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大力建設整齊潔淨美麗鄉村 打造鄉村生態旅遊品牌

2020-12-24 中國文明網

  近年來,贛州市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宜居和諧的鄉村環境,發展鄉村經濟帶動農民致富,扶持和鼓勵鄉村文化的繁榮多樣化。2015年,經過贛州各級政府和全體鄉民的不懈努力,艱苦奮鬥,贛州各地鄉村面貌煥然一新,鄉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美麗鄉村建設碩果纍纍。

美麗鄉村與生態旅遊有機結合

  贛州鄉村生態旅遊與美麗鄉村有機結合 打造特色精品文化

鄉村食府

  鄉村旅遊撬動「美麗經濟」。為把「旅遊活縣」的宏偉藍圖變成現實,大餘把鄉村旅遊當作「帶一接二連三」的大產業來抓,堅持領導掛帥,按照「一鄉一品牌」「一村一優勢」的新思路,實行多渠道投資,突出重點項目建設,成功創建了1處江西省5A級鄉村旅遊點、11處市級鄉村旅遊示範點和5處三星級農家飯館,鄉村旅遊從業人員逾萬人。

  醉美鄉村遊,喚醒夢裡鄉愁。大餘,正在以擋不住的魅力,吸引著來自五洲四海的遊人。生態、活力、幸福新大餘正以其嶄新的姿態,喜迎天下賓朋,打造鄉村生態旅遊的新標杆。詳細>>

  贛州大力打造鄉村旅遊佳地 積極培育歷史文化名村

  依山傍水、小河潺潺。近日,贛州寧都縣田埠鄉東龍村村民興高採烈地跳著舞,慶祝東龍村列入第三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村。

  這是東龍村繼2011年被評為「中國景觀村落」後,再次獲得國家級殊榮。東龍村之所以能接連受青睞,得益於寧都縣一直以來對歷史文化保護和挖掘的重視。

  不僅是東龍村,近年來寧都依託地方特色,立足資源稟賦,探索構建生態旅遊產業體系,大力發展古色、紅色、綠色旅遊經濟,形成了古、紅、綠三色交輝的生態旅遊發展態勢。今年1月至6月,寧都縣旅遊總人數突破69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4.76億元。詳細>>

  贛州積極保護生態環境 打造紅古綠三色田園畫卷秀美鄉村

  在力求還原生活本質、追求詩意生活的都市人眼中,旅行,更多的時候只是一種心情置換的方式。無論是冰島的維克小鎮、荷蘭的沃斯特維克,還是法國的普羅旺斯……無不以山水田園的情調在復原平靜的生活。尋歷贛南,地處東江源頭的定南縣巋美山鎮,無疑是一個絕佳的去處。得益於千年傳承的自然生態保護觀念,這個集「紅色、綠色、古色」於一身的秀美鄉村,正向人們徐徐展開她「山水人家,田園畫卷」的詩畫長卷。詳細>> 

  贛州打造「1+3」模式 構建美好鄉村美麗新畫卷奏響幸福樂章

  在贛州定南縣龍塘村的百香果基地,百香果掛滿枝頭,香飄四溢;在忠誠村的生態養殖場,成群結隊的雞鴨悠然覓食;在長富村百畝蔬菜基地,大棚裡的蔬菜綠意盎然……初冬時節,記者走訪定南縣龍塘鎮,處處呈現出一幅幅美麗畫卷。

  近年來,龍塘鎮牢固樹立「黨建+」理念,結合實際,突出「1+3」(即「黨建+精準扶貧+社區服務+紅色文化」),著力建設黨員精準扶貧幫帶基地、黨員領題服務示範基地、黨員思想教育基地「三個基地」,深化「連心、強基、模範」三大工程,突出問題導向、創新黨建工作載體,通過暢通「連心」渠道、夯實組織基礎、突出典型引領,進一步密切了幹群關係,激發了基層組織活力,奏響了一曲曲幸福樂章。詳細>>

  贛州上猶打造「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走筆

  行走在贛州上猶,青山如黛,碧水潺潺,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幅鄉村旅遊蓬勃發展的生動場景:在梅水鄉洋田村「農博園」大棚內採摘草莓的遊客,盡享農家樂;在上猶糧食歷史文化陳列館內,遊客盡情朗誦古詩……

