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鄉村良好生態文明 擦亮美麗鄉村底色

2020-12-14 光明網

  美麗鄉村是美麗中國的底色,也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家園就是最美家園。離開了綠色,鄉村就失去了本色;沒有農村的生態文明,就沒有整體的生態文明。推進鄉村環境治理,不斷增強鄉村振興的綠色動能,需要把鄉村環境治理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格局中,努力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貫通起來。

  建立生態環境監管機制。將建立生態環境監管機製作為鄉村環境治理的基礎性工程,建立完善水資源管理、城市管理規定和耕地保護制度、林地保護制度,落實責任到人,依靠法律監管、道德約束等多種手段並舉來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同時,建立完善多管齊下、同向發力、同步推進的生態環境監管體系,積極探索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補償機制,強化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落實鄉村幹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實行綠色發展財政獎補辦法,用制度保障美麗鄉村建設穩步推進,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局面。

  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著重解決關係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汙染防治,抓好重點流域、重點地區、重點行業的布局優化、汙染防治以及重點區域的生態建設。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加快水利建設,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加大自然生態系統修復力度,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努力改善自然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抓好綠色發展和富民興業結合。治理鄉村環境,建設美麗鄉村,根本上說就是要把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以綠色發展助推鄉村振興,促進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使生態文明的綠色指數不斷催生和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應將綠色發展和富民興業結合起來統籌推進,大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融入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培育康體養生、生態旅遊等特色產業。 (白淺)

[ 責編:趙豔豔 ]

