬畝,完成栽植1.8萬畝,森林覆蓋率提至27.8%。

  著力營造生態宜居環境,東臺骨幹河道一律實行河長制,落實專人管護,確保水清岸綠,河邊垂釣、溪中浣紗,已成鄉間一道風景。生活垃圾實行「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引導農民綠色生活。規模養殖場嚴格按照環保要求進行整治,確保處理達標。全面推行秸稈機械化,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8.71%。積極實施果菜茶種植有機肥替代化肥、耕地質量提升與化肥減量增效、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綠色防控產品應用覆蓋率超過80%。

  全面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鎮村,安豐、三倉、新街方東村獲得首批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鎮村稱號。弶港等12個鎮以及梁垛鎮臨塔村、五烈鎮東裡村、三倉鎮蘭址村3個村,被認定為第二批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鎮村,實現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鎮全覆蓋。

  強磁力 農民口袋「鼓」起來

  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只有讓農民有更多的獲得感,鄉村才能成為留得住、常牽掛、有溫度的幸福家園。目前,東臺農村居民年收入突破23300元,農村儲蓄存款總額超過300億元,農村樓房率超過85%。

  以「高效+品牌」為導向,提高經營性收入。政府幫助農民做品牌,引導農民擴規模,指導農民拓市場。一隻西瓜因為質量可追溯,在上海市場最高價能賣到268元。同樣一畝地,由於「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和二次分配,東臺富安鎮蠶農畝收入超過1.2萬元。一隻瓜、一根絲、一棵樹、一籃菜的「四個一」富民工程,讓全市農民掙得缽滿盆溢,總收入達120億元。

  以創新創業為抓手,增加工資性收入。東臺以「一鎮一園一特」為抓手,大力發展新型工業,農民洗腳上岸,到家門口企業上班。據不完全統計,東臺有10多萬農民進廠務工,工資成為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安豐鎮建成有區域影響力的電子信息、機械裝備特色產業基地,先後入駐電子信息、機械裝備關聯企業超過40家,形成較完整的3C精密電子製造和機械裝備全產業鏈,吸納用工近4000人,月工資少的三四千元,多的上萬元。

  以鄉村旅遊為載體,增加服務性收入。近年來,東臺著力打造「上海生態大公園」,民俗體驗、果蔬採摘、民居民宿、餐飲購物等項目迅猛發展,美麗鄉村遊讓8萬多農民吃上「旅遊飯」,100多家農家樂、特色民宿年營業額超過5000萬元,去年東臺涉旅農副產品銷售收入近億元。

  添活力 鄉風文明「興」起來

  1月7日,安豐鎮通榆村村民謝小進跳進刺骨的河流中,兩分鐘內救起五條生命的事跡,被主流媒體和數百家大型門戶網站報導。謝小進獲評當月的「中國好人」。

  在推進鄉村振興中,東臺既塑形,又鑄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農村道德風尚,培育一批雷鋒式的好人。同時,高標準建設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達標村有150多個,建成幸福小廣場200多個、鄉村文化禮堂80多個。深化「德耀東臺」建設,「東臺好人榜」每季度一公布。「志願江蘇」平臺註冊志願者近20萬人,在第三屆江蘇志願服務展示交流會上,東臺村居「救急難」互動會項目獲銀獎。深入推進文化下鄉,使文化下鄉制度化、常態化、鄉村化,全年進鎮入村舉辦文藝匯演、戲曲進校園等各類文化活動近百場。在潤物細無聲的陶冶情操中,農民不僅精神生活充實,道德水平也顯著提升。