  近年來,贛州上猶縣以「現代化、品牌化、標準化、生態化、景區化」為抓手,以「接二連三」為路徑,做足農旅融合這篇文章,深入挖掘農業的生態觀光、旅遊休閒、文化傳承等功能,大力發展觀光休閒創意農業與鄉村旅遊,農旅深度融合發展風生水起。日前,該縣被農業部和國家旅遊局列入「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詳細>>

  贛州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開啟新模式加速鄉村旅遊崛起

  「大江東去幾千裡,庾嶺南來第一州」。地處章江上遊、庾嶺北麓的贛州大餘縣,鄉村旅遊開啟新模式,闖出特色路。最近,該縣從2015年全國品牌推介暨旅遊項目投融資大會上捧回「中國最美綠色生態旅遊名縣」和「中國最美鄉村旅遊目的地」兩塊獎牌;日前,經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評定,該縣丫山鄉村生態園被正式授予「江西省5A級鄉村旅遊點」。

  以鄉村旅遊帶旺人氣,推進傳統文化保護開發和產業扶貧,大餘在贛南蘇區振興發展中,作出了加速鄉村旅遊崛起的探索實踐。詳細>>

  贛州龍南打造「客家、生態、鄉村、養生」四大旅遊品牌

  連日來,贛州龍南縣臨塘鄉恆泰有機茶園迎來了一批批慕名而來的遊客。親身採摘茶葉,去林間撿拾土雞蛋,到榨油坊體驗古法榨油……一個個富有鄉村氣息的旅遊項目,讓遊人總是乘興而來,滿意而歸。近年來,該縣依託深厚的歷史沉澱、豐富的自然資源,突出以規劃為引領,以融合為手段,打造「客家、生態、鄉村、養生」四大旅遊品牌,走出了一條生態文化旅遊發展新路。今年前8月,該縣接待遊客136.7萬人次,旅遊收入1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11.2%和14.5%。詳細>>  

  贛州瑞金「四個創新」建設美麗鄉村 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在新農村建設中,瑞金市注重切合民情實際,著重解決群眾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力求「四個創新」,即創新工作思路、創新工作路徑、創新工作方法、創新工作機制,穩步推進了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詳細>>

多舉措治理農村垃圾 打造美麗鄉村

  贛州啟動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工作 合力建設清潔秀美家園

  為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縱深推進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加速全面小康進程,贛州市全面啟動了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工作,力求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環境衛生面貌,切實把農村建設成為「乾乾淨淨、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諧宜居」的美麗家園。本報今起開設「治理農村垃圾 共建美麗鄉村」專欄,關注農村環境存在的「髒亂差」問題,報導各地各部門整治工作動態、典型經驗和實際成效等,在全市營造齊心合力解決農村生活垃圾問題、共建美麗鄉村的濃厚輿論氛圍,推動專項整治工作高效開展,讓農村環境淨起來、綠起來、美起來。詳細>>

  贛州建立常態化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 大力改善人居環境

  「村裡垃圾沒了,蠅蟲少了,河水清了,環境美了。」日前,贛州于都縣梓山鎮潭頭村村民鄒林秀對居住環境的變化十分滿意。

  今年以來,于都縣按照建設「乾乾淨淨、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諧宜居」的美麗家園目標,廣泛動員群眾參與,建好農村保潔隊伍,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大力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鄉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有效破解了長期困擾農村的「垃圾圍村」難題。細>>

  贛州出臺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方案 大力改善人居環境

  為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切實把農村建設成為「乾乾淨淨、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諧宜居」的美麗家園,根據全省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工作部署要求,近日,贛州市政府結合贛州市實際,出臺《贛州市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工作方案》,要求贛州市各地圍繞「今年全面鋪開、三年通過驗收、五年完善鞏固」的總體要求,使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農民環境衛生意識得到明顯提高,農村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健全完善。詳細>>

  贛州多舉措治理農村垃圾 建設保潔員隊伍創新長效機制

  為使鄉村保持常美潔淨,安遠縣把建立長效管理機製作為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主要抓手,實現「掃得起來,運得出去,處理得掉,保持得住」。該縣探索創新了「掛點縣領導包鄉、縣直單位掛村、掛點單位與駐村工作隊合二為一」的工作機制,建立起「縣對鄉、鄉對村、村對村幹部」的層層考核體系,將各鄉(鎮)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工作情況納入年終綜合考評重要內容,建立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檯帳,加強督查考核。同時,該縣還完善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管理制度,加強設施維護管理、日常監督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建設,確保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有序、有效。詳細>>