相關焦點

  • 新田:「綠色」人居擦亮鄉村振興底色
    湖南日報訊(通訊員 蔣軍君 肖亞湘)新田縣陶嶺鎮周家村以「人人參與家家受益」為目標,通過空心村改造、環境衛生整治、鄉村公園建設,激活鄉土文化元素,全力打造整潔衛生、規範有序、生態文明優美的人居環境,實現了水清、家美、人樂,擦亮了鄉村振興底色。
  • 定陶區仿山鎮張秀雨村:擦亮美麗鄉村底色
    定陶區仿山鎮張秀雨村:擦亮美麗鄉村底色 2020-05-22 10: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東夏鎮:培育精品文化生態,擦亮鄉村文化振興底色
    今年以來,青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緊緊圍繞居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不斷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生活,較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建設「五強四宜」美麗青州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 擦亮生態底色打造全域美麗鄉村花園
    王高亮 攝生態環境是重要的民生福祉,綠色空間讓群眾盡享舒適生活。如今不只鄉村,城市風景中的綠色也越發亮眼。原本裸露的路面披上了新裝,新增的綠植煥發出生機,公園裡,不同品種的鮮花競相開放。 秦超 攝近年來,沁縣以豐沛優質的水資源為基礎,在連續舉辦十一屆北方水城·美麗沁州端午民俗文化節暨山西省龍舟公開賽的基礎上,推出茶馬古驛、漳河源頭、文化觀禮、紅色教育、廉政文化、秀美山水等十大精品鄉村,串點成線,形成一條「十村一線」精品線路,輻射帶動打造了一批具有親水旅遊、休閒居住、養生度假、健康養老等多功能的生態水鄉。
  • 「竹鄉」擦亮美麗鄉村底色
    初冬時節,走進著名的竹鄉廣德市,山上滿眼青翠,遠處的竹林隨風搖曳,一條條整潔的村道旁,不時可見粉牆黛瓦的農家小舍,美麗的竹鄉風景如畫。近年來,廣德市發揮竹鄉的生態優勢,以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村推進示範村建設等為抓手,全力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如今,村容村貌明顯改觀,農村面貌煥然一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竹鄉繪出美麗鄉村新底色。
  • 擦亮生態底色,賦能鄉村振興!佳陽畲鄉這樣下功夫
    煙雨中的佳陽天湖山有機茶葉基地「漲」聲中有堅守,守住的是一方生態;取捨間開新局,開啟的是多彩鄉村振興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佳陽鄉黨委書記何晨旭告訴記者,佳陽山海交融,海岸線長30.8公裡,還有300多畝紅樹林木本生物群落,生態是這裡最亮麗的一張名片,早在2011年該鄉就躋身省級生態鄉鎮之列。近年來,該鄉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持之以恆推進「天更藍、山更綠、海更清」生態文明家園建設,讓綠水青山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最亮的底色。
  • 白山渾江:壯大綠色產業 擦亮美麗底色
    原標題:渾江:壯大綠色產業 擦亮美麗底色   漫步渾江,俯仰皆成美景。路過的小村都各有情懷,「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業」,百花開放、如詩如畫,令人沉醉。   渾然天成,江流不息。這是渾江區聚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取得的豐碩成果。   而在鄉村振興的航線上,美麗鄉村正破浪前行。   推進融合,開展特色園區建設   美麗鄉村建設,關鍵要有支撐。   加快推進特色園區建設。
  • 德清下渚湖沿河村擦亮生態底色奔小康
    近年來,隨著美麗鄉村、五水共治等一系列工程的不斷推進,德清縣下渚湖街道沿河村升級為省3A景區村莊,再加上毗鄰下渚湖景區的優越地理位置,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紛紛慕名而來,這也讓當地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底氣十足。
  • 擦亮鄉村振興美麗底色
    近年來,新晃侗族自治縣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農村生活垃圾整治作統攬,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的盆景式治理,政府、集體、村民同頻共振,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如何讓美麗鄉村留住『鄉愁』,首先要保證生活垃圾有地方去,其次要在生活垃圾規範整治下功夫,做到科學統籌,有『力』有『為』。」新晃住建局該項目負責人娓娓道來。為確保整治效果的同時最大程度地節約成本,新晃住建局結合當地實際,在全面按規劃建設鄉鎮垃圾中轉站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推出了非正規垃圾點盆景式治理方案,把17個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按照自然生態恢復、開挖轉運治理、就地封場生態恢復三種方式,分三年逐步實施。
  • 繪就中原鄉村美麗底色
    推動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汙染防治,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總書記心系「三農」和鄉村振興工作,對我省堅持綠色發展、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寄予厚望,激勵鼓舞著億萬中原兒女。如果說鄉村振興是一場「大會戰」,那麼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就是第一場「攻堅戰」。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擦亮鄉村之綠 促「局部美麗」向「全域...
    環境是民生,青山是美麗,藍天是幸福。12月22日,甘肅省委副書記孫偉在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上表示,甘肅將擦亮鄉村之綠,促進「局部美麗」向「全域美麗」拓展升華。航拍成縣美麗鄉村。時隔一年,各方友人再次相聚,以「牽手『一帶一路』·共建美麗鄉村」為主題,闡述先進理念、宣講前沿觀點、分享成功經驗、深化交流合作,為甘肅帶來了又一場充滿智慧火花、激發頭腦風暴的思想盛宴。孫偉表示,美麗鄉村是美麗國家、美麗省區最深厚的底色和最亮麗的成色。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徵程中,讓美麗鄉村成為如意甘肅的特有氣質,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 肥東橋頭集鎮:狠抓人居環境整治 擦亮鄉村振興底色|中安在線合肥...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振興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也是走好鄉村振興之路的內在要求。在推進鄉村振興的路上,肥東縣橋頭集鎮華光社區精準發力,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持續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全域整治,不斷提升村莊顏值、涵養文化底蘊、激發鄉村活力,以切實的行動,擦亮鄉村振興的最美底色。  聯通鎮村道路 織就鄉村幸福網  「村裡變化最大的就是路,最亮麗的風景還是路。」
  • 在鄉村振興中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在鄉村振興中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戚箭斌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
  • 擦亮文化底色 鄉村旅遊火起來——臨夏市第三屆冬春季鄉村文化旅遊...
    擦亮文化底色 鄉村旅遊火起來——臨夏市第三屆冬春季鄉村文化旅遊活動側記 2020-12-30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茶人分享:鄉村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
    鄉村的振興發展離不開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保障,要注重鄉村人居環境的整體整治,強化汙染源管理,正確處理生活垃圾和汙水,做好美化、綠化及潔化工作,努力打造生態宜居的鄉村環境。 鄉村產業的經濟效益很大程度上體現在生態環境基礎上,要將生態環保作為衡量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確保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經濟發展相互協調,由此促進鄉村產業的振興。
  • 建湖九龍口:擦亮生態底色 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依託鄉村豐富的文化資源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融合產品,不僅能讓文化歷久彌新,還可以助力鄉村振興,助力地方經濟發展。12月23日,「水韻江蘇美麗鄉村」2020「文旅江蘇幫扶致富路」大型融媒體採風行走進鹽城建湖,用鏡頭記錄文旅江蘇、用文字述說美麗鄉村建設。萬載星辰搖曳間,幾多次海浸海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建湖這顆璀璨的水鄉明珠。
  • 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
    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五個方面,以生態振興推進鄉村發展,就是要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 舞鋼市:建設「鄉村林果˙生態家園」 提升鄉村人居環境
    如果說舞鋼的最大優勢在生態,那麼森林無疑就是生態舞鋼的底色和亮點,也是舞鋼這座城市幸福感的本色和基點。舞鋼市是國家園林城市,森林覆蓋率達40.2%。創建「森林舞鋼」,是舞鋼市委、市政府順應時代發展而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對全市人民的莊嚴承諾,也是舞鋼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舉措。創建「森林舞鋼」,就是要「把森林引入舞鋼、讓舞鋼擁抱森林」。
  • 贛州大力建設整齊潔淨美麗鄉村 打造鄉村生態旅遊品牌
    近年來,贛州市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宜居和諧的鄉村環境,發展鄉村經濟帶動農民致富,扶持和鼓勵鄉村文化的繁榮多樣化。2015年,經過贛州各級政府和全體鄉民的不懈努力,艱苦奮鬥,贛州各地鄉村面貌煥然一新,鄉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美麗鄉村建設碩果纍纍。
  • 廣德市盧村鄉:擦亮「美麗鄉村」新底色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以來,廣德市盧村鄉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全員參與,掀起了一陣人居環境整治風,共同營造乾淨、整潔、健康的環境。  「河道變寬了,樹枝、垃圾都清理了,河水也更清了,自己的家園變美了,我們是真高興啊!」該鄉丁衝村村民周其月介紹起村裡的變化,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