  本報通訊員 楊 毅 孟曉明 本報記者 楊 昉

相關焦點

  • 工筆描摹重著墨 美麗鄉村「入畫來」
    而這樣一幅美麗鄉村的精美畫卷背後,處處體現著財堡村立足民生、改善環境的智慧和魄力。「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一環,因此我們持續地推進村容村貌整治和水系治理等工作,讓財堡村成為大家理想中的家園。」
  • 東臺市農業農村局「黨建+」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江蘇網5月22日鹽城訊 近年來,東臺市農業農村局黨委積極實施「黨建+」,在載體建設、黨員服務、工作創新上謀求農業農村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以此助力鄉村振興。「黨建+載體」——熔鑄理想信念東臺市農業農村局黨委堅持把堅定黨員理想信念作為重要抓手,引導黨員幹部提高站位、拓寬眼界、開闊心胸,堅定對「為農民謀幸福,為鄉村謀振興」初心使命的堅守,自覺為黨的事業不懈奮鬥。提升黨建業務水平。
  • 良好生態為鄉村振興增添顏值
    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推動鄉村振興,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讓良好生態為鄉村振興增添顏值。  根植生態發展理念。建設美麗鄉村,不僅要追求田園風光之美,而且要保證農民持續增收、過上幸福美滿生活。
  • 建設鄉村良好生態文明 擦亮美麗鄉村底色
    美麗鄉村是美麗中國的底色,也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家園就是最美家園。離開了綠色,鄉村就失去了本色;沒有農村的生態文明,就沒有整體的生態文明。推進鄉村環境治理,不斷增強鄉村振興的綠色動能,需要把鄉村環境治理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格局中,努力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貫通起來。
  • 河南民權:鋪開鄉村振興新畫卷
    近年,為改變亓堂村的落後面貌,綠洲街道積極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在亓堂實施整村推進項目。目前,該村80餘戶群眾已入住到新建社區,改變了以往生產生活落後面貌。亓堂村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的局面得到進一步優化提升,現代化新農村雛形初現。曾經的偏僻小村,到如今的「小江南」,亓堂村是民權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 【史詩40年 改革再出發•鹽城篇】鄉村振興 秀美田園鋪展新畫卷
    小樓別墅鱗次櫛比、阡陌縱橫樹木蔥蘢、沃土良田花香果實……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鹽城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探索農村集中居住點建設,著力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的新舉措,一幅幅生機勃勃的美麗鄉村新畫卷正在鹽阜大地濃墨重彩地鋪展。
  • 《生態振興——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一書出版發行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近期由中原農民出版社、紅旗出版社聯合出版的《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叢書》系列叢書之《生態振興——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一書出版發行。本書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學博士後渠濤、山東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邵波聯袂編著。
  • 江蘇淮安:發展鄉村旅遊 賦能鄉村振興
    近年來,江蘇淮安積極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唱響「水懂我心、自然淮安」生態文旅品牌,創新體制機制,打造項目品牌,完善服務體系,推動鄉村旅遊賦能鄉村振興,提升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 金湖科技農業+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梁德斌攝  完善體制機制,統籌全域發展。淮安市成立以市委書記、市長任主任的市全域旅遊工作委員會,將鄉村旅遊融入全域旅遊整體推進,並作為促進鄉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進行培育。
  • 我市發展鄉村旅遊 賦能鄉村振興 - 淮安市人民政府
    近年來,我市積極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唱響「水懂我心、自然淮安」生態文旅品牌,創新體制機制,打造項目品牌,完善服務體系,推動鄉村旅遊賦能鄉村振興,提升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完善體制機制,統籌全域發展。
  • 東夏鎮:培育精品文化生態,擦亮鄉村文化振興底色
    今年以來,青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緊緊圍繞居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不斷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生活,較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建設「五強四宜」美麗青州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 鄉村振興三周年,看「湘村」振興潑墨畫卷
    10月18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3周年之際。1000多個日夜裡,三湘大地廣大幹部群眾辛勤耕耘,農業農村發展碩果纍纍,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圖景全面展開,成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壓艙石」,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根基。
  • 發展鄉村旅遊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近年來,潛山市大力發展和推廣鄉村旅遊,以鄉村旅遊帶動鄉村設施、生態文明等各項建設,走出了一條現實有效的鄉村旅遊發展路徑,夯實鄉村振興戰略基礎。「江淮第一山」天柱山,通過實施基礎建設提升工程,以龍頭景區帶動周邊旅遊資源開發,A級景區由2015年12家發展到17家,農家樂由102家發展到315家,爭創省旅遊鄉鎮9個、省旅遊示範村21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2個,形成4條鄉村旅遊示範帶,成功以景點旅遊帶動全域旅遊。
  • 【鄉村振興】「農」墨重彩繪就固安富美鄉村新畫卷
    林城村先後被授予「全國文明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和河北省「新民居建設優秀示範村」等榮譽稱號,今年又被確定為第四批全國農村綜合改革標準化試點。林城村是固安「組團式」鄉村發展路徑中的「聯村並建」的典型。該村原本是一個以濾芯生產為主導產業的村街,從業村民佔到八成以上。隨著村內工廠數量增多,企業規模小、分布散、技術弱等問題日益凸顯,生產生活條件難以滿足群眾需求。
  • 助力鄉村振興,雙江描繪鄉村旅遊新畫卷
    為銜接高質量脫貧成果,打造雲南省鄉村振興示範縣,近年雙江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描繪出一幅遊客如潮村民增收的新畫卷。雙江描繪鄉村旅遊新畫卷  抓牢鄉村振興 打好生態文旅牌  在雙江,以鄉村振興保障鄉村旅遊基礎,以鄉村旅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已經成為一種常規模式。
  • 繪就中原鄉村美麗底色
    推動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汙染防治,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總書記心系「三農」和鄉村振興工作,對我省堅持綠色發展、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寄予厚望,激勵鼓舞著億萬中原兒女。如果說鄉村振興是一場「大會戰」,那麼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就是第一場「攻堅戰」。
  • 江西全南:「生態+」「體育+」開啟鄉村旅遊發展新模式
    小鎮內的江禾田園綜合體集親子樂園、水上樂園、現代農業科普為一體,將「生態+」理念融入產業發展之中,走規模化、品質化、融合化發展路子。該綜合體採取統一育苗、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統一品牌的模式,發展高山蔬菜種植產業,輻射帶動周邊農戶走增收致富之路。
  • 東臺用生態「底色」描繪「綠色」畫卷
    圖說:東臺市黃海國家森林公園。東臺市委宣傳部 供圖上世紀七十年代,大批東臺本地和上海、蘇南等地知青來到東臺林場參與建設。他們櫛風沐雨、披星戴月、含辛茹苦,用青春和激情在黃海之濱追逐綠色夢想。海灘鹽份重,常規樹木難以生長,作為先鋒樹種的刺槐生長慢、成材率低、經濟效益不高。
  • 三向發力 夯實基礎 望江縣多舉措振興鄉村產業發展
    三向發力 夯實基礎 望江縣多舉措振興鄉村產業發展 2020-09-21 09:59:18   來源:安慶新聞網
  • 四川鹽亭:生態打底 描繪綠色發展新畫卷
    近年來,鹽亭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揚生態之長、做山水文章,優生態環境、強生態產業、創生態財富,加快推進生態經濟強縣和美麗宜居鹽亭建設,走出了一條生態振興、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綠色發展之路。
  • 鄉村美麗「動能足」 ——烏海市海南區加強民生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
    在充滿希望的田野上,海南區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不斷補齊農區基礎設施短板、夯實鄉村治理根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改善鄉村環境 提升鄉村「顏值」走進賽汗烏素村,只見村道寬闊整潔,村民家門口無雜物堆放,民居建築錯落有致,穿村而過的黃河更成為令村民驕傲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