  贛州實施農村垃圾專項治理 打造環境優美的美麗鄉村

  傳統的「戶收集、村轉運、鎮處理」垃圾收集處理模式,很容易在「村轉運」上出狀況,稍有懈怠,垃圾就堆積得滿滿的。古陂鎮大膽改革,將該鎮規劃成3個片區,實行垃圾治理示範帶動。

  同時,該鎮將傳統的垃圾收取方式改為「全鎮統籌、農戶收集、鎮村轉運、分片實施」,該鎮統籌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作,農戶負責收集各自家庭的生活垃圾,鎮環衛所和村級保潔員負責收集和轉運,按照3個片區的規劃,各自建立垃圾焚燒爐,將垃圾運到相應片區,進行焚燒處理。這樣就避免了垃圾大量集中轉運,節約了運輸成本,也利於垃圾就近減量處理。目前,該鎮在太平村新建了一座日處理垃圾3噸級的垃圾焚燒爐,並已經投入使用。新屋片區和金盆山區域已經分別建成一座3噸級的垃圾焚燒爐,即將投入使用。詳細>>

  贛州信豐推進農村垃圾治理紀實 擦亮鄉村美麗的「臉」

  近日,筆者漫步贛州信豐縣農村,一棟棟乾淨明亮的農家小院掩映在綠蔭裡,農戶房前屋後乾淨整潔,河邊溪水清澈見底……今年以來,信豐縣傾力打造潔淨鄉村,使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環境就是民生,潔淨就是美麗。信豐縣按照「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縣鄉聯動、點面結合、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以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處理目標,制定了五年規劃和年度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做到了目標任務清晰、運行科學合理、機制保障到位,紮實推動城鄉環衛一體化垃圾治理工作。 詳細>>

  贛州農村清潔工程扮靚鄉村 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現在大家都很自覺地將垃圾分好類後扔到垃圾桶裡,村裡還配了保潔員,房前屋後都很乾淨,我們住在這裡更舒心了。」11月15日,在贛州章貢區水西鎮窰背村,村民劉先喜向筆者談起了農村清潔工程帶來的變化。在窰背村,田間地頭的白色垃圾不見了,垃圾桶四處可見。寬闊平整的村道,乾淨整潔的房屋,扮靚了整個村子。 詳細>>

  贛州加大投入建設垃圾處理設施 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為有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贛州尋烏縣通過政策扶持、組織動員、宣傳發動、人財物保障等多項措施,推進垃圾治理工作。今年,尋烏縣投入4000餘萬元專項資金加大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新建和配備鄉鎮垃圾填埋場11個,垃圾壓縮站、轉運站9個,垃圾桶9195個,收集清運車74輛,環衛保潔人員473名。 詳細>>

  美麗鄉村建設任重道遠,贛州各級政府部門要善於總結經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借鑑學習先進做法,把工作落實到實處。相信在新的一年裡,贛州美麗鄉村建設將會取得更大的成就,村莊整治建設水平不斷提升,鄉村環境更加優美,農民生活更為富美,農村社會更趨和美。

相關焦點

  • 贛州多舉措打造生態文明示範點 建設美麗贛州幸福家園
    (資料圖)  近年來,贛州市圍繞打造成為全國著名的紅色旅遊目的地,建設以瑞金、興國、於都、寧都、會昌為主體的紅色旅遊區,科學制定紅色旅遊發展規劃,有序加強對革命遺址的保護和利用,不斷推進紅色旅遊重點項目建設。瑞金市共和國搖籃旅遊區升級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興國縣蘇區幹部好作風紀念園升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贛州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文明鄉風引領百姓幸福生活
    美麗鄉村不僅要美在外表,更要注重精神內在的提升。近年來,贛州通過整治鄉村環境衛生改善村容村貌,開設道德講堂弘揚傳統美德、落實文化惠民政策進鄉間等方式加強美麗鄉村建設,培育文明鄉風打造美好鄉村。同時,在全市範圍內大力舉辦旅遊文化節、燈彩藝術節等大型節慶活動,組織各鄉鎮、各單位和民間藝術團隊、文藝愛好者積極參與戲曲演出等活動,不斷做大贛州藝術文化品牌。另外,贛州還建立採茶戲人才專項培養機制,編撰出版《石城客家燈彩》《燈彩之光》等燈彩藝術圖書和校本教材,大力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把年輕一代作為重點傳承對象,為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做足人才儲備工作。
  • 打造全域旅遊新格局 譜寫美麗鄉村新畫卷——武穴市大法寺鎮美麗鄉村建設之路
    8年來,從示範引領到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從遍地開花建設基礎設施到因地制宜搞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大法寺鎮發揚釘釘子精神,攻堅克難、一任接著一任幹,確立了「西部濱江綠色發展示範區、美麗鄉村建設示範區、鄉村旅遊先行區」的戰略定位,形成了「堅持黨建引領,創建美麗鄉村樣板鎮;大興農村旅遊,做精油菜花海大法寺」的總體思路,造就了李邊村等一批批省市生態宜居村,大屋雷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黃岡市首部電影《馬蘭花開
  • 贛州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文明鄉風引領百姓生活
    「建設美麗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是基礎」,近年來,贛州市緊緊圍繞"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等具體要求,大力實施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打造秀美和諧新農村,並通過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動等方式豐富鄉村精神文明內容,美麗村容村貌、引領文明新風尚。
  • 「美麗賀州」鄉村建設: 天賀之州滿眼春-鄉村建設 牛背嶺 鄉村旅遊...
    原標題: 「美麗賀州」鄉村建設: 天賀之州滿眼春  今年4月25日,賀州市生態鄉村建設工作會議隆重召開。會上對去年賀州生態鄉村建設工作有這樣的一段表述:「生態鄉村建設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呈現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各美其美的新格局,美麗鄉村已成為賀州繼『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國家森林城市』之後的又一張金名片。」
  • 在鄉村振興中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在鄉村振興中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戚箭斌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
  • 山陽:打造商洛「美麗鄉村」建設樣板
    在剛剛結束的商洛市美麗鄉村建設年度觀摩中,該縣漫川關鎮前店子村喜獲第一名,成為全市美麗鄉村建設的樣板。從簡化審批程序、減少審批環節、把好規劃選址、工程用地審批著手,堅持管理與服務相結合,做到「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審批一支筆、管理一個法」的現代化建設新路子,不斷探索多元化融資渠道,市場化運作方式,整合資金來源,確保美麗鄉村建設順利進行,集中湧現出漫川萬福、南坡,天竺山陽坡、三槐等一批富有特色、標準化高的精品示範村,融入了生態、文化、旅遊等元素,提升了建設的檔次和水平。
  • 昌樂:鄉村旅遊引領美麗鄉村建設
    齊魯網濰坊10月13日訊(昌樂臺 李衍強 徐海芹)美麗鄉村建設要「顏值」,更要「氣質」,昌樂縣喬官鎮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注重旅遊引領,大力整治村居環境、強化基礎配套、提升鄉村文明,統籌聯動,立體推進,加快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幸福生活美麗家園。
  • 【發展】大坪,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在保護綠色生態,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創立可持續發展特色經濟的鄉村振興戰略建設大潮中,大坪鎮依託著山區青山綠水的豐富自然資源,全面完善道路河道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弘揚革命老區紅色基因文化,打造了一個宜居宜業的美麗新大坪
  • 鄉村旅遊論壇:發展鄉村旅遊 建設美麗鄉村
    鄉村旅遊是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觀光、娛樂、康養、休閒、養生、民俗、訪祖等形式。歷史的腳步進入了大眾休閒的新時代,鄉村旅遊成為人們回歸自然、休閒養生的重要方式。隨著城鎮化建設進程的推進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在節假日逃離高樓林立的城市,在自然風光、田園生活、綠色食品、淳樸民俗中放鬆心情、休養身心。鄉村旅遊是加快農村發展、實現農民脫貧致富的有力抓手。
  • 老河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紀實 綠色打底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襄陽政府網消息】近年來,老河口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精神,嚴格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大力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產業振興;全域推進鄉村環境整治,實現環境優美;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加快補齊「兩基」短板,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基礎。
  • 張家口萬全縣美麗鄉村建設紀實
    今年以來,萬全縣藉助古城改造,以生態建設為抓手,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如今,一個個昔日藏於深閨無人識的小村,逐步實現了美麗蝶變。    整治環境,建設美麗家園    建設美麗鄉村,首先要改善環境。    彰顯特色,打造生態示範區    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注重文化傳承,還要保持田園風貌,彰顯鄉村特色。
  • 鄉村旅遊+農村電商 打造美麗鄉村新模式
    賀州新聞網訊 近年來,富川瑤族自治縣深入實施「生態立縣、富民強縣」發展戰略,不斷壯大生態循環經濟,藉助鄉村振興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通過發展電商、打造旅遊景點,實現鄉村振興的美麗「蛻變」。富陽鎮七彩虎頭村。
  • 建設宜居美麗鄉村!首陽山旅遊度假區聚焦生態環境治理
    中國昌樂網訊(來源7月31日《昌樂日報》)今年以來,首陽山旅遊度假區聚焦鄉村生態環境治理,全區上下黨群齊心,持續精準發力,全力打造山清水秀新家園,一批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正在形成。    建設農村公廁    文明習慣自覺養成    首陽山旅遊度假區按照完善農村公共服務設施、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建設美麗鄉村的要求,積極推進農村公廁建設和改造提升工作,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村民生活質量。    西南莊村有460戶、1560口人,村莊大,人口密集。
  • 生態創新融合發展|「美麗鄉村」撬動「美麗經濟」
    「美麗鄉村」撬動「美麗經濟」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創建500多個美麗鄉村示範村,有旅遊特色名鎮4個,旅遊特色名村16 個,星級鄉村旅遊點103 個懷化新聞網訊 端午時節,記者走進「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
  • 建設鄉村良好生態文明 擦亮美麗鄉村底色
    美麗鄉村是美麗中國的底色,也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家園就是最美家園。離開了綠色,鄉村就失去了本色;沒有農村的生態文明,就沒有整體的生態文明。推進鄉村環境治理,不斷增強鄉村振興的綠色動能,需要把鄉村環境治理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格局中,努力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貫通起來。
  • 雙合鎮:美麗鄉村穩步建設 旅遊產業加快發展
    雙合鄉村視頻《美麗鄉村 清新雙合》登上「學習強國」平臺,鶴山粉葛成功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申報……去年,雙合鎮緊緊圍繞鶴山市委、市政府「西生態」的功能定位和建設珠三角鄉村生態旅遊中心的工作部署,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和珠三角樞紐機場的規劃建設,搶抓區域發展新機遇,積極謀劃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努力拓寬鄉村旅遊發展平臺
  • 湖北京山打造美麗鄉村旅遊盛宴
    京山鄉村旅遊給出答案。摘草莓、嘗籠宴、賞月季、遊花海,全市82個美麗鄉村各具特色,為市內外遊客端上滿滿一桌鄉村旅遊盛宴。近年來,京山把美麗鄉村打造成全域旅遊景點,讓美麗鄉村變成城裡人的「度假村」、背包客的「目的地」,用三年時間打造82個美麗鄉村。
  • 龍巖新羅蘇坂鎮黃地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自美麗鄉村建設以來,蘇坂黃地村發揮原生態資源特色,堅持高標準、高起點編制美麗鄉村規劃,把發展特色鄉村旅遊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主要內容,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可憩可遊的美麗鄉村。  近日,記者走進蘇坂鎮黃地村看到,環繞造福新村住宅的百畝荷塘裡,蓮蓬紛紛脫下絢麗的花衣,當地村民穿行在荷塘間,採摘成熟的蓮蓬。
  • 鄉村美如畫 小康入夢來——辰谿縣潭灣鎮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紀實
    近年來,潭灣鎮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以「五個振興」為抓手,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統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顯著提高。按照「五清一改」要求,大力開展鎮村容貌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徹底清除積存垃圾、白色汙染,確保道路兩側無柴草堆、糞堆、土堆「三堆」現象。美麗鄉村,首美庭院。走進潭灣鎮的農戶家中,只見房前屋後乾淨整潔,雜物放置整齊有序,村民在營造生活環境上下了一番功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我們農民是最大受益者。」在杉林村17組,村民歐老七指著乾淨的院子驕傲地說。